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宫门口,有六十多个人齐聚,最老的看似七八十,老态龙钟,满头白发,年轻的也有四十多,他们穿的儒衫,聚集在皇宫门外。

    这些人,一般人还真不认识,但要是说出他们的名字,大部分读书人都会肃然起敬。

    因为这些人都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大儒,即便是刘宗周在他们大部分人面前,都是学生辈,需要老老实实行礼。

    内阁都是读书人,被这群人的到来吓了一跳,孙传庭连忙命包理游去宫门口询问。

    包理游来到近前,赫然看到了他的老恩师,船山先生,连忙抬手行礼,道“学生包理游拜见学生,不知先生到来,实是罪过。”

    船山先生,名叫刘曦之,是大明有名的大儒,威望隆重,三代书香,自身从未出世,一辈子隐居读书,在士林间,是闲云野鹤,神仙般的人物。

    刘曦之看着包理游,摸着白发,向着身边的人笑着道“包理游,我的六个徒弟之一,对心学颇有研究,本以为他会继承我的衣钵,不曾想阴差阳错,居然入了仕途……”

    他边上一个老者,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笑呵呵的道“太史公欲究天人之变,百死不悔,到如今千年转瞬而过,万变其里,未有不变之理,孙阁老,也算是慧眼识珠了。”

    包理游看着这些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能与他老师船山先生在一起,显然都不一般。

    包理游对他们的来意不明所以,不动声色的警惕着。

    一番寒暄,一个老者笑着说道“我们出来,是为了支持孙阁老,支持‘新政’,支持变革。”

    。

第1429章 参观皇宫() 
包理游听了大喜,飞快的将这群文坛大佬迎接入内阁。

    ‘新政’之所以举步维艰,被处处诟病,除了太过超前,超越了大部分人的心里承受能力,还有就是缺少士林的支持。

    最为反对的,自然也是士林那些顽固的儒学大家。

    如果有眼前的这些大佬背书,不但能大大减少‘新政’的阻力,还将拥有更加坚定的舆论支持。

    孙传庭听到消息,自然大喜过望。他的威望不足,这些文坛大佬,正是雪中送炭。

    孙传庭亲自出迎,带着一干阁老,六部尚书,集体陪同。

    “这个内阁大殿,是先帝传位以来,皇上登极后,新建的仅有的两个大殿之一……”

    孙传庭带着这些人,参观内阁大殿,沿途做讲解员,道:“为了节省钱粮用于抗灾,皇宫里省吃俭用,从未奢侈,更没有大兴土木,连陵墓都被皇上否决……”

    船山先生背着手,在大殿里慢慢走着,似乎会意孙传庭的话外之音,道:“先帝与当今皇上,那是尧舜之圣,有众多人证,有传位诏书,即便是那些谋逆不臣之辈也未曾质疑,这件事,是为铁案,朝廷无需争辩,以免落入陷阱。”

    “所谓的‘铜臭皇帝’,这是一派胡言!”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气的胡须乱颤,道:“都说圣人爱钱,可曾见过皇上有奢侈之举?谣言纷飞,无非还是为了阻挡‘新政’!若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只是东施效颦,何来知新?孔圣之后,何来亚圣?何来朱子,阳明先生?”

    “有些事情,要讲清楚,以免世人误会。有些道理,要讲明白,以免遗祸千年。圣人的很多话,遭到了曲解,半解,甚至是恶解。当能宋相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这是何等滑稽,还出自一国丞相之口?这对天下读书人是何等的误导,对天下官员又会造成何样的困惑?”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中年人,神情肃然的说道。

    “读书治国,可以从书里学到治国的知识,为国久了也会有新的心得,因此,读书治国是相辅相成,哪里是读书决定如何治国?简直是荒唐!‘绝知此事要躬行’,当要书行合一,走万里路,观万海千川,方知天地轮廓,深究其理……”

    “读书为做官,这简直是谬论,是对圣人的亵渎!这种说法,要严厉批驳,朝廷对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

    一群人随着孙传庭参观着,不断的发表着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令孙传庭等人大为意外,深合‘新政’的需要,就是他们以往在报纸上拼命宣传的东西。

    孙传庭等人带着这些大家,走过内阁,得到司礼监同意,开始参观内廷,乾清宫,御膳房,太医院等等。

    乾清宫已经好多年没有装修,看上去颇有些‘寒酸’,桌椅板凳,各种装饰也不见奢华。

    孙传庭道:“皇上速来喜素,酒肉女色皆很节制,皇后娘娘以及诸位娘娘一样没有什么奢侈,宫里一年的用度,不足天启年间的十分之一,万历年间的二十分之一……”

    船山先生看着颇显寒酸的乾清宫,感慨道:“凡成大事,莫不自律,皇上能持之以恒十多年,非常难得了。”

    “不错,外面的一些谣言,必须适可而止!”

    “谣言虽止于智者,但为了不被误导的民众,朝廷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避居乡野,潜心读书。对于黎民社稷,对于大明社会,未来发展,前途扼要等漠不关心,现在思来,确实是有些自私自利。”

    “我们当有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不说国家社稷的大事,单单是乡里福祉也要有所顾及才是。”

    孙传庭等人听着,面面相觑。

    这些大儒,哪一个不是清高自傲,对于俗务避之不及,厌恶头顶,这次是怎么了?

    这些疑惑按耐在心底,孙传庭带着他们逛了皇宫,又出了大明门,来到宫外的六部所在,带着他们一一观看。

    之后甚至还去了皇家政院等地,将大明机构所在,通通走了一圈。

    这些儒学大家自然又发了一通感慨,话里话外都是支持孙传庭的内阁,支持‘新政’,呼吁孙传庭有所作为,无惧流言蜚语,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扫除大明陈病旧窠。

    当晚,孙传庭宴请这些大佬,朝廷六部,包括宗人府,皇家政院,皇家银行等要员齐聚,与这些大儒畅谈。

    第二天一道早,有五十多明朝当世最为顶端的大儒的联名文章发表在朝报上。

    这篇文章是船山先生亲手操刀,写的不算华丽,但有理有据,结合圣人之言,又有新的解释,是固化的儒家思想向前迈的一大步。

    朝报已经覆盖所有身份,报纸发展这么多,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固定读者。船山先生这篇文章一出,在大明上下,尤其是士林之间掀起巨大风浪。

    这五十多个大儒,徒子徒孙的关系网相当复杂,一时间压住了很多声音,士林间支持‘新政’的声音甚嚣尘上,第一次盖过了反对声,占据舆论主导。

    接着,这些大儒的私人访谈开始,一些大编辑开始对他们进行访问,并进行记录,整理,第二天开始陆续发表。

    一连三天,有这些大儒背书,孙传庭的处境大为改变。加之权力稳固,还在进行的清扫,孙传庭四周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支持者,出现了一呼百应的盛景!

    三天后,这些大儒要走了,孙传庭热情相送,还派了巡防营的士兵专门保护。

    大家们进京得到了很好的招待,临走还带了一些形式各异的‘润笔费’,算是皆大欢喜。

    轮到最后的船山先生,孙传庭刻意留了一下,冒着雪,在包理游陪同下,送船山先生出城。

    船山先生边走边说,道“‘新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孙阁老责任重大,望请坚持,勿要轻言放弃。”

    孙传庭点头应是,瞥了眼前面不远处的亭子,停住脚步,道:“老先生,现在该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一同进京来支持学生了吧?”

    船山先生一怔,看着孙传庭笑着道:“我还以为你早就猜到了,那你猜猜,谁有这么大本事,能请动我们这些深山老林,顽固不化的老家伙?”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0章 孙传庭筹钱() 
孙传庭心里早有猜测,凑近一点,低声道:“皇上?”

    船山先生含笑点头,道:“皇上看似在避暑,暗地里一直没闲着。老夫与皇上一起住了三天,受教三天,羞愧异常,这才厚着脸皮出来,希望弥补一二。”

    孙传庭心想果然如此,那一丝警惕消散,脸上笑容多了几分,他道:“皇上虽然自认不喜欢四书五经,但比任何人都看的透彻,对其中的一些弊端更是深有体会。学生这些年对皇上的一些言论做过研究,发现虽与儒学格格不入,却深有其理,不能不重视。”

    船山先生背过身,望着雪天,感叹道:“皇上说与老夫说了‘务虚’与‘务实’这两个词,很有深意。虚实看似对立,但谁也离不开谁,过分强调一件事就是走了极端,就如同我们,不走出来,是看不到真实世界的。”

    孙传庭对于他们这些想法并不在意,有了他们这一次的支持,就足够他对士林的反对声有强力的反击。

    船山先生感慨一句,又笑着道:“好了,我该走了。皇上虽然说的有道理,我可不想被他说教第二次。”

    孙传庭等人附和一笑,道:“有劳先生。”

    船山先生没有再说,上了马车,在一众巡防营士兵护卫下,慢慢的上了官道,向南而行。

    孙传庭等他走了,忽然品味过来,转头看向包理游,道:“刚才老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说皇上快回来,或者已经回来了?”

    包理游一怔,迅速反应,思索着道:“年关将近,按理说皇上要回来的。皇上每年都是在慈宁宫过的,可能真的回来了。”

    孙传庭面露思忖,道:“年终的包裹,幕僚司写的怎么样了?”

    包理游道:“六部等各部门的报告已经汇总,幕僚司整合的差不多了,前几日司礼监还催促过。”

    孙传庭转身往回走,道:“让他们将草案立刻拿给我,不管是什么样子的,要快。”

    包理游连忙抬手,沉色道:“下官明白。”

    乾清宫这一次不止为孙传庭解决了眼前的困境,还将孙传庭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首辅位置,更是在寒冬腊月将这些大家请入京,背后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

    月底的最后几天,孙传庭召集六部等各部门,彻夜开会,审核着去年的政务,又规划起明年的,一桩桩一件件,忙的是天昏地暗,没有半刻停歇。

    孙传庭如今是正式的首辅,手握大权,快刀斩乱麻的将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了结。

    比如皇家银行模板被窃案,傅涛以‘管理不当’为由,行政大错记录在案,算是结案。

    由此,也为傅昌宗解套,不为外面揪着不放。

    内阁新加入了赵晗,沈珣二人,人手,权力都大大增加,增强,效率提升了一倍不止,一道道政令酝酿,将会在明年年假朝休结束后颁布。

    没有不透风的强,内阁这边草案还没有确定,风声已经泄露出去。

    内阁这次要对整个大明,包括安南,琉球,朝鲜,金边等在内的知府一级官员进行调整,涉及的人数多达五百!

    这引起的震动可而想而知,太多的人安耐不住,纷纷寻找各种门路,想要探查究竟,为自身谋路。

    不说地方那些巡抚,即便是六部的大人们,门槛也被踏破,早就闭门谢客,不敢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