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罗友好条约被送到京城由皇帝定夺,朱由校很满意这个条约,立即批准用玺。而铁道部的勘探人员也迅速地来到遇吉城,按照皇帝的要求,首先要在遇吉城和喀山城修一条铁路,将两地连通,并且在铁路附近修筑大量的堡垒,以护卫铁路,同时保卫大明的新国境线。

    卢象升接到新的命令,开始和波兰人进行谈判,要求波兰人准许他们修一条铁路到法兰西。波兰人并没有被大明占领领土,而且与大明是友好盟邦,所以大明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波兰欠大明的借款可以变为无息,而且归还时间从原来的十年延长到了二十年,如果波兰政府有需要,大明还可以借出五百万元的无息长期贷款,最长还款可以达到五十年,只需要用乌克兰的粮食作保证就行了。

    铁路修好后,波兰可以使用这条铁路运输军队和武器,运输所有物资的费用不高于罗刹人的费用,也不得高于其他欧洲国家的费用。

    这些条件一下子打在了波兰人的心坎上,波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差钱,而且对罗刹人极为警惕。有了大明的钱,就是有了更多的武器,能够征调更多的哥萨克骑兵,和罗刹人的战争便多了几份胜算。更何况大明准许波兰人使用铁路运兵,那相当于波兰一下子兵力增加了几成,可以更加灵活机动地抽调到各地,这对于两国之间的战争胜负可以说是有决定性的意义。至于乌克兰的粮食做保证,不过是说乌克兰的粮食要优先卖给大明人罢了,如果有余粮,卖给谁不是卖,那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于是铁路修建计划便一直延续到了波兰与普鲁士的边境。而朱由校现在并没有准备和哈布斯堡王朝及普鲁士等邦国谈判,因为铁路修到这里显然不是很短的时间可以做到的,而且三十年战争还在继续,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大明与他们的谈判最后根本无法保证能够实行。

    三十年战争现在已经完成了瑞典阶段,布拉格和约使得哈布斯堡王朝现在成为胜利方,但很快,法国将参战,而丹麦和瑞典的加入,会使得欧洲乱成一团。朱由校觉得,在远离欧洲中心的罗刹国,看着欧洲人杀得人头滚滚,同时寻找机会,这应该是最好的应对措施,是对大明利益的最大化。

    三十年战争将会导致哈布斯堡王朝建立统一君主制帝国的梦想正式破灭,使得欧洲各国具有了法理上的独立权,而德意志的各联邦继续分裂,直到普鲁士将它统一为一个国家。

    在这欧洲大乱的时机,是大明浑水摸鱼的好机会,与欧洲各国的交往便是早就布下的一局棋,而打败罗刹,交好波兰和瑞典,使得大明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欧洲的乱象,并找合适的机会介入到这场大混战中。

    而卢象升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在与波兰谈好铁路的修建事宜后,便带着戴春风及几个通译,开始了他的欧洲之行。朱由校给了他极大的权力,只要是对大明有利的事情,他可以全权决断,事后再报备就行了。

    在这乱世中寻找机会,对于文武兼备的卢象升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更不用说他还有皇帝称之狡狐的戴春风作为助手,一行人在欧洲纵横捭阖,合纵连横,拉拢与哈布斯堡作对的各国,打击与哈布斯堡合作的西班牙等国,使得三十年战争的走向开始偏离原来的历史,而且越偏越远。当然,他们的事迹,有一本书专门记述,这里便不赘述了。

第628章 大结局(上)Reens。() 
天启二十五年,欧洲战争终于落下帷幕。在大明的帮助下,哈布斯堡王朝受到了比原来历史上更重的打击,而大明的欧洲铁路也正式修筑完成。

    欧洲铁路从遇吉城出发,一直到达阿尔赫西拉斯,还有几条支线,分别通向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大明与欧洲之间的商路终于正式连通了。虽然大明铁路的收费极高,但其快捷与安全是海运所不能比的,而且真的算起来,用铁路运输并不会比海运更高,所以整条中欧铁路每天川流不息的火车,在这信息并不畅通的时代,双线铁路使得行车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中欧铁路的畅通,使得从欧洲到亚洲的海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量货物都从陆路上进行运输,使得大明仅仅是铁路费用一项的收入,便高达每年纯利润两千万元。如果按照铁路造价来看的话,十年的利润便可以将造铁路所耗费的钱财全部赚回来。

    天启三十年,孙传庭成为了内阁首辅。内阁首辅的产生方式依旧是廷推,不过现在加了任期限制,一任是六年,最多可以连任两届。且两届后,不得再将其列入廷推名单。

    孙传庭一直干到了天启四十二年初,他之后是卢象升任首辅,而孙传庭则进入了在天启三十九年成立的议院任议长。议院由卸任的官员组成,负责制定法律,负责监督以内阁为首的朝廷各部的预算。

    大明在这时正式进入了内阁,议院,法院三方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状态。而皇帝则放下了除军权和情报权的所有权力,不再管理朝廷各方事宜。

    天启四十四年,大明皇帝继承法正式颁布。这条法律将所有的皇子按照年龄,学习成绩,平日表现进行评分,排出了其继承顺序。当然,最重要的是年龄,学习成绩只要是达到合格大家就是一样的,平日表现只要不出现违反法律的情况,或者是极其恶劣的道德问题,从而取消继承资格外,大家也都是一样的。

    这条法律还规定,皇帝是大明国家的主人,他委托内阁治理整个大明帝国,而自己具有随时咨询的权力。皇帝是军队的最高领导者,但不得参加军队的具体指挥事宜,只能委托兵部和总参谋部代为指挥。皇帝是情报部门的最高领导者,但不得介入到具体的情报工作中。皇帝具有特赦权,但每年的名额限制为十人,且不能特赦罪大恶极的罪犯。

    而且法律还规定了,皇帝所能拥有的财富,只能是皇家产业的收入。朝廷每年负责大明宫城的修缮,并支付给皇帝一年一百万元的薪金。

    皇帝的子女会拥有皇子和公主的封号,每人每年由朝廷支付一万元的薪金,并且由皇帝给予一定的产业收入分红。分红可以传给后代,但每传一代分红变成原来的一半。皇子不得封国,只能居住在皇宫或者皇家的别庄之中。

    这条法律的颁布使得皇位不再炙手可热了,从根本上使得争位的情况不再出现。而且使得皇帝更进一步地成为了国家的象征,而治理国家的权力从法理上落到了内阁手中。

    这一年还颁布了专门的大明刑法,在刑法中规定,所有以推翻大明帝国为目的的行为都将被视为造反,所有造反的主犯均处以死刑,且不得特赦。

    这一条表面上看,是对民众的限制更严了,其实不然,因为以推翻大明帝国为目的这一条就很难达到。象当年潮州府下一县的知县贪污了朝廷拔下来的救灾款,结果导致一千多人围攻县衙,将知县打死,并破坏了县衙。而法院最后的审理结果认为,这不符合造反的规定,所以只能视为民众自发地维持自己的权益,结果只有三人因不需要的攻击行为被判为流放,而死亡的知县被抄家,追索所有财产。

    大明刑法特意规定了一条,任何以财产来分裂族群的行为(包括言论),都将被视为叛国,将被直接流放到新明府的小岛上,永远不准返回大明国内。

    天启四十九年年尾,皇帝将皇室诸人集中在一起开了一个会。皇帝共有三位妻子,生了皇子三人,皇女五人。张嫣皇后已经于四十七年去世,王贵妃也在四十八年去世,皇帝也没有重立皇后,也没有再选过秀女,皇宫只有段贵妃一人主持。

    而皇帝的第三代就比较多了,一共有七位皇孙,八位皇孙女。三位皇子都只娶一位王子,并没有侧妃。虽然朝臣曾经多次提出应该皇子应该多纳妃子,以延续皇家后嗣,但都被皇子们拒绝。

    皇帝先和孙子孙女们玩了一会,等人到齐后便说道:“朕准备提前退位。”

    皇长子朱慈燃连忙跪下道:“可是儿子有什么作法让父皇误会了”。

    朱由校笑笑道:“起来吧,没有你的事,你很好。你游历欧洲,美洲,新明州,任事勤勉实在,我很满意。你也四十多岁了,心智方面我非常放心,是时候让你来领导这个国家了。”

    段贵妃笑道:“这个皇帝要权没权,要钱没钱,你是当得没意思了,想要悠游林下了吧。”

    朱由校一笑道:“我皇家产业,涉及各项各业,每年利润已经达到了国库岁入的一成。便是子孙千万,也是用不完的,你说什么没钱呢。”

    段贵妃笑道:“那就是没有权力了?”

    朱由校正色道:“权力绝对不可私有,金钱绝对不可公有,这是早就说过的话。我之所以要退下来,是因为年纪大了,总会有些糊涂。虽然朝廷现在是内阁管理,军队也是由总参谋部指挥,但锦衣卫,经济调查统计局,军事调查统计局,廉政公署这些机构,权力还是极大。而燃儿正当壮年,处理这些事自然比我要强得多,这样于国于家,都是好事。燃儿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当这个皇帝自然是应理该当。”

    朱淑娥道:“弟弟当了皇帝,我就升了一级了,我不再是大公主,我是大长公主了。”

    段贵妃道:“你弟弟当了皇帝,你以后可以吹嘘你打过皇帝了,我倒觉得你最想说的是这事吧。”众人一起大笑起来。

第629章 大结局(中)reens。() 
集会散后,皇帝带着朱慈燃来到御书房,宫女上茶后掩上了门。朱由校道:“情报机构并不是军队,而且也只是有调查权,并没有审判权,但他的重要性你当然明白。”

    朱慈燃道:“父皇,儿臣觉得这些机构并不受内阁管辖,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如果有朝一日为君者不智,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朱由校笑道:“是的,可能会引起麻烦。但因为它们的职权限制,这样的麻烦其实并不是大麻烦。如果将这些机构完全废除,那就真的是大麻烦了。”

    朱慈燃道:“儿臣其实不大明白,废除这些机构有什么麻烦的,这些年儿臣问过父皇多次,父皇却一直不说,儿臣愚笨,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朱由校道:“是呀,你一直很聪明,问过我几次,我一直没有回答过你,但今天我要好好和你说下,让你明白是为什么。”

    朱慈燃心中一阵激动,多年的问题终于能够有答案了,他坐得端正,仔细地看着父亲。

    朱由校道:“为什么我是皇帝呢,因为我的很多代以前的祖先打败了蒙元,恢复了华夏国土,那么我就具有了对这个天下的统治权。这合理吗?这合理。那皇帝具有所有的权力,这合理吗?不合理。”

    “就象你担心后代不智,导致这些情报机构失控一样。皇帝有贤愚,如果遇到一个好皇帝,那国家平安,人民安定。但遇到一个乱来的皇帝,那就会导致民不聊生,失去统治权也有可能。这种撞大运的事显然不行,所以我把权力交给内阁,又用法院和议院三者来各司其职,却又相互制约。”

    朱慈燃说道:“儿臣在英吉利游学之时,倒是听过类似的理论,只是父皇所实施的,要比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