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远侯班超-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宫内,广德刚向韩苑派出信使,大都尉休莫广鵛急匆匆进宫禀报,言北匈奴监国史屈绝贤已带使团二百骑在西城内外大开杀戒,他们包围了权氏货栈,并击杀了百余名汉军斥侯,“真惨哪,货栈已血流成河,惟有其首领因负伤被俘,更奇者此人乃是年二十余女人……”

    “女人?”休莫广鵛未说完,王妃南耶恰好进入堂上,闻言急道,“大王,此人得救……西城权氏货栈仅有帐头蒲柳一人是女的,就算送给汉人一个天大人情,此人亦非救不可!”

    广德瞬间便明白南耶之意,如果班超被杀,等汉朝重兵问罪之时,救了他们一个重要斥侯,其意义便大了。于是,他迅速令王妃南耶前往馆舍找屈绝贤要人!

    ……

    且末州馆舍上旌旗招展,这座原且末国的外交馆舍,现在是汉使团的居处,不但为且末州的吏民、贾胡们瞩目,北匈奴西域都尉府焉渑夫人手下的斥侯们也牢牢盯着这里。

    或许是连日在夏日的大沙漠中行军太苦,汉使团到了且末州后便在这里安安稳稳地住了下来。且末州的州长、州尉每天必在馆舍内举大宴,钟磐齐鸣,鼓乐齐奏,歌舞喧哗,钟鸣鼎食,隆重招待汉使团。且末小城内的酒肆、伎户们更是乐翻了天,每天晚上,汉使团的士卒们涌进欢场,吃花酒,嫖胡伎,出手阔绰、流连忘返。

    其实这不过是假象,流连欢场的士卒并非使团刑卒们。早在“且末定策”后的第二天凌晨前最黑暗的那一刻,一支巨大的驼队路过且末州馆舍后门,头驼则顺着街道出了西城门,然后穿过且末绿洲,逶迤进入沙漠。这正是“帐头”丘庶的驼队,经过馆舍时,汉使团悄然出了馆舍顺利融入了这支驼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出了且末城。

    离开且末绿洲,两名丘庶麾下的鄯善国辎重兵在前面担任向导,庞大的驼队则顺着商道次第进入沙漠深处。他们没有顺着南山脚下的大戈壁向西南方向的戎卢国走,而是直接向正西方向大沙漠中间的精绝城走去!

    驼铃叮当,大漠赤日炎炎,此时的汉使团已经化身为一个中规中矩、声名远播的西城商队。由于且末州州长循玉亲自为汉使团准备了充足的粮秣、草料、淡水,现在驼队有整整三百余峰驼,近百匹高大的战马,百余匹役马,“镖师”近四十名,驼倌、役夫十余人。高大健壮的头驼、尾驼和驼队的正中位置都插着红色的商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吴”字。

    这是胡焰、肖初月当年在西域大沙漠上“跑驼”、“做生意”时的商旗,打的其实是于阗国韩苑的旗号。在西域各城邦国,看见这面鲜艳的商旗,吏民和商贾们便会肃然起敬,便知道这是于阗国韩苑的商队,没人会怀疑、会招惹吴太公、锦太公的商队。

    这面商旗的真正主人,其实正是被胡焰、肖初月当年从呈于霸洞房内救出的汉人女子吴英、锦娘。十几年时间,利用胡焰、肖初月积累的财富起家,吴英与她的侍女锦娘团结前汉屯卒和都护府属吏后人,从惨淡经营起家,慢慢从任人欺负的弱女子变成于阗国绿洲不大不小的牧主豪强!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吴英崛起后,她的老巢韩苑与呈于霸的呈侯府、张成菩(注:休莫霸时期的辅国侯、大都尉)的张侯府曾有几年时间势不两立,两方私兵曾在戈壁和沙漠上血腥火拚过数场,韩苑死伤惨重。胡焰、肖初月大怒,便将麾下的沙匪们断了呈于霸十余支商队的财路,捏住了呈于霸的卵子。不得已,于阗国国王广德只好亲自出面调停,只到前几年北匈奴人控制了于阗国后,这两家才井水不犯河水,表面相安无事,一致对外!

    正是夏季旺水季节,冰雪融化汇成的大洪水不时从昆仑山上奔腾而下,从且末州至凯度多州不过七八百里,其间便有十几道较大的河流(注:今日仍存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喀拉米兰河、安迪尔河和牙通古斯河,今日新疆汉唐考古成果证实,三条河早在两汉时代便已存在),河畔会有细长型的小块绿洲,河两岸有胡杨林带伴随。这些河流全都在发大水,洪水冲毁了河畔的农田、房舍,也延缓了驼队的行程。

    走在夏日的沙漠里,最怕的是悬挂头顶的太阳。天空无语,烈日如火,红红的日头像一盆燃得彤红的炭火,爆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无风时,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大铁锅闷热难耐,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有风时,滚滚热浪,热风烫得人脸剧痛。远处的地平线则如流火一般在扭曲舞动着,令人头晕目眩。

    为了防范烈日将皮肤烤脱,驼队在烈日下行军时只能光着身子穿着宽大的白色长罩袍,还得用细绢裹着脑袋,再戴上芦苇编织的大斗笠。刑卒们每天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虽然有河流可以补充淡水,但携带的水总是有限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白天烈日暴晒,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宿营时凉爽了一些,可夜里更可怕。夜晚的沙漠上刚开始是闷热异常,半夜时寒风劲吹,又如进入隆冬一般寒冷难耐,冻醒后裹着毡毯都被冻得瑟瑟发抖。大漠无边无际,驼道边、河边、水潭边,不时出现的人和动物枯骨,让人倍觉这死亡之海凶险莫测、危机四伏。

    第六天,驼队接近凯度多州绿洲。远远望去,西边天宇下一座高高矗立的大佛像,离城十几里便能看到。渐渐的,几座高大的寺院,也慢慢露出了身影。刑卒们连欢呼的劲头都没有了,每一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肚子火,沿途未出现匈奴或于阗国的沙漠巡哨小队,就想痛痛快快地砍杀一顿才解气。

    与且末城一样,精绝城也是一座绿荫覆盖的沙漠绿洲城池。只不过不同的是,这个绿洲太小了,它位于沙漠小河精绝河(注:即今尼雅河)西岸的低洼湿地上。小河自昆仑山蜿蜒而下,一直流向沙漠腹地。

    这可是大沙漠中间的一块燥热的低洼湿地,胡杨、黑柳茂盛,农舍、围栏零零落落。城外的田地四周、草场洼地上长满了芦苇和白草,洼地便是戈壁沙漠中的一块孤岛,一个世外桃源,它的四周便是滚滚的无边流沙和一座座高耸入云、无边无际的大沙丘,沙丘层峦起伏,闷热异常,令人生畏。

    进入绿洲时傍晚时分,班超向西南眺望,只见巍峨的昆仑山与南山(注:精绝人眼中的南山即今阿尔金山)相连,暮色中隐隐可见一座座雪峰耸立云端之上,而那巍巍昆仑之下,便是他的目的地——于阗国!

第二十五章 夜袭古城() 
随着班超的汉使团即将进入于阗国,需要先介绍一下昆仑山!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祖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但《山海经》中对昆仑山的描述语焉不详,“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昆仑山的具体位置,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争论不休,从未有过定论。张骞出使西域前,对河西走廊以南之祁连山、鄯善和且末以南之阿尔金山、于阗国以南之昆仑山等,当时的人们广义上通称为南山。

    到了汉武帝时代,由于汉帝国使者张骞的出使见闻,汉武帝刘彻便按照《山海经》之描述,将南山在于阗国以南至葱岭这一段,称为昆仑山。因此在后世唐宋明时代史籍中,地理上的昆仑山便指这一段,它就来自于汉武帝时代。

    其实,《山海经》中所述之昆仑山,主要指西起葱岭(注:即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二千五百公里的这条大山脉。从地理上分辨,今日之阿尔金山、祁连山均为昆仑山之支脉,而阿尔金山与昆仑山的相交点,则大约在东汉时西域小宛国、戎卢国之间的位置。

    火炉一般的精绝小城其实十分精致,城内仅有数百吏民,两条十字交叉形的主街道。吏民以羌人为主,小城四周的绿洲上人口也仅有两千余人。精绝地当商道要冲,干净狭窄的街道,高耸云天的大佛像,交替相连的夯土房屋,小城内外的市井、客栈、酒肆、伎坊十分发达,整个小城都是黄色的泥土格调。

    驼队在精绝城外一个大客栈悄然住下,一如寻常驼队一样,以周令为首,刑卒们顾不得沙漠行军之苦,当晚便涌到城内的酒肆、伎户。对从夏日大漠深处走出的驼队而言,再没有什么能比女人的温情能令他们有重回人间之感,搂着身材高大、丰满美艳的胡姬,小城的夜色变得激情飞扬!

    班超、淳于蓟和中军众将却在这个小城紧张万分,他在客栈内等了整整一夜加一个白天,可望眼欲穿的接头人并未出现,摩释迪派出的向导也未能与汉使团汇合。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信号,于阗国内有变,权氏在于阗国西城的人马出事了!

    胡焰则通过一支栗弋商队之口,得知于阗国大旱的消息。“昆仑山融水无穷,又是春夏水旺季节,于阗国有白王、墨玉二河穿越绿洲后汇成于阗河,旱又能如何?”蒙榆对于阗也十分熟悉,见胡焰愁容满面便不解地道。

    胡焰道,“自吾进入西域起,从未闻于阗国整整一年无雨。夏季河水固旺,可绿洲地域广大,吏民七万余人,靠担水能种多少地?今冬明春,于阗必大荒,可苦了国王广德了!”

    “哼,这是报应!”这个断耳贼的话中分明有怜惜广德的味道,拘愚城受的窝囊罪蒙榆仍耿耿于怀呢,闻言便怒哼一声。全西域不缺雨,偏于阗大旱,汉使团下于阗后不但要与呼衍獗、焉渑斗,看来还得与荒年斗,胡焰的话也让班超心里有一丝十分不好的感觉!

    生死攸关之时,现在班超、淳于蓟最需要的便是时间。他们没有退路,只有抢在匈奴人搞清汉使团动向之前,一往无前地隐秘袭夺鹫巢,才能为汉使团夺得一线生机。否则,或是隐在精绝小城这座小火炉内进退不得,或是陷入呼衍獗精心设置的迷局之中不能自拔,无论那一样后果都不堪设想!

    汉律严峻,容不得失军机者。如果出使半途而废,虽有军功可免一死,但他班超或要将雒阳诏狱牢底坐穿,或要被削去功名终老班府,没有第三种结果!

    班超迅速令胡焰、肖初月悄然前出黑沙城绿洲(注:即今达里雅布依绿洲),摸清黑沙城、圆沙城守敌详情。汉使团在精绝小城仅仅呆了一天加两个晚上,象征性地交换了点货物,补充了淡水、栗米、草料及装备,第二天后半夜,驼队便无声地启程离开凯度多州,毅然决然地进入漫漫戈壁黄沙之中,向黑沙城绿洲逶迤行去!

    不过二百余里,两天后,驼队便进入一个巨大的绿洲。扑面而来的黄色、绿色相间的丛林长廊,无边无际的茂密丛林、红柳、荆柳、芦苇、槁草,令驼队每一个人都大为震撼。无数以胡杨木为支撑,以红柳、芦苇编织为墙的房屋,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绿洲之上。

    这条巨大的绿色长廊、绿洲,从昆仑山上的发源地一直到大河的尾闾,千余里延绵不绝,成为大漠上一道宝贵的生命长廊。沿河流两岸,有无数的部族小城堡、村落、农田和牧场。而位于古河道边的黑沙城(注:即今喀拉墩遗址)和园沙城(注:即今圆沙城遗址),则是其中两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