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破三国-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他糟心的事情还不是这个,不止袁谭袁尚在争功,袁熙也在争取冀州的世家支持,甄家家大业大,很快被袁熙盯上了,甄家小妹甄宓虽然才是对,可已经是个美人胚子了,袁熙见到后心痒难耐,禀告袁绍,要和甄家结亲。

    袁绍也想利用甄家的财力,所以同意儿子和甄家定下亲事,只要甄宓到了出嫁的年纪,袁熙再去迎亲。

    当甄夫人给他说起这个事儿的时候,苏辰心中很不乐意地反问道:“怎么?你们甄家又想去攀袁家这根高枝儿了?现在看不起我们苏家了?告诉你兄长,左右逢源的结果就是最后两头落空,别怪我没提醒他。”

    当年,甄家为了重新获得苏辰的信任,把甄宓的姐姐,也就是甄家第四个女儿嫁给了他,并且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只是没想到,如今甄俨竟然又想攀袁家的高枝儿,这让他很不舒服。

    甄夫人听到他的训斥,啜泣地说道:“这些大事我们这些女儿家又如何能做得主,小妹为了逃婚都逃到府上来了,侯爷可以当面问问她,这都是我那哥哥一个人做的决定,我们这些弱女子能有什么办法?”

    “小妹来府上了?”这他倒是不知道,他也想见见这个传说之中美得不像样的小姨子,当即说道:“你去准备几个好菜,晚上我就在这里用饭,我倒要好好问问小妹,你们家这个哥哥到底打的什么主意,这些年他靠着我们苏家有赚了不少吧,竟然还不满足,哼!”

    说起甄俨,他心底是有些不满的,不过看在甄夫人的面子上,他没有计较,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两人还有一个儿子呢。

    甄氏又何尝不埋怨自己的哥哥,苏辰对他好得没得说,这些年甄家不少生意都和苏家绑在了一起,没有半点对不起甄家的,她夹在中间,真是好生为难。(。。)

第234章 苏家的外戚() 
“好一个有灵气的妙人儿!”这是苏辰第一次看到甄宓,平日里他没少听甄氏说起这个与众不同的妹妹。

    此女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据说有个相士给甄家子女看过手相,指着甄宓说:“此女将来贵不可言。”也因此她在家里地位很高,甄俨把妹妹嫁给袁家,未尝没有受这相士之言的影响。

    “小妹,听说你平日里喜欢读书写字,都喜欢看什么书?”

    甄宓虽然才十岁,可行为举止十分得体,听到他的问话,思路清晰地回答道:“姐夫,我平时喜欢看一些杂书,不喜欢读经文,听说幽州书院里有十万卷藏书,姐夫能让我进去看看吗?”

    这小姑娘倒是不惧他,除了女儿之外,这个小姑娘恐怕是府里唯一不怕她的女眷了,既然她喜欢读书,他也乐得成全:“你要是喜欢读书,本侯的书房倒是有不少藏书,至于书院你就别去了吧,毕竟你一个女儿家,去书院也不太好。”

    “女儿家怎么了?女儿家就不能去书院读书了吗?姐夫也忒小瞧人。”好嘛,这小姑娘不乐意了,竟敢数落起他这个姐夫来。

    “哈哈哈哈,你倒是不怕人说闲话,我问你,你兄长要把你许配给袁熙,听说你不愿意,说说,为什么不愿意?”

    说起这事儿,甄宓哭丧着脸答道:“姐夫,那个袁熙我见过,看我的眼神色眯眯的,活脱脱一个登徒子,这样的人我才不嫁呢。”

    “哦?是吗?可女儿家长大了总是要嫁人啊,你想嫁给什么样的人?”也不知是怎么的,他都快到中年了,竟然和这小姑娘谈起了婚姻问题,难不成是因为老了吗?

    甄宓却是转着脑袋好好想了想,说道:“我将来的夫君一定要是个大英雄,大豪杰,他要在才学上胜过我,还要能够保护我,保护我的家族,还能让我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要把我束缚在家里,对了,就像姐夫对姐姐一样。”

    “哈哈哈哈,你倒是会拍马屁。”的确,苏辰对于他自己的妻妾从来都是很好的,她们喜欢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绝不要求她们一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行了,既然你不想嫁给袁熙,那你就在你姐姐这里待着吧,我想你兄长还没胆子来本侯这里找人,以后你每个月的月例和樱儿一样,满意了吧?”

    “多谢姐夫。”小姑娘高兴得一下子扑在了他怀里,倒是让他升起了别样的心思,至于甄氏,在一旁叹了口气,似乎早已想到了这个可能。

    吃过晚饭后,他并没有在此留宿,他和甄氏的儿子名叫苏正,排行第五,他还有个小儿子,是糜夫人生的,名叫苏淳。苏淳还没有入学,苏正已经上了蒙学,想着好久没看到小儿子了,顺路就去看看。

    “侯爷,您怎么过来了?”糜夫人见他过来,赶紧上前迎接。

    “怎么?本侯不能过来吗?”他打趣一句,又说道:“我过来看看小苏淳,他睡了没有?”

    “爹爹!”说曹操曹操到,他刚念叨着呢,三岁的苏淳一把就扑进了他怀里。

    “哎,慢点,这小子,爹都要快抱不动你了。”他抱起苏淳,问道:“吃饭了没有啊?”

    “吃了!”苏淳说话还有点奶声奶气,这和当年三岁的诸葛亮完全没法比,苏淳淘气地去扯他的胡子,他把头一偏,父子俩就这么玩闹开来。

    玩了一会儿,小苏淳玩累了,让丫鬟抱去睡觉,他拉着糜夫人的手,问道:“最近你大兄有没有来看你?”

    她大兄说的自然是糜竺了,糜夫人不知道他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好老老实实地说道:“大兄前几天来了一次,给淳儿带了好多玩具,妾身本来要留哥哥用饭,可哥哥没有在这里用饭。”

    “嗯。”苏辰想到,糜竺来看苏淳,恐怕是有点耐不住寂寞了,糜竺之前就有主政一方的想法,这些年,糜竺把所有家业都搬来了涿郡,以前家里的商铺也都并入了五原商会,苏辰也没白要糜家的家产,给了他一层五原商会的股份。

    和甄俨这个大舅子比起来,糜竺就要好多了,他把所有身家性命都压在了他身上,糜芳如今也在幽州书院上学,想来想去,他觉得这个大舅子是有能力的人,再加上这么多年忠心耿耿,也是时候给他安排个位置了。

    “侯爷,大兄是出了什么事儿吗?”见他只应了一声,就没再说话,这倒是把糜夫人吓着了。

    “没事儿,就算有事儿也是好事儿,不妨给你说说,我想让你大兄去辽东,最近平州大都督徐晃传来消息,公孙度父子已经被驱逐出乐浪郡,逃去了高句丽,你大兄既然有能力,又有想法,本侯打算让他担任乐浪郡的太守,你以为如何?”

    “会不会太危险了?”糜夫人下意识地问道

    “呵呵,危险肯定是有的,不过你放心,本侯会派一位将军和他一起去上任,让他去乐浪郡可不只是安抚百姓这么简单,本侯想利用他的商业才能,和三韩高句丽通商,慢慢向两边发展、”

    听他这么说,糜夫人也知道这些事儿不是她一个弱女子能参与的,直接说道:“凡事量力而行就好,侯爷不可因为我与淳儿的关系就关照大兄,倘若兄长能力不济,误了侯爷的大事,那就万死莫赎了。”

    “哈哈哈哈,你倒是明事理,放心吧,本侯有自己的考虑。”他说完一把抱起糜夫人,不一会儿房间里就传来了靡靡之音。

    第二天,糜竺接到政事堂的令函,让他担任乐浪郡太守,随他一同赴任的是青州兵校尉管承。

    临行前,糜竺来给糜夫人告辞,糜夫人没有留他用饭,只是最后给他说了一句话:“大兄,淳儿的前途可就仰仗大兄了。”

    “放心吧!”糜竺重重地应了一声,随即就出了府。

    后宅里面的事情苏辰不全知道,毕竟他是不会让任何人来监视自己家人的,随着他的儿子越来越多,渐渐地外戚势力也越来越活跃,这也是为何甄氏会埋怨甄俨的原因之一。(。。)

第235章 高顺的机会() 
说起袁尚领兵讨伐上党郡,就不得不先说说上党太守张杨,作为当初讨董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张杨的立场很不坚定,最开始他反对董卓,后来董卓死后,吕布成为了大将军,张杨因为与吕布有旧,就归附了吕布。

    这里面也有并州牧高顺的原因,高顺担任并州牧后,并州九郡并不完全归附了高顺,并州北边的几个郡,比如五原郡,朔方郡,雁门郡,云中郡,定襄郡已经基本被他掌握在自己手里。

    五原郡郡守郭文和雁门郡郡守郭淮之父郭,也都向高顺表示了善意,可南边的上郡,上党郡,西河郡和太原郡却对高顺的命令阳奉阴违。

    按理说并州治所在太原郡晋阳,可高顺偏偏无法进驻太原郡,后来吕布下令,灭王允九族,高顺派关羽趁机杀进了太原郡,抓捕所有祁县王氏子弟,送往长安,太原郡因此落入了高顺手中,随后高顺把州牧府迁移到晋阳。

    高顺把州牧府迁移到晋阳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就是针对上郡的羌胡,羌胡从灵帝年间就开始肆虐上郡,后来上郡全郡几乎都被羌胡占领,大部分百姓都逃到了西河郡或者太原郡。

    高顺到了晋阳后,第一件事就是任命关羽为上郡郡守,命他出兵羌胡,务必要恢复上郡的民生,同时,高顺还启用了西河郡杜氏子弟杜畿担任西河郡守,为关羽提供粮草。

    杜家是西河郡的大族,他任命杜畿为西河郡守,其实就是为了让西河郡归附,杜畿果然不负他所望,用了三年时间,把西河郡发展德物阜民丰,同时,还给关羽提供了大量的粮草资助。

    关羽担任西河郡守之后,各个击破,起用了几位有能力的小将,第一个就是郭之子郭淮,郭淮作战勇勐,每战必先,深受关羽赏识,其二就是令狐邵,令狐邵是太原人,高顺到了晋阳之后,重用本地名士,令狐邵的父亲进入州牧府任职,而他本人则在关羽麾下从军。

    还有一人就是郝昭,郝昭也是太原人,原本在太原郡兵中任职,后来关羽整顿太原郡兵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人才。

    在关羽的治理下,上郡人口渐渐充实,已经恢复了一些民力,不少原来迁出去的百姓都忍不住回到了故里,毕竟故土难离。

    高顺自从担任并州牧后就启用了不少本地的大族,有晋阳王氏,五原郭氏,雁门郭氏,太原温氏,太原令狐氏,西河杜氏等等,一大批有才有识的名士或在州牧府任职,或在郡县之中成为一方主官。

    值得一说的是王柔王泽兄弟,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虽然同属于太原王氏,可也不在九族的范围之内,王允被灭了九族,对于晋阳王氏并没有什么影响,王柔王泽二人本来就是一方大员,后来被洛阳免官,对于这样的人才高顺不可能不重用。

    王柔如今是朔方郡太守,王泽乃是定襄郡太守,当年和苏辰争风吃醋的王炜如今也成了一郡郡丞。

    太原温恭早年间担任过济南太守,后来因为战乱被罢官还乡,高顺听说此人的才能后,便任命他担任云中郡郡守,云中郡这些年虽然没有鲜卑肆虐,可民生凋敝,大部分人口都往幽州去了,没有人口,民生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

    并州九郡唯一还不被高顺掌握的就是上党郡了,他师出无名,上党郡太守张杨和吕布有旧,已经归附了西汉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