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高门士族的无情,裴妃看的太透了,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她也没了门户之见,所谓高门,在石勒的屠刀下,还不是如犬如豚?

    司马越霸府的覆灭,对裴妃的冲击太大,也颠覆了她一直以来高门士族人上人的观念。

    在屠刀与铁蹄之下,越是高贵的身份,越是促其速死!

    那么,王导礼待自己的意图并不难猜。

    首先是因刁协的刻碎之政触犯到太多人的利益,王导提醒朝堂里的那位,大晋的天下随时都可以改弦易帜,不要太过份,其次还显示出他不忘故旧,全其仁义之名。

    裴妃暗暗冷笑,真以为自己没见过世面么,如应王导所请,恐怕终生都摆脱不了琅琊王氏的钳制,朝庭会谨慎对待为亡夫议嗣,同时反过来看,如果自己不受琅琊王氏的控制,恐怕琅琊王氏也会在为亡夫议嗣一事上横生枝节。

    她不愿踏入士族与皇权博奕的旋涡,更不想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此时唯有喑声自保,静待杨彦重振东海,为自己倚仗。

    哪怕她以妇人之心度王导坦荡君子之腹,可是人心多变,万一事有不测,东海王就是一面大旗!

    念及于此,裴妃略一摇头:“孤一妇道人家,得一栖身之处足矣,主上厚赐不敢辞!”

    王导若无其事的点了点头:“既然王妃有此心意,老夫倒不便强求,散朝之后,我再想想办法,请朝庭给王妃增调些用度。“

    ”多谢大司徒。“

    裴妃微笑称谢。

    说话间,太极殿已至眼前,荀华等侍婢于外等候,王导伴着裴妃步入大殿。

    所有的目光都投了过来,殿中有些人是见过裴妃的,容颜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凋残,风采则是不减半分,不禁暗生感慨。

    裴妃盈盈上前,下拜施礼:“河东裴媛参见陛下!”

    “哎”

    司马睿重重叹了口气:“一别经年,恍如隔日,不意竟能重见王妃,朕喜不自禁”

    正说着,司马睿的声音哽咽起来,掩面垂泪。

    皇帝这一哭可不得了,凡是出身于司马越霸府的臣僚,不管有泪没泪,均是以袖遮面,抹拭着眼角。

    司马绍也抹了抹眼角,从旁道:“陛下,裴妃安然,当是大喜!“

    司马睿这才连吸了几口气,示意向阶上左侧稍下的一副几案,勉声说道:”是朕失态了,王妃请上坐。“

    裴妃施礼道:”君臣有别,妾不敢当!“

    司马睿挥了挥袖子:”王妃乃朕之婶母,坐之何妨?“

    裴妃坚持道:”礼不可废,妾蒙陛下收留已是惶恐,冒然求见已是唐突,岂敢与陛下太子并坐,请陛下莫要为难妾。“

    卞壸拱手道:”陛下,王妃言之有理,强求反使王妃不安。“

    ”也罢,那就委屈王妃了!“

    司马睿非常勉强的让人把几案挪到阶下,紧挨着台阶,位于王导之上,算是优待。

    裴妃也不再推辞,称了谢之后,跪坐于席,又道:“妾求见陛下,实因有事相请。“

    ”王妃请讲。“

    司马睿点了点头,和颜悦色道。

    裴妃正色道:”东海国乃亡夫遗泽,妾不忍陷于敌手,今欲重振,向陛下举荐一人出任国相!“

    刹那间,阶上的父子俩均是面色微变,之前二人都在各自猜测裴妃的来意,虽是思绪繁多,却是万万料不到,裴妃竟有此心。

    阶下议论再起,王导也是目现深思之色,望向了裴妃。

第83章 神助攻() 
无论是出于现实的利益,还是未来的隐患,司马家都不愿见到东海国重振,只是罢黜东海国重新侨置,裴妃又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人家大老远的来投靠你,可你倒好,一见面就把人家的国家给罢掉,究竟是什么人才能做出这种事?

    本以为先把裴妃诓来京中,名为照料,实为软禁,等心平了,气顺了,再慢慢开解劝说,总能把东海国罢去,或者过个两三年,东海国亡于石勒之手,成了即成事实,那时不侨置也得侨置,却是没料到,裴妃竟然当堂要求重振东海,并且不是商量的语气,而是要求,直接举荐国相主持国政!

    从礼法与感情上来说,这个要求合乎情理,却越过了父子俩的底限,他们就怕裴妃与高门士族勾结,动摇司马家的江山。

    不过二人也都清楚,必然有人反对。

    果然,陆晔不悦道:“东海王死后,已由怀帝下诏降为县王,东海国形同被废。“

    裴妃毫不示弱道:”王爵虽降,国却未废,大中正怕是有所误解。“

    ”哼!“

    陆晔冷哼一声:”当今国家初定,人心未稳,内帑空虚,外有强敌,陛下好心,接你回京颐养,你当感念才对,怎能节外生枝,使陛下为难?“

    ”哦?“

    裴妃讶道:”大中正这话,孤就不明白了,孤不过意欲保全亡夫封国而己,怎就使陛下为难?若是担心钱粮不足,那孤尽请大中正放心,孤不取朝庭一钱一粮,只为举荐一人出任国相,况淮北有此封国,亦可为我大晋屏障,若是大中正有不为人知的顾忌,可向陛下请诏,罢黜东海。“

    这话就很重了,陆晔无论如何都不会当这个出头鸟,索性不再吱声。

    朝中众人也是相互看了看,都为裴妃锐利的辞锋而惊讶,同时也都读出了裴妃重建东海国的决心,阶上的司马睿父子不禁暗暗头疼。

    荀崧拱手道:”陛下,不妨先听听王妃欲举荐何人。“

    ”嗯“

    司马睿觉得可借此缓和气氛,点了点头。

    裴妃道:”妾举荐杨彦之任东海国相!“

    ”荒谬!“

    这话一出,刁协忍不住大怒:”此人乃寒门素人,怎能任两千石国相,王妃岂可拿国法当儿戏?“

    裴妃冷着脸道:“朝庭是朝庭,东海是东海,朝庭以门第取人,孤之东海唯才是举,杨彦之谱临江仙与虞美人,作春江花月夜,口诵三国演义,其才尚书令不会不知,否则何至于两次征辟?若是尚书令有更好人选,不妨向孤推荐一个。“

    ”这“

    刁协哑口无言。

    是的,东海国是实封王国,裴妃在法理上可当国,擢取什么样的官员自有主张,未必一定与朝庭取同一标准,况且东海国那地方几近于死地,举荐别人出任国相,万一石勒来攻,多半是死,即便苍惶出逃,也从此将背负上污点,终生仕途断绝,这是嫌得罪人不够狠的节奏啊。

    关键是,他也不能否认杨彦之的才能,否则为何要连续两次去征呢?

    司马睿想要说些什么,却见司马绍递过来的眼色,似是另有寓意,于是闭嘴不言,静观群臣围攻裴妃。

    纪瞻缓缓道:“王妃此言差矣,东海虽是实封王国,却也是我大晋国土,若由一寒门任两千石方伯,将置天下诸多方伯于何地?”

    裴妃不讲理道:“别人如何着想孤不管,若是有人耻于与杨彦之为伍,那他可向陛下自请去职,孤倒不信,堂堂一郡之守竟无人担当!“

    纪瞻面现不快,不再言语。

    虞潭接着道:“王妃何必胡搅蛮缠,我朝以九品官人法取士,已成制度,想必令夫在世,亦不会取杨彦之这类寒素托付大任。”

    裴妃不齿道:“宗正聊也莫要顾左右而言他,既然你欲插手孤之封国,那好,孤观你虞氏虞仡颇有才量,孤向陛下请其为东海国相,如何?”

    “哼!妇人不足与言!”

    虞潭大怒挥袖!

    去一地就藩,并不说是只虞仡过去就行了,虞氏需要为其配备大量的随员与兵马钱粮,如果在江东当一太守,那虞氏做梦都能笑醒。

    可那是郯城啊,孤悬于淮北,地处于抗石的最前线,去郯城就藩,形同于虞氏以一家之力与石勒作战,就算能保住郯城不失,那也是个无底黑洞,源源不断的吸走虞氏的人员物资,早晚被拖垮,这还是最好打算,更大的可能是城破人亡!

    在坐的众人都看出来了,裴妃就是咬定你说杨彦之不行,那你上啊,偏偏东海国什么状况谁都清楚,谁家也不会把人力物力放那种地方消耗。

    而且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杨彦之是什么身份?连寒门都算不上,如是各家派出子侄去与杨彦之争夺东海国相,就形同于把自己摆在了与杨彦之相同的势位上,是自降逼格之举,丢不起那人啊!

    因此可以说,从裴妃举荐杨彦之的那一刻起,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其实要解开这个死结也不是办不到,只须阶上那位下诏罢黜东海国,强行侨置,可是很明显,那位还没傻。

    荀崧与卞壸也是暗暗赞叹,说好了为杨彦张目的,但是从目前来看,裴妃那强悍的战斗力足以横扫全场了,真不愧是河东裴氏的皎皎者啊。

    裴妃凤目一扫,便向上道:“陛下,妾有一事不解,淮北流民帅只须裹挟数千,就被朝庭授予州刺史之职,至不济也是一郡太守,妾从未见朝庭说三道四,甚至鲜卑段氏亦得朝庭厚封,为何妾举荐杨彦之会惹来物议纷纷,莫非是殿中诸公欺妾孤寡,无人为援?“

    这话又重了一分,司马睿颇觉脸面挂不住,实情便是如此,朝庭能封淮北流民帅,甚至大肆封赏胡狄,为何不能封杨彦?

    司马睿哑口无言,难道他能告诉裴妃,就是因为忌惮东海国的名份才推托么?

    这时,卞壸拱手道:“陛下,王妃之言合乎情理,臣曾于瓜步见过杨彦之,确有常人不及之处,陛下不妨召之上殿,当面看看其人如何。”

    “不可!”

    周嵩急的站起来道:“中朝大殿,岂容寒素踏足?”

    “诶”

    荀崧摆了摆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陛下而言,无论士庶,皆为子民,既如此,士人可谒见天颜,何独庶人不得进谒?

    况杨彦之身世成谜,坊间隐有传言,其为弘农杨氏流落江东子弟,再观其才学,若无良好家世,试问海内谁家能教出这般子弟?

    老夫对此将信将疑,若是能确证杨彦之的郡望门楣,即便不及在坐诸公,亦有资格定品取士!“

    刁协突然警醒!

    现在的形势很清晰,卞壸与荀崧明显在为杨彦之张目开声,这也好理解,河东裴氏与济阴卞氏有荫庇之恩,卞壸回报裴妃不足为奇。

    荀崧那更是不得了,杨彦对荀氏之恩,堪称挽救了荀氏家声,荀崧若不回报才不合情理,只是诡异的是,攻击裴妃的都是南士,侨门无一开声。

    青徐侨门泰半出自司马越霸府,默不作声理所当然,但是非青徐籍的侨门也喑声不语,如颍川庾亮,太原温峤、陈郡谢裒等等。

    这些人的态度就值得玩味了,他们与东海王越素无渊源,难不成是为了通过裴妃和杨彦把水搅浑,影响到即将于明春推行的土断?

    这个念头,刁协越想越有可能,他也是老江湖,内心暗暗冷笑,既然你们不发表意见,那我就顺水推舟,促成杨彦之任东海国相,以此作为标靶,吸引物议,自己则于暗中筹备土断。

    说到底,刁协与杨彦没有私怨,只是不愤这小子不给自己脸面,连征两次不就。

    刁协向上拱手:“陛下,杨彦之确是个妙人,不妨见一见。“

    阶上的父子俩,交换了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