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各部落首领爱听,而炒花等人则听出了话中那淡淡的威胁意味,大明是要将蒙古人纳人统治范围内,从根子上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这一点确定不移。而将蒙古人中英勇善战的士兵纳入到近卫军中,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这时候与大明作对,一定会遭受到大明凌厉之极的打击。

    各部首领一个一个地表示了对于大明朝廷的忠心,并且承诺在朝廷征召自己部落的兵力时,会把最勇敢的子弟推出来供朝廷挑选,使得蒙古人成为近卫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汉蒙亲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孙承宗和熊廷弼对于蒙古各部首领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在随后举行的宴会中,大家推杯换盏,气氛极为融洽。众人敬过皇帝陛下后,再又要敬孙承宗,孙承宗端着一杯酒站起来道:“今日大家都能响应朝廷的号召,让承宗能够看到汉蒙亲善实现的美好前景,承宗心里高兴呀。在这里承宗谢过各位济农的理解和帮助,请满饮此杯。”

    见孙承宗如此说,蒙古首领们自然更是高兴,大家兴致极高,便要不停地向孙承宗和熊廷弼敬酒。孙承宗如何是这些蒙古汉子的对手,喝了两杯便宣布不能再喝。众人自然不会逼迫他,便都围着熊廷弼敬酒。熊廷弼酒量却是极好,杯到便干,引得首领们一阵阵叫好。

    第二天上午,孙承宗特意将炒花和奥巴请来,四人进行了一番谈话。首先孙承宗开宗明义道:“两位都是蒙古部族中的老人了,经历了当年的不时犯边,也经历了建奴之乱。有些话我也就不虚说了,炒花济农,您当年不时叩关,所为便不过是欲与大明交通货物,应该没有吞并大明,回复蒙元之意吧。”

    炒花这一生,一会儿为兄长报仇而与明朝为敌,一会儿因为要对抗建州女真,所以与明朝关系缓和,最后又差点投向建州,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在天启六年时便已经被建州女真征服。这一世因为建州败得快,所以他现在还能掌控内喀尔喀五部。

    炒花道:“我内喀尔喀五部之所以犯边,确实是要与朝廷互设。当年我年轻气盛,不愿意受人欺压,所以作出了些出格的事,幸得皇帝陛下宽宏大量,不与我们计较,而且现在的互市公平合理,我们内喀尔喀部很是满意,永远不想再与朝廷为敌。”

    孙承宗笑道:“当年互市之时,确实有些人欺负蒙古兄弟,低价买马,高价卖铁。当今皇上登基以来,都是奉行的平等互利的原则,所以边境倒是平和。不过,当年与大明关系紧张,只怕也不仅仅是互市不公平的原因吧。”

第583章 联军() 
炒花沉默不语,他当然知道大明与蒙古之间发生争执,不仅仅是大明一方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蒙古人血脉中的劫掠暴力因子。没有吃的了去抢,没有用的了去抢,抢习惯以后,看到汉人,便象看到了刀子下的羊。

    现在这些羊却会反抗了,刀子竟然被羊手中的火器打得大败亏输,不得不屈服在羊的统治之下,要说刀子会很高兴,那也是不可能的。不过蒙古人有一个优点,那便是识时务,服从强者。

    既然打不过,那就先屈服吧,等到有一天能够打过的时候再来打过。这应该是一些蒙古人的想法,这种情况其实大明的官员们心里是清楚的,特别是孙承宗与熊廷弼都是与蒙古人打过多年交道的人,更是明白,只有大明占据优势时才会使得蒙古人安静下来。

    现在的时候正好合适,蒙古人已经在武力方面被汉人全面压制,在商业等其它领域更不是汉人的对手。这时候分化蒙古人,便可以保证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汉人可以继续压制蒙古人。当然炒花和奥巴也明白这个道理,能够看出在蒙古部落里招兵所带来的后果,但是那有什么用呢?现在大明实施的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听话当然好,不听话随时可以让整个蒙古民族消失。

    炒花知道大明的铁路威力,可以说,铁路修到哪里,大明就可以控制哪里。现在铁路已经穿过了外喀尔喀部落,到达北海,虽然还没有修到外喀尔喀,但很明显,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等到铁路修好后,蒙古人除了安静地屈服于大明之下,已经不可能再做出任何反抗的举动了。

    孙承宗笑道:“汉蒙亲善是皇帝陛下亲自提出来的,现在却有些大臣不能理解陛下的高瞻远瞩,想要借蒙古人生事。陛下天性仁厚,所以才会有在蒙古人中招兵之举。在我们看来,或者是在你们看来,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了,所以希望大家都安守本分,为皇帝陛下效力。”

    这已经带有威胁意味了,但是能怎么样呢?瓦刺的固始汗势力大损,准噶尔部现在好得与大明穿一条裤子,正在合力攻打哈萨克汗国,外喀尔喀比漠南蒙古屈服得更早,科尔沁更不会与内喀尔喀联合,察哈尔恨内喀尔喀和科尔沁不死,蒙古与瓦刺都已经分裂得厉害,齐心和大明作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炒花道:“只要大明不想将蒙古人灭族,蒙古人都会愿意归顺大明,效忠陛下的。”

    熊廷弼笑道:“济农言重了,汉蒙亲善是陛下亲自制定的,我们从来没有灭人民族的历史,倒是在历史上差点被人灭族过。”

    奥巴道:“科尔沁一直与大明亲善,愿意拥护皇帝陛下的意旨,为汉蒙亲善作出贡献。我们一定会让大明兵部在科尔沁挑选出最勇敢的战士,为王前驱。”

    炒花也说道:“内喀尔喀也愿意任凭兵部挑选勇士。”

    这两位真心同意后,再加上察哈尔部的额尔克孔果尔,最大的三个部落首领都拥护大明的招兵政策,就使得招兵过程进行得极为顺利。大明从已经出征的蒙古军队中招收了大约一半的士兵,剩下的士兵便被各部落领了回去,而总参谋部和兵部联合组成的招兵办则来到各部落里进行挑选。

    大明挑选蒙古兵时都是用的最严格的要求,重点测试的是马术和勇力,这两项的得分决定了是否能够进入近卫军。而对汉蒙亲善的态度则是能否参加挑选的先决条件,所有拥护汉蒙亲善的蒙古人才能进入招兵办的测试点。

    按照皇帝陛下贵精不贵多的指示,此次一共招收了蒙古兵共三万五千余人,而招兵办决定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挑选,争取把所有适合的蒙古人都挑选到近卫军中。

    而这次招兵使得各个部落中的精英大多都进入到了近卫军中,各部落的战斗力大为下降,即使有人有些什么不应该有的心思,也很难再掀起什么波浪来。

    挑选好的蒙古兵进入近卫军中,优先进入北海军区和西北军区。其中北海军区的每个师中都加入了一个特别骑兵旅,全部由蒙古骑兵组成,这就用去了两万四千人。而同时北海军区还有岳托的一万女真兵和外喀尔喀的一万骑兵,使得北海军区一下子有了近十万兵力。

    曹文诏将北海军区总部移动到了双城河,这里有足够的地方,而且还有大量的移民需要保护,军队来到双城河后,便开始在河边的高地上伐木造房,现在可以让军队暂住,以后等移民来后可以让给移民住,曹文诏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明军最重要的基地,以保证后方物资的供应。

    大量军队来到双城河,使得粮食供应出现了缺口。曹文诏让蒙古骑兵带着近卫军士兵去北海运送粮食,一来一去,也算是锻炼了骑术。虽然不要求汉军能够在马上作战,但是北地区域太大,必须依靠马力才能行动。汉军的骑术确实远逊于蒙古军,所以很有进行强化训练的必要。

    孙抚民已经回到了双城河,曹文诏宣布了皇帝对他的处罚决定:孙抚民保留少将军衔,贬为近卫军先锋营营长。孙抚民向曹文诏请命,要求带先锋营前去扫荡鄂毕河。先锋营除了一个近卫军营外,还新加入了一个炮兵局,并增添了五百蒙古骑兵和五百女真步兵,其战斗能力已经相当于近卫军的一个旅。

    曹文诏希望孙抚民能够借先锋营立功,然后恢复军职。所以在给了他们足够的给养后,便让孙抚民前往鄂毕河进行探索。

    孙抚民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已经让他变得谨慎了许多,每次行军都是派出蒙古骑兵前行至少五十里探路,一路行来到达托木斯克,倒是没有遇到敌人。而守在托木斯克的五百名近卫军则报告说,前些天有哥萨克骑兵来探过路,只怕这几天会来进攻。

第584章 再战托木斯克() 
孙抚民大喜,自己在托木斯克栽了跟头,就要在这里找回来,想不到罗刹人如此识趣,竟然送上门来了。

    将给养从马上卸下来后,孙抚民便让炮兵在托木斯克的城墙上将火炮安装好,然后用实心弹对着堡垒下方进行了测距,这样等敌人来时,就不再需要定距离了,直接开火就能命中目标。再给近卫军火铳兵都分配了城墙的守卫区段,骑兵在城堡里专心休息,然后专心等待罗刹人的到来。

    第二天没事,第三天早上,一大片哥萨克骑兵朝着托木斯克扑了过来,来到堡垒外面后,哥萨克骑兵后面的步兵下了马,将马车里的大炮拖了出来,艰难地向着堡垒移动过去。

    孙抚民制止了炮兵局长想要开炮的请求,笑道:“放近一点,等他们开始准备装弹时再发炮,这些大炮虽然笨重,用来守城倒是不错的。”

    罗刹人在堡垒前不到一里的地方将大炮放了下来,大炮看样子至少有个七八百斤重,因为要五个人才能勉强拖动。罗刹人估计明军的小火炮攻击距离不会太远,所以根本就不惧怕,大摇大摆地在那里安装大炮。

    等罗刹人将火炮安好后,孙抚民手一挥,正等得着急的炮兵局长大叫道:“开火。”

    因为前面进行了模拟测距,所以炮弹呼啸着从城墙上飞出,正好击中了正在安装大炮的罗刹人。罗刹人的断臂残腿随着爆炸飞出,有一座大炮的火药桶正好被击中,剧烈的爆炸将大炮都震翻了过来,而大炮周围的罗刹人却是连手脚都找不到了,全部成了细小的肉块。

    罗刹人没有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他们的大炮重达千斤,射程只能达到一里。明军大炮看起来两百斤都不到,却能够打这么远,这让他们很是想不通。

    罗刹人一般都是由炮兵先摧毁敌人的城防,然后哥萨克骑兵如潮水一般地涌上,从而锁定胜局。现在第一步都不能完成,那些哥萨克骑兵只能在马上面面相觑。

    这时城门打开,一队女真兵拿着长矛慢慢地走了出来,后面跟着的是火铳兵,最后是蒙古骑兵。明军慢慢地走到城外一里的地方,离哥萨克骑兵大约两百步的地方,然后停了下来。

    女真人的长矛是兵器局特制的,长九尺五寸,尾部有一个可以张开的小铁牌,张开后可以增加后部的受力面积,女真人将长矛后端插入土中,长矛便斜着举向前方。

    虽然只有五百支长矛,但人散开后,便是一片枪林。女真人蹲下握住矛杆,后面的火铳兵将火铳对准了前面的哥萨克骑兵,然后放了一排火铳。

    罗刹人清楚火枪的射程,两百步外莫说是伤到人了,便是能打到人马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明军铳声响过后,传来几声马嘶和人的惨叫,竟然有十多个哥萨克骑兵掉下马来。

    哥萨克首领鲍萨克大惊,他们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