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彦称王,荀豹作为跟随杨彦最早的老人,自然得到了厚待,被任为中领军将军,淮阴候,暂时兼管着粮草器械,这时便是恭恭敬敬的拱手:“回大王,早于去年,牙署便于百姓手里大量收购麦子,马料经一个冬季的储备,也己充足,初步预计,可支持中军一年半载不成问题,其余布帛、兵器也可充足供应。”

    明国军制暂时未作变更,仍采用魏晋沿袭的中外军制,如今明国除原有的十来万军,又收编下邳、豫州淮南诸军数万,总兵力达到了十六万,杨彦载军的努力宣告失败,其中超过十万归属中军,杨彦亲领,其余由各州刺史太守统领。

    目前杨彦并不打算变更军制,他相信凭着自己的威望足以压服外军,待天下一统之后,才能考虑收权的问题。

    这时,一名千牛卫飞奔而来,大声道:“禀大王,洛阳六百里急报!”

    “哦?拿上来!“

    杨彦面色一变,急伸手。

    千牛卫赶忙上前,把急报交给杨彦。

    杨彦撕开火漆,展开看去,顿时,眉心拧了起来。

    阶下群臣见杨彦的样子,都知道有事发生了。

    不片刻,杨彦道:”徐龛急报,刘曜亲率步骑十万,会同羌人姚戈仲、氐人蒲洪,合计十五万步骑出潼关,正向渑池、新安一线开来,徐龛亲自领万卒急赴函谷,诸公请看。“说着,就把急报向下传递。

    ”什么?“

    众人纷纷色变,依次看过。

    由渑池到洛阳仅两百里,再往前行百里,便是新安,函谷关位于新安境内,一旦刘曜攻破函谷,去往洛阳将一马平川。

    “诸公以为如何?”

    又过了小片刻,杨彦问道。

    崔访拱手道:“大王立国,想必那刘曜坐不住了,故出兵直捣洛阳,我明国将来以洛阳为都,一旦洛阳失守,实不吝于一个笑话,会予民心,士气重大打击,且刘曜据洛阳,可俯视淮南豫州,大王不可轻忽视之。”

    韩晃也道:“大王,末将愿领军往洛阳救援。“

    杨彦沉吟了许久,才摆摆手道:”刘曜不同于石勒,石勒背后有鲜卑人为乱,而刘曜背后的羌氐、乃至凉州皆已归服,故能出兵十五万往攻洛阳,以韩将军之见,须领多少军方才击溃刘曜?“

    ”这“

    韩晃语塞。

    确实,羌氐出自于陇西河右,纯为骑兵,而刘曜的步骑十万,至少也有三到四万骑兵,这就是近十万骑,东海军才多少骑兵?即便个个弓马娴熟,也寡不敌众,至于火炮,几分钟一发,对上骑兵集群冲击不会有太大的用处。

    杨彦又道:“函谷谷深如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西头为潼关,东头为函谷,其间百里皆为山地,一条羊肠小道狭窄难行,以刘曜十五万兵力,加上役夫,至少得有三十万人,绝无可能全冲着函谷而来。

    故刘曜屯兵于渑池,既有休整全军及督运粮草之需,亦可静观我军动向,或有可能南下伊阙(今洛阳城南龙门),迂回包抄攻打洛阳,而我军于豫州淮南之卒多为新蓦,不宜久战,故不可主动迎击,须采守势。“

    ”不错!“

    刁协点点头道:”洛阳之战,关系极大,若洛阳失守,淮南豫州诸地或有叛投的可能,刘曜倒是选的好时机啊,倘若再过得一两年,又何惧之有。“

    于药道:”难道就放任刘曜耀武扬威于关前不理,毕竟久守必失,他这十五万大军一旦东来,别说豫州,怕是兖州都不保啊!“

    杨彦道:”于将军言之有理,此战乃我大明国运之战,不容有失,甚至蜗居关城不出都是败了,必须主动出击,予刘曜重创,方可打出我明军之威。

    不过如何打,须仔细斟酌,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绝不能被刘曜牵着鼻子走。“

    众将均是凝眉苦思,望向杨彦背后的大幅山川地形图,目光紧紧锁着由洛阳至长安的广袤区域,杨彦的战略意图很清楚,要跳出即有藩篱,去别处打,不能以刘曜预设的战场作为主战场。

    同时敌强我弱,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在七寸处。

    好一会儿,荀豹拱手道:“大王,末将以为可调淮南一部往伊阙驻守,徐将军驻守函谷不动,至少于半年内可保得洛阳安全,而将军应抓紧时间,攻取襄阳,若有可能,顺道破了武关,令刘曜再不敢屯大军于潼关之外,此为攻魏救赵之计也。“

    ”好,此计甚妙!“

    崔访叫好道:”武关一破,北上长安一马平川,刘曜必回防,调集重兵于长安周边,从此无力出关东进。“

    杨彦点点头道:”传令,着郭默领军一万北上伊阙,若刘曜前来,不可与之交战,着蒋老将军遣水军北上濮阳,以防石勒混水摸鱼,此役攻打襄阳,孤亲自前去,于药、管商,你二人速作准备,五日内,随孤出征。”

    “诺!”

    众人齐齐施礼。

第534章 鲍姑教女() 
(谢谢好友三峡农夫的月票)

    明国才刚刚建立,喜庆的气氛尚未过去,就又吹响了战争的号角,郯城上下,无不气愤莫名,情绪高涨,恨不能一战克之,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运转起来。

    杨彦却是体会到了以郯城为都的不便之处,主要是郯城过于靠东,而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对西部用兵,从郯城过去,实在是太远,这让他暗暗下定了决心,此战过后,无论洛阳建成了什么样子,都必须迁都洛阳,哪怕条件艰苦点也无所谓。

    不知不觉中,四日一晃而过,杨彦马不停蹄,亲自视察军械粮草,每天都忙到傍晚才回家。

    这日午后,慧娘被鲍姑叫了过去,包括葛洪的幼子葛珍,一家四口坐在花厅说着话,其乐融融。

    “嗯”

    见着自家女儿的端庄模样,鲍姑直点头:“慧娘啊,你已经是王后了,虽然眼下府里人少,不必过多操劳,但你切不可松懈,将来彦之若大开后宫,这个家你可得好好当着啊。“

    慧娘不依道:”阿母,你说什么呢,郎君不是那种人,他若广开后宫,当初那么多的前溪歌舞姬与紫衫骑,其中绝色者不知凡己,要开早就开了,又何须等到日后?

    鲍姑摆摆手道:“你不懂,彦之现在是没什么想法,但过个十来二十年,天下安定了,而你们呢,也已年老色衰,还拿什么去拴住他的心?

    金屋藏娇你知道吧,结果如何?陈阿娇被废,还有卫子夫,简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那又怎样,在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中,卫子夫被逼自尽,太子被杀,长公主亦被腰斩,所以说,这情份啊,会随着时间渐渐淡泊的。“

    ”这“

    听到这话,慧娘心里打鼓了。

    葛洪脸孔一沉,不悦道:”慧娘天性憨厚,你给慧娘说这些做甚?”

    鲍姑笑道:“妾只是给慧娘提个醒,好啦,不说这个了,慧娘你可要抓紧了,嫁过来这么久,怎还没身孕?”

    慧娘不知该说什么,红着脸,低下了头,其实她心里也急。

    还是葛洪道:“慧娘还小,急什么,再说彦之又不常在家,明日又要出征,哪有那么巧?”

    鲍姑不以为然道:“母以子贵,慧娘又是嫡妻,没有孩子怎么行,原先呢,也没想着彦之会走到这一步,只以为如祖逖般成就一代名将也差不多了,子嗣再争点气,或有入士的可能,不管怎样,好歹还是晋臣,但如今,彦之立了国,将来是皇帝,慧娘就是皇后,你以为皇后的位子那么好坐?没有子嗣怎么行?

    另外啊,你也不能闲着,皇后的娘家,如履薄冰,不进则退,今天就算了,等彦之凯旋归来,你一定要出仕,论起才学,你哪点差郗鉴,崔访等人?再看巧娘之父,做了濮阳太守,几个兄长也各得重用,难道以你之才,连个太守都做不得?妾知葛郎不喜为官,可这事由不得你,哪怕不为慧娘,也得为珍儿着想。“

    葛洪立时语塞。

    他是清心寡欲,一心向道,但修道人也有俗家啊,皇后这位子,大机遇蕴藏着大风险,不力争上游,皇后家族几乎没有善终的,从目前来看,杨彦的妻妾身份都不高,威胁不到慧娘,可以后的事谁能说的准呢?据葛洪所知,郗鉴的幼女与崔访的孙女都与杨彦有些暧味,也都是高门士女,将来过了门,未必没有想法,如果少了娘家撑腰,很难想象以慧娘的性子能够与杨彦白首到老。

    再退一步说,葛洪自己也不是普通家世,其祖仕吴,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故官仕晋,后迁邵陵太守,虽然到了葛洪家道中落,但很明显,如果没有士族的出身,鲍靓未必会慧眼识金,把鲍姑许给他。

    这里就能看出家世的重要性,普通人家,别说入仕,连修道都没机会。

    修道首先要识字,读不懂道经只能如凡夫俗子般盲从,这就挡住了九成九的人,其次是炼丹,铅汞丹砂没钱买难道去抢?

    “也罢!“

    葛洪重重叹了口气:”为夫这半辈子清白就不要了,改日和彦之长谈一番。“

    ”嗯“

    鲍姑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天色,便道:”慧娘,天色将晚,阿母不留你了,你赶紧回去罢,可别让彦之先你回家。“

    慧娘起身施礼:”那小女改日再来探望阿翁阿母。“

    说着,便转身离去。

    其实慧娘心思单纯,鲍姑所说从本心来讲,她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再据她观察,杨彦也不是不念旧故之人,可历史上很多皇后的下场都非常凄惨,这又让她难免患得患失。

    就这样,带着重重心事,回到了家里。

    天色渐渐黑了,忙碌了一天的杨彦终于归了家。

    “见过郎君!”

    慧娘带着众女施礼,杨彦不让家里的女人叫他大王,他觉得叫大王显得生份,体现不出一家人的感觉,实际上明清之前,皇家内部也很少称呼什么皇上陛下的,多是以民间的昵称称之。

    如杨贵妃称李隆基为三郎,赵匡胤称赵光义为三哥,只是从明朝开始,皇室亲属间才如君臣般相处。

    “呃?”

    杨彦又见到了陆蕙芷,不由一怔:“蕙芷娘子也是为来我饯行的?“

    陆蕙芷粉面微红,低着头不说话。

    巧娘笑道:”郎君,你这一去,至少又是大半年,身边不能没人照料,妾们商量好了,这次由蕙芷娘子和怜香服侍你的起居。“

    ”哦?“

    陆慧蕙芷这朵鲜花已经绽放很久了,杨彦始终未能采摘,有陆蕙芷随行,杨彦千肯万肯,不过还是假惺惺的问道:“此去千里,奔波劳苦,会不会唐突了蕙芷娘子?“

    陆蕙芷红着脸暗啐,说这话有什么意思呢。

    跟随杨彦出征,她很犹豫,主要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娘子,又不是杨彦的妻妾,没名没份的跟着算怎么回事?但怜香不愿放过陪在杨彦身边的机会,一力劝说,慧娘和巧娘也要坐镇郯城,走不掉,靳月华则是跟过一次了,没理由再跟着第二次,因此只有怜香和陆蕙芷合适。

    当然了,照顾杨彦的生活起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担心杨彦身边没有女人,带外面的女子回来,要知道,以杨彦的身份,只要一个眼神,就会有各路官员和乡豪抢着把自家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