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6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有垛口和木板的掩护,他们可以打到敌人,敌人却射不到他们,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瞄准射击。而且清军已经近在咫尺,人也越来越密集,几乎不用瞄准,每一排铅弹射下城头,都会有几名、十几名甚至几十名敌军中弹,凄厉地惨叫着坠下马去。

    与此同时,城头的所有火炮也一直没有停止怒吼。当然,给清军造成杀伤最大的还是十六门速射炮和三门开花炮,它们射程近、校炮方便、射速快,让此前从未尝过密集炮击的镶白旗骑兵第一次真正领教了火炮的厉害。

    速射炮是一炮九铳,本来应该三次击发后彻底冷却一次,但面对着蜂拥而来的敌军,炮手们都打红了眼,有的炮连续击发了六七次还顾不上冷却,在这么冷的天气下,炮身仍然打得通红。士兵们不得不拼命地往炮身上浇水,水一泼上去立刻受热变成水蒸气,一时间城头水雾和着硝烟,如同笼罩在云中一般。

    三门开花炮的战果更大,因为清军越靠近城墙,就越不可避免地更加聚集。而开花炮炮身短、仰角大,最近可以打到三十步左右。别看只剩下三门炮,但每一炮下去,都在敌阵中绽开一朵血花,爆点附近的清军都是成片成片地倒下。

    过去在辽东战场上,边军有时夸大战功,爱用“尽皆糜烂”一词形容红夷大炮的威力。但红夷大炮的炮弹是实心弹,对清军杀伤力实在有限。而开花炮虽然还很不成熟,却是利用炮弹的爆炸威力杀敌,那效果才真的是“尽皆糜烂”!

    但是,尽管明军火力全开,清军仍然攻势凶猛。如果换在辽东战场,清军一定会让汉军旗反复发起攻击,尽量消耗明军的弹药,等到明军把弹药快打光了,才发起最后的猛攻。可是现在不同,镶白旗被迫发动全面进攻,死的可不光是那些汉军旗的炮灰。就这么一会儿功夫,正牌的镶白旗骑兵已经死伤了三百多人,汉军旗更是不计其数。

    女真人素来悍勇,同伴的惨死,激发了他们血液中凶残嗜杀的天性,不但不退缩,反而更加奋不顾身地向城墙扑来。尼雅哈和喀珠两员大将更是身先士卒,突进到离城墙不到三十步的地方,利用死人死马做掩体,指挥清军玩命地向城头放箭。

    在如此不计伤亡的攻势下,明军也确实受到了一定压制。郝永忠和孟拱的部下,骨干成员都是秦兵的老底子,自从成军之日起,他们接受的就是与这个时代完全不同的军事思想:首先保存自己,然后才是杀伤敌人,绝不与敌人硬拼,打消耗战。

    所以除了不怕被射中的关宁铁骑外,其他弓箭手都躲在木板后抛射,准确性自然有所下降。清军也就借着这个机会,终于冲到了迁安城墙之下,开始蚁附攻城。这时汉军旗已经伤亡过半,城下架着梯子往上攀爬的,大部分都是正牌八旗兵。

    在后面来回驰骋指挥战斗的阿敏,也早已双眼通红。这场战斗他已经下了血本,只有攻上城头、夺回迁安,前面付出的重大伤亡才有意义,否则还不如干脆不打。见手下终于开始架梯攻城,似乎胜利在望,阿敏大为兴奋,高举马刀不停地催促后面的士兵继续向前冲。

    可是他没亲历过大凌河突围之战和京师保卫战,并不知道明军还有最后一招杀手锏。孟拱见城下聚集的清军已经至少有好几百,后面的清军还在不断地向前涌,立即大吼一声道:“给我扔手榴弹,不要想着节省弹药,以最快的速度全扔出去!”

    几秒钟之内,城下的清军发现城头如同下雨一般,成百上千黑不溜秋的东西向他们抛落下来。

    然而这几秒钟也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几秒钟。电光火石之间,上千枚手榴弹几乎同时爆炸!

第1124章 逆转之战() 
    若干年后,在总结明军的抗虏战史时,规模算不上最大的迁安之战却被列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战,甚至是明清双方攻守逆转的。因为从这一战开始,清军彻底意识到了:只要是明军想要坚守的城池,他们就是付出多大伤亡也不可能拿下,原因就在于明军的手榴弹。

    这种因为朱由检的穿越而提前出现在这个时空的新型火器,具有三个最重要的特点:

    第一,体积重量轻,携带方便,使用灵活。随便一名步军,身上携带二十来支手榴弹一点问题也没有,投掷可近可远,尤其可以用抛物线投掷到障碍物后面。这些特点是火炮和火铳都不具备的。

    第二,射速快,威力大。明军新研制成功的拉弦式手榴弹,拉动引信后,几秒钟内就会爆炸,一名士兵只要经过训练,一分钟扔个五六枚就跟玩一样。相比之下,火炮和火铳的射速就太慢了。而在威力方面,手榴弹与开花炮的炮弹一样,是利用爆炸产生的破片杀伤敌人,杀伤范围大,这也是实心炮弹和火铳的枪弹无法比拟的。

    第三,制造相对容易。手榴弹结构简单、零部件很少,在解决了引信问题后,造起来可比鸟铳快多了。一条十几名工匠组成的生产线,每天就可制出数十枚。在京师保卫战中,军工厂突击制造了一大批手榴弹,至少有几万枚,这次孟拱来迁安,一架雪橇上就装十几箱,每箱二十枚,十几架雪橇就是三千枚。

    在如同疾风骤雨般的手榴弹狂炸之下,清军声势浩大的攻势转眼间就彻底崩溃。不是他们贪生怕死,而是手榴弹根本就没给他们怕的机会,“轰轰轰轰”连绵不绝的爆炸声过后,城墙之下伏尸遍野,到处是断臂残肢,到处是被破片扎得如同血葫芦般的尸体。前后不过半分钟时间,贴近城墙的千余名清军,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满清骑兵,竟然全部报销!

    而孟拱兀自不肯善罢甘休,命令士兵们继续向远处投掷手榴弹。因为出发之时朱由检对他面授机宜,告诉他一旦爆发大规模战斗,一定要向敌人最猛烈地开火,要一战就把敌人打残、打怕,打到敌人再也不敢攻城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以牢牢地守住迁安城,为全歼镶白旗争取宝贵的时间。

    因此所有投弹手皆奋力把手榴弹投向远处,炸得三四十步外的清军骑兵一片人仰马翻。这时郝永忠和曹文诏的部下都不用射箭了,因为清军已经彻底被这一顿手榴弹雨给炸懵了,别说攻城,就是逃跑都不知道往哪逃跑。

    众将士见这些投弹手投得不亦乐乎,把敌人炸得抱头鼠窜,没有一个不眼馋的。就连曹文诏都按捺不住,对孟拱不好意思地笑道:“孟老弟,你们打得太过瘾了,老哥哥也想试试!”

    孟拱先是一怔,随即会心地笑起来,忙递给曹文诏一支手榴弹,自己也拿了一支,为曹文诏讲解了投掷要点后,自己先示范投掷了一颗。

    曹文诏虽是骑将,但各种火器也都精通,手榴弹这种襙作简易的东西更是一学就会。他见战场上有一处清军较为密集,但距离城墙较远,至少有六十步约合公制九十米,掂量着自己的臂力可以投到,便猛拉引信,气运丹田,暴喝一声,奋力将手榴弹扔出去。

    关宁铁骑的作战特点就是以蛮力冲击为主,所以上至主将下至骑兵,人人力大无穷。曹文诏又是李氏弟子中武功仅次于李崇瑶的悍将,这一投当真非同小可。只见这枚手榴弹以极快的速度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翻滚着向那堆清军落去。大约落到离敌人头顶不到五尺的高度,手榴弹内的导火索终于燃尽,只听“轰”的一声,聚集成堆的十几个敌人全被掀下马来!

    城头明军自然是喝彩如雷,因为即使是最出色的投弹手,最远也只能投到四十步左右,曹文诏这一投显然是鹤立鸡群。曹文诏自己也颇为得意,刚想再投一枚,他的侄子曹变蛟过来吭吭哧哧地道:“叔父,让我也投一枚吧”

    可是清军已经不再给曹变蛟发挥的机会了。因为曹文诏这一投不偏不倚,恰好投到了正在指挥作战的镶白旗旗主阿敏的头上,簇拥在他周围的十几名骑兵全是他的亲卫,也是八旗骑兵中最优秀的战士。

    但是再猛的人,也不可能比炸药还猛。这枚手榴弹在他们头顶炸响,有五六名亲卫当场就被破片透体而过,死于非命。还算是阿敏命大,他的位置离爆点最远,侥幸没有被破片击中,只是被爆炸的气浪掀下马去。众人赶紧把阿敏从地上架起来,只见这位在半个时辰之前还不可一世的旗主,如今却两腿瘫软、面如死灰,嘴唇一个劲地哆嗦,却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还是大将喀珠反应比较快,带着哭腔苦劝阿敏道:“主子,汉人的火器太过厉害,不能再继续攻城了,否则我们把所有的勇士全搭进去也不够啊!”

    阿敏半晌才缓过这口气来,竟是潸然泪下,哽咽着道:“我终于明白老八为什么打不下京师了,这些汉人他们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厉害?”

    “主子,若论弓马武艺,十个汉人也及不上我们一个满人。”喀珠继续苦口婆心地劝道,“只是汉人仗着火器欺负我们,我们没必要硬攻下去。只要退出关外,辽东和草原仍可任我们的勇士驰骋,汉人的火器就没有用了。”

    阿敏如何听不出喀珠实际上就是在劝他接受失败的结果,放弃攻打迁安,赶紧撤出关外。做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满清贵族,阿敏心里也很清楚,迁安城已经根本不可能攻下来了,但还是垂泪摇头道:“可是军中粮草不多,就算撤走,也难以回到辽东。即使回去,还有何颜面见老八?”

    “主子,咱们不是还有一座永平城么?”喀珠赶紧建议道,“只要驱赶着永平城的老百姓,把城中的钱粮运回辽东,我们仍有收获,总比其他七旗两手空空回去要强。”

    阿敏沉吟片刻,咬牙切齿地道:“也只好如此了。本王暂且收兵,你赶快去永平办这件事,把那些汉人都给本王带上!回程路上如果军粮不够,就把他们当军粮吃了!”

第1125章 乘胜追击() 
    在抛下三千多具尸体以后,清军终于败下去了。阿敏率领着大部分兵力在迁安城南五里处下寨,以规避明军的远程火炮打击其余一小部分兵力则驻扎在城北四里处,踞守通往白羊峪的小路。

    阿敏还派大将喀珠率领一千骑兵紧急赶往永平,准备裹挟着那里的百姓撤出关外。金银细软等物自然是要全部运走,至于粮食,就只能拉多少算多少了。迁安距离永平三十余里,来回就是七十里。现在天色已晚,清军只能在城下再候一宿,明晨会合后再一起撤退。

    但是明军显然不打算给清军喘息的机会。首先是迁安的北城门轰然开启,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率领着五百关宁铁骑再度杀出。他们的战术也非常简单,就是直冲敌阵,利用重装的绝对优势冲跨清军。

    而城北的清军只有千人左右,经过刚才的一战,还有不少负了伤,如何能抵敌关宁铁骑的强突。他们刚刚扎下营盘,关宁铁骑就到了。这股清军倒是“光棍不吃眼前亏”,知道正面作战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立即向北远遁而去。

    曹文诏也不多追赶,因为若论长途奔袭,重骑兵是不可能追上轻骑兵的。但是清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些军帐刚刚扎下,根本来不及拆,这下全都归了明军。关宁铁骑的将士们把这些东西拆吧拆吧,能带走的统统带走,不能带走的就点了把火,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