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方面比较有天赋,那肯定是当长官的好材料。

    第四项考核是体能测试,参考者得分都很高。第五项又有意思了,参考者要当众说一段话,内容不限。有的人还真就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好,臊得满脸通红;刘全忠却拍着胸脯大声道:“别看俺第一轮得了零分,俺可绝对不认输。后面不管考什么,俺都好好去考,团长讲过,这叫‘后来居上’!弟兄们,如果俺真能当上营长,俺也这样带你们,愿不愿意让俺当你们的营长?”

    “愿意!”下面还真有不少被他鼓动起来的士兵。解胜默默地看着,仍是一丝不苟地打分。

    第六项是骑术测试,第七项是计算射击诸元,第八项是鸳鸯阵法演练,第九项是箭术比赛。这些都是较为专业的比试,自然有人较为擅长,有人稍差一些。解胜一一打分完毕,接着宣布道:“第十项考核:所有人都脱光膀子,在太阳地下立正一个时辰!”

    这项考核可太出人意料、也太残酷了。但军令如山,谁敢不从,所有参考者立即脱了上衣,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纹丝不动地立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些战士的汗水滴到地上,又被底面烤干;有的人已经被晒爆了皮,却兀自咬牙坚持;也有些人实在顶不住,竟直接晕了过去。

    在一个时辰终于过去的时候,朱由检忍不住率先鼓起掌来。整个军营中随即掌声如雷,所有人都在为这些意志坚如磐石的勇士喝彩!

第623章 创立军衔制() 
在军官选拔赛的十项考核中,只有这最后一项是解胜提出来的,并得到了朱由检的支持。这项考核考验的是军人的意志与纪律,这也是一支部队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力量源泉,因此比前面的考核更为重要。

    全部考核结束后,解胜将各项考核的评分累加,得出综合成绩。结果刘全忠真的取得了头名,解胜也不食言,让刘全忠挑选职务。

    刘全忠毫不客气地挑选了他早就锁定的一营营长职务,这个营既是主战部队,兵力又最多,还占了个“一”的好名字。其实他在原来的二十多名头目中,是年纪最轻的一个,如果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一营营长。可是人家在选拔赛中凭借真本事拿了第一,其他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剪断截说,解胜根据综合成绩和专项特长成绩,分别任命了八个营的营长、副营长以及团部职能主官。这些新任军官无不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也让其他将士艳羡不已。

    这时朱由检才与解胜返回中军大帐。解胜刚想请示下一阶段的任务,朱由检却笑道:“不忙。现在军官的职务有了,但还没有军衔。你准备一下,马上举行授衔仪式,本王要亲自为军官们授衔。”

    “军衔?”解胜莫名其妙地道,“那是什么?军中有了职务,长官可以指挥士兵不就行了,还要军衔干什么?”

    “一句两句跟你也说不清,你只管按我说的执行就行。”朱由检这么一说,解胜也不再迟疑,立即将刚刚任命的副营以上军官,以及全体将士又集合起来。

    其实朱由检心里知道,军衔制是在军队发展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时空的西方也不过刚刚出现而已。在有军衔制之前,各**队都实行简单的垂直化管理,军官的职务直接与权力、责任、待遇挂钩。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形式比较简单,规模也相对较小,所以这样问题还不大。可进入火器时代以后,新的战争形势对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军衔制也就应运而生了。

    军衔制有三大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确定军官的待遇,根据军衔的高低,军官的薪资待遇也有所区分。当然一般职务越高,军衔也就越高,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某个军官职务较低,但立下战功,也可以授予更高的军衔以示奖励。

    第二个作用是增强军人的荣誉感。军衔以明显的标志缝在军装上,让人一看便知。一支有战斗力和凝聚力、敢于和敌人决战到底的军队,武器装备情况和薪资待遇当然是一个方面,但起到更大作用的往往是军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这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仅靠物质刺激收效不大,但军衔制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即使一名军人退出现役,军职没了,与军衔对应的待遇也没了,但那个响当当的军衔名却可以伴随他一生,让他走到那里都可以自豪地昂着头走路。

    第三个作用更为实际,那就是在战场上的临机指挥、协同作战作用。因为在一场规模较大的战役中,一方的多支不同建制、不同兵种的部队,肯定需要一个较为统一的指挥,互不通气各自为战往往会遭到失败,这样的战例实在是太多,萨尔浒之战就是一个极其惨痛的实例。

    而在敌情瞬息万变的战场,总指挥官不可能和每一支部队在一起,也不可能同时对不同的部队下达指令。如果出现有利战机、或是重大险情的时候,每支部队还要逐级上报,等主管的上级指挥官下达命令,往往会贻误战机。

    但是如果临机决断,这就相当于在没有上级指挥官的命令下行动。当多支部队需要同时行动时,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谁说了算?还有,当一支部队的军事主官阵亡,肯定要有人接替。等上面任命太慢了,那么谁有资格自动顶上去?

    如果没有军衔制,这就是一个大麻烦。比方说,一团一营的一连与二团的二营联合行动,虽然一连长比二营长军职低,但他完全可以用“老子的队伍不归你管”来拒绝执行二营长的命令。又或者一连长阵亡了,下面有三个排长,军职相同,那谁来接替连长的职务?

    而有了军衔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谁军衔最高,谁就有临机指挥权,所有军衔较低的军官都要听命于他。当然,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也都要由这名军衔最高的军官负责。这样既不会打乱军中正常的建制,又避免了建制的局限性,对各兵种协同作战尤其意义重大。

    由于现代已经有成熟的军衔制,所以朱由检也没费脑子,直接照搬了过来,分为将、校、尉三级九衔,分别为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不过由于现在秦兵规模还很小,朱由检把现有军官的军衔定得比较低,给他们留下了充分的晋升空间。像团长解胜,作为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加强团团长,理应是中校军衔,但朱由检只给了他一个少校。以后他要是升为师长,可以当个少将;军长是中将;上将则得是集团军司令或是大军区司令了。上将之上,朱由检还没想好再设什么衔,总之必须得对国家有特大功勋才行。

    很快,中军大帐外就进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授衔仪式。朱由检这次换上了秦王的盛装,亲手为副营长以上军官授衔,从少校到上尉、中尉都有。仓促之间,也没有合适的标志,朱由检就用纸条上写字,佩在胸前示意。众军官虽然还不能理解军衔的重要性,但秦王亲自授衔,还是感到十分光荣。

    最后朱由检来到解胜面前,亲手为他佩上少校军衔,郑重地道:“你是秦兵中第一个少校,荣耀难得,责任同样重大。第一团的三千将士,我就交给你了!”

第624章 秦川勋章() 
第一团的改编完成、军官授衔之后,就要开始正常的执勤和训练了。后面的事朱由检就不管了,全部放手交给团长解胜去做,因为他自己实在太忙。

    解胜对防务和训练的安排是这样的:八个营中两个营在秦王庄守城,其中一个负责城墙和城门,一个负责维护城内秩序,而另外六个营则在城外训练。每三天一轮换,谁也别想偷懒。

    这样一来,守城的士兵数量实际上比原来还减少了不少。但由于第一团开赴城外,防区比原来扩大了很多,而且解胜根据孙传庭及林佑坤传来的情报判断,近期不可能有大股的流贼或土匪袭扰泾阳,因此他也愿意把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实战训练中去,以便让新兵尽快适应军旅生活,尽快形成战斗力。

    朱由检则在特战队的严密保护下返回秦王府。在王府之中,朱由检秘密为以燕凌为首的特战队员授了衔。他们虽然不在秦兵的正式序列之中,但起到的作用同样很大,因此朱由检也没亏待他们,给燕凌同样授予少校,其他队员最低也是少尉。

    不过由于自身的特点,特战队员无法大张旗鼓地公开享受这份荣誉,甚至连喜悦的心情都不能体现出来,只是默默地将荣耀和责任记在心底。

    转过天来,朱由检在内城的城门楼下,亲自为孙元龙等人授军衔并授勋。兵工厂的人员显然不属于作战人员,但他们对战争起到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相当于前世的文职人员,因此也有必要授予军衔,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孙元龙被授予上尉军衔,他的徒弟魏震也被授予中尉。

    除此之外,朱由检还特意为二人颁发了“秦川勋章”。这也是他模仿前世的授勋制度,让工匠连夜赶制的,目的是表彰那些对秦王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界精英,和“共和国勋章”的意思差不多。但现在朱由检还只是个藩王,太大的名头也不敢弄,只得想出“秦川勋章”这么个名字。

    授勋仪式盛况空前,不但各行各业的代表和众多百姓自发来参加,包括王妃蕊儿在内的秦王府所有女眷也集体出席,就连小媺娖也在包玉怜的怀抱下来了,以示隆重之意。朱由检亲手把勋章给孙元龙和魏震戴上,又向众人简单介绍了二人研发速射炮和燧发鲁密铳的经过,以及这两种新式火器的重大意义。

    众人听了自是一片欢呼,孙元龙和魏震深受感动,简直哭得一塌糊涂。二人皆泣不成声地表态,今后一定不辜负胸前的勋章,要为秦王庄殚精竭虑,制造出更多更好的火器,誓死保卫秦王殿下和父老乡亲。

    授勋仪式结束后,包玉怜趁人不注意一把扯住朱由检,不无嗔怪地道:“王爷,姐妹们知道您忙,可您再忙也得回王府吃饭休息啊!臣妾是带着孩子有事做,可王妃娘娘和贞妍夜间都是独守空房,该有多么寂寞!”

    朱由检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不是刚刚回来嘛,很多早就该做的事,都赶到这几天做了,所以忙不过来。这不是刚忙完嘛,我和你们一起回府,咱们先包顿饺子好好吃一顿再说。”

    话音未落,泾阳知县杨嗣昌就姓兴冲冲地赶过来道:“殿下,臣不辱使命,终于说动了文水村的地主孙运昌,他愿意租赁给泾阳商帮一千亩地。为了打动这个孙大户,臣可是在他家中从里到外,写了二十多幅对联,就连茅厕的门上也来了一幅:‘流水无情自入地,青山有约长留声’!”

    众人听了先是一怔,随即被这幅对联逗得哈哈大笑,几位女眷羞得赶紧捂着嘴跑开了。朱由检笑罢多时才道:“难为杨先生的好才情,你可是帮了本王的大忙了!”

    然后他就来到蕊儿和包玉怜她们跟前歉然说道:“实在对不住,又有件天大的事,我必须马上去办。你们先回府包饺子吧,如果我回来晚了也不要等,你们就先吃。”

    “王爷只管去忙,真以为自己是香饽饽了?”蕊儿打趣地笑道,“你若不在,我们姐妹三个和郡主正好玩一会麻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