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钦道:“陛下,秦良玉将军本来是石砫宣慰使马千乘的妻子,胆智过人,擅长骑射,还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行军治兵,号令严明。”

    “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在播州作乱,两人带兵跟随李化龙前去征讨,于二十八年,连破敌军八寨,杀死杨应龙,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秦良玉于是代领马千乘的职位。去年,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四千人先前往。今年在浑河战役中战死的就是秦将军的兄长。”

    “秦将军所领之兵被称为白杆兵,白杆兵纪律严明,勇猛异常,尤其擅长山地之战,浑河战役中杀死数千建奴的,正是白杆兵。如果让秦将军看一下我们的京营,指出我们的缺点,应该会有很大作用。”

    “哦,明白了,女将军呀,厉害!”鲁钦这么一说,让朱由校记得前世好象听说过这个女将军,原来也在这个时代呀,那要好好看看是什么样子。

    “现在秦将军到了哪里了?”

    “秦将军让秦邦屏等人先行,自己在后面准备辎重粮草,现在正好行到通州附近,将往山海关而去,陛下可以让她来朝见,正好让她看下我们京营。”

    鲁钦推崇的语气,让朱由校对秦良玉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也记起更多东西,前世在一本书上看到,这名女将军好象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的女性,史书中将她记载到将相列传里,而不是象其他女性一样记在烈女传里,这样的巾帼英雄当然要见。于是立刻下旨,召秦良玉进见。

    晚上回到皇宫和皇后闲聊时说起了这件事,张嫣道:“皇上,臣妾也想接见这位女将军,我想段妃应该也想见见她,我都听她说过好几次了。”

    段英出身将门,本身也有武艺,仰慕秦良玉很正常,于是朱由校答应自己见过秦良玉后,会和她说的。

    第二天早朝后,朱由校接见了秦良玉,秦良玉四十多岁,但看起来只是三十出头的样子,个子很高,而姿色可以称得上秀丽。

    见礼之后,王体乾捧着圣旨出来了,秦良玉跪地听旨:封石砫宣慰使秦良玉为三品诰命夫人,赐三品官服。其夫马千乘赠封为都督佥事,其子马祥麟为指挥使。秦邦屏为国尽忠,着赠封为都督佥事,子孙世袭,秦民屏作战勇猛,进都司佥书。赐白杆兵白银三万两,布五千匹。

    秦良玉跪在地上叩头谢恩,一开口眼泪就流了出来。她的丈夫因为太监的诬告而死于狱中,而兄长又在浑河战役中战死,她虽然不会怨恨朝廷,但心里终究还是有些不好受的。现在皇帝如此封赏,总算让她觉得朝廷没有忘记她的功劳,她的兄弟们的功劳,那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不再是毫无意义的了。

    朱由校赐座后,犹豫了一会说道:“秦将军及亲人为大明做出的贡献朕是不会忘记的。而今国事多艰,还要让秦将军奔波千里,实在是让朕惭愧呀!”

    秦良玉立即跪在地上道:“圣上对臣及臣弟恩重如山,臣虽一女流之辈,亦知知恩图报,请圣上收回此言,臣弟剿匪不力,让圣上不安,真正惭愧的是罪臣。”

    朱由校急忙从龙椅上站起,走下来亲自扶起秦良玉:“秦将军满门忠勇,朕早深知。今日召见秦将军,一则是为秦邦屏将军等人封赏,二则想请秦将军为朕指明我朝军队的弊端,并顺便指点一下朕的近卫军,三则是皇后与后妃久闻秦将军威名,想与秦将军多多亲近。我大明军队在辽沈之战中大败,其中唯一让朕感动的即为秦邦屏将军等人拼死杀敌,阵斩建奴二千余人。大明军队积弊甚深,想请秦将军为朕解惑,如何除积弊,使大明军队都如秦将军之白杆兵一样敢战善战?”

第48章 西南不稳() 
秦良玉也不坐下,她先请朱由校坐回龙椅,然后正色道:“圣上对臣如此厚恩,臣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有逾越之处,还要请圣上恕罪。“

    朱由校笑道:”我大明不以言罪人,秦将军尽管说来,朕这点肚量还是有的。“

    ”那臣就斗胆说了,依臣之愚见,我大明军中有三大陋习,一者是以文御武,文臣大多不懂军中之事,却常要将领按自己乱发的命令行事,且无视将领的建议,鄙视将士,使得军中将帅不和。二者是主军客军之别,客军远离原籍作战,却得不到当地粮草支援,如我等带白杆兵援辽,如在一县停留一天,才能得到粮草,如一日过两县,则两县均无粮草供应,要等到第二天才会提供粮草,这样士兵根本没办法吃饱。三者是家丁问题,各地将领将其他士兵军饷扣下,集中用于家丁身上,家丁武器盔甲精良,作战勇猛,而其他士兵兵甲皆无,根本上不得阵。家丁相当是将领的私兵,将领调动时,家丁是可以跟着调动的,最后是用朝廷的饷养了将领的兵,如此下去,则朝廷军队战力将越来越低,将领势力越来越大,藩镇之祸不远矣。微臣出言无状,请圣上责罚。“说罢跪倒在地。

    ”秦将军请起,朕早说过不以言罪人。“朱由校等她起来后说道:”秦将军之言有理,朕也曾经想过这些问题,这些都只能缓缓图之,不过朕将京营整顿了一番,全部由武将领军,不准将领养家丁,由一地慢慢推广,总有一日可让全国均能成此景象。今日想带秦将军去,看一看朕练的军队如何,不知秦将军意下如何?“

    皇帝想带你去看,难道你还敢说不愿意?再说秦良玉也想看看皇帝练的新军如何,当然欣然答应,一起来到京营中。

    京营的翻手礼先就让秦良玉大开了眼界,然后鲁钦等人的赞誉之词听得连她自己都不大好意思了。看过了京营的操练后,她也投桃报李,将京营的武器盔甲,行军阵列都大大赞扬了一番。

    朱由校看着互相吹捧的一群人,笑笑道:”不是说要请秦将军指点京营的吗?怎么全是好话呀?“

    众人才发现把皇帝冷落到一边了,周遇吉尴尬地笑笑,鲁钦道:”正是如此,秦将军久经战阵,神目如电,慧眼如炬,我等厚颜,请秦将军帮忙指点下京营的不足之处,如果能同时提出解决方法那就太好了。“

    秦良玉其实已经被京营的情形给震惊住了,她早就知道京营之乱,更甚于边军,而现在看到整齐的军营,高昂的士气,特别是精良的装备,严整的队伍,与之前的京营可谓是绝然不同。先朱由校说带她到京营看时,她其实是不以为然的,她不相信短短几个月内,皇上能将乱糟糟的京营变成有战斗力的军队。但亲眼所见,除了没有经历过战阵外,其它方面比她所看到的边军已经强得太多。

    她拱手做了一个罗圈揖道:”不敢当,以本将看来,京营之兵可称得上是精兵,唯一可虑之处,不过是没有经历过战阵而已。“

    她转向朱由校,敬了一个新学的翻手礼道:”西南各地土司,近来有不稳之象,且西南现今各地,常有小股土匪,如京营能抽调部分精兵,以剿匪为名,巡行西南,既能练兵,又可震慑各地。臣的一点浅见,敬请圣裁。“

    她是石砫宣慰使,自己本身就是土司,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实在是很不容易,也可见她对大明的忠心。朱由校道:”秦将军此议甚妙,待朕和诸将商议后再作决定,皇后盼将军甚急,将军先去宫中如何?“

    命人带秦良玉去皇后宫中,朱由校和京营众将商量秦良玉的提议。鲁钦首先说道:”西南民风剽悍,确实常有土匪出没,只是让京营去打小股土匪,好象有点小题大作的意思呀。“

    杨光夔道:”这个只是名义,主要是震慑不稳的土司,西南地形复杂,倒是个练兵的好地方。臣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杨光皋和周遇吉也觉得可以,反正不用太多兵力,就当是行军训练也好。朱由校却觉得还有一点,就是秦良玉所说的主客军的问题,京营去西南,就是客军,也正好试验一下别的军需供应方法,如果可行,慢慢就能推行到全国各军了。

    既然大家都觉得可行,那朱由校就决定由京营抽调一个骑兵营,两个步兵营前去西南剿匪,各位将领都想去,这当然不可能,最后经过激烈的争吵之后,由皇帝拍板,派鲁钦带三个营去西南。

    但是如果说是派京营去西南剿匪,这事朝中官员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所以决定等秦良玉将白杆兵送到山海关后,再要她继续去征白杆兵,到时鲁钦就带人护送她回西南,这样文臣们就没话可说了。

    没有争到西南的任务,其它将领都很失望,特别是杨光皋和周遇吉,朱由校保证用同样的方法送他们去辽东,但不准和建奴交战,暂时平复了他们的怨气。

    好不容易安抚好京营将领后,朱由校回到宫中,问过后才知道秦良玉已经回去了。晚上宿于纯妃宫中,段英还没有从白天得见偶像的兴奋中回过来,和朱由校谈了很长时间的秦良玉。

    朱由校笑道:”那爱妃下次也去当将军好不好?“

    段英不相信地看着他道:”真的吗?真的可以吗?皇妃也可以当将军吗?“

    ”当然可以,不过当将军先要学会骑马,你会骑马吗?“

    “臣妾在家中学会了骑马呀。”

    “朕还不会骑马呢,爱妃不如来教朕骑马吧。”

    “这时候到哪里去找马呀,明天好吗?”

    “明天怎么行,不如爱妃今晚先当会儿马,让朕也学会骑马好吗?”

    ”陛下最讨厌了,臣妾可是说的正经话哟!“

    ”朕也是说的正经话,而且朕还要做正经事哟!“一时笑语嫣然,娇喘连连,满室皆春。

第49章 京营拉练() 
六月一日,熊廷弼从家乡被召回,皇帝加了他兵部右侍郎衔。他回朝后首先要求停止贬谪攻击过他的言官,朱由校没有理他。然后他献上了著名的三方布置策:在山海关布置重兵,并在登莱,天津增兵,在广宁出兵牵制,并于海上出兵直捣建奴后方。

    朱由校看了以后,又单独召见了熊廷弼,直接问他道:“熊卿的策略朕看了以后有些疑问,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侧重于防守还是进攻?”

    熊廷弼汗立刻就冒了出来,他的策略,虽然说得含糊,但皇帝却直接看出了他的打算,他一咬牙道:“启禀陛下,臣准备先重防守,再等适当机会再进攻。”他的想法是不容于大臣们的,因为大臣想的是收复故地,而他却是想先守着,不思进攻,就和以前言官攻击他的一样。他在布置策中说要在山海关布置重兵,又在天津登莱增兵,其实就是想先固守再图发展的乌龟壳战术,虽然在奏折中他先说的是“广宁用骑步对垒于河上,以形势格之而缀其全力”,那不过是想掩饰一下罢了。

    “朕不懂战事,然熊卿欲重兵于山海关及关内,则关外必然兵少,建奴来攻,如何应付?”

    见皇帝竟然没有斥责他的意思,熊廷弼的心安定了下来:“臣有罪,臣思之,若敌来攻,则可相机而动,敌多而猛,则可先撤其兵,等敌退则又据之,敌若少,则可攻之,等其援兵来,则又撤之。”说完跪在地上,不停地叩头。

    朱由校想,如果是别的皇帝,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