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破三国-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松闻言也说道:“陛下,臣府上有一大才,名叫刘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忠臣,只可惜报国无门,如今就在臣府上,他两个兄弟魏延文聘,各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以为陛下鹰犬,为陛下早日摆脱吕布的魔掌出力。”

    “哦?竟然还有这样的忠臣?明日爱卿把那刘备带来让朕看看,若其真是文武兼备之才,朕一定重用。”这个时候,刘协也发现了,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人,什么是自己人?那当然是宗师和外戚了。

    一群人商议来商议去也没商议出一个结果,最关键的是手中无权,吕布对兵权十分看重,就连昔日的西凉军将领很多都被他剥夺了兵权,更何况这些汉室的死忠了,吕布如今麾下有大军五十余万,麾下战将谋士层出不穷,而吕布最信任的谋士自然是陈宫和李儒,最信任的大将非徐荣莫属。

    徐荣常年领兵十万驻扎在安邑、渑池一带,而原本的二十万西凉铁骑和十万步兵则全部掌握在吕布一个人手里,剩下的十万部队大多都是守城的将士,这些将领包括李肃、张济、樊稠等人,原来的西凉旧部只要不是董卓的亲眷又或者汉室的死忠,他都进行了任用。

    吕布称王的事情终究犹如历史的车轮一般,滚滚往前,挡也挡不住,长安城中不少人在背地里骂着吕布,可这些都没关系了。

    刘协昭告天下,封吕布为凉王,吕布也学着袁绍一般,自领相国,加九锡,不过没有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这一条,算是吕布对刘协的最后一点尊重了。

    同时刘协还封了高顺为晋公,张鲁为汉中公,改封刘璋为蜀王,算是给了刘璋很大的面子,刘表封无可封,于是吕布奏请朝廷封刘表之子刘琮为吴侯,其中的含义自然很明显,那就是希望能够借此挑起楚国和燕国的战争。

    拥护西汉朝廷的各路诸侯都得到了封赏,谢恩的奏折犹如雪花一样到了长安城,吕布看到这些奏折十分舒心,这意味着这些人都承认了他的地位。

    袁绍封王之后,袁家的三个儿子斗得更凶了,袁尚仗着袁绍的宠爱,再加上他和袁芳的关系不错,所以还拉上了苏进这个盟友,对于魏王世子的位置志在必得。唯一可率的就是袁尚手中没有了兵权,这一点不如袁谭。

    苏辰也想着给袁绍添堵,所以明里暗里都默许了苏进支持袁尚的做法,或许将来这步棋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

    苏辰受封燕王之后,也就从寿春乘坐大船返回了涿郡,把庐江九江二郡暂时交给了周瑜和孙策两人。

    值得一说的是,孙策和周瑜还是分别娶了大小乔,孙策当初攻打皖县的时候就中意了大乔,如今战争结束,孙策背主的谣言不攻自破,明眼人都知道孙家更上层楼,就连蔡琰往孙府走得也更勤了。

    涿郡的王宫已经开始修建了,这并没有花费官府的一毛钱,全都是由五原商会赞助,如今的五原商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苏辰治下的所有商业往来,背后都有五原商会的影子,五原商会的股份早就进行了更改,苏家占了七成,糜家占了一成,魏续等人的家族合起来占了一成,剩下的一成有半成是奖励给立下大功的属下的,这也算是高薪养廉吧,还有半成用作刺刀乃自玄镜司的经费。

    封王之后,苏辰不可能长期坐镇南方,对于各州他都有自己的安排,为了避免个别人权利太大,他终于决定搞一套高效的军政体系了。

    ,

第299章 军队改制() 
苏辰首先改革的就是军队,军队是他的立身之本,军队最主要的莫过于统兵之权和调兵之权,以现如今的军制,将领既有统兵之权,又有调兵之权,虽然能够在战时更加高效,可长此以往,必定会产生尾大不掉的局面。

    尤其是他现在掌握四州之地,地盘横跨大汉朝南北,他如果长期在涿郡,对于江东之地鞭长莫及,久而久之,对这地方的控制力就会减弱,说得具体点,如果周瑜和孙策二人合谋,占领江东自立,他恐怕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反应,尤其是孙家在江东也有不少底蕴,这个结果他不能不防。

    对于历史上分开统兵权和调兵权的例子他知道的不多,唯独两人比较出名,一个是赵匡胤,另一个就是朱元璋了,明朝的案例值得他效仿。

    所以他召集三大谋士商议:“今日召集三位先生,实则是为了商量一件大事,那就是改革军制,准确地说就是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具体的章程寡人已经写在了上面,你们三人先看一看,然后咱们再讨论讨论。”

    苏辰一上来就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把三人炸得晕晕的,郭嘉本来当场就要反驳,可听到他如此说,也耐着性子仔细阅读起来。

    苏辰的办法说简单也简单,他准备在各州设立都督府,都督府分别有大都督一人,副都督两人,都督府统帅州郡所有士兵,负责日常军队建设,包括招募新兵、训练士卒等等。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府兵制度的基础上,他准备在每个郡设立一个折冲府,由折冲都尉担任主官,凡是年满十八岁的男丁,由各地的折冲府遴选,每家每户至少出一名府兵(如果没有成年男子则不用),府兵农闲时训练,农忙时耕种,每年至少要参加三个月的日常训练。

    成为府兵的农户每年可以减免一定的赋税,具体数量再议,如果在训练中立下功劳,还可以授予一定数量的军功田,府兵的数量根据不同州郡的情况略有不同。

    折冲府在每个县设立一个军府,由一名司马或者军侯负责训练,折冲都尉只有训练士兵的权利。

    除了折冲府之外,每个郡设立一个鹰扬卫,鹰扬卫掌管所有的郡兵和县兵,鹰扬卫的主官为校尉,每个鹰扬卫的士兵数量根据不同州郡不一样,由都督府核准。

    折冲府和鹰扬卫都归属都督府管辖,折冲府鹰扬卫甚至是都督府都只有统兵权而没有调兵权,调兵权归属于军机处,军机处设立六位军机大臣,为首者为军师,分别是左右军师,其余四人为参军,军机处直接归属于苏辰领导,每逢战事,由军机处给各个都督府直接下达调兵令,没有军机处调令,都督府不能调动一兵一卒,军官的铨叙之权也归于军机处。

    看完了苏辰写出来的军制改革,三人表情各有不同,郭嘉率先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主公,如果敌军来袭,而鹰扬卫和都督府都没有调兵之权,岂不是任由敌军攻城,如此一来,就像是给我军捆上了镣铐,若是照此施行下去,怕是不妥。”

    这个问题,苏辰也考虑到了,当即答道:“奉孝一语中的,类似这种情况本王也考虑过,如果是遇到敌军来袭,鹰扬卫或者都督府可以在第一时间御敌,但必须给当地的主官,也就是太守和刺史报备,而且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军情送达军机处,由军机处做出判断。”

    “可战机稍纵即逝,军机处远在中枢,一来一往难免靡费时日,错过了战机,这又该如何是好?”郭嘉不愧是郭嘉,这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若是苏辰已经同意了整个大汉朝,此举到没有太大的影响,可眼下强敌环饲,的确有诸多车胄。

    “奉孝说的在理,本王的想法是遇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和敌军突袭有相似之处,未免贻误战机,本王也做了补充,遇到这种情况,都督府可以在向当地主官报备的情况下出兵,但同样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军情呈报给军机处,为此我军必须建立一个完善快捷的情报系统,这就有赖于奉孝了。”

    苏辰所说的这个情报系统自然就是刺刀了,刺刀本来就是为了查探各地军情,在各个鹰扬卫设立一个情报点也是必须的事情,今后刺刀也将慢慢地从暗地里转到明面上来,同样归属于军机处领导,否则将来刺刀也必然会成为一个毒瘤。

    “当然,关于这套军制,也是本王一个初步的构想,还需要详细雕琢,你们也给本王提提意见,商量出一个最佳结果。”

    三人都是在军事上谋略非凡之人,不仅对于谋略很精通,对于兵事同样十分熟悉,接下来三人根据苏辰提出的这个军制,又进行了一些补充,总的来说,都是和他最初的设想差不多,补充的方面主要是针对发生突然情况。

    荀攸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军资的管理,如果把管理军资的权利也交给都督府,那么这个都督府的权利就太大了,所谓的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也形同虚设,这一点苏辰倒真是没有注意到,最后商议的结果是成立一个军需处,军需处负责采购所有军需,军需处在各个州郡都设立一个办事机构,中枢机构的军需处则隶属于政事堂管辖。

    苏辰麾下有四州之地,幽州一分为二,共计五个州,因此需要设立五个都督府,分别是平州都督府,幽州都督府,青州都督府,徐州都督府和扬州都督府。

    平州都督府仍旧以徐晃为大都督,两位副都督的人选由太史慈自己遴选,呈报军机处报备。

    青州都督府以张辽为大都督,两大副都督仍旧由张辽推荐,至于徐州都督府,则由鞠义担任大都督,于禁和李典担任副都督。

    扬州都督府由孙策担任大都督,朱治和凌操担任副都督,而海军也被他一分为二,成立两大都督府,分别是辽东海军都督府和扬州水师都督府,辽东海军都督府以太史慈为大都督,徐盛吕岱为副都督,扬州水师都督府则由周瑜为大都督,蒋钦周泰二人为副都督。而张飞则担任豫州都督府大都督,当然豫州现在只有沛国和梁国在燕国手中。

    不只是针对军队,对于政务苏辰也要进行改革,总的一句话就是军政分离,互不干涉。

    ,

第300章 御史台() 
除了进行军队改革,苏辰同样把目光注意到了政务上,这些年来,政事堂的职能渐渐有些名不副实,尤其是随着张昭出任徐州刺史之后,政事堂很大程度上已经从属于军机处,所有的政务也都是为战争服务。

    对于政务,苏辰的想法是,文官不能干涉军队,这是最起码的,其次就是针对每个州郡刺史的职能有所增强,各个郡的太守都必须从属于刺史的管理,但是对于官员的提拔,这个权利必须从各个郡的郡守手中收回,官员的任免权是处理政务最重要的部分。

    今后官员的任免权力归属于政事堂,凡事县丞以上级别的官吏任免权力都归属于政事堂,而刺史便是监督和执行人,郡守有向刺史推荐的权力,刺史对官员进行考核之后,再交由政事堂处理。

    既然进行军政分离,那周瑜当然不能再担任扬州刺史的职务,对于各个州的刺史职位,在和几位心腹谋士商议之后,他也对此进行了调整。

    先是免去张昭徐州刺史的职位,改任幽州刺史,而徐州刺史则由田畴担任,田畴这些年只做了一件事,恰恰就是这件事让苏辰从来不为兵源和粮食担忧,田畴一直负责幽州的屯田垦边事宜,如今成效很大,既保证了苏酒的产量,同时还让其治下粮食满仓,可以说对于苏辰的大业,田畴功不可没。

    考虑到田畴如今已经是千里之才,他准备任命田畴为徐州刺史。

    同理,张辽担任青州大都督之后,也不能再继续担任请州刺史,对于请州刺史的人选,苏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