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路走一路收人,三天后终于赶到了前屯,鲁之甲本来就是在这里安排辽人的,就问询卢象升是不是把十三山人都安排在这里,卢象升道:”入关,原来安置的人也一起入关。“

    袁崇焕急道:”难道关外一城也不守吗?“

    卢象升答道:”皇上有旨,京畿东有大量荒地,可用于安置辽人,山海关外不准有辽民屯田。“

    袁崇焕自己假传圣旨骗了鲁之甲,自然不相信卢象升的话,于是说道:”下官斗胆请学士出示圣旨。“

    卢象升一愣道:”皇上此旨自然不是下给本官的,不知袁参政为何要本官出示圣旨,如袁参政不信,不如随我去山海关就知道了。“

    袁崇焕这才发现自己问得有点问题,于是道歉说:”下官一时昏了头,请学士见谅。“

    卢象升笑道:”袁参政不必如此,我们还是先上路吧。“

    朱由校现在有钱了,除了修大明皇家大学城以外,当然要开始扩军了,而扩军的首选对象当然是辽人。以辽人守辽土这个口号本来是王化贞提出来的,虽然老王现在日子不好过,但并不妨碍他的这一策略的正确性。朱由校想先收缩防线,将辽西扔掉,集中力气来练兵,等兵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反攻辽东了。

    朱由校准备大肆扩军,袁崇焕出发后不久,卢象升等人就从山东平乱回来了。于是朱由校派近卫军将领前去山海关招收辽民进入近卫军。

    卢象升是第一批来山海关的,他负责进行防谍防奸方面,他带了一个骑兵营,而第二批是曹文诏,他负责辽兵的身体素质挑选。

    卢象升带着一个骑兵营,还有许显纯带的锦衣卫,刚到山海关,王在晋就接到了赵率教的家丁的求援,卢象升还没见过后金兵,又听说是十三山来的辽民,于是自告奋勇地接下了救援任务,前来接应。

    在来之前,朱由校已经和他商量过以后对付建奴的策略,两人对山海关外不驻扎部队这一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朱由校是从经济方面考虑,而卢象升则是认为从战略上,海上进攻应该会更有效一些。所以他出发时,朱由校已经下旨王在晋,要求不准军队出山海关屯田。

    同时朱由校派了杨光皋和满桂前去东江见毛文龙,要求东江只保留战兵,所有妇襦老幼将渡海而至登莱,东江将成为从背后攻击建奴的基地。

    卢象升等人进入山海关时,曹文诏已经带着一营步兵赶到了。王在晋给辽民让出了一个大军营,反正只是选人而已,选好后还是要回京师去训练的。

    十三山青壮们饱餐一顿后,在军营外面排成了队,杨三和刘伯泽等人被卢象升请来,协助进行青壮的鉴别事宜。

    所有的人都去掉帽子或者头巾,经过近卫军检查后来到军营门口。第一步就是站队,杨三带着他信得过的兄弟们,按照籍贯分成多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人举着写着如”沈阳“,”辽阳“,”锦州“,”广宁“等的牌子,然后周围的人开始叫喊”沈阳的来这里“,”广宁的来这里“等有了一定人数后,就又有一人举着相同的牌子带着他们进去,外面的仍然继续招人。

第127章 新兵的拉练() 
进到大军营里后,每个籍贯牌子分在不同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排着一长条的桌子,每个桌子后面都有一个识字较多的近卫军官兵,桌子前面有嗓门大的士兵在大叫:”各位辽东汉子,请每个人找三个认识自己的人,来到桌子前面登记姓名和原来的住址,请排好队,谢谢各位的配合。“

    这是朱由校能想出的最好的甄别方法,众人和乡邻们一起来到桌子前,一个个地登记名字和原来住址,登记过后,就会有近卫军官员将他们带到另一个地方,等待进行身体素质的测定。

    曹文诏主持这项测定,测定共分三项:跑步,举重,投标枪,这样可以基本测出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三顶测定均达到标准的,就会有人将他们引入另一个地方,开始进行文化测试,无论文化测试结果如何,他们都可以当正兵。而只有达到两项标准的,就会直接编入辎重营,一项达到标准的,或者是一项都没达到标准的,那就询问是否是读书人,如果不是读书人,就只能失望地离开军营,但军营外面会有人专门等着他们,将他们集在一起,到时会成为京畿东部辽民屯营中的劳力。

    当然,如果你有一项特别突出的,那就不用管你是几项达到标准了,直接有人将你引入一个房间,你将会成为奇兵营的一员。

    许显纯带着锦衣卫,分散在各个场地,虎视眈眈地看着辽民们。特别是那些没有找到三个熟人的,更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按着刀柄靠近,询问原因,只要答话时有慌张的迹象的,那绣春刀就抽了出来,拷子也拿了出来,随时准备动手。如果解释清楚了的,那就登记名字,然后加入辽民屯营,而解释不清楚的,那就直接用拷子将两手指连住,抓进去开始审问。一天下来,也真的抓住了十来个后金谍子。

    三万多青壮,用了一千多近卫军士兵登记,也一直忙了一整天才基本上弄完。结果选到了两万八千正兵,让曹文诏对辽民的身体素质赞叹不已。杨三在旁边哀叹道:”身体差一些的,大多已经死了,现在剩下的当然身体好呀。“

    辎重营一共有七千人,打回去屯营的只有区区八百多人,而里面竟然找出了十几个秀才,还有一个举人,这些都特别标出来,由卢象升亲自带着。

    在山海关休息一夜后,两万八千正兵按籍贯进行简单地编队,千人一队,然后每队派了一旗近卫军,每个近卫军带领三十多个人,开始进行简单的训练。

    而卢象升带着骑兵,领着辎重兵们先行出发,第一天走了三十多里路,骑兵们每人领着十个辎重兵,开始扎营。辽民的服从性很好,按照骑兵们的指点,按部就班地扎好帐棚,然后开始埋锅造饭。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卢象升留下一旗骑兵,一名秀才和五百辎重兵,在当地买来米粮蔬菜,等待后面的正兵们。

    三天后,曹文诏带着十队正兵吃过早饭后正式出发,开始进行野营拉练。每人携带一餐的食物,晚餐要在三十多里外的营地才有,大家除了带上食物和武器,盔甲全无,所以很容易就走完了这三十多里路,到达营寨后,辎重兵已经把饭和热水准备好,吃过晚饭正兵们开始扎营休息,然后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后带上中午的食物,又开始前进。

    第五天,赵率教带领九队正兵,第七天,李承先和鲁之甲带领九队正兵开始进行拉练,全部正兵每天走三十多到四十里,经过九天的拉练,终于来到了近卫军位于京城外的新营地。在这个过程中,正兵的掉队率保持在百分之一以下,这已经让卢象升和曹文诏都很满意了。

    近卫军新营地位于卢沟桥东的拱极城,即后世的宛平县,当然,现在的宛平县治所不在这里,现在宛平是京城的附廓县,管的是京城中轴线以西至西郊部分。拱极城在历史上是在崇祯十一年才建的军城,而现在朱由校有了钱,要扩军,就选在这里做了近卫军的新营地。

    现在的拱极城还没有建成,只是一个简单的雏形,要等王恭厂建完后才能开始建城,地方极大,因为朱由校认为校场至少要能容纳十五万人以上才行。

    虽然城没有建,但营房什么的已经建好了一部分,而近卫军人数本来就不多,还有鲁钦周遇吉一部还在西南,所以即使加上辽兵,营房也是绰绰有余的。当然现在也正在修建营房,因为西南的近卫军已经快要回到京师了。

    兵器局自从开始用机械钻铳管后,产量大大增加,已经把需要的火铳全部准备好了。近卫军除了西南部队以外,还有八千多人,现在把这些老兵全部打乱,重新编了二十个步兵营,八个骑兵营,四个炮兵营,所有军官都先由原近卫军官兵担任。当然,这是初步编营,用于训练而已,等西南部队回京后,会重新再编。

    少林寺的教官们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近卫军一直没有扩军,上次改制后人数竟然减少了,这让和尚教官们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不能呵斥打骂士兵却要吃斋念佛实在是让有些和尚不大适应。

    所以这些和尚仿佛吃了狗肉一样(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开始训练士兵们的刺杀。

    在军中开始使用怀表后,朱由校和近卫军众将觉得以前的刺杀二级勋章的获得方式有些问题。以前是看对练成绩,而对练成绩与很多因素有关,甚至与运气都有关,比如你的对手正好状态不行,那你就容易获得胜利。大家商量了后,对于二级刺杀勋章的获得方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强调对练成绩,转而强调刺杀的速度和力量,怀表使用后,已经可以很容易地量化出速度了,这样的标准就比较客观了,成绩也更真实可信。

第128章 辽东第一大侠() 
原有的近卫军已经有四成多都获得了刺杀二级勋章,这次扩军以后,朱由校强调,所有的正兵军官都必须是获得了刺杀二级勋章的人,这也让士兵们明白,要想当官,多拿饷银,那你先拿到刺杀二级勋章再说。

    而军官的勋章等级使得士兵对军官更加服从,在战斗中就更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将士兵们安排好以后,卢象升带着赵率教,李承先,鲁之甲,杨三,刘伯泽等人进了城,朱由校要接见他们,了解第一手资料。

    建极殿后的云台是一处三楹小殿,与乾清宫仅隔着一道乾清门,是平日接见大臣的地方,今天朱由校在这里接见众将,已经算是大大提高了规格。

    众人行礼后,朱由校命赐坐。卢象升大大方方地坐好,其他人却都局促不安,王承恩道:”都坐好了,不要君前失仪。“

    朱由校道:”大家不要局促,赵卿你先把情况说一下吧。“

    赵率教立即跪倒,朱由校道:”不要动不动就跪倒,站直了,别叭下,说吧。“

    赵率教爬起来,满脸通红,说道:”草民跟随袁佥事和李游击前去十三山,共带兵六千人,在前屯遇到鲁游击安置辽民,袁佥事命鲁游击带兵两千跟随,就一共有了八千兵“

    朱由校打断他道:”暂缓,赵卿为何自称草民?“

    赵率教跪倒道:”陛下,草民本来是辽东副总兵,辽阳城破,草民潜逃而去,于是丢了官职。“

    朱由校道:”你起来吧,前罪已罚,鲁游击,你本来是去安置辽民的,为什么要跟随袁佥事去十三山?“

    鲁之甲站起来说道:”袁佥事说陛下要他节制关外各部兵马,前去十三山,小的不敢不从。“

    ”朕并未给他节制关外兵马之权,你怎么竟然就相信了他的话?“

    鲁之甲跪倒在地,说道:”臣要看圣旨,袁佥事不让,并威胁要杀臣,臣不得已,请陛下恕罪。“

    朱由校问道:”赵卿李卿,鲁游击说得可是真的。“

    赵率教和李承先见不是事,也跪倒在地道:”当日袁佥事确实如此说过,臣等也不知他是否有旨。“

    朱由校哼了一声,说道:”都起来吧。赵率教,你继续说。“

    赵率教打起精神,将一路上过程说了一遍:”李游击与草民带领四千兵马前去十三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