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光启这才发现天色已晚,连忙下跪请罪。朱由校阻止了他,笑笑道:”是朕留先生商议的,与先生无涉。好了,也差不多了,请先生先回去吧。“

    徐光启谢恩退出后,心里大是疑惑,听说皇后贤明温婉,为什么今天要特意针对自己呢?自己做了什么事让皇后不高兴了吗?想了半天没想出所以然来,只好摇头叹息着回去了。

    朱由校待他走后,又笑着对张嫣说道:”明白你们不能恨我,就把徐尚书恨上了,这叫做打鱼不到怪鱼篓。徐尚书本来是一番好意,下次不要这样了。念在你们是初犯,今晚家法伺候,朕要亲自行刑。“三女羞红了脸,啐了一口,笑着逃开了。

第59章 东林应对() 
几天后的大明周报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在来信中,作者高度赞扬了前漕运总督李三才打击矿监税使,为民请命要求先帝取消矿税的高风亮节,并回忆了一次在李总督府中赴宴的盛况:宾客三百余,席上猩唇、燕窝、驼峰、熊掌、豹胎、鹿筋那可是应有尽有,鱼翅用来漱口,裙边根本无人品尝,众客皆兴尽而归。并希望现在的官员都要象李总督一样清廉自持,要敢于为百姓说话。

    报纸一发行,报馆立即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有人认为李总督府中宴会不可能是这个样子,这个皮里阳秋的读者来信有假,有人质问李三才为什么这么有钱?王承恩经过精选后,报朱由校审看,最后选了三封来信,一封是质疑宴会描写失真的,一封是亲历者自己的讲述及当时有人在书上的记载,还有一封是质问李三才为什么有这么多钱办这样奢侈的宴会,请皇上命有司彻查。下一期周报将这三封信登在上面,并加了编者按,请大家就此事发表意见。

    这事在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言官们坐不住了,纷纷开始弹劾,有的弹劾李三才;有的要求朝廷彻底调查,还李三才一个清白。李三才也上疏自辩,他不说自己没有办那样的宴会,因为这个知道的人太多,他只是说自己的钱都是清清白白的,请皇上派中使来查证。

    朱由校在朝会上将李三才的奏折拿出来让群臣讨论,东林党人皆默默无语,其他派别的人一致要求皇上派中使去查证。

    朱由校道:”李总督一向不喜欢中使,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所偏差,所以应该派一大臣,兵科都给事中杨涟,一心为国,嫉恶如仇,可前住通州查验其事,内官李贞可协助杨涟。“

    这个旨意让杨涟为难了,拒绝吧,找不到理由,自己可是刚刚休完病假的,接受吗,这明显是皇帝想挑动东林人内斗的一步棋,当然朝堂之上,容不得他想那么多,只好下跪领旨。

    下朝以后,刚出殿门,左光斗就凑上来说道:“今晚要叨扰文孺了。”杨涟点了点头,没有作声。

    天还没有黑,东林在京师里的大佬们齐聚在杨涟家里,除了内阁的刘一燝、韩爌,还有孙承宗、左光斗,刘宗周、周家谟、赵南星、公鼐、黄尊素等人,大家随便吃了点晚饭,都来到杨涟的书房里。

    韩爌首先开口道:“皇上让文孺去查李道甫,其中的含义我相信各位都清楚,时间很急,诸位有什么要说的就赶紧说说吧。”一更三点(晚上八点一十二分左右)开始夜禁,各处用栅栏锁住,虽然官员可以叫开栅栏,但这么多人晚上聚集在一起可能会引起言官弹劾。

    刘一燝道:“李道甫当年确实太奢华了,引起一些人怀疑也是咎由自取,但其家产来源都是清清白白的,文孺此去,该如何就是如何,不用担心。”

    其他人也多是这种意见,对皇上要查李三才并不担心,因为本来也是李三才叫着要皇上查的,他自己不清白当然不会让皇上查呀。御史公鼐与李三才是姻亲关系,却是一言不发。

    左光斗却不这样看,这次集会是他组织的,现在看大家都觉得他小题大做,于是辩解道:“李公当然不怕查,我只是担心皇上要查李公,而且让文孺去查,后面应该还有些别的意思,光斗愚昧,所以才要各位师长指点。”

    众人听他这么说,倒是大有同感。今上登基才一年不到,现在大臣们已经不大能摸到他的心思了。一会儿是练兵,一会儿是让人去种什么马铃薯红薯,一会儿又闹出个英烈祠,一会儿又弄出个什么周报你说你就好好地当你的皇帝,坐在位子上点点头多好,有什么事我们东林众贤臣都可以帮你干呀。

    说到皇帝的心事,大家都看向帝师孙承宗。孙承宗感受到了目光的压力,于是只好开口道:“皇上提了徐光启当户部尚书,似乎想要重开矿税,至于这和查李公之事有何关联,承宗就不知道了。”

    听到这话,大家都忘记了来的目的,一致开始谴责起皇帝:“先帝大行才多长时间,竟然就想推翻先帝的惠政,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是韩爌,直接骂皇帝不孝。

    “一心只想充实内帑,不知民生多艰。如果这钱是收入户部,只怕他就没有这么积极了,这搂钱的劲头,倒是和他爷爷有得一拼。”这是左光斗,他认为皇帝太贪财了,根本就不顾百姓死活。

    众人议论纷纷,连先没有说话的公鼐都谴责了皇帝几句,孙承宗倒是没有说话,他是帝师,这个大家倒都能理解,可是杨涟却一直没有说话,大家就感觉到有些奇怪了。

    杨涟见大家都看着他,叹了口气道:“万历年间,矿税使确实做得有些过了,今上想复矿税,以涟看来,只怕很难,不过现在户部库房确实空虚”

    “何止仅仅是做得过了这般简单,那些内官的嚣张难道文孺没有看到过吗?户部库房空虚,可以加税呀,辽饷可以再加呀,九厘银而已,再加九厘又何妨。”赵南星大声斥道。他当年亲见矿税使害民之举,也曾与之斗争过,所以对此感受极深。

    杨涟又叹了口气,心想,皇帝加九厘,下面只怕加九分也不止,不过他不好和赵南星争辩,不再说话。

    赵南星也不再理他,继续说道:“李道甫这事倒是没有什么,可是这重开矿税之事,我东林一脉一定要一起抵制,绝对不能让万历年间事重演,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妻离子散,到时烽火遍地,可就迟了。”

    众人皆以为然,于是刘一燝做总结,如果皇上想重开矿税,东林人都要反对,而且还要拉上其他派别的人,只要反对就是东林之友,如果支持就是东林共敌。至于查李三才之事,杨涟只需要秉持公正,他会去信向李三才解释的。

第60章 请陛下重收矿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 
杨涟接旨后第二天就出发,李三才住在通州,离京师不过半日脚程,如果骑马快走,半个时辰就可以赶到。

    一行人直接来到李三才在通州的庄园里,庄园占地约有三十多亩,外面是一道高墙。李三才的长子在门口恭谨迎接天使,然后带着杨涟等人向后走去。进了庄园大门,里面房屋鳞次栉比,房屋极高大,其廊柱高达五六丈,各房屋群之间,或假山,或池塘,荷花开于水面上,锦鲤游在浅池中。李贞忍不住嘟囔着:“这比皇宫里还要漂亮呀!”

    杨涟听到了这话,却只能当作没听到。心里却想,当年攻击李三才盗皇木营建私第这一条罪名看来倒是真的了。庄园房屋共有九进,在第七进时,李三才亲自站在门前,向杨涟一拱手道:“文孺辛苦了,请入内稍事憇息。”而对李贞则看也不看。

    杨涟拱手道:“劳烦道甫公了!您先请。”两人一起进到房内,李贞讪讪地跟在后面,不敢作声。

    分宾主坐下后,李三才开口道:“今上弄出一个什么周报,让天下人皆可讪谤朝廷大臣,如此下去,当令忠臣避易,小人得邪,先帝时的朝堂正气不再,惜哉惜哉。“边说边摇头,满脸痛惜之意。李贞站在杨涟身后,想要驳斥却又不敢。

    杨涟也没有作声,李三才面色有异,又道:”周报上不过一篇杂话,竟然让今上派文孺来亲自查验,三才多年老臣,不免深觉寒心。“

    杨涟心想,明明是你让皇上来查你的,现在作出寒心的样子是什么意思?他不能再沉默,于是接话道:”皇上应道甫公之请而派涟来,是不想有人误会道甫公,还您一个清白,绝对没有别的意思,还请道甫公不要多心。“

    李三才这才面色稍霁,肃手请茶,放下茶盏道:”我已让账房将历年账本搬于一座房里,只等文孺前来查验。“

    杨涟道:”那就麻烦道甫公。“他手一挥,李贞就带着几个户部老吏向外走去,李三才的长子亲自在前面带路。李三才见这样子,虽然明知账目没有问题,但心里却对杨涟这幅公事公办的样子有些看不惯。

    杨涟想要避嫌,所以每天他只是与李三才谈天说地,根本不去理查帐的情况,李三才更是不高兴,暗示了他两次,杨涟却装做听不懂,李三才这才罢休,却写了一封信回京里,在东林众人前恨恨地说了杨涟很多坏话。

    用了五天,账总算查完了。李贞将查证的情况写了一个折子,先让杨涟过目,杨涟瞟了一眼,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李三才则是仔细看过后,狠狠地瞪了李贞一眼,又恨恨地瞅了杨涟一下,才签上名字。

    任务完成,和李三才作别后众人回到了京中。第二天早朝时,朱由校让文书官将查证结果当堂念出:”记有庄园三座,各有三十五亩,二十亩,十八亩,另有当铺三十家,银店四十五家家有现白银共有一百二十三万八千七百三十五两,房屋店铺折算合计约为白银一百七十五万两,船只折算合计约为白银一百八十万四千两,总计约为四百七十九万二千七百三十五两。“

    众臣惊叹,然后静待下文:”这所有财产,都是李尚书经商所得,来源清清白白,并未发现有贪污受贿之情况。“

    众人都沉默了下来,有些人敏感地发现用的是”并未发现有“而不是”没有“,这话就有点意味深长了。

    朱由校笑笑问道:”徐尚书,去年朝廷岁入是多少呀?“

    徐光启出列道:”启奏圣上,泰昌元年,岁入共是四百六十万八千九百六十四两五钱三分。“

    朱由校挥手让他退下,然后不再作声,只是眼睛扫向各位大臣。一时朝堂里鸦雀无声,大臣们低着头,彼此交换着眼神。

    终于有人打破了朝堂的安静,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亓诗教站出来了,原来的历史上,这位齐党首领在他的恩师方从哲被迫告老后,也于天启元年三月被排挤回家。现在方从哲首辅依旧,他也仍然在朝,还在不久前升了官。

    “陛下,李尚书家产竟然超过朝廷一年岁入,微臣愚昧,不明白商人竟然可以这样有钱,如此境况,当非朝廷之福。”

    中宪大夫吴亮嗣出列道:“陛下,商人既然如此有钱,那微臣请陛下重收矿税。”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在私下里已经被议论了很多次,现在楚党大佬吴亮嗣在朝堂上提出,还是震动了很多人。

    左光斗第一个出列反对:“陛下,先帝登基时,天下苦于矿税久矣,先帝仁慈,故废除矿税,而天下欢欣鼓舞,而今陛下御宇不到一载,而改先帝之道,臣恐天下物议,有伤陛下之明。”

    太常寺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