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6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没多想,心想如今兵荒马乱,在家里呆着总比出去安全些吧。

    孰料刚过申时,镇外突然再次杀声大震!中军官大踏步闯进正厅禀报道:“巡抚大人,鞑子去而复返了!而且此次比上次人马更多,至少在万人以上!”

    郭之琮登时吓得面如土色。本来他认为满清入寇,肯定会去攻打京师,或者就去抢掠保定、河间等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而他的老家涿鹿镇靠近宣府,鞑子未必能打到这里来。即使今天上午土城被清军包围,他仍然抱有侥幸心理,幻想着这不过是清军的小股骚扰部队,只要卢象升坐镇涿鹿,清军肯定会知难而退。

    可是没想到连半天都没过,清军竟然又杀回来了!郭之琮现在更把卢象升视为救命稻草,紧紧拽住他的袍袖,用颤抖的声音哀求道:“巡巡抚大人,老朽全家近百口的性命,都系在巡抚大人身上,还望巡抚大人再逞神威,力保涿鹿镇不失!”

    卢象升则双眉紧锁道:“学生自当死战以保百姓,现在我马上率军去应战。此次鞑子来势汹汹,非比上次,镇中绝不可有闲杂人等出入,以致妨碍官军守城。阁老请在府上安坐,学生去了!”

    说罢卢象升即大踏步走出郭府,李定国等人也跟着出去。郭之琮还想派家丁上城去看看战况,却被卢象升手下的军士挡住道:“奉巡抚大人命:所有人等一律不得擅自出门,否则以军法论处!”

    郭之琮也只好心惊肉跳地在府中苦等。只听土城外人喊马嘶、金鼓大作,并不时传来鸟铳声,想是战斗极为激烈。过了不到一刻,忽见被硝烟熏得满脸灰黑色的卢象升急匆匆闯进来,一叠声地催促道:“阁老,土城守不住了!”

    “啊!”郭之琮登时傻眼!他已听说了清军在遵化、蓟州等地屠城的残酷手段,如今同样的厄运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焉能不怕!

    “为今之计,只有立即弃城,退往宣府!”卢象升面如寒霜地道,“学生还可再阻鞑子半刻,半刻之内,全镇百姓必须从北门撤走,阁老宜速启程!”

    郭之琮虽然爱财如命,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肯放弃他的家产,可现在清军的屠刀都快砍到他的脖子上了,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郭府上下立时一阵鸡飞狗跳,郭之琮在几位妾室的搀扶下惊慌失措地上了马车,只捡着最值钱、最便于携带的金银细软胡乱抓了几把,至于他平时钟爱的奇石等物,只好去他娘的了。

    这时涿鹿镇的大街上已经乱作一团,孩子哭大人叫,都乱纷纷地涌向北面城门。好在卢象升还派了些军士维持秩序,全镇千余名百姓出城还算顺利。刚出城门,只听身后杀声更近,料是清军已经杀进城中。众人更加惊慌,没命地沿着官道狂奔起来。

    这一口气就跑出半个多时辰,土城已在身后消失,喊杀声也渐渐弱了下去。郭之琮惊魂甫定,从车窗中探出头去向后眺望,只见土城方向有大股黑烟升腾上天,看来清军必是在城中放火了。一想到自己那祖传了多少辈的“进士第”就这样毁于战火之中,郭之琮心疼得老泪纵横,却又自我安慰地道:“好在人没事,不幸中的万幸啊!”

    又过少时,身后马蹄声滚滚而来。众人吓了一跳,还以为是清军追上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卢象升率兵赶至,郭之琮这才松了口气,赶紧问道:“巡抚大人,涿鹿镇怎么样了?”

    “清军已经攻陷土城,官军伤亡惨重。”卢象升面色凝重地道,“现在鞑子正在城中抢掠,我们只有撤到宣府才算安全。事已至此,阁老也不必太过伤心,待回城之后,学生自当与袁总督筹画,尽快收复涿鹿。阁老请先行,学生还要在此断后。”

    郭之琮如今已成丧家之犬,虽然一肚子没好气,但见卢象升身上的袍子已经被弓箭射穿了几个洞,显然刚才战况极为激烈,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得垂头丧气地继续赶路。

    见郭之琮的马车渐渐走远,卢象升却不由自主地苦笑起来。这时李定国也率领麾下赶了上来,卢象升实在是再也忍不住了,终于仰天大笑道:“李将军,你这招假扮清军攻城之计虽然管用,却实在毒辣了些!这要是走漏消息,让郭阁老知道是本官在给他演戏,他非得狠狠参我一本不可,哈哈哈哈!”

    李定国却微微一笑道:“圣上曾对末将说过,非常之时,须以非常手段行非常之事,而且必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否则就会因小失大。现在虽然涿鹿镇百姓财产损失不但人都平安转移了,说起来巡抚大人仍是奉旨行事。即使官司打到圣上那里,有理的也是巡抚大人。”

    卢象升听了若有所思道:“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此说倒十分新颖,这是圣上亲口说的?”

    宣府距涿鹿不过五十里,即使老百姓走得慢,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日落西山之时,还是陆续赶到。卢象升刚要安排百姓进城,中军官禀报道:“巡抚大人,袁总督已率大同援军赶到,现正在巡抚府等候大人。”

    卢象升大喜过望道:“袁总督来得太及时了,宣、大官军兵合一处,便可起兵勤王了!李将军,我们一起入城拜见袁总督吧。”

    李定国却摇头道:“巡抚大人,圣上有密谕,末将的兵马不能进城。末将只能自己一人随大人入城拜见袁总督,而且须得扮作大人帐下士兵,见过之后立即出城。”

    “你又想自己乱跑了?”马千雪立即不满地道,“不行,我跟你一起去!”

第1032章 清远楼() 
    李定国与马千雪扮作卢象升的亲兵,混在天雄军中一起进了宣府城。

    马千雪还是第一次来北方,更是第一次见到万里长城。望着那条在崇山峻岭中逶迤的巨龙,以及气势雄浑的宣府城墙,不禁心潮澎湃,赞叹不已。李定国亦看得十分认真,把周围山川形势一一默记于心底。

    卢象升见二人如此,一时也起了兴致,娓娓道来:“宣府镇乃我大明九边之一,山川纠纷,地险而狭,易守难攻。且距京师不足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自我朝开国以来,蒙古诸部屡屡入寇,皆是走宣府一路。正统年间,更是绕过宣府,在居庸关外酿成土木堡之变,可谓教训深刻。

    “正因如此,此后朝廷极重视宣府防务,除重兵镇守外,还多次修缮长城。至万历年间,宣府一镇计有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关隘一百九十二处。国力极盛时,驻有马步官军十五万,到隆庆年间仍有八万余。可惜近来国事日艰,朝廷财力枯竭,再加上边军逃籍、吃空饷日益严重,现在只实有官军四万出头。以四万疲卒防御千里长城,不亦难乎!”

    说话间已至城中钟楼,也就是宣府城中最高的建筑“清远楼”下。远远地就望见一群军士簇拥着一位全身披挂的将领迎了过来,卢象升还以为是宣府镇下辖的某位参将,不料还离得老远,就听那将领欣然大笑道:“久闻建斗兄大名,今日才得见面,幸甚!”

    卢象升见来人年约四旬,体形枯瘦,皮肤黝黑,说话还带着些南粤口音,又直呼自己的表字,突然恍然大悟,赶紧抢前施礼道:“下官卢象升参见总督大人!因在涿鹿镇突遇建虏,未及迎接总督大人,还请总督大人海涵!”

    原来这位其貌不扬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辽东巡抚、如今刚刚就任宣大总督的袁崇焕。

    自打从辽东回京师以后,袁崇焕很是被朱由检冷落了一段时间,兵部尚书衔也没了。朝中还有御史以锦州和宁远陷落、袁崇焕不奉诏擅自上皮岛欲杀毛文龙为由,连续上疏参劾他,认为他应该对辽东的失利负主要责任,甚至有人建议朱由检将袁崇焕交部严审,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朱由检虽然把这些奏章全部留中,但也不置可否。那段时间袁崇焕可真不好过,每日除了在京师的临时住所闭门思过,就是拜会恩师孙承宗。而孙承宗对他可就不客气了,直言不讳地训斥了他好几次,尤其指出他刚愎自用,越权擅杀大将,不但是为官之大忌,亦险些将皮岛拱手送给满清,朝廷苦心经营多年之成果,差点付诸流水。

    袁崇焕这才体会到朱由检亲至皮岛的良苦用心,不禁悔恨交加,也对年轻的皇帝更加崇敬与叹服。

    就在他以为自己即使不被问罪,仕途恐怕也将结束之际,宣府大案发生。朱由检借着这个机会,把原宣大总督、宣府巡抚和宣府总兵全都调往他处,并力排众议,让袁崇焕出任宣大总督。

    袁崇焕没想到自己犯了这么大的错,皇帝还能重用自己,不禁感动得热泪滂沱。即将上任之际,他进宫“陛辞”,朱由检却未接见他,只让孙承宗向他转达了寥寥几个字:戒急用忍。

    其实这个词古已有之,在前世却被台湾当局歪曲其意,从而成为一个贬义词。朱由检倒是觉得这个词对性情暴躁、做事缺乏大局观的袁崇焕是一个很好的告诫,于是就搬了过来。

    经历了此次宦海沉浮,袁崇焕果然成熟了许多。到了大同总督任上,不论大事小情,他必斟酌再三、广泛听取下属意见后才施行,认为比较重要的还要先奏请圣旨。反正有飞鸽传书可用,跟着朱由检在辽东转战半月,他算是充分认识到了这种通讯方式是何等快捷。

    此次满清八旗从喜峰口大举入关,要依着过去的脾气,袁崇焕早就跟谁也不打招呼,便起兵勤王了。但这次他却吸取教训,一边厉兵秣马,一边用飞鸽传书请示朝廷如何行动。

    很快,朱由检就给了他答复,要他率大同骑兵先进至宣府,与宣府巡抚卢象升合兵后再据形势而定。并且特意强调,没有自己的圣旨,决不允许宣、大官军贸然来京勤王。

    袁崇焕虽然并不理解朱由检的战略意图,却忠实地执行了皇帝的谕令。他在大同留下必要的步军守住各处关隘,随即率领一万五千骑兵赶赴宣府。如今加上宣府镇原有的骑兵,以及卢象升从大名带过来的天雄军,宣府已经集结了三万多骑兵,单从兵力上看,确实具备了和满清八旗较量一番的实力。

    袁卢二人刚刚见面,还未及寒暄,袁崇焕便请卢象升商议军事。并且连巡抚府也不去了,就在这清远楼上议事。这也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袁崇焕在大事上已经尽量控制情绪、反复斟酌,但在这种细微的小事上,他的急脾气还是一点没改。

    这时卢象升才为袁崇焕介绍李定国和马千雪。袁崇焕大吃一惊,随即又是大喜,因为他不但知道李定国与李来亨火速平定西南叛乱的骄人战绩,更知道他与李来亨一样,都是皇帝的心腹爱将。

    并且朱由检还向袁崇焕透露过,打算以后让李定国出任宣府总兵。这么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等于是划在自己治下,袁崇焕焉能不喜。于是他立即满面春风地请几人上楼,他手下的幕僚不明其故,见平日里不怒自威的总督,竟对卢象升手下的两个亲兵点头哈腰,都气得连连摇头。

    进得楼来,众人首先看到一口巨钟悬于其中,高几近丈,口径五尺,用四根通天柱架于顶层中央,看份量不下万斤,钟体上铸有“宣府镇城钟”五个斗大的大字。马千雪不禁看得呆了,半晌才喃喃地道:“这么大的钟,是怎么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