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8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毕竟也做了好几年藩王、又当了一年多皇帝,可不再是穿越之前那个只喜欢高颜值的吊丝大学生了。曾孟学行过君臣大礼之后,朱由检亲切地笑道:“快请平身。此次平叛之战,你在湖南以数千团勇力挫叛军,使逆贼不敢南下,居功甚伟。”

    曾孟学忙逊谢道:“微臣本为布衣,生性鲁钝,原不堪当此任。但当时叛军大举南下,卫所军兵微将寡,如无人助朝廷平叛,则湖南很快便会尽陷于贼。微臣虽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然大义在前,岂敢退缩。”

    “朕听说湖南民风彪悍,大家为何推举你一个书生做团练呢?”朱由检饶有兴趣地问道。

    “微臣之宗族在湖南是大族,”曾孟学老老实实地答道,“族内人丁兴旺,平时谨奉族规家训,各安其业。像微臣这样的宗族,在各地还有很多。平时一村一乡之宗族,也会组织乡勇保护乡民。这次叛乱一起,衡州府、长沙府等地的各大宗族聚在一起商议时,微臣提议,各地乡勇人数不少但太分散,如果集中在一起统一指挥,或可与叛军周旋。大敌当前,大家都很赞成,因为只有微臣一人是举人,算是有功名,便推举微臣担任团练了。”

    朱由检听罢若有所思,过了会儿又接着问道:“那你是如何组织团勇的?又是如何破敌的?”

    曾孟学答道:“因为团勇来自各乡各族,微臣便把他们按乡、族编为十六营,每营五百人。同营之人多为亲戚,作战时一人伤亡,余者皆怒,虽死不退,故此士气高昂。各营营官,或为微臣同宗,或为微臣学生,皆听命于微臣一人,各营团勇亦只听命于营官一人。微臣赏罚分明,以礼教教化团勇,故能令行禁止。而叛军兵力虽多,但编制混乱、军纪涣散、将贪兵怯,团勇则是保卫自己的家园,能出死力作战,故能获胜。”

    朱由检听罢点点头道:“很好。刚才朕已经对二位藩王说了,团勇为国杀贼立下大功,朕欲给他们一个出身,全部转为军户,组建大明军第二师,你看如何?”

    曾孟学赶紧跪倒谢恩道:“陛下皇恩浩荡,微臣代八千团勇叩谢天恩!”

    “你先别忙着谢恩。”朱由检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既然当了官军,那就要按官军的标准来。朕会另派武将统领他们,军中建制以前完全不同,训练也要严格得多。还有,驻地也未必仍在湖南了。如不愿意,可仍回家为民,但已经转为官军以后,若又想打退堂鼓,那可就不行了。”

    “至于你嘛…”朱由检又把态度和缓下来,“你很有本事,朕也很想重用你。不过六品主事虽然官不大,但你不是进士出身,京师已经有廷臣在议论,说你有幸进之嫌。这样吧,朕先赐你个进士出身,再升一品,做个五品知府。历练几年以后,朕就好提拔你了。这个知府,你想在哪里当呢?”

    曾孟学虽然外表迟钝,但并不傻,此时脑门上已经见汗,赶紧向上叩头道:“微臣何德何能,已蒙天恩获仕,安敢挑肥拣瘦?陛下让微臣去哪,微臣便去哪,但恐德薄才浅,愧难胜任。”

    “胜不胜任,要干过才知道。”朱由检笑道,“让你去哪呢?嗯…现在广西太平府知府出缺,你可愿去?”

    “微臣遵旨!”

    “太平府名为太平,实则一点也不太平。”朱由检缓缓地道,“那里地处边陲,穷乡僻壤,土民野蛮,经常生事。而且最近安南很不老实,需严防其犯边。在那里当知府,既没有多少油水可捞,还容易出事背锅,官员避之不及,否则也不会出缺这么长时间。朕派你这个平叛功臣去,你会不会觉得委屈?”

    曾孟学赶紧道:“微臣虽驽钝,亦知为人臣者,当为君父分忧。太平府就是再不好,也是大明疆土,臣自当竭尽全力以治之。如有负陛下之托,请陛下治微臣之罪!”

    “好好干,只要尽力就行。”朱由检勉励道,“吏部行文很快就会下来,你上任之后,不要急于施政大干,先认真体察民情一段时间,有什么情况和想法,可以细奏朕知。好了,时候不早,你这就可以回城去吏部报到了。”

    曾孟学走后,朱由检回味着刚才的召对,也觉得有点好笑。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这个曾孟学和历史上的曾国藩极其相似。曾国藩也是湖南人,也是为对抗太平军而募兵组建“湘军”,此后位极人臣,成为清代后期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的一套就是以亲族、师友等关系为纽带,在官场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故此能历经宦海沉浮,始终不倒。而且他虽然自己明哲保身,但他一手创建的湘军,以及他的门生李鸿章用类似手段创建的淮军,以后都展成为军阀,为祸不可谓不浅。

    但既然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朱由检不相信、也不会容忍在自己的统治下,产生出另外一个曾国藩来。而且曾孟学确实有本事,又谦虚谨慎,比东林党那帮只知空谈的书生强太多了,用好了将会是自己的大帮手。所以朱由检不会让他继续培植自己的势力,而是把他调离湖南,到广西太平府去锤炼一番。至于他的“湘军”,更是想都不用想,肯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召见完曾孟学,按说就该召见黄得功等人了。但朱由检在九经三事殿坐了半天,也想走动走动而且他早就听说黄得功是个性情中人,如果是正式诏见,恐怕看不到他真实的一面。因此朱由检谁也没通知,直奔黄得功等人的住处而来。此前因为是密诏觐见,他们全被安排住在畅春园内,只是不能随意走动。

    刚到院外,就听见里面高一声低一声,吵得不亦乐乎。朱由检大乐,心想这回可算来对了。他侧耳细听,就听一人正愤怒地大嚷道:“什么鸟阁老,打的这是什么仗?要让我老黄去,还八大王,我非把他打成大王八不可!”

第1497章 忠心耿耿() 
    “八大王”成了“大王八”?朱由检差点没笑喷,心想这和自己当年把“大塔布囊”替换成“大”也算有异曲同工之妙了。此人自称“老黄”,想必就是人称“黄闯子”的黄得功了。这人可太有意思了,朱由检索性停在门口不进去,听听此人还有什么“高论”。

    只听另外温和的声音微叹道:“我也想不通圣上为何要用周阁老督师,而周阁老又放着长江一线的得胜之师不用,偏要用左良玉和贺人龙。如今不单闯出了杀良冒功的祸端,更重要的是西北官军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让流贼左右逢源。

    “现在张献忠在陇南、李自成在宁夏府一带不停攻城略地、壮大势力,而周阁老只知让官军死守固原。固原镇虽重要,可一旦陇南、宁夏尽失,固原就成了一座孤城,在流贼南北夹击之下,能守得住么?固原再丢失的话,甘陕之间的通道就被切断,则甘肃亦朝不保夕,唉!”

    “二位将军,你们不要说得那么悲观好不好?”一个又尖又细的声音说道,“万岁爷不是把孙传庭孙大人调任甘肃巡抚了么?咱…我,我认识孙大人,他可是厉害得很呐,有他在,甘肃肯定万无一失。”

    “你又不懂,不要瞎说!”“老黄”又话了,“孙大人是厉害,可他也得听周延儒的不是?要是把孙大人和周延儒掉个,可能还差不多。那也不行,周延儒去了甘肃,也得把甘肃丢了!”

    “好,咱…我不懂,就黄将军你懂!”那个尖细的声音被抢白了几句,有点恼怒地道,“可你比万岁爷更高明么?周阁老督师,那可是万岁爷钦命的,万岁爷不比你站得高,看得远?”

    “说不定圣上被那帮子只知耍嘴弄笔杆子的窝囊废官员给哄骗了呢?”

    “你你你,你竟敢说万岁爷的不是!”

    “哟嗬,就你这两下子,还想跟老子动手?”

    “咱家是打不过你,但你说万岁爷就不行!当日在逆贼眼皮子底下,咱家也没怕过!”

    “停停停,你们两个怎么又吵起来了?吵得再凶,也于事无补啊。学学人家沈浪,安安生生研究图纸,却不是好?”

    “咱家看在翁将军面上,不和你一般见识!哼!”

    “嗨!也不是我想吵架,心里实在憋得难受啊!”

    随即传来脚步声响和摔门的声音,大概是声音尖细的那人被气得走进房中了,争吵这才结束。朱由检不觉好笑,推开院门就走了进去。

    他刚才已经换上了在畅春园试验田劳作时常穿的便服,看起来跟个普通农人也差不多,院内的两人也不认识他,刚才那个一直骂骂咧咧的便问:“你是何人?”

    “你叫黄得功?”朱由检笑着反问道。

    黄得功先是一愣,随即被气乐了:“老子来了这里,真算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掉毛的凤凰不如鸡!刚跟个死太监吵了一架,又来个种田的直呼老子的大名。没错,老子就是黄得功,你想干嘛?”

    刚说到这里,房门猛然被推开,一人怒气冲冲地跑出来尖声叫道:“你说谁是死太监?咱家今天跟你…啊呀,万岁爷!”

    冲出房门的正是曾经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的干儿子、秉笔太监王承恩,他过去与做信王、秦王的朱由检没少见面,尽管朱由检身着便装,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当即跪伏于地,一边梆梆地磕响头,一边放声痛哭起来。

    另外一位白面文生模样的人也很快反应过来,跪倒叩头道:“臣翁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一名年轻人也闻声从房中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只知跪地磕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黄得功愣愣怔怔地盯着朱由检,又回头看了看王承恩,难以置信地道:“他…他就是圣上?”

    “你个大逆不道的黄闯子,见了万岁爷还敢不跪,咱家和你拼了…”

    王承恩嚎啕着冲上来就要揍黄得功,朱由检哭笑不得,赶紧拦住道:“好了好了,你们俩还没打够?黄得功,怎么,你还想验一验朕的真假么?”

    黄得功见了朱由检从容不迫的气度,再看了王承恩的反应,终于如梦初醒,吓得跪倒在地,满头大汗地谢罪道:“臣,臣黄闯子,啊不,臣黄得功,臣…”

    “别臣了,再沉就沉到底啦!”朱由检哈哈大笑道,“都起来吧,不瞒你们说,朕多少天以来都没这么开心地笑过啦!”

    如此闹腾一番以后,朱由检也不进房,就在院子里站着和几人谈了起来。除了黄得功、翁玉、王承恩之外,另外那个年轻人,就是黄得功从白莲教造船厂救出来的船匠沈浪。他们四人此前的经过,朱由检已经在飞鸽传书里了解得很详细了。

    四人之中,朱由检和王承恩最熟。他也知道,在历史上王承恩虽然也没干过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京师被李自成攻破之际,数万京营官军不战而降,有多少平时满口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一条命,立即屈膝投降。倒是这个太监王承恩,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陪着崇祯吊死煤山。虽然太监受人鄙视,但他的气节和人格,岂是那些先降李自成、又降满清的无耻汉奸可比!

    见王承恩仍然止不住痛哭,朱由检也叹了口气道:“王承恩,不要哭了。朕取消宦官制度,让所有宦官出宫,这是千秋大计,并不是针对具体的哪个人。其实宦官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