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大王还坦言,明国建立,是靠全体民众上下一心才得以立国,所以把人摆在正中,而生养咱们的天地搁在两旁,寓意以人为本!”

    “快看,天空!”

    “那是庆云啊!”

    “真是庆云!”

    天空中,早起的骄阳从一大片薄云中探出了身形,仿如被神仙泼上了油彩,刹那间,天空布满了炫烂的氤氲云霞,火红中泛着金色的阳光于云彩中缕缕散射,绿紫红黄等诸多色彩组成了一片片不规则的五彩图案,似龙、似凤、又似麒麟,仿如诸多神兽变幻飞舞,神秘而又艳丽无匹!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分明是天子之气啊!

    汉书、天文志有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庆云见,喜气也。

    “五彩成纹,状如龙凤,大王立国,庆云贺之,这是吉兆啊!”

    “是啊,还是大王威猛,不祭神仙,神仙反赶着来呈上祥瑞,可见我大明气运之深厚,将来必一统天下!”

    绚烂的朝霞,将满场的气氛推上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正当百姓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的时候,当当当,雄浑的钟磬声于远处敲响。

    围观人群迅速让开了一条通途,一队车马仪仗由南门驶出。

    最前方是一辆冠盖马车,杨彦与葛慧娘端坐其上,杨彦身着冕服,头戴广七寸、长一尺二寸、绿珠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青玉珠为七旒,以其绶彩色为组缨的平天冠,葛慧娘则身着皂色庙服,挽着坠马髻,上戴凤冠,身后是将领、官员以及各自的亲眷。

    “恭祝大王立国,大明千秋万世,一统天下!”

    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夹道相迎的民众依次拜伏,大声恭贺。

    葛慧娘那端庄的脸庞染上了一层酡红,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不禁紧握上了杨彦的手腕。

    杨彦回头一笑,便抬了抬手,大声道:“诸位,都请起罢。”

    十里的距离不算长,但车队行速缓慢,足足用了半个时辰,车仗才行到祭坛下方,郗鉴是太常,祭礼由他主持。

    见着杨彦与葛慧娘踏下马车,郗鉴猛一挥手。

    顿时,礼乐声大作,渲染出了一派肃穆而又庄重的气氛,接着,郗鉴施礼道:“臣辄下太史令择元辰,今月十八初吉,可登坛受命,请诏三公、群卿、将士、百姓,具条礼仪别奏,请大王与王后登坛。”

    按理说,汉晋两代没有皇后或王妃登坛的先例,女子登坛祭天始自于唐朝武则天,不过杨彦觉得东征西战,没时间在家,亏欠慧娘,因此执意携慧娘登坛,把这一极具意义的历史进程生生提前了数百年。

    杨彦并未向郗鉴还礼,淡淡答道:“可!”随后携慧娘缓步登上祭坛。

    皇帝即位有三大步骤,读策、授玺、燎祭天地,杨彦虽然不称帝只称王,安排的礼仪却一应如前。

    郗鉴再一挥手,礼乐声嘎然而止,随即也登上祭坛,捧册诵道:“晋太宁三年三月十八日,明王彦之谦恭慈顺,英名神武,宜奉郊庙,开统大业,今以青、兖、徐、豫四州军民,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奉明王彦之即明国大王位”

    策文很长,着重回忆了杨彦一路走来的历程,突出立国的合理合法。

    郗鉴读毕,轮到司徒崔访登场,崔访于不久前升为司徒,掌民事。

    崔访手捧印玺绶,登上祭坛,面朝东面向杨彦跪拜道:“今臣代百官向大王奉上明王玺与绶!”

    杨彦接过玺绶,抬手道:“请司徒起身。”

    “臣谢过大王!”

    崔访站起退向一旁。

    这时,郗鉴又是一声喝:“请大王与王后祭天!”并捧上果蔬。

    杨彦与慧娘分别接过,奉于天地人前的几案上,行稽首大礼,郗鉴、崔访及坛下的官员与百姓们也纷纷拜伏在地。

    没多久,杨彦与慧娘礼毕起身,众人跟着站了起来,杨彦又从案头取来卷册,面向众人,目光一一扫过,有巧娘,美眸中含着欣喜,有靳月华,虽着装端庄,可那浑身的媚态就是掩饰不住,还有怜香,不久前被封为了良娣,绝美的面庞上,凝聚着丝丝柔情。

    王府妃嫔没那么多说法,王后之下是良娣,原意是皇太子妾,到了魏晋,被引申为王妃之下的王府妃嫔,杨彦把巧娘、靳月华和怜香一并封了良娣,怜香与靳月华尊称巧娘为大良娣。

    兮香和菱香自愿给慧娘为婢,因此没有获封,其余女子也未过门,实际上杨彦名份上的妻妾,就是慧娘、巧娘、靳月华与怜香四女。

    能获封为良娣,歌舞姬出身的怜香已经心满意足了。

    另有葛洪夫妇,哪怕一心求道,此时也是面色红润,激动的看着杨彦与慧娘,许杰夫妇,则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不过可能是人太多的关系,杨彦并未看到崔玲与郗璇。

    而绝大多数的人,均是面容肃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对于杨彦自已,也是人生的一个巅峰。

    杨彦不由暗暗思忖起来,自已魂穿来这乱世,究竟是偶然,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可这显然不会有答案。

    “嗯?”

    杨彦突然看到了陆蕙芷,目光清冽,注视着自己,仿如空谷幽兰,竟与周围的火热气氛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突然杨彦笑了,展开卷册念讼。

    “皇天浩荡,后土载德,眷顾降命,属彦黎元,为人父母,我不敢当,羣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晋祚失德,江山板荡,百姓流离,我发愤兴兵,破石虎于郯城,诛苏峻、刘遐于定陶,平定中原,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

    谶记曰:杨彦之发兵捕不道,丙火修德当天下,我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羣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因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其以明年为大明洪武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

    整篇祭文,洋洋洒洒数百字,全部由杨彦自己完成,崔访、刁协和郗鉴等老家伙不由交换了个无奈的眼神,通篇都没有昊天上帝、五方大帝等天神,而且杨彦不谦称为彦之,而是自称为我!

    皇帝即位礼不能等同于天子即位礼,杨彦虽说即的是明王位,但仪式与即皇帝位没有区别,皇帝即位礼只有两个环节,即读策与授玺,燔燎告天则相当于天子即位礼。

    天子,乃天之元子,自汉代起,皇帝把天子作为自己的正式称号,意在表明自己与天建立了一种虚拟的血缘关系,权力由上天赋予,君权神授的意图十分明确。

    通过君权神授获取神圣权力的途径需要与世俗权力有所区分,世俗权力的拥有是由皇帝即位实现,而神圣权力的获得即是燔燎告天。

    礼记、曲礼载: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杨彦在祭天时理应谦称为彦之,以表明与天建立父子关系,燔燎告天的实质是在行子礼,比如汉光武帝刘秀登基,自言秀不敢当,在天面前省略刘姓,属父前子名,表明刘秀与天建立父子关系,但杨彦自称为我,是在与天建立平等关系。

    寻常人不会在意,可这几个经年儒生一听就有数。

    杨彦与天平等对话,按儒家说法是大不敬,但是又能如何呢?杨彦早摆明了态度,只能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这时,杨彦向下一招手,荀虎会意的手捧一托盘趋步走上祭坛,上有玉具、随侯珠与宝剑,并向崔访递去,崔访再拜道:“臣谢过大王赐礼。”

    这三样东西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王室重宝,而崔访身为司徒,代表百官,杨彦赐下此物意在对群臣的劝勉。

    崔访接过三宝后,杨彦再次转向台下,大声道:“诸公,如今我明国方立,百废待兴,还望诸位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匆要负孤与明国士民之重托!”

    “大王万岁!大王万岁!大王万岁!”

    官吏与前来观礼的亲眷百姓,全都拜伏下来,那数万精骑也单膝跪地,一手抚胸,一手持矛,数十万人齐呼万岁,声如惊雷,响彻了整片天际!

第533章 刘曜东来() 
祭了天之后,杨彦宣布大赦,然后就带领诸公卿进城拜谒宗庙。

    其实明国没什么犯人,主要是百废待兴,蒸蒸日上,经济快速发展,只要手脚勤快,最差也是种地,至少能养活自己,做工的收益则要高一些,实在没必要铤而走险,既便有仇怨也往往选择私下里解决。

    当时民间私斗成风,血亲复仇是正义之举,受舆论赞颂,杨彦也不想多管,奉行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毕竟由官府强行接手大量民事诉讼的话,会给人手和财政都带来相当的压力,律法也需要重新修订,而今的主要任务是征战,实在是腾不出手。

    更何况官府接手这种事情,未必能落一个好字,现代社会都有那么多的非主观冤假错案,又逞论古代?刑狱不公,反会让人怨恨,牙署在那时的主要职责,不外乎丁役、维持秩序与税收,很少插手刑狱,如三国演义中庞统那样一天断几百件案子,完全是罗贯中作为明朝人,对三国社会的想当然。

    短时间内,杨彦并不想改变现状,他的内心还是奉行小政府,大社会那套,政府管的越多,机构就越臃肿,最终尾大不掉,压垮财政,毕竟招人容易,裁人难,当到了财政收入不足以弥补财政缺口的时候,政府几乎不可能去节流,而是会自发的开源,往下祸害民众。

    杨彦认为,治国还是少点折腾,没必要管的,就不要去管。

    同时血亲报仇未非没有可取之处,至少可以激发民众的血性,与保持民间的尚武精神。

    杨彦所指的大赦主要是最初的那批战俘,释放为平民。

    回了城之后,杨彦向父祖的灵位告祭了明国成立一事,至此,明国才算是正式立国。

    不知不觉中,十天过去了,郯城仍沉浸在立国的喜庆氛围当中,杨彦也难得的给自己放了十天大假,才去了牙署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杨彦向主抓农业的萧仁问道:“木棉可曾找人试种?”

    萧仁拱手道:“回大王,从佛图澄带回的木棉中共剥出近万粒棉籽,以其半数于沐水以东的沙质土中种下,有专人看管并作记录,如不出意外的话,今秋可收获第一批木棉。“

    ”嗯“

    杨彦点了点头,却是猛然间一拍大腿,懊悔不叠,棉籽是佛图澄由西域带回,就该顺道再让佛图澄弄些孜然回来啊。

    孜然属于名贵香料,价比黄金,而当时的羊肉可能与纯天然放养有关,膻味特别重,他自己能勉强接受,但慧娘、巧娘、前溪歌舞姬、许杰夫妇、鲍氏部曲等江东土生土长人士,受不了那个膻味,除了火锅的涮羊肉片,几乎不碰羊肉,因此孜然的用途无须多说。

    只是难道还能再让佛图澄跑一趟西域?

    杨彦摇了摇头。

    “大王,可是有事?”

    刁协诧异的问道。

    “呵呵,只是想到了一些趣事。”

    杨彦笑着打了个哈哈,便向荀豹问道:“粮草物资准备的如何?”

    杨彦称王,荀豹作为跟随杨彦最早的老人,自然得到了厚待,被任为中领军将军,淮阴候,暂时兼管着粮草器械,这时便是恭恭敬敬的拱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