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吗?

    相比杭州,此时的苏州更是富甲一方。

    来苏州钱途无量啊!

    苏州竟然是个如此可怕的地方,李实绝没想到。

    别说钱了,作为税监,他连命都要小心。

    前辈税监血的教训,让李实实实在在是不敢嚣张。

    当地更因为周顺昌的存在,使苏州本地豪强拧成了一股绳。

    任何触犯苏州本地利益的方案,都无法实现。

    李实在苏州是气没少受,骂没少挨,钱却没捞到多少。

    想想,作为坐镇富甲一方的苏松织造太监,李实差点连给魏公公送礼的钱都拿不出来。他得惨到什么样了?

    为此李实对苏州本地豪强,特别是本地豪强代表周顺昌那是恨之入骨。

    老天开眼。

    李实从东厂番子处得知,魏公公这次明显是要准备将东林党连根拔起。

    嘿嘿,只要没有了东林党的呼应,周顺昌还能如此猖狂。

    总算要变天了。

    李实喜滋滋的准备对付周顺昌。

    留在苏州的东厂番子,一边整理李实搜集的周起元的罪证;一边就在帮李实打探周顺昌的情况。

    李实是在提前做抓捕周顺昌的准备。对衙门里的苏州本地人,他实在是不敢相信。

    不过,李实还是小瞧了周顺昌在苏州本地的影响力。

    他虽然自觉做得很隐秘,可消息还是泄露了。

    东厂抓捕周起元的消息泄露,李实准备抓周顺昌的消息也同样泄露。

    苏州就像滚烫的油锅中滴进一滴冷水,噼噼啪啪炸成一团。

    不知是否有人操控,先是数百百姓上街游行,沿途大声为周顺昌鸣冤。

    随后,苏州更是有上万百姓,聚众围堵各处衙门,直接向衙门施加压力。

    这种局面下,从没见过、更没经过如此场面的东厂番子,竟然还敢出面呵斥聚会百姓?

    他们真是……

    自魏忠贤上台以来,东厂番子在京城都跋扈惯了。

    出京办差,各地方上也是高接远送。番子们那真是吃到嘴短,拿到手软。

    留在苏州的番子,明知这是天下数得着的富庶之地,却没得到预想中的好处,本就烦躁。

    又见如此刁民,完全不把代表朝廷的他们放在眼里,一忍不住,就拔出刀来。

    东厂番子还以为他们亮明身份,拔出腰刀就能镇住眼前的刁民。

    没想到,东厂番子亮明东厂的身份,刀还没全拔出来,就直接遭到胆大的刁民围攻。

    骚乱中,一个东厂番子直接就被围殴致死。其余番子被打的四散奔逃。

    死了人,事情闹大了。

    光天化日之下,聚众围堵官府衙门,击杀东厂缇骑,这完全属于民变的范畴了。

    苏州,大变将至。

第一O三章:苏州的底气(求票、求收藏)() 
苏州,官衙门前

    因为阉党要抓周顺昌,苏州激愤的人群竟然将东厂缇骑围殴致死。

    事情闹大发了。

    眼见出了人命,围堵衙门的百姓逐渐散去。

    东厂番子死了,还是死在衙门门前,事情闹的太大了。

    苏州官吏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苏州巡抚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和苏松织造李实联名向京城飞章告变。

    奏章北去,大变将至。

    苏州本地豪强再也坐不住了。

    民乱的消息一旦传到京城,朝廷随时可能调动官兵前来围剿。

    官兵一到,那肯定是玉石俱焚。

    苏州豪强可没有任何一人有造反的心思。

    利益争夺是一回事,造反可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好在这种局面,万历年间已有先例。

    经过苏州本地豪强与巡抚毛一鹭友好协商。

    双方迅速达成一致协议。

    民变引子周顺昌,自行向衙门投案。

    豪强们交出所谓的民变头领,杀人凶手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五人。

    先给朝廷一个大大的台阶。

    至于私下的交易,那就不为人知了。

    苏州巡抚毛一鹭雷厉风行,立即将五个乱民头领投入大狱,飞书向京城报捷。

    苏州民变的消息传入京城,魏忠贤虽表面镇静,心中却害怕不已。

    他虽然早有对上地方豪强的心理准备,但这一刻真的来了,他还是感到十分的慌张。

    朱由检得到苏州民变的情报,心中却大感振奋。

    苏州可不是青州那种小地方。

    历年来,浙江上缴的赋税,接近大明赋税总额的3分之一。

    而苏州上缴的赋税,占浙江赋税的2分之一。

    就因为如此,大明才有苏松富甲天下的说法。

    苏州本地的豪强,那绝对属于大明第一流的豪强。他们各方面的实力,更不是赵家那种乡镇豪强所能比的。

    魏忠贤对苏州豪强的任何处理手段,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为朱由检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

    内阁论政会上,对苏州民乱的处理,魏忠贤第一感觉就是调兵。

    不能调兵。

    可这次阉党骨干的意见,再次与魏忠贤相左。

    不同于上回对新政的讨论,本次所有阉党骨干全都投了反对票,他们所持的理由也惊人的一致:

    大兵一动,谁都无法保证苏州的完整。

    没办法,苏州在大明赋税中,所占的分量实在太重了。

    苏州传来的消息,只是暴民打死了东厂番子,又没有打砸官府衙门,更没有杀官造反。充其量也就属于民变范畴。

    民变毕竟还不是真正的叛乱。

    民变,苏州又不是没有先例。

    一旦调兵,苏州豪强被逼的真发动叛乱怎么办?

    苏州豪强要是真的叛乱,就算朝廷能顺利平定,变成废墟一样的苏州,也不是现在的大明所能承受的。

    魏忠贤这次终于尝到投鼠忌器的感觉了。

    难怪当年强势如万历皇帝,对待苏州击杀税官的民乱也只能淡化处理。

    不是他不想,是真的不敢啊。

    阉党的应急对策还没有拿出,苏州的捷报却又传至京城。

    算算时间,捷报与民乱的发生最多只隔了两日。

    这明显是官府与豪强迅速达成了协议,豪强们算是给了朝廷一个面子。

    “这毛一鹭,还真做的好官啊。”魏忠贤阴阳怪气的说道。

    “督公,这样也好。有如此一个台阶,朝廷的面子上也能过得去了。”魏广微轻声的劝道。

    魏广微说的是真心话,他入阁的心愿已经达成。多年的执念已去,他现在只想平平安安做官,真的不想朝中再起什么波澜。

    平平安安的多好,还争斗什么?

    尤其苏州此次对待的又是当地豪强,一旦开了用兵的先例,对他们各自的家族都不是什么好现象。

    能像万历年间的那种处理方式,那才是皆大欢喜的最好结果。

    魏忠贤撇了一眼魏广微,他对魏广微的谨小慎微有些不耐烦了。

    他能感觉得到,入阁后的魏广微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年的冲劲,越来越跟不上了他的步伐了。

    想起现在冲劲十足的冯铨,魏忠贤心中暗想:也许真是该增加一个新的内阁成员了。

    知道魏公公不喜欢这种有损朝廷威严的处理方式。

    可这真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对各方都好。

    “督公,这样处理也好。苏州可真的不能乱。”

    顾秉谦顾不得魏公公那阴沉的脸色,也坚持这种观念。

    “今年朝廷财政虽然相对宽裕,可三大殿已经开始维修,辽东方面也绝不能少了钱晌。都算起来,朝廷手中那点钱粮,也还是紧巴巴的。”

    “要是苏州的赋税收不上来,那朝廷就缺了好大一块,肯定会影响三大殿的维修。”

    随着顾秉谦的话语,魏忠贤眉头越皱越紧。

    他明白顾秉谦的意思了。

    苏州真的不能动兵。

    一旦动兵,赋税至少今年就没指望了。

    收入少了一大块赋税,支出还要增加一大块军费。

    更不用说,动兵可能还要准备抚恤难民的费用,那支出的就更多了。

    里外里,朝廷是真的承受不起那么大的损失。

    “唉,这各处拉后腿的实在太多了。”怎么算,各处的钱都不能断,魏忠贤只能在心中哀叹一声。

    看出魏公公心中不痛快,顾秉谦问道:“督公,这毛一鹭报上来的乱民首领怎么处置?”

    “斩了吧。”冷冰冰的三个字,从魏忠贤的牙缝中挤了出来。

    “这……”魏广微还想在劝,看魏公公阴沉的脸色,他又把话咽了回去。

    不能再刺激魏公公了,魏公公可没有万历爷那么大的肚量。

    几个乱民倒也死不足惜。

    “督公,快,快安排抓捕高攀龙,迟则有变。”

    魏忠贤刚结束内阁的论政会,就接到崔呈秀的紧急提醒。

    “什么?”魏忠贤顿了一下,随即他反应过来。

    苏州民乱,如此大事会瞬间传遍天下。

    不管周顺昌有没有安排人报讯,周顺昌投案的消息,都肯定会随着苏州民乱的消息迅速传开。

    东林党肯定能从中品出不妙的信息。

    不管周起元抓没抓到,抓捕高攀龙刻不容缓。

第一O四章:高攀龙的反击(求票、求收藏)() 
天启四年10底,抓捕周起元的东厂番子还没赶到漳州,一路抓捕高攀龙的东厂番子又踏上路途。

    魏公公此次还是反应慢了。

    抓捕高攀龙的番子还没到位,高攀龙已在家中从容的“举身赴清池”,高攀龙投水自尽了。

    早在东厂的番子还没出京时,高攀龙就已经得到苏州民变,和周顺昌投案的关系。

    从来人口中,高攀龙还弄清楚了事情的起因:那是因为东厂对周起元的抓捕。他甚至连东厂抓捕周起元的罪名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魏公公的保密工作完全没起作用。

    得到消息后,高攀龙毫不惊慌。

    他从容的拜谒了先贤杨时的祠堂,又安排好自己的后事,还给东厂番子留下一份工整的遗书,这才从容的效仿屈原投水自尽。

    魏公公打好的如意算盘,随着高攀龙的自杀全部破碎了。

    听到高攀龙自杀的消息,魏忠贤愤恨欲狂。

    多好的机会,就因为高攀龙的死失去了。

    魏忠贤还没想到,高攀龙的死可不只是畏罪自杀那么简单。

    高攀龙自杀的死讯,传的很快。

    他的死,迅速引发各地文士对魏忠贤的口诛笔伐。

    一时间各地舆情大噪。

    注意,此次指责魏忠贤的可就不光是东林党人了,而是大明绝大多数的文人。

    魏忠贤这次是真的尝到了千夫所指的滋味。

    就算阉党内部,也有人在暗中埋怨魏公公的不智。

    高攀龙虽然本身官职并不算太高,但他东林文宗的身份,使他在大明文士阶层享有极高的声望。

    大明王朝上百年来文臣的一家独大,使得文士阶层的心气已经拔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种思维观念可不是说着玩的,这是大明全体民众的认知。

    以你魏忠贤,一个太监、阉宦的身份,也想挑战大明的文士阶层?

    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