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事情,自然没有什么值得推敲的,又涉及君王密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禁忌。但随着‘新政’的发展,‘正义’这个词变得异常重要与敏感。

    拿过去的事情反对现在的,自然是最有说服力,最蛊惑人心的。

    身为天启遗孀的张太后,最不能容忍的大概就是有人企图抹黑他的丈夫了,这也是她不得以让永宁亲自来神龙府的缘由。

    朱栩神色平静,目中闪烁着杀意。

    这个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大概就是知识分子,换言到现在,就是那些儒家士人,笔杆如刀,在这个时候威力更是不可想象。

    朱栩默默一阵,抬头看着永宁。这个丫头现在十六了,比他小七岁。那些谣言这次没有放在他身上,而是放到了信王朱由检的身上。

    宫外早就有谣言,指朱栩与张太后关系暧昧,张太后为此回避了朱栩几年,直到朱栩大婚后才算解禁。

    现在,又栽到了信王头上。

    ‘想必皇嫂一定很恼怒吧……’

    朱栩眯着眼,手里摸索着一把匕首。这是李定国送来的一把纯金匕首,是开掘倭国金矿后的第一块金砖所铸。

    朱栩拿过来,看着没有开封的刀刃,抬头看着永宁,道:“这个是李定国进呈上来的,给你。你带回京,去见一下靖王,就说,朕很不高兴。”

    小丫头看似没心没肺,实则机灵的很,闻言接过来,把玩一番,凑近朱栩,低声道:“皇叔,不会死很多人吧?”

    朱栩如过往一样推开她的头,顺便敲了下,道:“回去后,少往秦老将军那跑,人家不好意思跟朕告状,就当朕真不知道你在那胡闹了。”

    小丫头揉着头,娇哼了声,双眼一转又笑嘻嘻的道:“皇叔,宫里可还有一个人哦。”

    朱栩一愣,这才想起,宫里确实还有一个人:明正天皇,兴子。

    朱栩有些头疼的摇了摇头,道:“小孩子别管那么多,在这里玩两天就回去,你母后一到冬天身体就不好,你好生照顾,不要尽添乱。”

    小丫头噘着嘴,满脸不高兴。

    在朱栩与永宁说话的时候,京城被影响的纷纷扰扰下,还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有人秘密印发报纸,在京城各地悄然,大量的散发。

    这张报纸详细,清楚的罗列了南直隶在推动‘新政’中的种种‘不法’,将‘新政’描述成破坏祖法,祸国殃民,嫉妒邪恶的乱政。

    这种私人印刷的报纸,还是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引起了朝廷的巨大震动,孙传庭亲自下令,要求严查,并且发布给各省命令,杜绝这件事的再次发生!

    这些举动,自然迎来了巨大的反对声浪,朝野非议声甚嚣尘上。

    紫禁城。

    外廷的内阁大殿,是与大元帅府并列最高的两座大殿之一,也是大明最高的行政决策中心。

    孙传庭班房。

    对面而坐信王面无表情,喝了口茶,静静的看着孙传庭。

    孙传庭对于这位王爷也是打交道多年,对于他的到来,还是有些意外。

    当初孙传庭坚持将宗人府纳归内阁管理,信王是坚持反对,后来被朱栩压着才同意的。

    两人,没有新愁却有旧恨。

    孙传庭神色如常,道“王爷所来,是为了宫外那些流言?”

    朱由检神色冷清,这半年在宗人府也算任劳任怨,低调异常,但这则流言,还是让他恼怒。

    “太后的清誉不容玷污,皇室的纯洁也不能被凭白污蔑。”朱由检语气冷淡的说道。

    孙传庭道:“王爷,这些流言如果刻意去解释或者做些什么,反而容易被信以为真,流传更广,不理会,久而久之就会消弭。”

    朱由检微微抬头,道:“你的意思,就是放任不管了?”

    孙传庭审视着朱由检,心里揣度他是谁的说客,或者说,他有起了某些心思吗?

    随手断过一杯茶,孙传庭道:“王爷的意思是?”

    孙传庭道:“对于《熹宗实录》,朝廷要重修,对于这些流言要严厉打击,对于公然传播的那些人,全部索拿入狱。对于景正、崇祯,天启,泰昌,万历的历年大事,尤其是那些没有定论或者存疑的案子,进行梳理,公示天下,消除谣言……”

    孙传庭刚喝茶,不由得一怔,抬起头看向朱由检,神色有些意外。

    这些事情,是外面正在传,要求朝廷解释的,目的不外乎否定‘新政’的合法性,企图迫使‘新政’流产。

    孙传庭看着朱由检,有些明白了。

    朱由检确实不是谁的说客,这些是他一贯的想法。

    孙传庭心里不由得叹了口气,心想先帝虽然糊涂多年,最后一刻还是清醒的,要是皇位传给了这位,怕是大明真的可能就亡国了。

    孙传庭放下茶杯,直接道“内阁现在的既定政策是:不争论,不分散精力,埋头前进,持之以恒,全力完成‘新政’。王爷,回去吧,今后,谨言慎行。”

    孙传庭同时也明白,朱由检或许只是个开始,随着他手腕的激烈,反对声怕是要如浪涛席卷而来了。

第1416章 傅家遇难() 
景正六年,历史上的崇祯十一年。

    这一年对大明内外来说都非常特别,对内来说,是毕自严致仕,孙传庭上位,内阁交替,朝局变动的时间。对外来说,大明铲平了倭国,海外孤岛的威胁彻底去除。

    这两件事的发生,直接导致了孙传庭或者说大明朝廷有了全副经历处理内政的条件。

    孙传庭南下江苏,是一个引子,引爆了大明多年悬而未决,难以突破的‘新政’,一时间整个大明仿佛再次被点燃,群情汹涌,澎湃的如同惊涛骇浪。

    这次与往昔不同,往西是乾清宫在推动,不管皇帝如何破坏祖法,天生具有不可抗拒的大义,何况在很多方面确实‘有理有据’,朝野有相当一部分人站在他那一边。

    但孙传庭尽管是内阁‘首辅’,却失去了这样大义,也无有朱栩的左右挪腾,谋而后动的手段。

    因此,朝野的攻击全数集中在他身上,越来越有失控的迹象。

    十一月二十八。

    京城天空阴郁了两个月之久的大雪,终于还是来了。飘飘洒洒,无边无际,将京城点缀的银装素裹,茫茫一片。

    内阁大殿里安静的有些惊心动魄,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喘。

    不止内阁从属官员的小心翼翼,那些阁臣的班房也一样安静。

    包理游从外面冒着雪走进大楼,一面放下伞,拍打衣服,一面看着里面,对于这样的情况,他已经习惯,还是不自禁皱了皱,而后穿庭过院,来到周应秋的班房。

    周应秋抬头看了眼,继续埋首在厚厚的案牍中。

    包理游走进来,神色有些凝重,道:“大人,辽东那边传来消息,有两个原辽东总理大臣府的五品官员,三个巡抚衙门六品官员倒卖田亩被证实,已经被刑狱司拿获。”

    周应秋没有抬头,只是鼻子里‘嗯’了声。

    包理游看着他,眉头深锁,道:“这些都是大人任内发生的,巡政御史那边,据说给孙阁老发了一封密信,指大人是幕后最大黑手。”

    周应秋仿佛顿了下,回答包理游的又是‘嗯’的一声。

    包理游见周应秋不理会,苦笑道:“大人,内阁正在风口浪尖,您总得有个说法啊。”

    周应秋又看了好一阵子,将一道厚厚的文书递给他,冷哼一声,道:“打会给四川巡抚衙门,告诉他们,我周应秋也不是好欺负的,明年要是再看不到他们的‘新政’进度,我就亲自去一躺,我倒是看他们还要不要脸!”

    包理游一怔,连忙接过来,片刻后见周应秋没有其他的话,又道:“大人,真的不理会吗?”

    周应秋包裹一杯茶,抬头看着窗外的大雪,目光冷漠,道:“他们给我的难看,我反手就能还给他们,真的以为这样就能扳倒我?给孙阁老下马威,迫使他收手?妄想!”

    包理游似懂非懂,没有再追问,匆匆去处理周应秋的交代。

    在周应秋一亭子之隔的傅昌宗班房,傅涛颇有些不安。

    父子俩对坐,茶壶腾腾冒着火气,若隐若现的炉子火光照射在两人脸上,一个面上通红,怒气腾腾,一个低着头,惶惶不安。

    “你真的不知?”傅昌宗压着怒气,却还是露了出来,双眼皆是怒光。

    傅涛已经不稚嫩的脸上,都是苦涩,道:“皇家钱庄,不,皇家银行管理向来极严,我也早有防备,但这一次真的很突然。外面出现的那些假银票,虽然模仿的极其逼真,但应该不是我们内部模板泄露……”

    “应该?”傅昌宗似咬着牙在说,胸口起伏,怒气已然要压不住。

    傅涛心神发冷,硬着头皮道:“我们的模板分为正反,各有四块,其中两块有被人动过,其他的完好无损,没有泄露。”

    傅昌宗嘴角抽搐,双眼圆睁,目中血光。

    他真的愤怒了,太愤怒了!愤怒于傅涛的大意,愤怒于那些人不折手段,为达目的连国家利害都不顾,这样下去,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干的!

    傅昌宗脸色变幻,在火光中显得隐藏阴森。

    傅涛真的害怕了,哪怕是之前孙传庭可能有让傅昌宗离开内阁的生活都不曾这般。

    他不敢说话,只是咬着牙静静的看着。

    傅昌宗愤怒着,忽然又长吐一口气,端起茶杯,道“你可知道,这件事会是多大的祸事吗?”

    傅涛不在中枢,却更加知道其中的凶险,低着头,没吱声。

    送到嘴边的茶,傅昌宗没有喝,他说道:“这件事,足以迫使你我父子去职,去职之后就是墙倒众人推,过往的那些事情会被翻出,我们傅家抄家灭族都是小的。”

    傅涛哪里不清楚,这十多年他们为朱栩做了多少事情,很多事情都见不得光。朱栩登基以来还好说,登基以前呢?现在那些人打着重修《熹宗实录》的借口翻旧账,他们父子怎么逃得了?

    傅涛脸色清白变幻,好一阵子,才有些落寞的道“父亲,孩儿更担心皇上。”

    傅昌宗眉头一挑,面色阴沉。

    他们父子之所以发迹,成为大明第一家的傅家,全赖于朱栩。他们与朱栩捆绑着十多年,为‘新政’披肝沥胆,冲锋在前,眼见有一点曙光了,他们要是倒了,‘新政’怎么办?

    ‘新政’是乾清宫矢志完成的,筹谋了十多年,已经将大明敲碎的七零八落,他们父子一倒,必然会引来巨大的浪涛效应,不知道会有多少事情继续出现,多少人要接着倒。

    那个场景,想想就让父子二人不寒而栗。

    傅涛抬起头,道:“皇上,还没有回京吗?”

    傅昌宗手有些颤抖的拿过茶杯,道“海娘娘有孕了,估计今年在神龙府过冬,不会回京。”

    傅涛神色挣扎一阵,道:“孙阁老,他是什么态度?”

    傅昌宗喝了口茶,道:“弹劾他的奏本一个月一百多本,朝野谣言四起,他压力也不轻。”

    傅涛见如此,轻叹了口气,似有些心灰,道:“我已经对银行内部进行了重新布置,给各地的警示信也已经发出,外面那些假银票也不会有多少影响。孩儿,待会儿去内阁坦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