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三井听着前面还好说,‘罚银’二字心神一紧,道:“大人,罚银是多少?”

    刘广尧抬头看了看他们的厂子,占地,道:“看你们的规模以及产出,销售,盈利情况了,加上惩罚性罚款,准备好一千两。”

    赵三井双眼大睁,失声道:“一千两!?”

    刘广尧已经转身走了,道:“这个是预估的,迟一天就多一天的罚银,早点去吧。走,下一家。”

    赵三井看着刘广尧的背影,眉头紧皱,忽然向身后跑去。

    这个时候,从后门一个年轻人急匆匆跑进来,逮住他就问道:“怎么样,什么情况?”

    赵三井也急了,道:“三少爷,他们说我们没有备案,偷税漏税,要我们去登记,补税,另外还有一千两的罚银。”

    赵三井本以为这三少爷会大怒,但这位三少爷只是皱紧眉头,点点头,一脸凝重的不语。

    赵三井心里一动,道:“三少爷,其他地方?”

    这位三少爷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隐瞒,道:“我刚刚从耕犁作坊那来,商务局找上门了,因为我们没有备案,涉嫌非法经营,已经封了作坊,当场就开出了三百两的罚票。”

    赵三井双眼大睁,别看三百两数字不大,关键是他们现在是大笔的投入,朝廷那边还没有收购,实际上一直在亏本,等着时间。

    这一下子是一千三百两,怎么看都不是小数字。

    赵三井知道麻烦了,官府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商务局,税务局,执法局,物价局等齐齐动作,分明就是要宰他们一笔!

    他们老爷家大业大,这样的‘罚银’绝对不会少,凭白出去那么多,谁能甘心?

    赵三井思索一番,道:“三少爷,老爷那边知道吗?”

    三少爷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道:“知道了,我大哥在知府衙门走动关系,但知府衙门那边推说管不了这些部门,是上面的意思。”

    商务局,物价局,执法局,税务局基本上都是朝廷,地方双重管理,加上现在‘新政’的需要,地方上都不敢插手,因此实际上还是朝廷垂直在管。

    赵三井听着,脑子飞转,又道:“那能不能走走上面的关系,不说罚银了,每年的税就近两成,可不是小数字,咱们好说,其他那些大人老爷肯定会不高兴的。”

    以前大明是没有商税的,或者象征性的给一点,但现在的政策是,一刀切,所得利润的百分之十九。

    这可是一大笔银子,谁不心疼,谁愿意给?

    三少爷自然也万分不想给出去,听着赵三井的话,眉头皱的更紧,道:“现在风声太紧了,朝廷压的很死,没人敢在这些新衙门上说话,一个不好就栽进去,先应付着吧,看看风向再说。”

    赵三井听着,也只能点头。现在朝廷大变,各种改革口号喊的震天,不管是做官的还是民间大户都不敢触霉头,只能哀叹世道真的是变了。

    转瞬间,赵三井有收敛心情,肃色道:“那,咱们的生意怎么办?是继续扩大吗?京城那边可是要求咱们至少要建十个厂房。”

    三少爷听着更是头疼,喝了口茶,沉凝不语。

    京城那边的说法是保证能大挣一笔,并且化肥厂日后也能慢慢赚钱,并不是一次性的。

    按理说,这是一笔好买卖,但是朝廷还没有开始采购,他们不但要投入大笔的钱,买地皮,建厂,人工,材料,现在还要交税,这一天天的都是银子,怎么还敢继续扩大?

    赵三井知道其中的风险,犹豫着上前,低声道:“三少爷,京城那边可靠吗?咱们可不能做别人的过墙梯。”

    三少爷抬头看了他一眼,神色犹疑,实则上,他也不清楚。只知道是京城的一些大人物在操弄,具体是谁,有多大把握,他们并不清楚。

    赵三井点了就没有再多言,转而道:“明天小的就去各衙门跑一趟,将事情办妥,三少爷还得想办法打点一下,能少出还是要少出的。”

    三少爷站起来,道:“嗯,我先去打听一下消息,找找门路。”

    说着,两人便分头行事。

    这类事情,几乎在整个大明发生。内阁自上而下的压力,已经透过能掌控的部门,深入大明的角角落落。

    有压力,自然就有反弹,若有若无的压力自下而上,逆流而上到朝廷。

    户部尚书张秉文收到了多个各级地方官员的奏本或者私信,话里话外都是对商务总局,税务总局,执法局,刑狱司,物价局等的近来动作的‘担忧’。

    他们认为这些衙门的作为蛮横,毫无法度节制,丝毫不顾朝廷体面——‘肆意劫掠商户,几于敲诈勒索’、‘威逼利诱,体统何存?’、‘各级官员桀骜不驯,无视王法,不尊上官,追逐铜臭,致民何地?’……

    户部侍郎何靖秋进来,笑着道:“大人,看来内阁那边的动作奏效了。”

    张秉文将这些奏本,私信放到一边,思忖片刻,道:“李大人那边紧锣密鼓,咱们也不能停,丈量队准的怎么样了?”

    大明朝廷掌握的‘官田’,大部分是在户部手中,即便是皇家商贸集团收购的,名义上是转到清田特别小组,但大部分职能,还是要户部来承接。

    何靖秋沉色道:“已经准备好了,三百人,十个丈量队,随时都能出发。”

第1494章 冰山一角() 
张秉文听着,道:“好,等内阁那边新知县就位,咱们就可以动了。”

    辽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是一块处女地,从一开始开垦就规划的很好。

    辽东的分地,是先从那些已经在辽东,开垦多年的灾民开始的,只有一些军队或者各种朝廷出钱开垦出来的土地才会对关内的灾民进行分配。

    因此这部分不需要朝廷操心,李邦华要划分的,是北直隶,山西,山东三省。这里面有曾经亲王们的膳田,反贪腐抄没的田亩,皇家商贸集团收购的田亩等等,数量有近十万顷,足够分好一阵子。

    何靖秋接下,而后道:“李大人那边觉得人手不够,希望户部增加丈量队。”

    张秉文听着微微皱眉,户部不止要丈量田亩,还要核实各地的灾民,事多人少,摊子那么大,根本顾不过来。

    沉吟片刻,张秉文道:“我去一躺内阁,想办法增加人手编制,对了,你再去一趟工部,看看能不能借一些人手。”

    何靖秋却摇头,道:“下官听说,方尚书也极缺人,已经两三次从皇家政院那边借人,宋副院长都抱怨了两次,怕是工部有些困难。”

    张秉文一怔,继而道:“既然皇家政院借不来人,那各大学呢?我听说京师大学在校生有三千多,能不能借一些?”

    张秉文这个话,让何靖秋一时间无法回答,一阵子才道:“大人,各大学不同于政院,这些大学的学生还没有经过科举,没有功名,若是借,怕有些不合适吧?”

    张秉文稍一想就摇头,道:“没什么不合适的,关键是有没有能力。这样,我亲自给各大学写信,让他们推荐能力出众的学生,就当是先入仕历练,将来若是考得功名,优先录用。”

    何靖秋闻言,认真思索起来。

    大明的皇家政院已经建立很多年,虽然改制称学校才一年多,但积累的生员确实非常可观。

    不谈已经毕业,各省大学,几乎都有数千人,那么总数可能超过十万人,若是向所有大学借人,那是不愁没人的。

    何靖秋心里转念,忽然道:“大人,是个好办法,现在朝廷严重缺人,若是能将人才留在户部,那就占了先机了。”

    张秉文摆了摆手,道:“这些先不说,我待会儿写信,你再去见见李侍郎,沟通一下,咱们合作要紧密,消息要顺畅,不能出岔子。”

    何靖秋道:“是,下官这就去。”

    张秉文看着他离开,手里拿过一道文书,这是幕僚司那边下发来的,是对于今年夏粮的总体评估。

    幕僚司结合各地的数据以及对各地的监控,写了一份内阁要闻。

    张秉文仔细的看着,神情冷峻。

    这份内阁要闻,预估了夏粮,甚至是秋粮的情况,指出税粮将进一步减少,受灾严重程度在加深,朝廷面临相当严峻的抗灾,赈灾形势。

    不等一会儿,他就听到外面吵吵嚷嚷,一阵烦乱。

    张秉文抬头看了眼,又继续低头看着。

    现在朝廷,内阁,五部都在快速膨胀,权责极大,事情太多,人手在飞速增加,副作用就是短期内有着一阵阵乱象,哪怕是户部衙门也是如此。

    不等下班时间,五部以及其他部门的一些大小官吏纷纷出了部门,酒馆茶室,曲艺楼台等各有去处。

    在一个戏苑,二楼正台处,一桌四人正在看戏。

    “好好好!赏!”一个十分年轻,二十出头的华服年轻人大力鼓掌,大声吆喝道。

    旁边的几人也跟着吆喝,一个个花篮自有人送上去。

    台上的优伶谢过,款款下台。

    这样年轻人才转过头,一脸兴奋的道:“我听说当今圣上也很是喜欢戏曲小调,我之前还不明白,现在才发现,这里面别有韵味,绵长深远,怎么也听不倦。”

    他左边一个中年人,看上去官威深厚,不怒自威,笑着应承道:“那是,当今陛下那是英明神武,胸襟广阔,古来少有能及者。”

    年轻人对面是一个胖乎乎的老头,下门牙都掉了,漏着风的呵呵笑道:“那是,陛下喜欢的必然有其道理,只是我等愚钝,悟的有些晚了。”

    年轻人右手边的是一个面色十分冷漠的的中年人,端着茶杯,默默无声。

    年轻人一身华服,气质非凡,一看就非富即贵,他笑容满面,给人如沐春风之感,道:“晚是晚了,但终归还是来得及。”

    这句话就很有味道,在座的听着,都抬头看向他,那胖乎乎的老者以一种会意的表情笑道:“来得及来得及,朝廷铺的摊子那么大,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都是为了‘新政’,理当尽心尽力。”

    官威深厚的中年人给人一种尽在掌握的笑容,道:“有些波折也是在预料之中,‘分地’是首辅写在施政报告里面的,今年必然会有大动作,咱们要耐心些。”

    那胖乎乎的老头连忙接道:“不是耐心些,而是要抓紧些,不能让别人抢在前头,不然我们喝汤都没机会……”

    官威深厚的中年人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显然也是赞同。

    那表情冷漠的中年人看了两人一眼,看向华服年轻人,道:“周公子,你真的有把握,让我们都中标?”

    他很不安,现在外面哄抬物价,将价格抬的那么高,朝廷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甘愿做冤大头,白花那么多银子?

    他说完,其他两人也看向这位周公子,眼神里都有探寻之意。

    周公子从容一笑,道:“你们别忘了家父是做什么的,这点事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三人都笑着点头,心里暗暗松口气。

    周公子显然看出他们心有疑虑,不动声色的道:“咱们该扩大的还要扩大,陛下宏图伟略的要发展商业,咱们这些小人物也要出力。不止是化肥农具,囤地分地,我还打算组建一个船队,倭国,琉球那边的关系我已经打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