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8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朱由检也不会把这一问题长期搁置下去,因为他深知西方列强的势力已经在向中亚地区渗透。南有英国,北有沙俄,如果让他们抢先一步进入西域,大明再想进去就难了。所以他需要一个恰当的理由,以此为契机先介入西域,以后再根据时局发展适时采取进一步行动。总之一句话,要先让大明在西域“存在”。

    而此次叶尔羌的入贡,就给了朱由检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叶尔羌主动来求大明出兵,固然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朱由检就不用自己再费心思去寻找借口了。

    至于坚持要封阿不都拉提甫为左都督而不是汗,更是深谋远虑的一步棋。朱由检当然知道游牧民族反复无常,但他们反复不反复已经无所谓了,只要阿不都拉提甫接受这个条件,那在法理上,叶尔羌全境即毫无争议地成为大明领土。阿不都拉或他的继任者不反复便罢,只要反复,大明即可以平叛为名,顺理成章地派兵剿灭。

    从这一点上来说,羁縻政策在客观上可以让中央政权保持对边远地区的控制,不失为一招妙棋。但羁縻政策毕竟是间接控制,这种控制也是很不稳固的。朱由检对叶尔羌的政策是先恢复羁縻统治,然后逐步改为设置流官的直接统治。当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派兵进去。只有驻兵,才是对主权的最好宣示。至于击退准噶尔以后,嘿嘿,对不起,请神容易送神难,要明军撤回嘉峪关内,想也休想!

    当然,朱由检现在是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对任何人说的,即使李标、钱龙锡乃至徐光启、温体仁亦是如此。为了让叶尔羌更加依赖大明,在席上他与阿鲁不花商议了“入贡”的具体事宜。

    所谓“入贡”,除了在礼仪上表示藩属对宗主国的臣服以外,对藩属来说,更重要的是经济利益,说白了就是要与大明做贸易。须知明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民间贸易基本断绝,要想与明朝做贸易,只有“入贡”一途。明朝皇帝为了展示“天朝”的强大实力,往往会让藩属在贸易中获得极其丰厚的利润,等若白送一般。

    阿鲁不花本来就是商人,自然也对此垂涎三尺。他希望继续三年前在陕西就开始的大宛马贸易,并且扩大规模。这次他的使团一次性带来二千匹大宛马,希望大明全部买下,朱由检当即欣然同意。

    几位阁臣一听就头疼,因为他们也知道纯种大宛马极其昂贵,在市面上价值黄金百两,也就是九百两银子才能买一匹。二千匹大宛马,那就是一百八十万两,如今到处都在用钱,明年的田赋因为叛乱的原因,肯定大受影响,这笔银子又从哪里着落?难道皇帝又打算动用内帑银?

    朱由检却胸有成竹地笑道:“贵使臣,贸易肯定是有买有卖,想必你也要在京师采购很多商品。这样吧,明天朕让京师各大商帮会长与你见一见,你的大宛马,就按照你定的价格卖给他们,朝廷再从他们那里收购。你要买什么商品,从他们那里买也肯定物美价廉。”

    阿鲁不花及众臣听了又是一愣。阿鲁不花还好,因为朱由检已经把大宛马的价格锁定了,他卖给谁都是一样可李标等人却想,本来马匹已经十分昂贵,再让商帮从中加一道,到朝廷手里岂不是更贵?

    朱由检却趁阿鲁不花如厕时对众臣笑道:“你们是怕朕买不起他这二千匹马吧?说实话,这么多银子朕也心疼,所以朕要找几个有钱的主儿。”

    见众人不解其意,朱由检颇为得意地道:“朕从阿鲁不花手里收购战马,需要拿真金白银出来但是从商帮那里买,就不需要啦!”

    钱龙锡忽有所悟道:“陛下,您莫非是要恢复金牌信符制?”

    “先生与朕所见略同!”朱由检抚掌大笑道,“不过这次金牌不是颁给番邦,而是要颁给我大明的商人啦!”

第1369章 金牌信符() 
    第二天巳时正,京师着名的酒楼“满庭芳”内,京师各大商帮领袖齐集一堂,期待着与叶尔羌贡使阿鲁不花的历史性会面。这其中既有浙商的龙游商帮帮主周绍宁、徽州商帮帮主许友三、广府商帮帮主伍国瑞等纵横京师商界多年的老江湖,也有刚刚新晋为陕西商帮帮主的李自诚。就连因为走私事败被查、帮主乔宇亮“暴病身亡”导致元气大伤的吕梁商帮,亦派出新选出的帮主乔致爽参会。

    但最引人注目的,仍是京师商界的后起之秀、五洲商社的新任社长徐川。自从在去年的拍卖大会上力驳书画大家董其昌之后,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徐渭后人声明鹊起。朱由检慧眼独具,先让他在五洲商社的古玩行中担任顾问,熟悉之后,才向他透露了自己和朱存棋的真正身份。

    徐川来京师本是奔着科举来的,朱由检却看上了他的天资聪颖,在商社中对他委以重任。徐川也不愧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后人,再加上绍兴人本就有经商的天赋,商社事务一点就透,没过多长时间,已经成为朱存棋的左膀右臂。

    这时朱由检觉得时机成熟,便要徐川接任五洲商社社长的职位。因为五洲商社虽是皇室出资,但朱由检并不想把它搞成借助皇权垄断市场、与民争利的“红顶商人”。之所以设立五洲商社,目的是打破几大商帮垄断市场的格局,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现在五洲商社已经在京师商界站稳脚跟,目的初步达成,朱存棋做为皇妃,抛头露面多有不便,而徐川则是理想的继任者。为此朱由检还做了一番徐川的工作,因为徐川本是志在科举的。

    徐川毕竟出身名门,并非目光短浅的凡夫俗子。当朱由检详述了商业的重要性之后,徐川也很激动,皇帝为他描绘出的雄伟蓝图深深打动了他。遥想当年,他的祖父徐渭也终生未仕,但并不妨碍他辅佐胡宗宪做出了一番平定海寇的大事业。如今皇帝要他做的事情,比祖父的事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徐川当即慨然应允道:“古有投笔从戎,今草民徐川甘愿投笔从商,报效万岁!”

    徐川继任以后,五洲商社便可逐渐改变身份,成为与其他商帮一样的民营商社。从此朱由检将不需要再向五洲商社输血,也不需要直接获取经商的利润,而是靠税收从所有商人那里拿银子。今天与叶尔羌贡使的谈判,便是建立税收制度的第一步。

    周绍宁一见徐川就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在徐川的领导下,五洲商社经营得有声有色。其实五洲商社并没有去抢某个特定商帮的生意,但眼见一个商界新势力茁壮成长,也是周绍宁这样的老牌商人难以接受的。尤其是徐川才年仅十七岁,被这么一个后生占了上风,更让周绍宁觉得脸上无光。

    趁着贡使还没到,周绍宁便走上前去,带着挑衅的笑容对徐川道:“有句俗话叫后生可畏,真是一点不假。自从徐大社长横空出世,在京师商界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我们这帮老朽可是越来越招架不住哦!”

    徐川则风度翩翩地回礼道:“周帮主说笑了。徐某晚生后辈,焉敢与各位商界领袖争锋。不过今上乃一代雄主,刚登基便有扩建京师这样的大手笔,如今京师人口比天启年间都快多出一倍了。如果京师商业是一张饼,过去饼只有碗口大徐某自然不敢与诸位分食可是现在这张饼已经有一口锅那么大,而且还在继续变大,那么五洲商社也想从中分一杯羹。这并没有影响到各大商帮的既有利益,想必各位也不会对五洲商社必欲除之而后快,您说对吧,周帮主?”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既表明了五洲商社要生存下去的坚决态度,也提醒其他商帮:五洲商社并不是要把其他商帮挤垮,而是希望良性竞争。周绍宁本想激怒徐川,没想到人家并未中招,自己反而不好接话了。

    不过周绍宁也是老油条了,眼珠一转,又想出个羞辱徐川的法子,哈哈一笑道:“徐大社长一番教诲,令周某茅塞顿开,不愧是徐文长的后人!对了,今日顺天府尹顾大人让我们会见叶尔羌贡使,说是要弄什么金牌信符。周某大字不识几个,也不知道这金牌信符到底是怎么回事,徐大社长能否解说一番,为我等解惑?”

    其实周绍宁并非不知道金牌信符制,但此制度早已废置多年,周绍宁是欺负徐川年幼,大概连听说都没听说过,所以故意用这个话题刁难他。

    不料徐川却侃侃而言道:“徐某怎比得上各位帮主经多见广,对这金牌信符制也只是略知一二,有说的不对处,还望周帮主不吝赐教。

    “金牌、信符,是两种物件。金牌为铜制,信符为铁制,皆分为上下二号,两半堪合则为真。此物原为军中传令而用,自洪武年间在秦州、洮州、河州、雅州等地开设茶马司后,便用于茶马互市。盖外番食肉饮酪,不易克化,以至于病,须以茶清肉之浓味,故番人嗜茶,比我等嗜酒、嗜肉更甚。但外番又不产茶,只能从中原购买。番人需要茶,我朝需要马,这就有了茶马互市。

    “为防止边贸中的种种弊端,洪武年间朝廷规定,番人互市,必须持有朝廷颁发的金牌信符,上号藏内府,下号降各番。上有篆文皇帝圣旨,左刻合当差发,右刻不信者斩。堪合之后,按照比价进行交易。不过到正统年间,因诸番反复无常,茶马互市中又有诸多积弊,此项制度渐趋废止。后正德年间虽短暂恢复,但已不复洪武年间旧观。周帮主,徐某说的可有谬误之处?”

    周绍宁登时傻眼,没想到徐川对金牌信符制的来龙去脉比自己知道得还清楚,只得尴尬地笑道:“徐社长说得一点也没错,周某佩服之至!不过这金牌信符是朝廷和番邦持有,可没我们这些商人什么事。不知顾大人今天把我们找来所为何故?”

    话音未落,楼下锣声响起,有人高唱道:“顺天府尹及叶尔羌贡使到!”

第1370章 贸易规则() 
    陪同阿鲁不花一道出席谈判的,正是新任顺天府尹顾炎武。他担任通州知州还不到三个月,朱由检便命吏部破格提拔,替换了早就看不顺眼的阮大铖。

    按理说阮大铖是东林党人,顺天府尹又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东林党不会轻易让此职位落于他人之手。无奈阮大铖本身人品极差,先是在天启年间因为与魏大中争吏科给事中失败,怒而转投魏忠贤门下,得罪了杨涟、左光斗等一大批东林元老朱由检铲除阉党后,阮大铖好不容易洗脱嫌疑,取得韩爌、李标等新一批东林领袖的信任,坐到顺天府尹的位子上,又因溪山行旅图、民抄董宦、桃花扇等案连续出丑,在京师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唾骂。

    东林党也不想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正好皇帝提起,便把阮大铖外调。阮大铖也不傻,一看形势不对,干脆称病辞官了。

    相对而言,顾炎武却是口碑极佳。他为人少年老成,学识渊博,并且待人谦逊有礼,并不像有些青年才俊那样锋芒毕露,因而无论是东林系还是非东林系官员,对他印象都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放着朝廷中枢、很有机会入阁拜相的中书舍人不做,却主动去做一个小小的通州知州,在人人为仕途勾心斗角的官场更是罕见。

    其实鲜为人知的是,顾炎武还是京华时报的头号笔杆子。他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