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远侯班超-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匈奴能与汉抗衡者,惟据有西域之白山呼衍部。与其劳师远征,不如断西域之给,即欲灭匈奴必先取西域。故窦将军定‘断足倾鼎’国策,臣等会商多日,以为此策为上上之选。具体方略为,以汉军一部隐秘出西域,攻白山,取伊吾,下车师,并遣使者使乌孙等国,再断匈奴右臂。北匈奴左臂即断,则吾可径取西域,且漠北大门已洞开……”

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 
见皇帝抱臂伫立缣图前,皱眉静听,耿秉又接着说道:

    “西域各国苦匈奴奴役,民心可为吾用。‘断足倾鼎’国策,其精妙在于,不动国本,不劳民力,即可打在要害之处,断其一足,让邪鼎自倾。陛下,此策如成,西域地域广阔,土地肥沃,西征后可就地屯田,步步为营,无需河西诸郡耗费民力,远资粮秣。若西域重纳大汉版图,则匈奴势衰,将再复难犯汉边!”

    耿秉对着挂着的缣图,仔细讲解了众将会商的征北匈奴战略,汉明帝听完,频频点头,但始终未发一言!

    见皇帝听完大臣们的会商结果,表情凝重,虎贲中郎将马廖临场补充道,“汉军攻白山呼衍部,北匈奴各部必驰援。故可另遣二将,一将先出居延塞,一将自五原郡先出受降城,以为疑兵。汉军出东,而大军击西,彼必东西不能相顾也,大事可成!”汉明帝听完,又频频点头,但依然未发一言。

    窦固、耿秉、耿忠和祭肜四将,听了马廖的建言,瞬间面色巨变!

    虽然灾难频仍,由于有西域这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北匈奴实力仍远超南匈奴和鲜卑、乌桓各部。北匈奴呼衍部有劲骑二万五千众,皋林部有控弦之士一万五千众。左贤王有百战铁骑三万众,左鹿蠡王有常备铁骑二万五千余众。而单于本部,则有百战铁骑三万众。

    虽然北匈奴与鲜卑、乌桓、丁零、夫余各国均有摩擦,需分兵防范。但能集中起来对付汉军的,总兵力也已超过七万骑。而汉军经过三年练兵,再加上动员高原羌人、鲜卑、乌桓和南匈奴各部,能机动野战的总兵力也超不过七万骑。

    汉军虽在兵器、战马、甲胄、弓弩上都强过匈奴人,单骑战力一般也能敌匈奴三人(注:前汉武帝时期,汉军单兵战力能敌匈奴五人)。但匈奴人有骑射优势,并得地利,熟悉地形,以逸待劳,战力不容小觑。

    以此为依据,汉军原定策略是首战以优势兵力重兵出伊吾,击破南呼衍部、左鹿蠡王部,并下车师,从而取得在西域的立足点。继而联络乌孙等国,最终彻底击破北匈奴帝国!

    可如果按照马廖之议,分兵出居延塞和五原郡,则出居延、五原之汉军将在广大的漠北寻歼匈奴人,无异于大海捞针。而攻击白山呼衍部汉军,又将失去局部兵力优势,可谓两边不讨好,实在不智,这明显是一大战略败笔!

    窦固和耿秉正欲再奏,可汉明帝却轻声道,“诸卿所言甚是,断匈奴右臂,二路声东而一路击西,虏必首尾难顾。且冬日北马疲瘦,故冬末春初出征,必破北虏矣!”

    马廖也是会商大臣之一,他的话在皇帝听来,也是众大臣会商结果。此时,皇帝已经下了最后决心,千钧一发之际,出了差错,可已经没有机会纠正了。窦固和耿秉、耿忠、祭肜四将,相顾无言。耿秉更是欲哭无泪,欲再争辩,却被主帅窦固制止!

    会商结束后,耿秉当晚赶到窦府,怒问窦固,为何不让他争辩?窦固笑道,“出征乃国家大计,固岂会儿戏?伯初试想,如呼衍部畏吾大军至,先行遁去,吾大军空取白山。即便下车师如探囊取物,此后呢,莫非全军留屯伊吾与呼衍部长相持乎?如长相持,耗费国力,势必动摇吾朝国本……”

    耿秉脸色大变,“此话会商时将军为何不言,将军的意思究竟是……”

    “君勿急,且听吾言之。冬季漠北积雪难行,单于并不畏吾重演霍骠骑(注:即霍去病)旧事,深入漠北击其王庭。如吾二路或三路大军入塞北、西域,彼必畏而远遁。疏榆谷乃战略要地,为单于左臂,又是呼衍部巢穴。吾仅以一部入白山,区区万余人,彼必不惜一战……”

    “明白了!”耿秉恍然大悟,拍拍脑袋,旋即又忧道,“将军为主帅,此战必将军亲入白山,凶险实难预料。然仅一部兵力,呼衍部仅在山南即两万余众,岂不孤军涉险?这可是险棋啊!”

    “将军多虑也。”窦固手掂长须,自信地笑道,“吾在边地多年,深谙北虏用兵之法。彼惯骑射,不善攻城夺营。吾且借大将军卫青之策一用,步步为营,筑垒而进,诱其来攻,定可计破之矣!”

    在众大臣会商、“秘议”北征战略的那段时间,邓尧想尽一切方法,也才略知一二。这些可是国家机密,在邓尧面前,邓训装得不敢隐瞒半点。其实,身居侍中高位的邓训,是守口如瓶。

    众大臣会商定策后,汉明帝又在北宫德阳大殿内,连续数日举行大朝会廷议,听取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意见。

    德阳殿是北宫正殿,高大雄伟,气势磅礴。从明帝开始,便是帝国的政治中心。该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富丽堂皇,可容万人朝会。殿周围有池水环绕,玉阶朱梁,坛用纹石作成,墙壁饰以彩画,金柱镂以历朝美女图形。据称在离雒阳四十三里的偃师城,都可望见德阳殿及朱雀阙郁郁与天相连。

    汉明帝是一代雄主,出兵方略已定,战争的车轮已经不可逆转。但是,他依然有着深深的顾虑。虽然打是确定的,但什么时候打、怎样打胜机最大,成本最小,让他踟蹉再三,仔细盘算着。

    当然,汉明帝如此谨慎,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此时,正是帝国内部楚王案闹得沸沸扬扬,他不能允许出征漠北成为汉帝国的一道生死门坎。

    楚王刘英转徙丹阳郡后,已经在一年前自杀身亡。但受楚王刘英连累,列侯、功臣之后、朝廷大臣有数千人坐罪入狱。

    皇权争夺,永远是历朝帝国最大的内忧。松欲静而风不止,永平十四年(公元70年),司马南与北匈奴“国师”呼伦先后伏诛,而楚王刘英勾连北匈奴的罪证,也让汉明帝震惊不已。

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 
呼伦伏法后,宗正刘般、侍中杨仁、楚国中傅江革与其门人燕广等人,都依律奏请诛杀楚王。楚王不仅与北匈奴、司马南有染,而且还还作金龟玉鹤,刻字以为符瑞,招聚私兵,造作图谶,私编天下百官册,擅自增减官秩,设置诸侯王公两千石,罪证确凿,大逆不道!

    汉人重血性,更重淋漓尽致的渲泄情感。汉明帝当时在宣明殿内看到这些罪证时,震惊之余,心痛得泪如雨下。

    当年,御史台曾派侍御史尹敏查过楚王交结方士,当时汉明帝曾下诏从侧面敲打过刘英,希望他收敛一些。他没想到刘英已经走了这么远,但还是怒斥刘般、杨仁等人,“当年,樊鲦逼吾杀广陵王荆,吾未从之。今汝等又欲逼吾杀楚王,心何狠耶……”

    杨仁昂首道,“陛下,当年燕侯谋国之言,臣音犹在耳,不敢相忘!”

    刘庄象被电击中了一般,怒视着忠心耿耿、不怕死的杨仁。

    建武末年,山阳王刘荆因在先皇刘秀大丧时,勾连羌人谋反,而被削去封国,徙封为广陵王。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广陵相密奏,言刘荆再欲谋反。汉明帝便令雁侯樊鲦和羽林监任隗,一起审理刘荆案。

    樊鲦很快便查实罪状,然后向朝廷奏请诛杀广陵王。当时汉明帝在南宫的宣明殿上引见樊鲦,听奏后曾大怒道,“诸卿因我弟故,便欲诛之。倘为我子,卿等敢如此放肆邪!”

    谁知,樊鯈并未退缩,他昂首说道,“陛下,天下乃高帝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春秋》云‘君亲无将,将而诛焉’,周公诛弟,季友鸩兄,其大义传诸后世。正因广陵王为陛下弟,陛下又一直恻隐、眷顾,臣等才奏请陛下。如果是陛下子,臣等不用奏请便将直接诛杀之!”

    汉明帝听了樊鯈的话,叹息许久。但最终,还是赦免了刘荆。

    这一次也一样,不同的是汉明帝在北宫的宣明殿上召见了刘般等臣。虽然众臣据理力争,依律奏请皇帝诛杀楚王。但汉明帝以手足之亲不忍杀之,最终只是废了刘英封国。永平十五年(公元71年),徙楚王刘英至丹阳郡,第二年刘英就吞金自杀了。

    在东汉初年的宫廷斗争中,血腥味并不浓。一代明君汉明帝,对意图谋反、大逆不道的兄弟,都宽大处理而未加杀戮。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难以想象的。

    刘英虽亡,但与其勾连共同谋反的列侯、功臣之后、官吏越查越多,让朝野经历了一场巨大震动。在外戚中,废太后郭圣通一脉中的新郪侯郭竟之子郭嵩,发干侯郭匡之孙郭骏,以及母舅一族的雁侯樊鯈之弟樊鲔长子樊汜、次子樊郴、少子樊梵等,均与楚王有染,罪行凿凿,铁证如山。

    汉明帝念樊鯈一生谨慎,且阻止樊鲔子与楚王刘英勾连,故而对樊鲔诸子赦免,其余有罪外戚均被治罪,并除封国。

    在朝廷重臣中,一大批二千石要员交通楚王。最让汉明帝震怒的是司徒虞延,不仅明知楚王反而不闻不奏,而且还通过楚王刘英的信徒黄初、幽州从事公孙弘等,主动与楚王交结。楚王谋反事发后,汉明帝下诏书斥责了虞延,此举导致位居三公的虞延畏罪自杀!

    各郡国官吏中,从会稽郡太守尹兴、太守薛汉以下数千人因与楚王刘英有染而被治罪。后因侍御史寒朗犯颜直谏以及马皇后求情,汉明帝曾亲至雒阳诏狱,赦免一千余人。其中,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为颜忠、王平陷害而入狱,汉明帝都一一还其清白。

    功臣之后中,石城侯王常之子王广、王梁之孙王坚石,马武庶长子马伯济、次子马檀,盖延长孙盖侧,耿纯族人、莒乡侯耿歙子耿阜,郭凉子郭元等等,共有数十位列侯、功臣之后,全部卷进了楚王案,封国全部被除,且多数因罪被下狱处死。

    更让汉明帝痛心的是,在刘姓宗室中,与楚王勾连一起有异心的人大有人在。其中,刘茂之弟、宜春侯刘匡,安成孝侯刘赐之子、白牛侯刘嵩,汝阴侯刘信、刘植子刘述等十数位宗室子弟卷进大案中,而被下狱治罪,封国全部被除……

    大案株连甚广,近乎动摇国本,让汉明帝不得不战战兢兢,认真对待。治大国如烹小鲜,帝国仍需要休养生息,根本经不起折腾。天灾人祸,使朝廷时时面临着内忧外患,让汉明帝不得不如履薄冰。他只能万分小心、格外谨慎地,驾驶帝国这条巨轮与岁月赛跑。

    这天夜,等三公和尚书台众臣俱散去,汉明帝又在章德殿御书房内专门召见了窦固。等窦固进来叩见毕,汉明帝仍立于挂着的缣图前,心思重重,背着手久久无语。

    他心头压着千斤重石,在等窦固解开他心中的迷津。这个窦氏家族第二代领军人物、汉军的主将,是他最信任的将领。在决定帝国命运的北征即将开始之时,也只有窦固,才能给他一个他信得过的保证!

    窦固仁厚恭谨,他深知明帝的忧虑,便对明帝进言道,“陛下,臣赞成耿大人的策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