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7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喀尔喀还是漠西蒙古,他们都面临着诸多威胁,不得不与大明进行这场交易,他们心底还是怀有其他目的,现在看来,他们的想法,需要改变!

    很快,一群人来到一处空旷的场地,水泥地之前,摆放着几十门黑漆漆的大炮,安静如蛰伏的猛虎。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密谈() 
    蒙古的一干使臣,在一个品阶不高的都尉的引领下,来到了教武场,一排排笨重的大炮之后。

    这是大炮,蒙古人是知道的,但是还没有见过。

    蒙古现在忙着厮杀,与俄罗斯也是刚刚接触,而俄罗斯人被奥斯曼帝国挡在欧洲势力之外,依旧是冷兵器为主,是以,蒙古部落,依旧是骑着马,拿着砍刀四处冲杀。

    不过,严格说起来,即便是欧洲,火器也只是刚刚起步,火绳枪犹如鸡肋,对付一般的小国还好,稍微强盛一点,依旧要靠冷兵器取胜。

    至于火炮,欧洲还没有大规模运用,并且欧洲各国分裂的太过严重,并没有办法如明朝这般成建制的使用,一口气摆出两百门来。

    自然,他们的战争规模眼下还是相当的小。

    蒙古各汗国的使臣站在大炮不远处,看着一个个看上去很是巨大的黑色大炮,神色凝重,都没有说话。

    在教武场不远处的一处瞭望唐上,秦良玉,满桂,多尔衮,赵率教等一干武将都在,正望着这些蒙古使臣。

    满桂站在秦良玉身侧,道“大都督,我已经派人去搜寻察哈尔的余孽,相信很快能找到。”

    依照现在的情形,没有部落会敢收留林丹汗的人马,他们被找到就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秦良玉对这次蒙古部落的集体震动也深为惊讶,看着那一群人,道:“恩,这些你们去做。其他的具体怎么处置,孙阁老已经领了旨意,很快就会到,我们要做的,就在这段时间,稳住情势,不要出乱子,战端不能轻易开,必要的震慑不能少,所以军队必须时时的战备状态,不能有丝毫松懈……”

    “是!”一群人领命。蒙古这些部落都是心怀叵测,各有肚肠,这次‘投诚’也是迫不得已,若是有机会,反咬大明一口根本不是不可能。

    嘭嘭嘭嘭嘭

    突然间,不远处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整个地面跟着剧烈颤抖起来。

    秦良玉等人抬头看去,只见数里之外的地方,烟尘滚滚,火光冲天,一颗颗炮弹炸开,笼罩了方圆数里范围!

    一声声爆炸,如同踩在人心尖上,每一次爆炸都令所有人心惊肉跳,不敢直视,面色骇然。

    蒙古部落的这些使臣,抬着头,睁大双眼,只见很远处,已经一片模糊,被火光笼罩,一堆一堆的碎土翻飞,一个个大坑出现又消失,接着是冲天的火光,炽热的温度如同大火烤在眼前。

    这些蒙古使臣,睁大双眼,眼神惊骇,张口结舌。

    他们知道这种大炮,但是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威力,若是他们与大明在战场上遇到,有这样的武器,他们如何是对手?有这种大炮,还有谁会是对手,岂不是可以横行天下!

    两百门大炮,放了三次,在数里之外炸出了一条火龙,随风摇摆,炽烈翻滚,狰狞的如同怪兽。

    大炮已经停了,但炮声还在回响,青烟在缭绕,若有若无的杀机回荡不休。

    都尉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眼角眉梢都放在眼底,神色不动,道“诸位,今天的演练就到这里,请随我来,我安排你们去休息的地方,孙阁老最多两天就会到。”

    “哦哦,好……”

    “好好,劳烦将军……”

    “将将军……客气了。”

    一群使臣变的异常客气,跟着这个都尉,前往给他们安排的驻处,行走之间,欲言又止。

    等明朝的人走了,这些使臣犹自不能安定。

    漠西蒙古面临相当艰难的形势,俄罗斯人异常强大,并且咄咄逼人,蒙古部落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而东方的明朝展现了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让他们心惊,不安,恐惧。

    唯一让他们稍做安慰的就是,明朝对塞外的领土向来不感兴趣,没有统治他们的野心,只要他们表示‘臣服’,逢年过节上贡些东西,就能万事太平。

    他们最主要的顾虑,还是日益强大,对他们的领土产生浓厚欲望的俄罗斯人!

    和硕特部现在是蒙古部落最强大的汗国,承受的压力也最大,不止于俄罗斯,还有内部的彼此争夺,明争暗斗,外加喀尔喀,明朝在背后的威胁……

    和硕特部的固始汗,是一个颇有眼光,雄才大略的人,他善于夺事,果敢,正在发展他一统蒙古的汹汹野心。

    其他的,准噶尔,吐蕃之类,都相当的弱小,还不足以与和硕特部抗衡,在历史上,未来十多年,是和硕特部的时代,强大无匹,无可抗衡。

    但过了这段时间,继承和硕特部衣钵,并发扬光大的是准噶尔部——那是成吉思汗时期的一缕回光!

    不过现在,他们在心惊胆战,暗中祈求,希望明朝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并且在接下来的‘投诚’谈判中,明朝不会狮子大开口。

    又两天后,在一干使臣忐忑不安中,孙承宗终于到了甘。肃镇。

    他立即召集所有人,召开会议。

    秦良玉,满桂,多尔衮,赵率教等人相继做了汇报,重点都是在这些使臣以及背后的各汗国大汗身上。

    秦良玉道“元帅,末将已经派人监视瓦剌各汗国动向,他们没有东进的举动,不过准噶尔似乎有些乱象,那使臣的态度也是反复。”

    秦良玉作为西方战区大都督,有权调用军情处的一些密探,这个时候被授予的权限自然更大。

    孙承宗风尘仆仆,目光炯炯,丝毫不见疲惫,道:“嗯,建奴贼酋黄太吉就在准噶尔,难免有些事端,不打紧。”

    满桂接着道:“喀尔喀倒是相对安静,他们实力并不强,稍做威慑,就不会乱动,暂可放心。”

    喀尔喀现在离大明太近了,如果大明发兵,他们没有一丝战略空间可做缓冲,这个时候,除了退让,别无活路。

    孙承宗对这些自然早就了解了,道:“只要喀尔喀没有问题,瓦剌也就不足为虑,我大明九边将有十年的太平!”

    众人听着都暗自点头,不管漠西蒙古是什么想法,有喀尔喀作为牵制,他们短时内无法再次寇入大明关隘。

    赵率教道:“熊大都督已经在大漠派人寻找林丹汗残余以及八大福晋,依我大明现在的威势,定然无人敢收留,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到。”

    孙承宗道“嗯,这件事你们要尽快去做,漠南要尽快稳定下来,我们的精力不能被这些事情牵绊住。”

    多尔衮在最后,他看着孙承宗,道“元帅,末将还是建议,择其中某个汗国进行灭掉,彻底震慑,打消他们不该有的妄念!”

    按理说,多尔衮这个方法是极其合适的,在这个时候也相当有用,但孙承宗还是果断的否决,道:“无需如此,蒙古的事情,将来还是要交给他们自己处理。你尽快整军,随本帅南下。”

    多尔衮眼神微动,旋即道:“是。”

    在座的都很清楚,孙承宗对多尔衮并不放心,他们也是!因此对这件事,都不多言。

    说完这些,孙承宗道:“‘军改’正在关键时刻,不能分心。本帅明日接见各使臣,商讨‘投诚’事宜,一旦确定,诸位要即刻整军,随时准备随本帅入关!”

    “遵命!”

    一群人起身,抬手应道。

    大明的几支骑兵要在全国进行拉练,震慑一些宵小,弹压可能发生的变故,确保‘军改’顺利,如期的推行、完成。

    孙承宗需要休息一下,甘。肃镇的明朝官员,包括秦良玉在内,与各汗国的使臣分开密谈,试探他们的底线,在台面下达成协议,也好明天在台面上不会冷场,尴尬,僵持。

    明朝这些将领,包括孙承宗在内,都认为这些蒙古部落会狮子大开口,向明朝要求很多,但这一次,这些使臣都没有什么要求,反而在试探明朝的底线,想要知道明朝这次大军压境的目的以及日后的计划。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臣服() 
    明朝这边得知了蒙古的想法,谈判非常迅速的得以推进。

    孙承宗只睡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喊了起来,秦良玉,满桂等人都带着惊喜,来向孙承宗汇报。

    “元帅,各使臣都同意,奉我皇为蒙古大汗,蒙古各部为我大明藩属,定时入京朝贡!”满桂看着孙承宗,万分欣喜的道。

    孙承宗拍桌而起,脸上大笑,道:“好好好!只要此条一定,其他都可商议!”

    秦良玉,赵率教等人同样激动难抑,对于大明难说,只要蒙古肯臣服,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孙承宗高兴的是,既可以满足乾清宫那位皇帝陛下的要求又能避免边镇不宁,着实是一举两得,令他大为开心,解决了心头难题!

    “元帅,不如,乘机再多开些价,蒙古现在四面环敌,肯定不会拒绝!”赵率教目光闪烁的道。

    秦良玉跟着点头,道:“三镇苦蒙古太久,若是能有所节制,确保平稳长久,末将也建议价码抬高。”

    多尔衮已经知道乾清宫开出的条件,道:“元帅,不妨效仿海上联合舰队,组建蒙古联合骑兵,驻扎在库伦城,用来镇守蒙古,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杀一儆百!”

    孙承宗双眼微亮,道:“这个主意不错!”

    满桂瞥了眼多尔衮,道:“元帅,事不宜迟,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收下他们的‘投降状’,迅速动作,以免夜长梦多!”

    孙承宗点头,道:“你们再去谈,将我们的筹码慢慢摆上去,他们不是想要我们的火器吗?可以!想要多少都没问题,只要他们拿得出银子!”

    明朝的火器分两种,其中一种就是出口型,不能仿制,还得依靠明朝的火药供应。

    朱栩给蒙古定了三条硬性条件,第一,就是蒙古承认明朝朝廷是中央朝廷,他们归属于大明,接受大明册封。第二,废除蒙古各种自有爵位,由大明按照礼制重新册封。第三就是商贸,互通有无!

    现在目的都已经达到了,孙承宗等人明显是要抬高价码,索要更多好处。

    复杂交错的谈判在彻夜进行,对于明朝的要价,蒙古各汗国是相当纠结,但在火器以及互市等诱惑下,一些筑起的壁垒纷纷倒塌,一系列协议迅速的达成。

    第二天,孙承宗宴请这些使臣,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个来自各个汗国,部落的人,坐在孙承宗两边,满带笑容,轻松惬意。

    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称臣’,‘进贡’并没有什么值得在意,关键是他们不能腹背受敌,同时还获得了大明犀利的火器,这是最重要的!

    “诸位,今后,我们都是大明子民,别无二致,再无战乱,和平稳定,请,满饮此杯!”孙承宗端着酒杯,看着一群人,沉声笑道。

    一群使者也都笑着举杯,应和着孙承宗。

    这份‘盟约’在这些蒙古部落来看,确实是两全其美。他们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要确保明朝不会从背后对他们发动战争,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