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初时阿鲁不花也不相信朱由检真能控制秦兵,他提出了一个自认为相当苛刻的条件。

第683章 义战宣言() 
阿鲁不花向朱由检提出的条件,就是亲自到秦兵军中视察。如果朱由检说的是假话,那肯定会被立即拆穿,因为军营可不是老百姓想进就能进的,就是你再有钱有势也不行。

    但对于朱由检来说,这还是个问题么?他立即安排阿鲁不花前往鄜州,让李来亨以最高规格接待。看到秦兵整肃的军容、严明的军纪,以及李来亨对自己热情的态度,阿鲁不花彻底打消了顾虑。

    与明人对叶尔羌知之甚少截然相反的是,阿鲁不花在内地经商多年,对明朝的政局有相当透彻的认识。他知道,像祖大寿、毛文龙、左良玉、郑芝龙、甚至是洪承畴这样的将帅,由于手握重兵,而朝廷一方面指望着他们卖力作战,一方面也缺乏对他们的制约手段,因此无法有效控制他们的行动。在他看来,秦兵也是这样的一支部队,不管他们的实际控制人是谁,反正不是朝廷就行,完全可以被他们叶尔羌汗国利用。

    所以他返回西域之后,极力向苏丹阿都剌因建言,采纳朱由检的建议,与秦兵建立秘密同盟。当然秦兵也不是朱由检的惟一砝码,为了打动苏丹,他也少不得拿出重金利诱。阿都剌因一方面被黄金所诱,一方面也确实被准噶尔部折腾得没招了,于是与朱由检一拍即合。

    由于双方都怕被朝廷知道招致大麻烦,朱由检与叶尔羌并未签下任何书面契约。为了向叶尔羌表示诚意,朱由检又赠予了阿都剌因三十支鸟铳和若干弹药。其实对于火器而言,日常的维护和充足的弹药供应才是战斗力的保证,这点枪支弹药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但阿都剌因却是如获至宝,把这些鸟铳全部配给了自己的卫队,平时也舍不得使用,只是扛着吓唬人。

    从此以后,中亚的大宛马通过叶尔羌汗国,源源不断地运抵陕西,迄今已有千匹之多。当然朱由检也为此付出了数万两黄金和不计其数的茶叶,折银至少几十万两,这也是秦王庄最大的开销之一。

    从这千余匹大宛马中,朱由检又精选出五百匹膘肥体壮、爆发力极强的好马,全部配给李来亨,让他组建重骑兵部队。至于其他将领的重骑兵连,就只好对不起了,因为现阶段实在是没有那么多达标的战马。

    解决了最最关键的战马,其他环节就好说了。重骑兵是李来亨从全部骑兵中择优挑选的,其中很多都是铁匠出身。李来亨对他们的要求是:不需要会什么花哨的招数,只要力气大、抡得动狼牙棒就行!

    重骑兵的武器装备,则全部出自秦王庄兵工厂。人和马的铠甲都是量身打造的,确保护住所有部位,这样就不怕弓箭了。至于兵器,朱由检是从女真人那里偷师的,因为后金的白甲兵也是重装骑兵,他们使用的就是狼牙棒,份量既沉,又有尖锐的刺,可以说是集钝器和锐器的优点于一身。

    接下来就是训练了。朱由检知道,在千军万马之中,一两个重骑兵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必须形成一定规模,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于是他严令李来亨,平时禁止让重骑兵参与对流贼的作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训练中去。几个月下来,这五百骑兵和他们的战马已经适应了沉重的铠甲,掌握了重装冲刺作战的要领,因此才有今天的大获全胜。

    这还只是武器装备方面,从此次复套作战的整个战役安排上,朱由检和他的五千骑兵也以极大的毅力连续奋战,坚决贯彻了作战意图。

    由于三千步兵承担诱敌任务,五千骑兵此前一直隐藏在毛乌素沙漠中,以防被蒙古人发现。直到望见车阵中腾起的第一股狼烟,朱由检才派出小股侦察部队,远远地监视着蒙古人的动作。

    在帖木尔集合了所有部队猛攻车阵的时候,朱由检终于下令骑兵出击了。不过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帖木尔的主力,而是鄂尔多斯部散落在河套平原上的各个部落。因为蒙古人打仗不可能带着妇孺,此时所有部落都没有任何防御的能力,被秦兵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个人都没跑出来。

    朱由检也没有像蒙古人一样大开杀戒,只是把这些妇孺全部捆起来囚禁在蒙古包中,留下少数士兵看守,牛羊则根本未动。这样从外面看起来,似乎这些部落并未遭到攻击。只把那些贵族抓起来随大军一起行动,这就是大战开始之前,用来动摇蒙古人军心的那些人了。

    在用了几天时间歼灭了几乎所有蒙古部落后,朱由检也看到了车阵中燃起的第二股狼烟。按照事先约定好的信号,这就意味着蒙军主力已经被严重削弱,极度疲乏,决战的战机已经到来。朱由检就安排秦兵先好好睡了几个时辰,然后以疑兵阻止蒙军逃走。之后发生的事就不用再多说了,总之有了前面的这一切,再加上蒙古人的狂妄和愚蠢,才成就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胜!

    如果这场战斗获胜的是蒙古人,那么不用问,接下来的就是大屠杀了。这些蒙古降卒似乎也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一见朱由检出现,更是吓得面无人色,认为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朱由检环视全场,突然高声喝道:“你们也是人,你们和我们一样,也有生存的权利!”

    这下不但蒙古人懵了,就连很多秦兵都诧异地望着朱由检,不明白这位秦王殿下为什么不下令将这些敌人全部斩杀,反而为他们说话。

    此时草原上的上万人都鸦雀无声,认真地听朱由检的宣言:“但是你们不能因为自己要生存,就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利!什么狼性,什么伟大的开拓者,尽是胡扯,这是犯罪,彻头彻尾的******罪!

    “几千年来,你们的祖先和你们自己,对我们犯下了滔天大罪,罄竹难书。所以今天我们攻打你们,收复国土,这是正义之战,和你们以屠杀和抢掠为目的的邪恶之战截然相反。我们还和你们不一样的是,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仁字排在首位。所以,我们不会杀掉你们。但你们必须用你们的余生,为你们以及你们的祖先赎罪!

    “你们必须改变你们的生存方式,与我们和平共处,那样草原仍然是你们的。但是如果你们不想改变,我们就要强迫你们改变,因为我们没有义务用我们宝贵的生命,以及用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为你们的蒙昧和野蛮埋单!今日之战只是一个开始,若干年后,当草原上再没有吃人的恶狼,你们也再没有侵略的野心和能力,你们就可以恢复自由。你们最好和我们一样,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现在,班师!”

第684章 延儒争功() 
“臣延绥巡抚周延儒十万火急奏报:七月癸亥,鄂尔多斯大酋帖木尔率万余众,自靖边以西越长城入寇。臣以军情紧急,恐报西安三边总督府待命而动迁延时日贻误战机,乃命榆林守将严守边城,调庆阳郝永忠、陇州李定国、鄜州李来亨诸部精兵八千,星夜驰援。

    “贼一触即退,欲诱官军深入河套之地围歼。然臣以为廷臣久有复套之心,边军亦有复套之力;惜乎世宗皇帝受奸臣严嵩蒙蔽,废复套之议,致使俺答坐大。虽隆庆年间朝廷降恩招抚,允其互市,然蒙人反复无常,岂止以次充好、强买强卖,更复阴为扰边,行蚕食之实。

    “臣以为自赵武灵王北却匈奴,河套之地即为中华所有,汉武时更置五原郡,设官驻军守之。隋、唐一脉相承,太祖北荡蒙元时,更设东胜卫以镇北狄。以此观之,河套固非蒙人所有也。蒙人凶残狡诈,屡犯我大明,若任其窃据河套之地,则贼可东进宣、大,南犯陕西,西掠甘、凉,实乃腹心之患。此番贼又无故入寇,延绥将士义愤填膺,皆言若不趁机直捣黄龙,收复河套,则耻为官军,不愿食朝廷粮饷矣。

    “臣上以为君父分忧,下以将士用命,遂决意出师河套,寻鄂尔多斯部贼众决战。诸将各率所部转战千里,于七月甲戌日,在贼所称‘包克图’之地大破贼军,杀贼逾七千,生擒贼酋帖木尔,并俘其部众三万余,所获军器、战马、牛羊无算。

    “臣虑河套之地皆为平原,无险可守,仓促之间又不得筑城,劳师远征,将士疲乏已极,乃暂命诸将班师。臣又以陛下圣德浩荡,非欲尽杀彼蛮众,只以服其心、安其行为要,乃收彼部众,同返延绥,分发诸将处监视。

    “臣知无命兴兵,所罪非轻;然此役实乃我朝数十年未有之大胜、完胜,一战而复套,必使蒙人不敢复南下饮马,解君父西顾之忧。即以辽东建虏之凶残,亦早晚必知我大明有此虎贲之师,深撼其心也。于戏!天威振奋,顽贼俯首;圣德昭彰,以武止兵。臣敢奏请圣上重赏有功将士,优恤殁于王事者,其罪责臣愿一人承担。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复套之战结束将近二十天后,延绥巡抚周延儒的奏折报至京师,登时引发朝野震动。这篇文采洋溢而又振奋人心的奏章全文,也迅速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上至天启皇帝,下至贩夫走卒,谁也不敢相信,几十年来大明对外作战屡战屡败,连连失地,西北又流贼大炽,朝廷正在焦头烂额,却突然取得了这么一个意外的大胜,还把丢了将近二百年的河套地区给收复了!

    对周延儒的奏折,廷臣分为截然不同的“赏、惩、观望”三派,在朝堂上为如何处理此件大事争得脸红脖子粗。以中立大臣为主的“赏派”普遍认为此役极其振奋士气,宜重赏周延儒及所部李定国、李来亨、郝永忠等将领。

    而以阉党为主的“惩派”则认为此战必引得蒙古人大举兴兵报复,得不偿失,周延儒及其部将擅启战端,罪大恶极,应立即逮入京师,从重惩处,至少也得立即斩决。

    至于观望派,则是谁也不得罪,但也不相信官军能取得如此大胜,反怀疑周延儒虚报战功。

    最后,平时从不过问政事的天启皇帝一锤定音了。八月丙申日,天启极其罕见地亲自降旨,诏书云:“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周延儒打得好,有勇有谋!自朕登基以来,除了朕弟秦王代朕出征宁远,打退女真人以外,每次官军打仗都是输输输,就没有一次能胜的。难道朕不去惩罚败军之将,反而惩罚有功之臣?

    “周延儒为朕分忧,收复失地,是我朝第一大功臣,着即授从一品少保、东阁大学士,挂兵部尚书衔。为稳定西北局势,暂留任延绥巡抚,待正月进京,朕要亲自召见,加授要职。李来亨、李定国、郝永忠这仗打得好,赏银一万两,以下将士着兵部从优叙议。贼酋帖木尔要尽快解至京师,献虏阙下,朕还要亲赴太庙,告之列祖列宗。诸文臣武将,皆要以周延儒、李来亨、李定国、郝永忠等为榜样,尽忠护国,朕可以高枕无忧,自然不吝赏赐。如有眼红别人立功受赏的,有本事自己去和蒙古人、女真人打一仗!钦此!”

    圣旨一出,海内欢腾,阉党则是如丧考妣,失魂落魄。天启在圣旨中虽未点名,实则却是严厉批驳了阉党的颠倒是非,把魏忠贤吓得一连十几天称病不出。更有甚者,那些曾经连番上疏要求惩治周延儒等人的阉党成员,此时却是见风使舵,又纷纷请求更加重赏周延儒。他们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