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迫降在明朝-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惶,很多商户都要举家迁走,下官为了稳定人心,一连三日骑马在城中亲自巡视,城内这两天平静了许多,果真有用。”陈辅克一脸微笑道。

    见杨涟似乎有些怀疑,陈辅克连忙又补充道:“开始时下官也觉的这是骗人的把戏,以为是旁门左道不屑其所为,谁知道下官的幕僚尝试几次,发现在特定条件下,维持城内局势,倒也是妙用无穷,同时还能杜绝谣言损伤官府信誉。下官也曾担心此人妖言惑众,故请锦衣卫两名校尉陪伴其左右,这些日子倒也是平常的很,没有什么古怪之处。”

    杨涟见陈辅克一脸正气,不似作伪,于是转头看向熊廷弼。熊廷弼主政地方,更崇尚致知实用,听到这么做解决了具体问题,对这个海外异人也是颇为嘉许。

    袁应泰和张铨匆匆赶到沈阳大狱去见朱万良。朱万良开始还没有认出是袁应泰,等袁应泰轻声呼唤他的名字之后,朱万良才意识到经略大人来沈阳了,连忙伏地大哭。

    “大人,经略大人,小人真的是冤枉啊,他们将沈阳驻军全部派往抚顺,又不准小人前去抚顺,而是让小人困守在这兵马不足的沈阳,小人真的冤枉啊大人。”

    袁应泰本来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但此时朱万良嚎啕大哭,顿时让袁应泰感到朱万良似乎有极大委屈,于是不禁怒道:“你这厮,派你驻守沈阳,原本也是稳定后方有功,大功一件,可是你的大营竟然发生营啸,这是何解?”

    朱万良极为聪明,见袁应泰这么说似乎有为自己开脱之意,立即伏地砰砰砰磕了三个头,哭道:“经略大人,我在集奉堡新败,手边都是新录的兵,那天晚上城内叛乱,这新兵内心惊惶,不得已发生了此事,小人死罪,小人死罪,还请经略大人救命。”

    袁应泰见朱万良哭的凄惨,顿时心中一软,不由得说道:“你先在这里先呆上几天,无论如何,你这领兵赌博,怠慢军法之罪是逃不了的,过几天我再找人在放你出来。”

    说完,袁应泰便出了牢房。张铨在袁应泰身后一直没有说话,此时见袁应泰有意为朱万良脱罪,便拉了拉袁应泰的衣袖道:“袁大人,朱万良领军漏洞百出,万不可失之以宽,坏了往日的规章制度啊。”

    袁应泰看了一眼张铨,淡淡的说道:“辽东局势复杂,当下乃用人之际,不可为了小事而获罪朱万良,干脆就让他戴罪立功吧。”

    张铨见袁应泰执意如此,便不再争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六章 孤立的瘟疫事件() 
两天后,王二虎带来了自己的实验结果——沈嘉想要的水泥样品。五个实验样品中,只拿来了两桶,其余的出窑前就被王二虎扔到垃圾堆了。

    看着青灰色的样品,沈嘉也不敢确认这就是自己想要的。他请曲小甲帮自己盛了一盆水,然后与实验样品分别搅拌后,做了一个简单的石墩子造型。

    看着自己的作品,沈嘉不由得一脸得意。旁边的曲小乙则是一脸不屑,这败家子花这么大代价,竟然只是为了造一个石墩子。还是曲小甲实诚,他不但端来水盆,还帮着沈嘉徒手搅拌,活脱脱一免费长工。

    这两天沈嘉一直为家里没有厨娘而发愁,尤其自从多了小甲和小乙两张嘴后,吃饭更是成了家里的大问题。原本自己和温晴,凑活吃吃就行了,可总不能让曲氏兄妹也这样吧。厨娘还在沈阳,无奈之下,沈嘉只能天天煮粥,关外冬春之际,也没有什么太多蔬菜,顿顿白粥喝的沈嘉都想吐了。

    后来沈嘉想起自己随身带了几包压缩饼干,便扔到粥里面泡了一些,结果发出来一大堆,上面还闪烁着油花,喝起来味道很怪,但总算比白粥强多了。曲小甲一连喝了三大碗,还表示想再来一碗。沈嘉也不客气,连锅端过去,都倒进了曲小甲碗中。

    自从这顿饭之后,曲小甲觉得自己跟主家一个锅里抡马勺的,这种事情似乎不多。于是仅仅过了两天,曲小甲就像突然变了一个人,鞍前马后的跟着沈嘉忙乎,气的曲小乙抱怨自己哥哥见利忘义。

    温晴则在一旁不停的教唆曲小乙道:“你看看,这么点假仁假义就把你哥哥骗到手了,以后你千万可不能这样,沈嘉这人骗女孩子很厉害的,你可千万要小心。”

    曲小乙是个脸皮薄的,从没有人开过她这种玩笑,脸腾的一下就红到了脖子上。温晴笑呵呵的看着这个行事果敢利索的美女,此时却如同含羞草一般怯弱,心里不禁乐开了花。

    这个时代的女性,总能让温晴总能找到一些与自己那个时代不一样的亮点,温晴喜欢去撩拨,顺便再讥讽一下沈嘉。

    果然,当曲小甲跟着沈嘉忙乎完水泥制品后,温晴懒洋洋的问道:“你这东西能不能成?不会是为了得一个免费的大舅子故意做的吧!”

    这句话杀伤力有点大,沈嘉连忙给温晴使眼色。还好曲小甲老实,并没有在意,曲小乙的脸则是微微一红,狠狠瞪了沈嘉一眼,并没有开口说破。

    水泥模型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等待模型凝固了。机舱中的小麦种子和土豆已经从沈阳一路护送过来了,虽然只有十几麻袋,但作为种子而言,这已经足够一百多亩的种植了。

    沈嘉已经找了当地的农民打听了播种季节,这几天正好。沈嘉同时向贺世贤禀报了此事,对于农业为主的明人而言,贺世贤自然是双手赞成。城外剩余了大量荒地,鞑子统治期间烧毁了部分地契,并重新分配了土地,明军过来又重新烧了一批,沈嘉借机弄了几百亩肥沃的荒地。

    城中尽是流民,蒙古流民已经被派往采石场。而汉民大部分都是天生的农夫,对于耕种简直是自带的种族技能。因此当流民群中的老熟人沈嘉说明管饭,提供额外粮食之后,城南呼啦一下涌来上千流民,嚷嚷着跟沈嘉出了城门。

    为了安全,沈嘉还是带上了两百明军护卫,同时也带上了抚顺官府内所有的的驽马,牛,以及耕犁。许多甚至是鞑子没收的耕犁,准备重铸兵器用的,结果阴差阳错被弄到了沈嘉这里。

    到了地头,沈嘉先从车子上抬出早就熬好的粥,以及馒头,对着众人说道:

    ”大伙想要吃饭,没问题,这片地,一日翻完地,第二日撒上种子,然后平上土,五日内完成即可。我可以现在就让大家吃饭,吃完后开始干活。不过话要说在前头,翻地一亩五斤粮食,种地一亩两斤粮食,平地一亩四斤粮食,我们会记录一个数量门槛,低于这个门槛,可是没有粮食的,甚至今天做完就被开除,偷奸耍滑的明日就别想再来了,另外你们可以单干,也可以互相找人合作。”

    话刚说完,人群中就有人问道:“公子此言当真?”

    “当真!”

    “好,我老汉叫柴老六,现在就画押,算我一个。”

    人群中见有老者上去,纷纷走上前去画押吃饭。

    但还是有一些人不为所动,决定再看看。沈嘉也不管这些人,心道现在有粮的是大爷,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果然没多久,接纳的人数接近预想,明军开始拒绝剩余的人加入,这时候等在一旁的人才开始后悔不迭。

    沈嘉见火候差不多了,站在旁边喊道:“你们去东城,出城直走二里路,附近有些土窑,你们去找一个叫王二虎的人,他那里也收劳力,不过要早点去,去晚了哪里人手也会满的。”

    剩余的人听到这句话,携家带口撒腿就跑,气的沈嘉破口大骂。之前让王二虎在城里招劳力,王二虎张贴了很多告示,愣是没人来。开始沈嘉以为是大部分人不认识字,可是后来找了一些流浪的孩童四处宣扬,还是没有人去。

    兵荒马乱的,人心最是难测,这些流民宁愿在城里挨饿也不愿意出门。

    今日沈嘉搞得阵势很足,又是明军护送又是吃饭,很多流民倒是一股脑全信了。

    制作水泥是一个大工程,前期石灰石的粉碎,磨细筛选是个耗费人力的事情,尤其现在缺乏机械动力的时代。所以沈嘉现在只能靠人力去填平这个窟窿,好在手边还有不少缴获的粮食,在这个动乱的年代,这简直比银子还有召唤力。

    沈嘉极度怀念二十一世纪的电力时代,任何费力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机械去完成。但目前所在的明朝,即便自己想弄一个蒸汽动力,那也是奢望。虽然自己也懂得烧开的茶水顶开茶壶盖子的道理,但是让沈嘉去找人,设计并制造一个,沈嘉觉得仍然有很多困难。沈嘉还是决定等了解这批匠人实力后,再做考虑不迟。

    不知道能不能和欧洲人搭上话,说不定可以搞到一些原始的蒸汽机模型图址,自己再丰富一下,也许可以做一个,不过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目前的自己,还是安安心心活下来比较好。在明廷中,不少人对自己的来历依然深度怀疑,此时自己只能借着军功慢慢洗刷。

    想到此处,沈嘉无奈的叹口气,他的目光转向耕犁,一些行动快的人,一手抓着馒头,一手扶着耕犁已经在翻地了。

    明代的耕犁与过去相比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沈嘉也不是农业机械专家,对此也没有什么感觉,他只是觉得农人辛苦,便想着如何再增加一些耕牛。

    开阔荒地上的积雪和薄冰早已融化成雪水,深深浸入黑褐色的土壤,这两天阳光明媚,根据当地农民的说法,这是最适合播种的季节。沈嘉默默的祈祷,希望自己带来的工业化时代的小麦种子,能够在未来丰产。

    沈嘉也知道农业的丰产几乎完全是依赖工业技术的,从种子的基因改造,育种,筛选,农药,农业机械,肥料到收割,任何一个环节都跟工业科技有密切关系。abcd全球四大农业粮食公司,三个在美国,一个在法国,经常把非洲那些土地肥沃,人少地多的非洲国家,用粮食武器玩的死去活来,这充分表达了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没有现代化工业,持续的农业丰产也只能是靠天吃饭。

    尤其在未来几年,小冰河期导致的关外气温陡跌,以及崇祯年间陕西大旱,都让沈嘉不得不将粮食安全提到了首要位置。

    虽然有现代培育的种子,预计可以丰产一些,但肥料是个大问题。沈嘉已经想好了准备将抚顺城内的粪化池全包了,好在明代的大部分人,还没有习惯在田地中施粪肥,这也给了沈嘉一个机会。

    关外未来气候的确不利于农业生长,但好在关外人少地多,即便种一季,仍然会有一些结余。而且此处靠近蒙古,有大量牛崽可以培养成耕牛,沈嘉对自己未来的计划还是略有些信心。

    看了一会,沈嘉留下一部分明军守卫,并负责送饭,其他人则跟着自己去城中寻找粪肥来源。

    甘亮跟着沈嘉,在路上突然说了一句:“贺总兵那边昨日有几十人病倒,贺总兵已经隔离了这些人,你觉得是不是鞑子在投毒。”

    沈嘉没有在意,向前又走了两步,突然停下来,问道:“你说什么?”

    甘亮又重新说了一遍,沈嘉突然觉得似乎不太对劲。自己曾经看过一些文章,貌似说明末有大规模的鼠疫流行。根据海恩法则,每一起事故的背后,必然有多次轻微事故,多起未遂先兆,以及起事故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