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远侯班超-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范羌出使乌孙国时,乌孙大小昆弥已经各自为政,形同两个国家。小昆弥据伊列水流域乌孙夏都,由于受康居国、北匈奴多年侵扰,此时的乌孙小昆弥麾下仅有国民二万余户,国兵四千余骑。

    翕侯黑鸬年仅四十余岁,是小昆弥牣宗枃手下大将和乌孙国三大翕侯之一,也是伊列水流域乌孙部族大首领。他带着范羌来到夏都,小昆弥牣宗枃则率领国中贵族,迎出数十里,跪迎汉使到来!

    夏都位于伊列水畔,这里风景如画,水草丰沛,曾是前乌孙国的夏都。前汉时候,每年夏天炎热季节,乌孙王会率领贵族从王治赤谷城,北上夏都,在这里度过整个夏季。

    将汉使接进夏都后,牣宗枃便承诺,乌孙国伊列水畔国民,正式归附汉朝。范羌则重赏了牣宗枃,并提出要乌孙国襄助汉朝,击退北匈奴人。但牣宗枃却表示,“汉与匈奴,强国也。今乌孙国中一分为二,国势衰微,不敢开罪汉匈两国。只能在强国中以中立求自保,还望汉使垂怜!”

    牣宗枃表示“以中立求自保”,范羌心里失望,但能让小昆弥部保持中立,也算达到了这趟出使目的,于是便坦然接受了牣宗枃的请求。

    ————————————————————————————

    注①:《汉书?李广传》记载,李陵率五千步卒出浚稽山,与单于八万骑激战,李陵“千弩俱发,(敌)应弦而倒。”九天射杀匈奴万余人。《后汉书?陈球传》)记载,汉军“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这些都说明强弩是汉军的标准配备。考古也证实,汉代弩机制作水平十分高超,故才能“远射千余步”。

第十八章 单于南下() 
喀拉峻草原是乌孙国最著名的牧场,也是天山以北最重要的养马场,闻名于世的乌孙战马是乌孙国的特产,便是出自这里。牣宗枃赠送给范羌一行优良乌孙马十匹,范羌则重赏了牣宗枃及众官、贵族金帛。接着,牣宗枃又命黑鸬陪同汉使团,从夏都循河(注:即今特克斯河)南下王城。

    汉使团一行穿越整个夏都盆地(注:即今特克斯、昭苏),经细君公主城堡时,范羌隆重祭拜了公主塑像、故居和公主陵。

    刘细君时代的乌孙国,还是个强大的行国,四季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移徙的庐帐生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前后,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多次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于是,刘彻便命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和亲乌孙,万里远嫁乌孙王猎骄靡,后又嫁猎骄靡之孙军须靡。

    从大汉富饶的广陵郡(注:即今江苏杨州市)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因对游牧移徙的生活不习惯和思念故乡,曾作诗“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并在夏都盆地“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只在乌孙生活五年的刘细君在艰难与悲愁中悒郁去世。

    这里的乌孙牧民户户刻着公主塑像,一年四季时时祭祀,令范羌感慨万端!悠悠百数十年岁月过去,虽然伟大的细君公主已经走进历史深处,但这个公主城堡却巍峨如旧,寄托了乌孙国民对这个美丽的汉朝公主的绵绵思念!

    在这个万物凋零的冬季,在这漫天飞舞的冬雪中,在远离中原的夏都循河畔,骤然见到先人故迹,同为使节的范羌,一股壮怀激烈的豪情洋溢心田。百余年悠悠尘烟往事,曾经的江山依然如画,静听岁月的尘埃落定,雪花悄然落下,都变成了无尽的思念!

    范羌祭奠了细君公主后,又踏着北国如刀的冰雪,越过浩瀚的沼泽地,进入风景如画的阗池(注:即今伊塞克湖)盆地。汉使团身负重任,无心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便沿阗池南岸南行,一直抵达乌孙国冬都,也就是王治赤谷城。

    乌孙国大昆弥埭裘弥与王妃紫眸夫人率领百官与贵族,在城门躬迎汉使一行,并将范羌等人迎进作为馆舍的大毡帐内。赤谷城因背倚火红色的山峦奇峰而得名,但所谓城却并无城郭,城门不过是营寨的辕门。赤谷城位于山中盆地之内,王廷临水而居,巨大的王帐居中,盆地内环绕王帐,毡帐如繁星点缀,一片繁华。

    当天晚上,埭裘弥与紫眸夫人在王帐内举行盛大宴会,并献上劲歌热舞,款待汉使一行。具有浓浓西域风情的回旋舞,让范羌等人头都被眩晕了。但他未忘使命,先将北征的过程回顾一遍后,才将大汉奉车都尉窦固的亲笔信交给埭裘弥。并明确希望乌孙国弃匈附汉,重归一统。

    埭裘弥将匈奴人自乌孙仓皇逃向漠北的过程,简叙了一遍,当即表态附汉,并立刻遣使献上名马五百匹,派王子入侍雒阳。但与小昆弥牣宗枃一样,埭裘弥同样提出了“以中立求自保”的请求。

    范羌不想强人所难,今日的乌孙国,早已经不是翁归靡时代那个威振八方、控弦十万的西域强盛大国。大昆弥埭裘弥手下有国民三万户,国兵仅五千余人。但埭裘弥表态在汉匈之间保持中立,已经算达到了出使目的。

    于是,范羌便赏赐了大昆弥埭裘弥与众贵族,随即带着乌孙使团护送王子柰狩东返,准备进入雒阳侍君。

    窦固班师后,耿恭一直密切监视着金微山的动向。阴历三月下旬,范羌带着乌孙国使团和侍子归来,恰在此时,汉军斥侯从金微山传出消息,蒲奴单于已经祭天誓师,北匈奴数万大军即将南下!

    大战将起,必须尽快将乌孙侍子送进河西。

    耿恭迅速升帐,一一派出可靠驿吏,将这一紧急军情驰报乌垒城的西域都护陈睦、柳中城的已校尉关宠、伊吾城的宜禾都尉曹钱。

    又命军侯范羌道,“命汝陪同乌孙使团送侍子进入河西,到敦煌郡找到中郎将郑众大人,禀报军情并请冬衣。此虽春末,但敌举国来,吾军或将长相坚守,请郑大人务于冬雪之前,将冬衣送至军中!”

    “末将遵令!”

    范羌闻令愣了一下,但还是领命而去。才三月春末,校尉却命其去请冬衣,但他很快就明白了校尉的心思。这是既向郑众大人禀报敌情,同时又告诉郑大人,汉军后部戊校尉一部最多能坚守到冬季。到那时,天寒地冻,无以为食,如朝廷援军再不至,天山以北汉军必败,车师后部必失!

    时间紧急,范羌抢在北匈奴包围车师后国前的一点点时间,带足食物、淡水,带着乌孙使团翻越天山,绕过车师前国绿洲,进入大沙漠,只到当年四月下旬,才赶到敦煌郡,向中郎将郑众禀报了天山以北敌情。

    等他到了敦煌郡玉门关大营后才知道,此时西域已经遍地销烟。北匈奴举国南下,同时包围了金满城、柳中城和伊吾庐城,龟兹和焉耆两国齐反正在围攻乌垒城,身在柳中城的已校尉关宠派出报警的信使早在四月中旬便已经进入玉门关。

    郑众一直守在玉门关后的大营内,他已经派驿吏以六百里加急速度三度驰报朝廷。但驿吏去后一直杳无音讯,朝廷对西域警讯一点动静没有。郑众手中没有兵符,无朝廷诏令他不能调动军队,便只能干着急。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军吏范羌的一颗心凉透了,他知道朝廷定然发生了什么大事。

    至此,继班超去年打通沙海以南各国后,耿恭又贯通了天山以北商道,整个西域全面重归汉朝版图,东西商道贯通,史称“一通”。

    写到这里,笔者妄议:耿恭在战前做的这二件大事,无疑对他守住了疏勒城并留名青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非常遗憾的是,大汉名将耿恭是一名铁血战将,还不是一名统驭一方的大员。他未能在这宝贵的几个月中,将以车师后国为核心的“车师六国”很好地组织起来。

    在天山以北,自前汉时代起,便以车师国为核心的六国联盟。到东汉初,经过互相兼并又变成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车师前国和后国共六国。它们分布在天山北麓广阔的戈壁绿洲之上,且有地形复杂的天山山坳沟壑以为借托,是个天然的战场。很可惜的是,六国共抗北匈奴的局面并未形成!

    也正因为此,“一通”持续的时间必然太过短暂。

    西域是北匈奴的生命线,徐干远袭金微山,令蒲奴单于大为震惊。他率左贤王优留的三万精锐铁骑离开燕然山老营来到金微山,正紧盯着汉朝北征大军的动向。只要汉军一班师,他将亲率大军直出金微山,越沙漠戈壁,再夺西域。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阴历二月底,窦固奉诏率大军撤出西域,令老谋深算的蒲奴单于亦惊亦喜。

    他与汉人斗了一辈子,最畏服的就是大汉名将窦固。窦固用兵,举重若轻,风轻云淡,谋定后动,稳中求奇。前汉时,汉军士卒与匈奴士卒可“以一当十”、“以一当五”。到后汉明帝时期,汉朝虽然已经数十年不对外用兵,但名将窦固所率的汉军,连续两次北征,依然创造了“以一当三”的神话,令蒲奴刮目相看。

    打下车师后国不足三月,窦固却撂下几千人便不管不顾地班师了,这让蒲奴单于迅速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汉朝国内必出了大事,汉朝君臣已经无暇顾及西域。

    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善于用兵的蒲奴单于自然不会放过。他象狼一样紧盯着天山南北,他在心里在默默地计算着窦固的班师行程,在斥侯已确定窦固进入凉州大营后,才挥师冲出金微山,兵分三路,同时向西域各国压了过来。

    阴历三月二十九日,左鹿蠡王屠耆乌亲率二万铁骑越过天山以北的大沙漠(注:即准噶尔盆地),绕过金满城,突然兵临车师后国王治务涂谷城下。务涂谷与金满城相距不远,但他却置金满城于不顾,铁骑滚滚而来,将务涂谷铁桶一般围了起来。

    寒风凛列,雪雾纷飞,三月的车师后国顿时战云笼罩!

    本就躲藏在乌孙国与北匈奴交界处大山中的呼衍王,则率一万铁骑借道乌孙国,然后从东且弥国过境,翻越天山大坂,经车师柳谷(注:即今吐鲁番北白杨达板城一带,前汉时为狐胡国王治车师柳谷)直出车师前国,突然将王治交河城围了起来。

    呼衍王仅仅围城一天,未等关宠率军从柳中城赶来增援,国王安就已经举国而降。于是,关宠的千余汉军,瞬间便成了孤军,他只好撤离高昌壁的屯田卒,迅速收缩防线,退守柳中城,固守待援。

第十九章 烽烟四起() 
南呼衍部的西域都尉呼衍獗部则按按照呼衍王令,率三千精骑穿过乌孙国南下。他们在乌孙国未受到抵抗,便从伊列水(注:即今伊犁河)突入乌孙夏都,并准备顺着北山(注:即天山)古道,翻越北山,进入西域。

    在喀拉峻草原上,乌孙国翕侯黑鸬手下有国兵二千精骑。当呼衍獗过境喀拉峻草原时,黑鸬按照国王埭裘弥令并未加以阻挡,还向呼衍獗进献牛羊。

    虽然汉朝已设都护,但窦固班师后,留下的汉军不过数千人且兵力分散分布在相隔千里的几个要点上,这是一锅夹生饭啊,老奸巨滑的埭裘弥表面上选择了置身事外的中立自守策略,听凭北匈奴人过境。

    但埭裘弥还是悄然派出驿吏,希望将北匈奴已经举国南下西域这一重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