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一载,而改先帝之道,臣恐天下物议,有伤陛下之明。”

    太常寺少卿官应震立即出列,他的命运也已经改变,原本历史上应该已经辞官的他现在还在朝中过得很滋润:“先帝登基即废矿税,可否改了神宗之道?如矿税真有如此之弊,那李三才为何能积得如此多钱财?”他一直讨厌李三才,竟然在朝堂上直呼其名。

    朝堂上终于变成了战场,因为朱由校没有让方从哲告老,使得朝堂上的浙、齐、楚党没有历史上那么势弱,而朱由校对方从哲尊敬有加,常多垂询,更让各党紧密团结在方从哲周围,与东林党形成了隐隐对抗之势。方从哲已经给三党中人通了气,皇上要收矿税,无论自己想法如何,这次都要一起支持,给东林党狠狠一击。

    因为东林党人基本上是来自商业最发达的南直隶,所以他们对矿税的反对最为激烈,而三党中人,则只是不满于矿税使的作事风格和贪婪习性罢了。现在老大发话了,支持皇上打击东林党,当然要全力而上呀。

    于是东林党和三党的撕逼大战正式展开。双方寸土必争,从历史渊源,到现实情况,从辽东饷银缺乏到李三才富可敌国,从矿税使的嚣张到小民破家的可怜朝堂之上那是沸反盈天,好在大家倒是克制,没有演变成全武行。

第61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 
朱由校舒服地坐在龙椅上,看着群臣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心里乐开了花。以前大臣们一个声音,他只能起到一个橡皮图章的作用,而现在众臣有不同的看法,那他这个皇帝就是两方都要拉拢的对象了。

    内阁几个人倒是没有亲自上阵,方从哲面色如常,而刘一燝和韩爌则是紧张地看着争论的场面,自己人说出一句有力的话语,恨不得为他击掌叫好,别派的人摆出一条确凿的证据,则怒目而视,只想让他将话吞回去才好。

    因为李三才的原因,使得东林党最大的理由矿税是与民争利不再成立,而认为皇帝刚刚上台就改变他父亲的政策这一条也被官应震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高招轻易化解,所以现在东林人都在声泪俱下地控诉矿税使的恶行,以求能够让这个复矿税之议不能成功。

    朱由校示意文书官,文书官清了清嗓子,大声叫道:“皇上有旨,朝堂喧哗,成何体统。”他应该是练过内功的,由丹田发气,声音洪亮,将前面的官员耳朵都震得乱响,众人反应过来,连忙按顺序站好。

    朱由校道:“朕见你们似乎有两种不同意见,那好,选两个人出来,给朕说说你们的理由。”

    左光斗先出列道:“陛下圣明,当年矿税监使动辄破家灭门,使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微臣等以为,为天下生民着想,不可复矿税。”

    吴亮嗣等他说完,也出列道:“天下商人得利甚多,却于国无益。而今国用局促,辽东军饷有断绝之虞,故请陛下重收矿税,以助国用。”

    朱由校深默半晌,众人都屏住呼吸等待。只见皇上面现纠结之色,说道:“两位爱卿说得都有道理,不收矿税,国用不足,收矿税却又会扰民,这让朕很是为难呀,真的是很为难呀!”

    这时,让皇帝不再为难的人出现了。户部尚书徐光启道:“陛下心忧天下,而臣等无法解君父之忧,实乃死罪也。”说罢跪倒在地,叩头不已。

    众臣一起跟着叩头,连称“臣等死罪。”

    朱由校不悦道:“朕不想听到尔等请罪,朕要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徐光启,尔为户部尚书,如果不能找到好办法,要尔何用!”说罢重重地在龙椅上拍了一下。

    徐光启继续道:“谨尊陛下谕旨。臣初到户部,见辽东事要银,西南事亦要银,各地有灾赈济更是要银,而我朝岁入有限,渐有入不敷出之象。而臣当年亦见矿税使叫嚣乎东西之张狂,民众呼号之惨境。两难之事,臣有一议,不可复矿税。”

    此言一出,满堂大惊,众人皆知徐光启乃今上心腹,潜邸时的老师,皇帝想复矿税已经在群臣中流传已久,不料他竟然会持相反的意见。

    东林众人大喜,如果连徐光启都反对复矿税,那皇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了。只是杨涟,孙承宗几人面色如常,知道事情绝对不可能如此简单。

    朱由校大怒,站了起来:“你都说是两难之事了,又说不可复矿税,那倒是解了一难,另一难呢?你让朕从哪里变钱来扫平辽东,澄清西南,抚救百姓,你当的好户部尚书,当得好呀!”

    徐光启也不慌乱请罪,只是接着说道:“请陛下息雷霆之怒!臣曰不可复矿税,却认为可以另收一税,名曰商业税,且此税不可再由中使收归内帑,而是由户部来收,收归国库,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方从哲恰到好处地接话:“陛下,徐尚书此策,既可收税以解国库之不足,亦可让商贾为国捐输,而又无扰民之虞,臣附议。”

    朱由校坐了下来,眼睛转向刘一燝的方向,刘一燝连忙道:“徐尚书之策,实乃解两难之妙策,臣心中只有欢喜赞叹,臣亦附议。”

    韩爌也知道今天是没办法扭转局势了,只好跟着说道:“臣附议。”

    大佬们都表明了态度,小弟们当然只有跟着的份,于是叩头之声群起,“臣附议”此起彼伏,或者有些是不情不愿的,但在这时候,都已无碍大局了。

    朱由校道:“诸位爱卿请起!”

    众人站起来后,他继续说道::“诸爱卿为国事操劳,却所得却常常不能奉养家人,朕深愧之,此次户部商业税收取之后,朕想要将全国官员俸禄提高一些,此事也要劳烦内阁及各部议一议,以安官员之心。”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很低的,比如一个正七品官,象杨涟的都给事中就是,一年的俸禄是九十石米,明代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一斤相当于五百九十克,那总共就是六千三百七十二公斤米,一天一个人就算只吃半公斤,那也只能供三十五个人食用,还要菜呀,总不能吃白饭,而这九十石只是理论值,实际拿到的一般都只有五十四石(六成),其余的四成发下来的实际上是布呀甚至是宝钞什么的。

    而后来用银来折米,那就变成了一年十二石米,二十七两多银,三百六十贯钞,而钞法早就大坏,宝钞根本没有什么购买力。所以杨涟的俸禄,只养活家中几个人都很窘迫。

    洪武年间,宏文馆学士罗复仁过得很清廉,因为没钱租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里去看,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道,罗复仁在哪里?没想到这位民工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道:“臣就是罗复仁!”这令朱元璋也感觉到尴尬和惊讶。但是也没有因此而增加官员俸禄。

    著名的海瑞老先生,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穷得要靠自己种菜自给,当然更舍不得吃肉。有一次海瑞的母亲过生日,海瑞买了二斤肉,这条消息居然传到了总督胡宗宪耳朵里。

    后世认为明朝贪官多,与俸禄低是有很大关系的。朱由校是上次与徐光启闲谈时,问起他的俸禄才知道官员工资竟如此之低。想到后世的公仆们在高薪养廉的政策下都前赴后继地贪污,那明朝的官员俸禄如此低,那玩一些手段贴补一下家用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决定要将官员俸禄大幅度地提高。

第62章 交税光荣() 
他一说出要提高官员俸禄,刚才心里有些小芥蒂的大臣们都开始鄙视自己刚才的小心思了。官员中有象李三才这样非常富裕的情况,但大多数家里其实条件并不是太好,即使是东林党中的杨涟、左光斗、赵南星、公鼐、黄尊素等都是小康水平而已。大家又一起跪倒,口中齐呼:“圣明无过皇上。”有些因为清廉所以贫穷的京官,更是激动得眼中微有湿意。

    朱由校接着道:“关于商业税的收取方法细则,由徐尚书主理,吏部礼部刑部工部亦要派人参加,一起商量出来后再上疏吧。至于增加俸禄之事,就由首辅大人牵头,六部派人协助,也要定出一个办法来,都报到朕这里来吧。”

    徐光启和方从哲出列领旨,退朝后,众臣鱼贯退出,一路上就开始讨论今天的两个议题,倒也是颇为热闹。

    很快,徐光启将收税方法写了折子奏上,朱由校仔细一看,初步定下的税率为半成,坐商一年收两次,行商为一次货物交一次,交税之后,均应该发放税票,行商的税票通行全国,一次货物不得重复收税。

    户部于每县设一税务处,每州设一税务司,每府设一税务局,每省(布政司)设一税务厅,户部则设一税务总署,徐光启推荐的署长是毕自严。朱由校下旨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毕自严着升为户部左侍郎,兼任税务总署署长,税务系统进行直管,与当地官府无从属关系,并可以调动地方军队对付恶意抗税的商家。

    在这一期的大明周报中,议政部分出现了一篇署名啸启先生的文章为什么要收商业税,这篇文章全部用的白话,先从国家的职责说开来,认为国家应该是保证每个臣民的权利的,那如何保证呢?就需要军队,官府衙门,学校,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等各个机构,而这些机构的正常运行都是需要用钱来支撑的,钱来自哪里呢,当然只能由税收中来,这就是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朝廷的税收现阶段主要是农税,朝廷为了对付建奴加收了辽饷。普通农家大多贫苦,很多人家已是不堪重负,而商业税则几乎没有收,很多大商人因此而变得富可敌国,例如前河运总督李某,家产超过了一年朝廷的岁入,这样的情况就是没有收商业税的结果,本来应该是国家的钱,也就是大家的钱,结果却聚在少数人手里去了,供他们花天酒地,而国家和普通人却根本没钱可用。

    然后他提出税收应该顺应天道,要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应该要收商业税,而且应该是收重税,将逃税者严惩。并希望皇上能好好查一下官员的家产,相信有大量家产的人不可能所有的钱都是干净的,只要查出有违国法,应该斩其头,抄其家,灭其族。

    最后他认为,商人能够在一个平安的环境下经商,在行商过程中没有盗匪抢劫,坐商没有地痞流氓捣乱,本来就是朝廷善加管理的结果,朝廷缺钱,最后导致管理不善,盗贼蜂起,流氓横行,最后吃亏的还是商人,商人们应该想明白这一点,交税其实就是保护自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结尾他提出了一个口号:交税光荣,逃税可耻,抗税该杀。

    当然下面有编者按:此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皇恩浩荡,并未对商业征收重税,将会下旨定税率为半成,不过也希望各位商人能急朝廷之所急,体念圣意,为大明的财政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朝廷不会忘记各位义商的支持的。

    这份杀气腾腾的文章和下面安抚为主的编者按,又引来了大量的读者来信。王承恩汇报说,大多都是支持啸启先生的观点的,有人说辽东汉民被建奴破了家,有多少钱最后也没有用,如果朝廷有足够的钱招兵买马,早就荡平辽东了;还有人认为要号召大家不和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