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破三国-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虑到田畴如今已经是千里之才,他准备任命田畴为徐州刺史。

    同理,张辽担任青州大都督之后,也不能再继续担任请州刺史,对于请州刺史的人选,苏辰早有主意,此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的大弟子诸葛瑾。

    当初攻克琅琊国之后,本来是以周瑜为琅琊相,后来因为周瑜南下,琅琊相一职就交给了诸葛瑾,诸葛家族本来就是琅琊大族,让诸葛瑾担任琅琊相,除了更好的治理琅琊,稳定琅琊国的局势之外,未尝没有让他衣锦还乡的意思。

    诸葛瑾出任琅琊相之后,矜矜业业,这些年能力进步很快,尤其是能够让臧霸这样的人都心服口服,诸葛瑾对于为政之道已经领会得很深了,所以他准备任命诸葛瑾为青州刺史。

    值得一说的是,在张辽举荐的青州都督府副都督的人选中就有臧霸,臧霸此人能力非凡,能够独当一面,很有培养的潜力。

    对于平州,也就是辽东数郡,他准备让田豫出任平州刺史,田豫的能力不容怀疑,作为太行书院的第一批学子,他们可是得到了几位大师的真传,田豫担任辽东属国长史期间,最大的功劳就是分化了乌桓三部,扶植起了楼班这个有名无实的乌桓之主,对于稳定幽州的局势居功至伟,所以论功行赏,田豫出任平州刺史名副其实。

    剩下的最重要的一个地盘,也是苏辰最担心的地方,就是扬州了,扬州作为新附之地,那里必须有一个忠心和能力都毋庸置疑的人出任刺史,此人思来想去,苏辰以为非华歆莫属。

    军政改革之后,华歆选择了从政,这就意味着他今后不可能进入军机处了,而在政事堂他有一席之地,派他出任扬州刺史,苏辰很放心,华歆的能力也不容置疑。

    决定了各个州大都督和刺史的人选,剩下的军机处和政事堂都已经呼之欲出,军机处左军师非荀攸莫属,右军师自然就是郭嘉,此外军机处还有戏志才,程昱,司马懿和6逊。

    军机处的六位军机大臣就这么定下了,之所以让司马懿和6逊进入军机处,当然是为了培养年轻一辈的班底,而之所以没有让诸葛亮进入,显然他是把诸葛亮当成了苏进的心腹谋士。

    而政事堂依旧以张昭为,张昭同时还兼任幽州刺史,其余五人分别是张竑,崔琰,王脩,邴元以及孙乾。

    无论是军机处还是政事堂,都只对苏辰一个人负责,两套班子,相比较而言,对于政务,他可以放心让张昭等人处理,可涉及军事,他必须亲力亲为,这也是为了掌控住权力。

    除了政事堂和军机处之外,他还另外设立了一个机构,名为御史台,御史台以闫忠为主官,负责监察百官,有弹劾百官之权,御史台是个独立机构,同样只对苏辰一人负责,和军机处政事堂并驾齐驱,成为第三辆权力马车。

    闫忠听到这个任命之后很意外,同时也表示理解,随着苏辰的地盘越来越大,**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为此必须有一个明面上的机构处理这件事,虽然史阿手里有每一个官员所有的把柄,但这并不能公之于众,否则就人人心慌了。

    虽然很意外,但是闫忠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上巨大的责任和苏辰深深的信任,他是最早跟随苏辰的人,之前看到无论是政事堂还是军机处都没有他的名字,他还以为这几年远离中枢被苏辰给遗忘了。

    尤其是这些年,苏辰麾下能人辈出,她的地位也十分尴尬,除了资历比较老以外,其余无论是智谋还是处理政务的能力都不是苏辰手下的佼佼者,比他能干的大有人在。

    这些年他在辽东,也没少出成绩,辽东能有今日的富庶,他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同时,他一直做的一件事就是让辽东上下无论是普通士卒还是将军校尉,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郡守刺史,他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些人铭记辽东的主人永远都是苏辰。

    苏辰突然把这么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他,闫忠要说不感动是假的,面对苏辰,他由衷地感谢道:“多谢主公信任,主公放心,御史台在臣手中,一定会挥主公期望的作用。”

    “那就好,先生,本王以后就仰仗你了,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是本王绝不允许国家的蛀虫啃噬本王的根基,把御史台交给先生,本王很放心。”

    “臣敢不为主公效死命,有臣在一日,御史台就绝不会沦为摆设,臣一定让各个官员都知道御史台的厉害!”

    “那就好,总之,本王只有一句话送给先生: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拍!”

    ,

第301章 张让的提醒() 
苏辰一边忙着军政改革,另一边王宫的建造也逐渐到了尾声,王宫建成之后,官员们请苏辰赐名,想到历史上的铜雀台,苏辰便将王宫命名为铜雀台。

    要建国,可不是件小事,繁琐的事情多得很,好在有张让这个老宫廷在,对于规矩礼仪什么的最清楚了,在铜雀台上举行了加冕仪式后,苏辰当即在铜雀台设宴款待百官。

    他并没有按照汉朝的规矩设立王妃,而是仿照商周时期,设立了东西南北四宫王妃,以蔡琰为东宫王妃,位在四宫王妃之首,管理后宫妃嫔,其余三宫王妃地位相等,以糜贞为西宫王妃,以甄氏为南宫王妃,以莺儿为北宫王妃。

    对于此事,本来也是有官员反对的,可苏辰一句话就把这些人堵得说不出话来,同时也证明了他的权威,这些事情容不得别人置喙。归根结底,他还是不想给这些人干涉世子人选的机会,虽然他现在没有立下世子,但心中主意已定,绝不能任由这些官员参与,否则早晚必定酿成兄弟相残的惨剧。

    苏辰被封为燕王之后,王朗也率领会稽郡归降了,事实上他想不归降也不行,豫章和吴郡把它给包围了,一个不好,苏辰兵临城下,王朗只有死路一条。

    王朗很配合的进行了军政改革,苏辰也让他继续担任会稽太守,并没有撤换他,只不过会稽郡的折冲府和鹰扬卫都是军机处亲自选派的人。

    当了燕王之后,苏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视察燕京书院,他有意来一次考核选拔文武官员,只是这个想法还在萌芽,所以他找到了蔡邕,想听听他的意见。

    “岳父,如今本王麾下地盘越来越大,可江东等地多是留任官员,对于这些人,本王很不放心,所以想从天下士子之中选拔人才填充江东之地,只是此举必定会引起世家的反感,不知道岳父对此有何看法?”

    蔡家同样是世家,而且现在还是大世家,有蔡邕在士林中的地位和蔡琰的身份,蔡家的崛起是必然之事。

    蔡家的家族很大,就连荆州的蔡冒都能和陈留蔡氏拉上关系,将来南下攻打荆州的时候,少不得还得动用这一场关系,毕竟能获得荆州蔡氏的支持不是。

    蔡邕其实早就猜到他或许有这种想法了,因为燕京书院的士子毕业之后要去各个县担任县官,首先就得接受政事堂举行的测试,只是对于这一点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能够接受,因为是对士子们量才录用,哪怕是世家都觉得合情合理。

    可是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整个天下,那就不一样了,如此一来,便是给了寒门崛起的机会,这是世家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们绝不允许有挑战他们地位的存在,一个不好,很可能动摇苏辰的统治根基。

    听到他的话,蔡邕表情有些凝重,问道:“王爷已经决定了吗?”

    “本王已经决定了,现在找岳父商议,主要是考虑如何将其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本王准备在考试之后将燕京书院改名为国子监,在各个州都建立一个书院,让寒门士子也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如果顺利,这种选拔官员的体制今后将成为惯例。”

    苏家如今已经是天下最大的世家之一,可他也只允许天下只有一个苏家,绝不能有第二个苏家,他手中掌握着印刷术和造纸术这两大神器,完全可以给寒门百姓一条晋升之路,从而断绝其他世家的生存之路,让天下只有一个大家族。

    只是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他也没有指望能在短期内实现,在他的理想中,能用两代甚至是三代把这件事情做成都算是不错了,欲速则不达,隋炀帝的前车之覆,他自当引以为鉴。

    苏辰的话让蔡邕越听越觉得有些惊吓,是的,就是惊吓,不过同时也很震撼,蔡邕是一个有志于兼济天下的人,他也希望全天下的百姓都能有读书的机会,他不是一个冥顽不宁的顽固派。

    “王爷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是天下百姓之福,也罢,既然王爷心意已决,哪怕老夫赔上这一辈子的声望,也要帮王爷促成此事。”

    “多些岳父成全。”

    接下来两人商量了一下具体的事宜,比如该怎么操作,比如如何在不引起世家的反感下把这件事情完成,这些都是两人要考虑到的问题。

    从燕京书院回去的时候,苏辰很高兴,来之前,他想过要怎样才能说服蔡邕帮他,没想到会这么容易,这让他省了很多心思。

    走在回去的路上,张让突然说道:“王爷,听说最近孙家二公子在书院非常活跃,隐隐成为了书院学子之首。”

    张让平日里就跟在他身边,有这么个懂自己心意的人在身边,的确能省很多事情,他总算是理解当初为什么汉灵帝这么重视张让赵忠等人了,不得不说,这些人的确有些揣摩人心的本事,他们不会让你在任何时候感觉到不舒服。

    国之干才要有,张让这样的人也不能缺少,尤其是像他现在这般身居高位,不可能只信任那些干才,很多时候,一些不能亲自出手的事情就要借助他们去办。

    “哦?怎么回事儿?”苏辰倒是有些惊讶,前不久孙策背主之事给孙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他虽然知道,但却从来没有干涉,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不至于察觉到蛛丝马迹。

    至于扬州归附之后,他还没有心思关注孙家,平日里也都是由蔡琰帮他处理这些小事情,但张让既然这么说,那显然这不是一件小事,甚至是他不得不引起重视的大事,否则张让不会轻易开口。

    “孙权似乎和二公子走得有些近。”张让点到为止,没有继续往下再说。

    听到这话,苏辰也皱起了眉头,一直以来,这种事情都是他的禁忌,他允许苏进在学院之中寻找助力,比如诸葛亮等人,但是他绝对不允许其他的儿子这么做,目的就是不能让他们对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产生觊觎之心,如今孙权攀附他的次子,这显然是个危险的信号。

    ,

第302章 苏牧的心思() 
苏牧,燕王苏辰的次子,如今业已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在书院中名气很大,自从苏进离开书院之后,书院中的公子哥儿们就以苏牧为首了。

    苏牧乃是北宫王妃莺儿所生,如果说以前莺儿只不过是苏辰的一个妾室的话,如今莺夫人被封为北宫王妃,位同西妃和南妃,地位仅在正妃蔡琰之下,可以说在身份地位上,苏牧已经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庶子了。

    北王妃出生于苏家,苏氏的家臣就是她最大的助力,尤其是五原商会对于这位出身苏家的王妃十分支持,所以苏牧的底蕴并不逊色于长子苏进,因为他得到了苏家家臣家仆以至于原来五源本土世家们的支持。

    苏进主要是靠着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