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6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包括都察院御史在内的所有官员,本来都地琢磨着怎么能让皇帝改弦更张,回到过去的老路上,根本没想到有人会对他们来这么一手,一时间全都惊呆了,竟然不知该怎么回答。

    而温体仁不愧是老奸巨猾,主意明明是他出的,他却不置一词。倒是周延儒年轻气盛,立即向朱由检表示赞同谢、许二人的意见,并大声疾呼道:“自万历年间以来,地方吏治日益败坏,正该厉行刷新。且不论其他,户部全国在册耕地七百万顷,五军都督府在册耕地四百万顷,按官定税率,无论如何不该缺粮,且平均税率仅为三十税一,百姓负担极轻,为何年年欠征且民不聊生?难道科道官员不该深入地方详查,据实奏明陛下么?”

    周延儒所说又是一篇大文章,也是朱由检极想做的一件事。今天终于有阁臣在朝会之上正面提出,朱由检也就顺势问道:“对呀,钱粮乃国家生死之大事,怎可有如此大的糊涂账?科道官员可有奏章?”

    这等于是搞了个突然袭击,当然没有一个人能答得上来。朱由检也就顺坡下驴,当即让内阁拟旨,不但把京师都察院的一百一十名御史全部派到地方上去巡视,还把南京都察院的三十名御史,以及吏、户、工三科给事中全都派了出去。还嫌不够,又派了一些相对清闲的官,合计达到五百人,每人负责巡视一府或数县,限半年时间,将所巡之地各种应参劾之事,尤其是涉及赋税钱粮的,具折详奏。

    看罢票拟,朱由检当廷用玺,并微微一笑道:“让这么多官员奔波劳碌,朕心中亦不忍。这样吧,朕以身作则,亲自去通州巡视!”

第1094章 重建通州() 
    当天下午,朱由检的銮驾就抵达通州。

    如今的通州早已不复当年盛景,完全是一副被战火蹂躏之后的惨状。经历了李来亨和清军两次放火以后,城内的所有建筑物已经尽数焚毁,城外的大片农田也被清军纵火泄愤,举目眺望,四面八方都是一片焦黑。

    而从京师到通州的官道上,大批扶老携幼的难民望着满目疮痍的家园,自是悲从中来,不少人都放声痛哭。农民赖以生存者,一是屋,二是田。如今这两样都没了,虽然保住一条命,可又怎么能生存下去?

    朱由检在通州西城门处下了龙辇,望着被烧得黑乎乎的城门洞子,心情同样十分沉重。做为京师保卫战中的关键一环,通州是他下令主动放弃、让给清军的,因此通州百姓损失如此惨重,他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当难民们发现当今天子竟然亲至通州来看望他们时,这些老百姓还是发自内心地感激不已,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齐声山呼万岁。这呼喊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些老百姓虽然多数目不识丁,但最基本、最朴素的道理还是懂的:没有万岁爷派官军抵抗鞑子,没有万岁爷安排他们撤退到京师、并给他们安排食宿,他们根本活不到今天!

    朱由检也很激动,眼含热泪对百姓高呼道:“诸位父老!我们的家园被鞑子破坏了,但是我们人还在!朕今天来通州,就是帮助大家重建家园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日子肯定会比过去更好!而且朕向你们保证,绝不会让鞑子再打过来!”

    这几句话并不是单纯的安慰,京师保卫战尚未结束时,朱由检已经对京畿地区的战后重建有了一个总体构想。

    就拿通州来说,此次清军在京师城下铩羽而归,只要不是傻子,应该已经充分认识到,凭他们现有的实力,是绝对不可能攻破京师的。因此,即使清军再次入寇,也会避开京师,转而抢掠其他防御薄弱的地区。

    从大明的角度来说,随着从葡萄牙持续进口先进火器,以及京师军工厂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不但京师会更加坚不可摧,而且明军也有能力把防线向外扩展。通州既是京师的东大门,又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本身又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自然是最优先要加强防务的地方,所以通州城是非重建不可。

    但是,朱由检并不打算简单地原址重建。他抵达通州后并未进城,而是在西城门外设下行辕,只让新任通州知州顾炎武率领下属官员、衙役及一部分通州卫官军入城。

    顾炎武原来的官职是中书舍人,虽然官品不高,但已进入内阁,才学既高,又见识过人,颇得皇帝赏识,前途一片光明,让很多熬了许多年的官员艳羡不已。但京师保卫战之后,顾炎武却上疏主动请求到京畿地区做地方官,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朱由检却对顾炎武此举大为赞赏,因为顾炎武明确表示,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让难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相对于在内阁处理文牍,去做地方官对难民的帮助更为直接一些,而且内阁那么多中书舍人,也不差他一个。至于官品,他根本不在乎,哪怕就是做个八品县丞都无所谓。

    朱由检看罢顾炎武的奏章不禁暗叹,心想难怪人家在历史上能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眼界就是比普通封建士大夫高多了。正好他想现在通州竖立一个战后重建的典型,就批准了顾炎武的请求,任命他为通州同知,与自己一同出京。同知是从五品,低于知府、高于知县,但从接近权力中心和便于升迁的角度来说,无论如何也比中书舍人差远了。很多大臣听说之后,都对顾炎武的选择嗤之以鼻。

    明代的地方行政级别依次是省、府、州、县,但州这一级较为特殊,有的是与府并列,有的则是隶属于府,与县并列。通州就隶属于顺天府,相当于一个大县。又因为是漕运终点,城内聚集了大量人口,加上在乡间从事耕种的农民,在籍者不下十万。

    既然是战后重建,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住宿问题。通州城内的所有建筑已经被大火彻底焚毁,想要原址重建,首先就要清理废墟,这个工程量自然非常浩大,至少得干上一年半载。而现在秋意渐浓,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时间显然不等人。

    而朱由检的解决方案则有些别出心裁,他通过顾炎武宣布,凡是打算在城内原居所的废墟上重建的,由官府丈量其地,估算房屋有多少间,然后根据房屋的正常造价给予适当补偿,由居民自行重建。

    除此之外,在京师至通州的四十里官道旁,每八里选一处皇庄,开辟为新居民点。凡在新居民点落户者,房舍由官府免费帮助新建,旧房补偿照拿。不但如此,每户的男丁都会被雇用,保证有工可做,有钱可拿。

    政策一出台,大部分居民都选择了在新居民点落户。道理也是明摆着:自己建房可不单是花钱的事,更重要的是需要人工。现在整个通州的房舍都需要重建,只有富豪大户才雇得起工人,再说建筑材料又从哪来?

    而选择新居民点,这一切就都不成问题了。而最重要的是,生计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过去这么多老百姓之所以挤在通州城弹丸之地内,就是因为那里可以提供工作。现在既然在新居民点同样能生存,又有补偿银可拿,那何乐而不为呢?

    而那些富户大户,则无一例外地仍选择在城内重建。一方面,他们认为通州城好歹有一道城墙,怎么也比在乡间安全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舍弃原来的祖宅,尤其是还有不少人在地下埋了金银,更不肯离开。

    不过,在顾炎武刚宣布新政策的当天下午,就有几名通州当地的大地主满头大汗地找来,坚决反对在那几处皇庄设新居民点。

    顾炎武其实心中有数,却故作惊讶地问道:“皇庄乃圣上之私产,圣上用皇庄安置百姓,古之圣君亦远胜之,与尔等何干?尔等因何反对?”

    为首的一名叫王至发的大地主当即满脸堆笑,低声下气地道:“老公祖有所不知,这几处皇庄,其实都是我等之田产!”

第1095章 投献皇庄() 
    王至发等几名大地主四下张望一番,见衙役们忙着清理废墟,便神秘兮兮地塞给顾炎武一个未封口的信封,满脸堆笑道:“老公祖初来通州,很多旧事未必清楚。如今通州百废待兴,正是用钱之际,些须银两不成敬意,算是我等捐助给衙门的,还请老公祖酌情使用。今后只要老公祖稍稍看顾,什么都有啦!”

    顾炎武透过信封口向里一看,见是厚厚一叠京师钱庄的千两银票,加起来至少有上万两!

    这就是明目张胆地行贿了。初次见面,几个地主就抛出如此大手笔,可见其中私弊之深。

    若换了性如烈火的黄宗羲,早气得破口大骂,把银票扔到对方脸上了。但顾炎武为人性格沉稳,心想这虽是行贿无疑,但对方口称捐助衙门,真要攀扯起来,他一口咬定不是行贿,倒也能抵赖一时。再说个中门道还没摸清,也不好猝然发动,搞不好还会坏了大事。

    因此顾炎武故意装出一副贪财却不肯表露出来的表情,假意推辞道:“几位这是作甚,本官清如水明如镜”

    王至发一见顾炎武那欲拒还迎的模样,心中已经安稳了七八分,忙强行把信封塞进顾炎武的袖筒,一叠声道:“老公祖勿要推辞,些须小物算得了什么呢!”

    顾炎武便半推半就地把信封揣了起来,将几人拉到僻静处小声道:“本官初来乍到,自然要万事仰仗各位父老。但有些事体,几位一定要让本官心中有数,这样上面察问起来,本官也好掌握火候。否则两眼一抹黑,当今圣上可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儿,一旦问起,本官不知如何作答,几位的银子可就白捐了。”

    这番话听起来很像是已经站到了几个地主一边,这类话王至发过去也多次听过,因此并不生疑,便把其中的门道对顾炎武一五一十地说了。

    原来这皇庄就是直接归皇室所有、由皇室经营的庄田。皇庄在永乐、天顺年间已有之,从正德年间开始急剧膨胀。这是因为正德皇帝朱厚照生性喜好玩乐,自然需要大把花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但当时的官员集团已经很强大,以内阁为首的官员把持国库,拒绝向皇帝提供更多的银两。

    在这种情况下,朱厚照便“广开财路”,任用刘瑾等宦官,一方面绕过户部收取盐税、矿税、市舶税,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把原属官田的牧马草场地、夺还勋戚的庄田、侵占的民田、未就藩的亲王辞还田地等土地,全部改为皇庄。朱厚照即位的第一个月,就新增皇庄七处,短短数年时间,已经增加到三百多处。

    到了嘉靖、万历年间,皇庄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尤以北直隶的顺天、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大名、广平、永平等八府最多。并且不光有皇帝庄田,还有皇太后庄田及皇太子庄田。皇帝委派太监管理皇庄,以管庄太监为首,下设官校、庄头、庄客等数十人,不向官府纳粮,所有田产除了留下少数维持庄客的生存以外,其余大部都归皇帝。

    当然皇帝也不可能亲自到皇庄收粮食,所以实际上皇庄是管庄太监支配。这里面自然少不了盘剥克扣、中饱私囊之事,因此皇庄越多,国家的赋税受影响就越大,太监贪污的钱粮就越多。

    如果单是如此,皇庄对整个大明帝国的经济影响还算有限,因为每处皇庄占地不过数十、上百顷,全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万顷,相对于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