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是在思索这个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半晌,刘臵尧道:“大人,诸位,不管顾炎武以及首辅到底打的什么主意,这篇文章一出,打的不止是我们的耳光,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孙首辅这次,怕是要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张国维顿时从固有思维里挣扎而出,有些恍然,面露轻松的笑着道:“说的也是。顾炎武行事向来离经叛道,多有狂言,大家不以为然,怕是压力都要由孙首辅来承担了。”

    李幼唐若有所思,若非有了倭国的事,他们倒是可以借由此事向孙传庭发难,阻止他降级兵部。

    说到这里,李幼唐的猛的惊醒,看着众人道:“我不久前在税务总局听到一个传言,说是刑部的降级,是为了给另一个部门腾出位置。”

    在座的齐齐变色,杨贵瑛立即就道:“哪一个部门?”

    刑部降级对他们影响不大,但若是有另一个部门突然顶上,升级入‘六部’序列,那影响就大了。

    李幼唐自然听过那两个名字,却摇头道:“不知。”

    刘臵尧追问,李幼唐只是摇头,不肯多言。

    张国维察觉到了什么,阻止了他们的追问,认真的看着李幼唐问道:“这个说法,你觉得可靠吗?”

    李幼唐思索一阵,道:“六成。”

    李幼唐说的是‘六成’而不是‘五成’,实则上就说这件事是十有八九了。

    张国维默默点头,看了眼许杰,不复再言。

    许杰本还在思索内阁的直属衙门,哪个能升品,看着张国维的目光,陡然醒悟过来,头上出现丝丝冷汗。

    想要升品一个部门,不是孙传庭决定的,或者说,大明吏治的改革不是孙传庭规划的,而是乾清宫。

    与其说是孙传庭要给这个部门腾位置,不如说是乾清宫早有的计划,孙传庭只是在执行。

    乾清宫想要升哪个部门?想想这位皇帝最热衷,最喜欢的哪一个部门,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铜臭皇帝’,大明改革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商业改革’,神龙府,海贸,皇家银行,皇家商贸集团等等,这些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第1457章 不妥协() 
许杰默然不语,即便猜到了那个‘六成’的新部门,他也不愿说出来。

    或者说,说出来也无用,凭添烦恼罢了。

    李幼唐,张国维,许杰三人在打哑谜,其他人看的面面相窥,不知道该如何办。

    “这些都是未定之事,将来也说不准,不着急,咱们先看看明天这份报纸发出去,孙首辅怎么应对吧。”张国维笑着,语气十分轻快。

    孙传庭这半年来折腾的张国维够呛,能看到孙传庭狼狈,张国维还是十分开心的。

    众人也放下这件莫名其妙的事,笑着附和,都等着明天的好戏。

    于是酒杯再次抬起,一群人觥筹交错,热闹再起。

    不等他们开心多久,内阁放出的,要张国维去安南,金边巡视的风声就传到了张府。

    热闹气氛一扫而空,全都郁郁难言,喉咙被卡住一般。

    刘臵尧神色快速镇定,道:“大人,我感觉这是首辅的虚张声势,故意放风给我们的。”

    杨贵瑛跟着道“刘兄说的不错,年关本就事多,各省巡抚即将进京议事,如此大事关头,岂能少了您……”

    李幼唐,许杰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都用安定的眼神看着张国维。

    张国维面色如常,心里却苦笑。

    这些道理谁看不出来,但孙传庭就这么透出风声来给他,要是他不按照孙传庭要求,偃旗息鼓,就算不派他去金边,也有的是办法折腾他。

    换而言之,这就是警告,要么听话,要么等着后面的大棒。

    要说论到官场里的门道,张国维确实比许杰,李幼唐要清楚的多,毕竟张国维是一步步走上来的,李幼唐,许杰是毕自严提拔,少去了诸多磨炼。

    张国维神色不动,道:“嗯,吃饭吧。”

    众人没有所觉,再次举杯,只是怎么也没了之前的热闹,不过一会儿便无聊的各自散去。

    张国维送走了几人,回来站在屋檐下,望着少有的晴朗星空,偶有几颗星闪耀。

    张国维手里捏着顾炎武的报纸,表情清冷,眼神复杂难言。

    他的夫人秦氏走过来,给他披了件外衣,轻声道:“老爷,夜深了,睡吧。”

    张国维又低头看了眼手里的报纸,道:“岳父大人还是希望我辞官?”

    秦氏神色犹豫,道:“嗯,父亲觉得现在朝局诡谲,别说夫君你了,孙首辅随时都会倒,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哲保身也不失为上上之选。”

    张国维的岳父是万历年间的礼部郎中,因为卷入‘国本之争’被神宗流放,后来经过同僚的救援被赦免回京,却也心灰意冷的辞官,在家治学三十多年,再未入仕。

    张国维自然知道他这位岳父大人的意思,拍了拍他夫人的手,道:“我再想想,你先去睡吧。”

    秦氏看着张国维坚毅的侧脸,心里叹了口气,没有再劝。

    张国维这句‘再想想’已经说了很多次,没有一次作数。

    张国维看着暗夜中的一点星光,心里也长叹一口气。

    大明朝廷历来复杂,太祖的肆意杀戮,太宗皇帝更甚。

    宣宗倒是安稳了些,可英宗以后杀戮大臣就是家常便饭,嘉靖以后党争如火如荼,到天启年间,魏忠贤大肆诛杀东林党,至今让人胆寒,不愿提起。

    到了当今就更不用说了,阉党,东林党被清洗了个干净,为此死的,流放的大大小小官员,可能有十万记!

    经过多年的准备,克服了不知道多少困难,‘景正新政’已然到了最后关头,值此大事之际,怎么能走呢?

    “怎么能走呢?”

    张国维望着星空,目光幽幽的轻声自语,道“总要有人守住最后一条线,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有人去粉身碎骨……”

    没有人听到张国维的声音,第二天一大早,礼部侍郎顾炎武的署名文章,在朝报发表,顿时在京城引起巨大的议论声。

    顾炎武礼部侍郎的身份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何况这篇文章极其尖锐,犀利。

    顾炎武不同于李贽,那个时候的李贽是被所有人反对,只能‘藏书以留后世’。顾炎武不同,他是礼部侍郎,看似是谈论个人的治学态度,实则是代表朝廷在发声。

    他这篇文章的大标题是:学以致用。副标题则是: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从他这两个标题就能看出一些什么,文章里更是如此。

    他大肆抨击心学的夸夸其谈而不务实事,以虚幻的玄学来论及国事,更是衍生而出的指责朝廷的很多典籍充斥着这样的玄虚之说,误国误民,遗祸千秋。

    ‘心学’是新建伯王阳明所创,是儒学自宋朱程理学后的最高峰,无人能及,可以想见心学在明朝的重要性。

    更何况,王阳明并不是存粹的一代儒学宗师,他近乎是一个‘圣人’,自身操守品德,能文能武,新建伯的封号更是因军功而受。

    现在有人抨击‘心学’,哪个圣人门徒能受得了?

    不用多久,各种谩骂声在京城响起,继而不知道多少奏本飞入内阁,一些人自持身份,更是直接堵在诸多阁老,朝报等的家门口,好的好言相劝,劝他们迷途知返;差一点的就指着鼻子破口大骂,一句句引经据典,吐沫横飞,一般人连张嘴的机会都没有。

    顾炎武这次上位,本就非议诸多,认为他年轻,资历浅,尤其是‘妄言’太多,比之李贽更甚,是以士人大多不喜。

    这一次又在风暴眼上,弹劾他的奏本最多,要求他辞官的更多。

    礼部。

    礼部尚书吕大器正在看着幕僚司制定的‘安民定策’,神情专注认真,仿佛一个字一个字的在推敲。

    因为这份‘定策’很不一般,不止涉及国内的移民安置,还包括海外的移民,还出现了一些如‘据点’,‘租地’,‘领地’,‘海外飞地’这样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吕大器曾是吏部侍郎,对这些东西很是熟悉,一眼就看得出,看似出自内阁的东西,实则出自乾清宫,并且多半是那位亲手所写。

    这谁敢不重视,要是出了差错,倒霉的不是一点半点。

    不等他看一会儿,一个主事走进来,苦笑道:“大人,这一天天的,咱们礼部是没办法做事了。”

    吕大器抬起头,听了眼外面,神色如常,道:“是什么人?”

    主事道“听说是顾氏的长辈,顾炎武的族爷爷辈,万历年间的一个员外郎。”

    家族长辈追到礼部教训顾炎武,能怎么办?吕大器要是摆资格去劝和,说不得这位老人家还能端着身份连吕大器一起教训。

    吕大器想了片刻,道:“其他地方怎么样?”

    主事道:“各部门都有人在闹,甚至还有人想闯皇宫,当面向皇上陈情。”

    吕大器顿了顿,道:“顾侍郎那边有什么打算?”

    主事神色凝重,道:“听说,右侍郎不打算妥协,已经准备了另一份文章,准备对进一步阐述他的治学观点。”

    看似是‘治学观点’,但披着这层皮进行的,还是对眼下‘心学’的一系列弊端进行抨击,进而有否定之意。

    否定心学,间接的就是在否定儒学!

第1458章 突然而来的论战() 
在朝野纷扰,士林沸腾,顾炎武准备继续发表文章的时候。

    一份给朝报的投文惊动了朝报上下,连忙抄录多份,送入内阁,司礼监。

    这份文章出自京城一个有名的书院,鹿琴书院,这个书院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创建者是嘉靖年间的首辅,数十年来培养了近百进士,在大明首屈一指。

    这篇文章是当代院长,秦怡泷亲笔所写,标题是:淡泊。

    副标题是:修身养德,志存高远。

    文章朴实无华,没有引经据典,更没有华丽辞藻,平淡中叙述着他的治学之道。

    淡泊:从容自如,不强不求,顺心顺意,大道如常。

    秦怡泷的文章极其有道理,没有什么破绽,内阁审议一番,没有阻拦,一经发表,顿时引起了一片叫好。

    相对的,顾炎武就被冠上了‘好高骛远,狂悖无知’的罪名。

    顾炎武准备好的文章被扔掉,当晚就又写了一篇,送到了朝报。

    顾炎武这篇文章更加犀利,没有再引经据典,而是摆事实,将那些空谈误国的事例摆出来,严加痛斥,火气冲天。

    秦怡泷紧接着又写了一篇,通篇是治学之道,平淡如水,从容自若,完全不像是反击,更像是一个隐士高人在与人闲聊,一字一句都隐有深意,莫测高深。

    这一来一往,看报的人过足了瘾,对两人也各有评价。

    顾炎武给人一种气急败坏,无理硬掰的感觉。而秦怡泷就是那种不仕高人,让人仰望。

    一个是朝廷高官,一个是在野名仕,你来我往间,高下立判。

    朝廷自然坐不住,首先就是吕大器,他阻止了顾炎武,亲自发表署名文章。

    做为顾炎武的直属上司,礼部尚书,他的文章抨击了秦怡泷所谓的‘淡泊’,实则就是眼高手低,只能空读书,而无实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