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麻子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妈的不会说话乱说些什么,他笑道:“大剑峰上诸事,还要请三哥示下,还是先进棚子里来吧。”

    杨三听他这位说,于是迈步向棚子里走去,毕麻子暗喜,跟着后面却再也不敢说话,将将要进棚子之时,峰下却传来一阵喧哗。杨三大惊,转身就向外掠去,叫道:“怎么回事?”

    大剑峰一个哨兵回道:“杨大侠,好象是官兵和建奴在下面打起来了,在主峰下面。”

    杨三叫道:“加强戒备,小心又是建奴的阴谋,我先去主峰,要刘军师迅速来此。”毕麻了心里直骂李永芳和明军的祖宗八代,只差一点点了,你们迟一会儿打会死呀。

    杨三赶到主峰,只见下面正打得热闹。原来赵率教想先派人上山去通知十三山,不料他不知道后金的军力分布,派的两个家丁正好走的是上主峰的路,而主峰下驻扎的正好是李永芳的本部,戒备森严,很快就被发现了。

    赵率教一不做二不休,于是将上山报信变成了全面进攻。他带人直接往前冲,李承先则护住他的侧翼。李永芳部一直对付的是山上的十三山人,对山下面的那一边人手不多,然后又是在猝不及防之下。所以很快明军就占据了优势,后金汉军渐渐抵挡不住。

    李永芳见势不妙,于是派人去向后金的督战官阿求桑求援。阿求桑对求救的人说道:“你告诉李永芳这个不中用的狗才,先抵挡着,我大金兵很快就会来的。”

第121章 大撤退() 
李永芳得到回报,心里愤恨,却没人办法,只能给汉军鼓劲:“白甲兵就要来了,大家先支撑一会儿就行了。”支撑是要死人的,但汉军更怕后金的督战队,那可是说杀就杀,毫无情面可讲的。所以汉军尽力抵挡着明军,但终究力有未逮,被明军挤到了两边。明军夺得了一条路,吼叫着向山上冲去。

    阿求桑一挥手,一群后金甲兵抵住明军,两相厮杀起来。而这时杨三已经确定真的是明军来救援了,于是也带着山上的汉民冲了下去。

    阿求桑等的就是这个机会,汉民冲下而明军向上冲,一时场面有些混乱,他拿着狼牙棒向明军冲去,后面的白甲兵跟着一涌而上。阿求桑直接冲向赵率教,他觉得明军太弱,这个领头的似乎还不错。

    白甲兵战力哪是明军的普通士兵能相比的,很快白甲兵就杀散了明军前队,李承先手臂上被砍了一下,使得手中的刀开始运转不灵。一些白甲兵接住了向山下冲的汉民,一时只听得汉民的惨叫声。

    杨三冲在最前面,一出手就杀死了一个白甲兵,然后就被两个白甲兵围住,他武艺高强,而现在面对两个甲兵竟然只能勉强支撑,看到一个个好儿郎死在白甲刀下,虽心急如焚,却是无可奈何,因为分心,还差点被一个白甲划了一刀,立刻收拾好心思,专心对付眼前的敌人。

    赵率教卖个破绽,终于刺中了阿求桑一枪,自己也被狼牙棒挂了一下,幸亏自己的甲好,只是行动稍有不便。他心中暗骂袁崇焕,如果是八千兵齐来,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贪生怕死的袁狗官。

    刘伯泽站在山腰,看到汉民惨遭屠杀,于是吩咐道:”有弓箭的站过来,听我的号令一起射。“二十来个手持猎弓的汉子站了出来。刘伯泽让他们每四人一组,共得到六组,然后喊道:”一组射杨大哥身边的那个建奴,二组射那个建奴头目开始,射。“

    箭飞出,和杨三鏖战的一个白甲被射中三箭,其中一箭射到了颈子上,立时倒地身亡。阿求桑也是身中三箭,不过三箭都没能穿过他的双层甲,充其量只是干扰了他一下。

    赵率教见此机会,如何会放过,一枪刺中阿求桑的喉头,阿求桑满脸不甘心地抓住枪头,慢慢地倒下了。而杨三乘另一个白甲兵错愕的时候,一剑将他斩杀。还有三个白甲兵也中箭倒地。

    刘伯泽见此法有效,大喜道:”好,就这样,来,一组射现在后面那个甩阔剑的建奴,二组“而赵率教和杨三终于腾出手来,开始指挥,于是形势一变,白甲兵很快被刘伯泽用齐射的方法清理掉了十来个,而汉民大受鼓舞,将后金兵赶下了山坡。

    李永芳慌了神,阿求桑死了这可不好交代,可是想歼灭明军应该是没有办法了。他不敢后退,因为后金兵还没有死完,他咬牙坚持,并注意让后金兵挡在汉军前面,尽量消耗他们。

    终于,后金兵死伤殆尽,李永芳下令撤兵,汉军本来就坚持不住了,现在督战队都没有了,一哄而散,逃下山去了。

    赵率教制止了对汉军的追击,他们不是来打汉军的,是来救人的。这时杨三上前来作了一个揖道:”敢问将军名讳。“

    他连忙还礼道:”不敢,在下赵率教,当面可是杨大侠。“

    杨三道:”真是不敢当大侠二字,请赵大人先上峰来吧。“

    赵率教看了一下周围道:”杨大侠,我们不要客气来客气去了好吧。皇上挂念十三山的义民,在下奉命前来救援接应,但我们兵少,所以想请大家要快一点,不然建奴再派人来就不大好走了。不如我们就在这里商议一下,杨大侠先派人通知山上的人收拾东西如何。“

    杨三立即照办,派人去山上通知,这时刘伯泽也下来了,赵率教叫来李承先,四人开始商量接下来的行止。

    刘伯泽先开口道:”山上现在大约有八万多人,其中男女数量差不多,山中粮食倒还够吃七八天的,当然也可以从其它地方搞来粮食,有武器的青壮有三千多人,请赵大人示下。“

    赵率教道:”我们需要走到宁远,然后觉华岛有船可以分批运人走,这样吧,每个人自带三天的粮食,金银细软带上,其他的东西就不要带了,青壮帮助一下老幼妇襦,我们争取两天赶到宁远。“

    杨三期期艾艾:”朝廷就只派了赵大人这么些兵来吗?“

    李承先道:”我们带了四千兵,还有四千兵在宁远守着呢,到宁远了就不怕了。“

    杨三顿时放下心来:”那就好,在下现在让人造饭,吃过饭就连夜出发,赵大人你看可好?“

    这时已经到了下午,如果吃饭的话,出发正好是天黑的时候,建奴夜里是不敢追赶的,赵率教点了点头。

    很快杨三就上山去安排各项事宜,汉民做好了饭,端来给明军食用,粮食反正带不完,大家饱餐一顿,然后烧掉了多余的粮食,开始向宁远走去。

    刘伯泽安排得很好,虽然人有八万左右,但大家都明白现在的处境,都按要求带了很少的行李,然后按不同的年龄搭配,使得行军进行的很顺利。

    但不管怎么样,也不可能两天就能走到宁远。杨三在最前面领路,刘伯泽带三千精壮在中间调配,赵率教和李承先则带着明军在后面防着建奴。到第二天早上,竟然走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路,竟然比近卫军行军的速度还快,当然这与杨三带的路好有关,不过也可以看出危急之时人的潜力确实很大。

    杨三命令就地休息,开始进食,食物在昨天已经做好了,大家啃着饼子,喝点水,一餐就对付过去了。倒是困倦是个大问题。刘伯泽和杨三交换意见后,决定饭后休息一个时辰然后继续赶路。

第122章 独断专行() 
后金军虽然一直没有追来,不过赵率教不敢大意,将斥候放出三十里外。等到快到宁远时,还没有后金军的动静,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他先已经派人传信到宁远,要求觉华岛水师做好准备,先将汉民接到觉华岛,然后再通过海运送进关内,可是等他们走到觉华岛海边时,袁崇焕却说,只让妇襦上船去觉华岛,其他约三万青壮先去宁远,然后走陆路回山海关。

    赵率教说道:”袁大人,从宁远到山海关还有一百多里路,如果建奴追赶过来,这些青壮无甲无兵器,可如何抵挡。“

    袁崇焕道:”我们有八千兵,建奴怎么敢追赶,如是真的追赶,那我们正好杀他个人仰马翻,先立个功再说。“

    赵率教想起在十三山的战况,不由得摇了摇头,后金的白甲兵实在是太厉害,如果不是十三山的人用弓箭两边夹击,胜负还未可知。他决定争取一下:”袁大人,如果追来的人是汉军,那倒确实不用担心,只是如果建奴甲兵来攻,只怕我军无法抵挡,到时青壮们不但不能帮忙,只怕反而会成为拖累。“

    袁崇焕大笑道:”赵将军不要担心,宁远到前屯卫城不过几十里,到了前屯就不用担心建奴了,然后经中前所到山海关就很容易了。到时我们带这么多的青壮入关,你想那会造成多大的轰动呀,圣心愉悦,赵将军你到时可就是名符其实的将军了。“

    赵率教脸一红,却总觉得有些不放心,前屯离宁远明明有一百多里,路上快走也要两天甚至三天,如果建奴甲兵追上来,那就相当于十三山是白去了。但正如袁崇焕暗示所说,自己连个正式的职司都没有,说了也是没有用的。

    于是大家先来到觉华岛的海边,水师把老幼妇襦都接上岛去,士兵和青壮们则好好休息,一直忙到半夜才把人都渡完。赵率教以为现在应该开始走了,不想袁崇焕却命令继续休息,天亮后再走。

    赵率教和李承先及鲁之甲商量后联袂来找袁崇焕,想让他同意已经休息好的士兵和青壮连夜出发,至少也应该让青壮先走,却不料卫兵说袁大人已经休息,说过不准打扰他,所以不敢通报。三人愤恨不已,却无计可施,只好悻悻然地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三万八千多人一起向山海关进发。才走到中右所时,斥候来报,后面有后金军追赶过来了。袁崇焕急忙大声问道:“有多少人?”

    斥候回道:“约有五千人,看旗号是镶红旗。”

    袁崇焕放下心来:“来呀,区区五千建奴也敢追我等三万八千人,如此功劳,可真是送到我们面前来的呀,众将官,在此驻扎,将建奴杀得个落花流水。”

    赵率教连忙上前道:“袁大人,不如让青壮先走,我们在后面抵挡,免得到时青壮会乱了我军阵形呀。”

    袁崇焕斥道:“十三山和建奴打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能以普通青壮视之,我们这么多人,七个人杀一个还会打不赢吗,去休。”

    李承先和鲁之甲也来劝袁崇焕让青壮先走,最多只留部分有兵甲的帮助明军。袁崇焕全然不听:“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人多了打不赢,人少倒能打赢的例子,你们怕了就先走吧,我一个人挡在这里。”

    赵率教见不是个事,于是建议道:“袁大人,前面不远就是黑庄窝堡,那里的城墙比中右所要好得多,地方也要大得多,不如我们去黑庄窝堡防守吧。”

    袁崇焕道:“中右所在主路上,不可能比黑庄窝堡还要破败,就在这里吧,我们人多,建奴不敢攻击的,最后只能败退。”

    于是大军开进中右所,中右所的城墙在上次熊廷弼撤退时破坏掉了很多,所以现在根本不具有防御功能,低矮的墙基只是给了士兵一些虚幻的安全感。

    赵率教不放心,叫来两个家丁,要他们迅速骑马往山海关方向去,向王经略报告情况,请他速派援军来。

    李永芳兵败后,逃回广宁。后金正在搬运广宁及周围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