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涛见如此,轻叹了口气,似有些心灰,道:“我已经对银行内部进行了重新布置,给各地的警示信也已经发出,外面那些假银票也不会有多少影响。孩儿,待会儿去内阁坦白,主动辞官。”

第1417章 第一个辞官的人() 
傅涛的意思很明白,皇家银行的事,他来承担,壮士断腕,弃卒保车,将这件事与傅昌宗切割。

    傅昌宗看着傅涛如此,眼神里也有不忍。

    他这个儿子读书不行,性子也有些软,尔虞我诈的官场不适合,但做事勤勤恳恳,十多年来任劳任怨,不曾抱怨,小心谨慎的也不曾犯过什么大错。

    傅昌宗眼神的落寞忽然消失,闪烁着厉芒,冷笑道:“还没到那个时候!真当为父这么多年官是白做的!他们想要问下台,也不掂量掂量他们的斤两!”

    傅涛吓了一跳,道:“父亲,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再有动作,否则会被盯上,再难善了!”

    傅昌宗看了他一眼,沉声道:“这件事为父自有计较,你去吧,好好整顿皇家银行,其他的,为父来处理。对了,皇上那边的信也不要写了。为父低调了十多年,还真当我傅昌宗是没牙的老虎了!”

    傅涛看着有些发愣,他们父子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傅昌宗如此锋芒毕露。

    傅昌宗没有与傅涛多言,接着酒传令刑部尚书钟阳生来见他。

    这个时候的刑部,大衙门内一片肃杀,最近半个月,他们接到的举报信堆满一间房,数十个人埋头清理。

    杨锦初刚刚调任刑部,此刻看着一封信,面色不动,眼神里都是痛苦挣扎之色。

    一个文吏匆匆赶过来,道:“杨大人,尚书大人不在衙门,傅阁老传召。”

    杨锦初神情平静,淡淡道:“嗯,我待会儿就去。”

    文书应了一声,又快速离开。刑部太忙了,有太多案子要处理,单单南直隶传过来的就足够他们处理到明年中。

    杨锦初回到班房,坐在椅子上,表情默然一阵,还是拿起笔,打开一个文本,抬头赫然写着:辞官书,三个大字。

    他快速写了一百多字,等了一阵,合好,揣入怀里,出了班房,道:“准备马车,入宫。”

    马车带着杨锦初,压着积雪,不快不慢的赶向内阁。

    外面冷风吹入马车内,杨锦初面上一直面无表情,眼神却怅然,落寞,感慨,又仿佛泻了口气,带有笑意。

    不多久,傅昌宗班房。

    傅昌宗看着他面前的辞官书,抬头看着他,平静的道:“你应该知道,皇上,孙阁老都很看重你,不出意外,十年内你入阁是必然的,这么大好前程,为什么要辞官?”

    杨锦初比他还平静,没有说话,从怀里递过另一封信。

    傅昌宗接过来,打开一看,面色一滞。

    这是一封‘驱逐信’,是杨锦初兄长写的,信中的大概意思就是杨锦初为求荣华富贵,毫无气节,附和孙传庭这等佞臣,倒行逆施,颠覆祖宗社稷,不忠不臣,不仁不孝,为杨家列祖列宗蒙羞,要将他剔除杨家族谱,与杨家再无关系。最后还祝杨锦初飞黄腾达,荣耀后人。

    这样一封信,在这个时代,足以让任何人投鼠忌器了。

    如果杨锦初继续留在朝廷,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别说族内,就是陌生人都会吐一口吐沫。

    是真的会被吐沫淹死!

    家里儿孙自然也会蒙羞,羞于见人,稍有一点的气节的妇人都会拿出一张休书,言道:君有前途,贱内难同,今日请君赐予休书一封,以告家中父老。

    如果不肯给休书,妇人一般会带着孩子直接回娘家。

    这样人,别说朝廷,即便是大街上,还有何脸面?

    傅昌宗自己一身麻烦,看着杨锦初,轻轻摇了摇头,道:“家国社稷终有两难全之时,这封信我先留着,你随时可以拿回去。”

    杨锦初抬起手,深深而拜,道:“谢大人。下官半路而逃,无颜面对同僚,请大人不必挽留。”

    傅昌宗神色复杂的点点头,道:“无需灰心,等云开月明之后,皇上定会召见你回来。”

    杨锦初面上露出微笑,道:“下官也相信这样的日子不会远。”

    即便杨锦初在笑,但眼神,脸上的落寞还是清晰可见。

    他们都知道大明的问题在哪里,也知道了解决的办法,但这件事太难,难的即便到了现在也不知道能否达成,时间还要多久,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能选择的并不多。

    傅昌宗看着杨锦初离开的落寞背影,目光复杂。

    杨锦初是今年第一个主动辞官的侍郎,也是孙传庭南下后的第一个,在朝野造成的震动还不知道会有多大。

    傅昌宗想了想,还是拿着他的辞官书前往孙传庭的班房。

    杨锦初的辞官,孙传庭没有允准,但是给他放了大假。

    这也也算让他对家族有个交代,留住清名,将来复起也不会被人诟病,算是无奈中的保全之策。

    但一个侍郎的‘辞官’,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激起了朝野反对声的浪潮,更多的压力扑向以孙传庭为代表的朝廷。

    重修《熹宗实录》是翰林院一些编修提出的,原本这种声音很正常,是基于对万历以来的各大案进行一个‘历史定位’,这件事也一直在做。

    但随着孙传庭要对祖法进行改革,激怒了不少翰林院的大家。

    现在的翰林院聚集了众多的大儒,是朱栩多年准备,囊括进来的。他们德高望重,陡然一发声,士林都要抖三抖。

    原本打算对一些大案进行梳理,对一些疑案进行定论的人,立时被利用,裹挟,成为反对孙传庭的舆论先锋。

    翰林院有编修的能力,却没有权力,因为翰林院现在算是大明的‘文学院’,可以承接来自礼部的任务,却没有决定权。

    因此,最终的压力都集中在礼部。

    礼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压力极大的部门,沈珣头发都白了不少,尤其是最近一些日子。

    天天有一些长辈级的大家来跟你讲道理摆事实,只能听着,还不能反驳,只能笑脸附和,谁受得了?

    现在这些人要修《熹宗实录》,原本也没什么问题,哪怕再忌讳的事情,他们这些读了一辈子书的人,春秋笔法那是娴熟的很。

    但别有用心的人要借此攻击内阁,那就得小心谨慎。

第1418章 再一辞官() 
这一天,又有一群文坛大家来礼部,在沈珣班房一待就是好半天。

    纵古论今,将孙传庭推行的政务坏处讲的是淋漓尽致,现成的例子就是王莽,王安石等等,无不是国家大乱,民不聊生,即便不是悖逆那也是误国误民。

    这间接的将孙传庭划上了‘奸臣’的等号,就差直接口诛笔伐,大声声讨了。

    沈珣好说歹说送走这些人,刚回班房,他的幕僚就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书信,道:“大人,在野大儒的书信,二十封,都是陈述‘新政’利害得失的,身份不一般,得您一个一个回信。”

    沈珣在文坛也是有地位的人,闻言坐到椅子上,揉着太阳穴,头疼道:“现在你们明白毕阁老的苦心孤诣,用心良苦了吧?”

    幕僚将书信放在沈珣桌上,赔笑道:“学生可不是那些赶毕阁老下台的人。”

    当初想赶毕自严下台的人不知道多少,现在,大部人都后悔了。

    赶走了一只老羊,来的是一头饿狼!

    沈珣随手拿过一封信,道:“傅阁老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说的自然是傅涛的皇家银行模板被盗,市面出现假货币的事。

    幕僚神色凝重,道:“还没有,这个对孙阁老来说也是个难题。傅阁老是不能离开的,不管是‘新政’,还是皇上都不允许,但这件事被外面抓着不放,也不能低调处理,目前看来,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沈珣看着信,还真不能不回,是他之前游学时候拜访的一位文坛大家,有‘半月教授之恩’,算是他的老师。

    沈珣一边回信,一边道:“我只怕越拖麻烦越大,朝野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我听说,平王那边因为这件事,损失了不少银子?”

    幕僚道:“是,平王手里还有一些生意没有交接给宗人府,多半是皇上故意留给平王养老的,这次据说被骗了有一万两,老王爷心疼的好些天没出门了。”

    沈珣摇了摇头,合上信,拿过另一封,道:“平王没闹,怕也是知道事情麻烦,想要置身事外。行了,去吧,外面盯紧些。朝廷现在风声鹤唳,不要大意,咱们礼部也要把控严些,不要被人钻空子,下不了台。”

    幕僚抬手,道:“是,学生明白。”

    朝廷现在就是靶子,不知道多少人盯着,鸡蛋里挑骨头,一旦被钉上,谁都讨不了好。

    幕僚刚刚走出去,没多久有转身进来,面色越发凝重的递过一封信,道:“陈一清老先生的亲笔信。”

    沈珣脸色微变,猛的站起来,慌忙上抢,匆匆打开。

    陈一清是大明的儒学大家,师承王阳明一脉,在大明举足轻重,一直以来避居在乡下,潜心修学,谁也不见,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见过他了。

    沈珣去年回乡还曾去拜见,结果被拒之门外。

    陈一清是沈珣最重要的授业恩师,沈珣曾在陈一清身边求学五年,是陈一清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之一。

    沈珣哪敢怠慢,急急打开信,认真的看去。

    字迹还是那么苍穹有力,看得出老人家身体还很好。

    这封信写的很自然,以一种多年不见的老友态度,关心沈珣的治学进展,而后很自然的提及了几句话:‘圣人修身,修德,修命,家法,宗法,社稷法,尔修几分?’

    笔锋一转,又道:‘吾一身克谨,不曾逾矩,愧读圣人书,而后千古,厚颜无对,苟延残年,望请勿言师徒之过往,羞愧难对’。

    这封信,简单来说,就是直指沈珣背弃圣人教诲,破坏圣德祖法,最后——断绝师徒关系。

    沈珣脸色苍白的瘫坐在椅子上,犹自怔怔的看着这封信。

    天地君亲师,师徒大义岂能轻断?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他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堂,面对天下人?

    幕僚已经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也能理解沈珣现在的心情,看着他苍白的脸色,道:“大人,现在该怎么办?”

    沈珣苦涩一脸,眼神复杂的抬起头,道:“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幕僚嘴唇动了动,不知道该说什么。

    恩师这样一封‘恩断义绝’,‘逐出师门’的信要是公开,沈珣会被吐沫星子淹死,即便他厚着脸皮不肯走,朝廷也不可能留的。

    但是另一方面,沈珣的资历非常厚,在礼部多年,按理说入阁是指日可待,如果这个时候走了,不止朝廷会失望,皇上那边也会挂上‘临阵脱逃’的印象,再想复启就难了。

    幕僚不说话,沈珣何尝不知,摇了摇头,道:“不用多说,我给老师写一封信,五天内做好收尾吧,我待会儿去内阁见孙阁老。”

    幕僚一惊,道:“大人,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

    难道,这点时间都等不了了吗?

    沈珣拿起笔,面无表情的道:“我若不早点走,怕是给朝廷麻烦更大,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