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10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林忽然想起来,在90年代,农村电力很不稳定。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煤油灯。那个年代,华夏油价很便宜,汽车也非常少。使用煤油灯,比手电筒要划算多了。因为,当时的手电筒只能使用干电池,没电了就要去买新的电池,成本不小。所以,除了晚上出远门办事,一般人晚上都不太使用手电筒,而是使用煤油灯中最适合携带的一种——马灯!

    马灯其实就是一种可以用手提着,也可以挂在墙上的煤油灯。之所以叫马灯,貌似它在19世纪时被赶夜路的美国西部牛仔挂在马鞍上用来照明,故称为“马灯”。

    因为马灯的灯芯周围包裹着一个玻璃罩子,所以,马灯是不惧风雨的。小时候,马林甚至看到风雨交加的晚上,有渔船把马灯挂在外面照明行船。甚至,还能用马灯在晚间吸引鱼群入网

    说起来,马灯的结构非常简单——底部是金属的底座,也是装煤油的地方。然后,上面连着灯头和灯芯。而灯头四周,则是一个用金属条固定的玻璃罩子,可以往上提开更换。而顶部,则有向四周的出气孔,为马灯和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同时,因为角度问题,也避免了雨滴进入内部

    上辈子,马林还是几岁的时候,可没少在半夜提着马灯帮父母照明。特别是在秋收季节,为了抢收稻麦,避开雨水季节,大人们经常要带夜收割稻麦的。而那时候,只有几岁的马林,就专门负责提着马灯在边上提供照明

    因此,对于马灯,马林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毕竟,他小时候可是专业的提灯人

    小时候,他受到不知道哪个三流作者瞎编的鸡汤文影响(90年代是鸡汤文泛滥的年代),听说爱迪生爱拆东西。于是,也傻乎乎地到处拆家,像个二哈似的。

    当时,马林就多次拆过马灯,对马灯的结构非常熟悉,也能把马灯轻松组装回去。可是,后来马林心大了,开始拆家里的电视然后,因为难度太高,没能组装回去,就被爹妈男女混合双打了很久

    往事不堪回首,但年少时学二哈拆家,倒是熟悉了马灯的结构。然后,在工匠的帮助下,马林轻松地把马灯还原了出来。

    不过,使用马灯最大的难题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能源问题——煤油来源实在太少了哇!

    之前,马林从波兰加利西亚地区得到的石油,大部分都被他拿来提取汽油了。甚至,因为汽油不够用,马林还把煤油部分也提炼出来,掺入了汽油里,以增强火力。

    但如果开始使用煤油灯的话,以后就要注意控制将汽油和煤油分离开了。实际上,汽油和煤油的区分点有些模糊。在两者的临界点附近的油,既可以当汽油用,也可以当煤油用,就看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了。在后世,汽油需求更大,自然更倾向于汽油。可在19世纪据说汽油是被当成危险的废品直接处理掉的直到汽油机的出现

    人类的石油工业,其实最早就是为了给煤油灯提供煤油。至于汽油和柴油,当时都是没用的副产品。直到后来出现了内燃机,汽油和柴油才被“废物利用”了

    不过,从军事角度考虑,马林此前一直更倾向于汽油的。但井下采矿,煤油灯用途巨大。所以,马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还是选择了把马灯“发明”出来。至少,在戈斯拉尔的拉默尔斯贝格银矿推广马灯的使用,是非常有价值的。毕竟,马林现在手里很缺白银

    而马灯不惧潮湿的特点,也的确非常有利于井下挖矿作业,给戈斯拉尔的银矿开采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第1644章 发展石油工业() 
占坑,10分钟内改回来,见谅,请10分钟后刷新!

    刚才蓝屏了,气死了,只能重写,有点赶。

    ——————————————————————————————————————

    月入5000磅白银,让马林极为兴奋。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416。6磅黄金啊,可以铸造出价值超过5。3万金币的银币!

    只是,考虑到这是五六万壮丁的辛苦劳动才达到的效果,马林又不开心了——等这帮人被送去了美洲后咋办?没了足够的矿工,就达不到这个产量了啊

    不过,一问矿山主管加尔茨,马林就放心多了——加尔茨告诉马林,其实这5。78万矿工的能量并没有释放出来,最多只释放了不到2万矿工的能量。

    为何?因为矿道狭窄,你再多人也挤不进去啊。所以,大部分矿工其实不是在挖矿石,而是在开凿新的矿道,然后,在矿道内部安放承重的木头框架,避免矿道坍塌。而且,一般而言,要等到矿道一段时间后显得稳定了,矿工才会进入其中采矿。

    当然,在北海国的矿洞里,在安防木头框架的时候,顺带还会铺设矿车轨道。一旦矿洞建设完毕,就可以派出一组矿工进入其中挖矿了。

    不过,矿道的选择不是随便挖的,而是要在工程师的监督下开挖。工程师会先取样,根据勘测结果估算出矿脉走向。然后,才会按照矿脉走向开挖新的矿道。同时,还必须避开地下水系。

    地下水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也有一些水系。简单来说,地下水系就像人身上的血管,有大动脉,也有小的支脉。如果挖到地下水主脉,要么想尽办法堵上,要么放弃这个矿坑。

    至于挖到一些水流量不大的地下水小支脉,在尽量堵住的同时,会往矿坑外抽水。比如,蒸汽机在这方面,就比人工抽水强多了。

    戈斯拉尔这边还好,因为位于内陆的哈茨山脉地区,地下水系并不是很发达。而马林之前图谋的爱尔兰塔拉铅锌矿就比较坑。爱尔兰水资源太丰富,而塔拉铅锌矿又有上百米深,就算动用蒸汽机抽水,也很难应付汹涌澎湃的地下水。在这个需要人亲自下井挖矿的时代,这种地下水控制不住的地下矿,就没有开采价值。除非,那是品味非常高的金银矿。

    所以,在古代,一般开采的都是地表矿。除了高品位金银矿或者高价值的铜矿等,一般人很不喜欢下井开采。

    戈斯拉尔这边开采了几百年,已经没有地表银矿可以开采了,不得不下井开采。而这5。78万匈牙利战俘和原本的七八千矿工,他们主要的任务,其实都是在开凿新的矿洞,寻找新矿脉。同时,也在小心地探测和避开地下水系。不过,几百年下来,工匠们对这里的地下水系大致已经熟悉了。至少,避开地下水主脉没有问题。至于小的支脉,只能靠抽水了。

    而原本成熟的矿道,其实只有不到2万人在挖矿石。其他人,主要都在开凿新的矿道,寻找新矿脉。一旦大批的新矿道被开凿出来,到时候,产量将会翻番。然后,会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高产期。

    随后,等到这批新矿道的潜力耗尽了,又会陷入低谷。那时候,又需要调集大批工程师和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新的矿脉,开凿新的矿道。若是找到,就会迎来新一波的高产,否则,矿山则开始没落

    马林记得,哈茨山的银矿貌似是开采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因此,在现有开采条件下,戈斯拉尔银矿想要没落很难。因为,资源量摆在那儿呢。

    如今,矿井抽水的难题已经被蒸汽机和抽水泵解决了。那么,只要避开地下水主脉,就能一直开采下去。

    只是,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井下开采,难度实在太大了。其中,井下照明就是个很大的难题。

    在这个年代,井下照明一般采用火把。矿工们持着火把下井,然后,在挖矿的时候,把火把插在作业区的墙壁上,提供光明。或者,用蜡烛或油灯什么的。但论光亮,还是火把效果更好些。

    只不过,插在墙上的火把,非常忌讳潮湿。如果矿道的顶部潮湿渗水的话,火把很容易被滴水浇灭。

    因此,这个年代的矿井,新的矿道在开凿出来后,需要通风干燥一段时间,才能开始作业。除了出于安全考虑,也有防止矿道顶部的渗水浇灭火把的原因在。毕竟,没有了照明,几十米上百米的深井里是没法干活的。

    就比如这几万匈牙利壮丁开凿的新矿坑,要等好久才能开始挖矿呢

    马林皱了皱眉头——照明防潮?除了后世的电灯对了,马灯!

    马林忽然想起来,在90年代,农村电力很不稳定。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煤油灯。那个年代,华夏油价很便宜,汽车也非常少。使用煤油灯,比手电筒要划算多了。因为,当时的手电筒只能使用干电池,没电了就要去买新的电池,成本不小。所以,除了晚上出远门办事,一般人晚上都不太使用手电筒,而是使用煤油灯中最适合携带的一种——马灯!

    马灯其实就是一种可以用手提着,也可以挂在墙上的煤油灯。之所以叫马灯,貌似它在19世纪时被赶夜路的美国西部牛仔挂在马鞍上用来照明,故称为“马灯”。

    因为马灯的灯芯周围包裹着一个玻璃罩子,所以,马灯是不惧风雨的。小时候,马林甚至看到风雨交加的晚上,有渔船把马灯挂在外面照明行船。甚至,还能用马灯在晚间吸引鱼群入网

    说起来,马灯的结构非常简单——底部是金属的底座,也是装煤油的地方。然后,上面连着灯头和灯芯。而灯头四周,则是一个用金属条固定的玻璃罩子,可以往上提开更换。而顶部,则有向四周的出气孔,为马灯和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同时,因为角度问题,也避免了雨滴进入内部

    因此,对于马灯,马林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毕竟,他小时候可是专业的提灯人

    小时候,他受到不知道哪个三流作者瞎编的鸡汤文影响(90年代是鸡汤文泛滥的年代),听说爱迪生爱拆东西。于是,也傻乎乎地到处拆家,像个二哈似的。

    当时,马林就多次拆过马灯,对马灯的结构非常熟悉,也能把马灯轻松组装回去。可是,后来马林心大了,开始拆家里的电视然后,因为难度太高,没能组装回去,就被爹妈男女混合双打了很久

    往事不堪回首,但年少时学二哈拆家,倒是熟悉了马灯的结构。然后,在工匠的帮助下,马林轻松地把马灯还原了出来。

第1645章 发展工业的代价() 
原本历史上,人类石油工业的发展,就源于煤油的提炼。但是,这不代表马林搞出了煤油灯,并掌握了石油提炼技术,就能让北海国石油工业迅速腾飞。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全社会的技术力量的支持。毕竟,在近代石油工业发源的1859年,人类蒸汽机技术早就成熟了,涌现出了太多太多的机械专家。所以,石油提炼出来后,能很快被投入到应用中。另外,勘探石油和开采石油的技术也能得到迅速发展。

    但在这个年代,恐怕只有马林这个穿越者才知道啥是石油工业。就算是天下第一聪明的达芬奇,都对石油工业一无所知呢。

    特别是石油勘探和钻探技术,受到技术限制,很难有大的发展。就算马林把旋转钻探的技术搞出来,也就只能钻百米深的浅层油井。这技术,后世那些大油田绝大多数都没法开发。而能开发的油井,也就那几个有限的油苗露出地表的地方,比如泰特斯维尔,比如加利西亚,比如巴库,比如出磺坑,比如延长

    但这种浅井的产量是不高的,满足不了煤油灯的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