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半月后,征订已经到了二千多份,增加的大都是南直隶的商人,于是发行了一万四千份,免费发行的只有六千份,象原来一个部都有一百份,现在就减少到只有五十份,售卖的增加到六千份,南北京各三千,还是一抢而空,而且还有人高价收报纸。导致征订成了一件既能自己第一个看到最新消息,事后又能以全额甚至高于全额的钱卖掉的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征订迅速增加,达到三千多份。

    鲍郎中进宫向皇帝报告,如果按现在这样的形式发展,增加报纸发行数量,很快就能够使报馆的收支平衡了,当然没有计算官员的薪酬和场地等,只算人工费用。朱由校指示,现在还是最多只能发行一万五千份,不要多发,要营造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印象,并加紧对铅活字的改进,尽快用铅活字代替雕版印刷,到时报纸概念深入人心,费用下降后再增加份数,到时广告也可以加进去了。

    果然,以后征订数量增加缓慢,一直到第八期时才到四千,然后每期不过是几十的人数增加,但报纸确实已经影响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这从读者来信虽然缓慢但是持续地增加是可以看到的。

    朱由校下令,读者来信每一封报馆都要看,而且写得比较好的要拿进大内来,由他亲自选择后再登在周报上,这一习惯持续了大约一年,直到他确信王承恩已经完全明白如何当好周报检查官后才光荣退休。

    铅活字在常州师傅和礼部召来的工匠合作之下,终于取得很大进展。铅活字比铜活字便宜,比木活字耐用,比锡活字更容易和油墨结合,从第十三期开始,试用铅活字印刷部分周报,质量已经接近雕版印刷,所以从第十四次开始,全部使用铅活字印刷。

    从第十五期开始,引入了周报的第一支广告,是由著名的荷包店“刘林记”打的,朱由校要鲍应鳌找个人打广告,鲍应鳌就找到了他的歙县老乡刘林,朱由校审核时才发现就是自己与皇后以前相遇的那个荷包店,于是这一期的周报上就出了一个小小栏目叫广而告之,然后里面一行小小的字:刘林记的荷包,皇上都说好。

    刘林本来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才忍痛出了二十二两银子(一字二两银),不想广告登出后效果奇好,先是京师的人大量涌入这家皇上都说好的荷包店,然后外地来的人也要来看看皇上都说好的这家荷包店,一个月内,老板算了一下账,除掉多请人工的费用,比上月多赚了二百三十五两。这个消息传开后,想打广告的蜂拥而至,有些卖家用品的也想象荷包店一样用“xx店的xx,皇上都说好。”王承恩拒绝了,出加倍的钱也拒绝,然后周报上就多了一条编者按:本报广告必须真实,皇上确实说了好才能说皇上都说好。严禁虚假广告,保护皇家尊严。这让刘林记的生意再上一层楼,当然刘林又付了七十两广告费。

    到第二十期时,报纸已经变成了了一月三张,而报馆已经能依靠征订和广告自给自足了,然后就是赚钱而且是赚大钱的日子了。因为是用内帑的钱办的报馆,所以收入也全归入内帑,直到天启七年时,户部实在忍不住了,上奏要求将报馆部分收入归于户部和礼部,朱由校才决定将报馆以股份制的形式卖了三成给户部,两成给礼部,内宫只占一半股份,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户部和礼部出了多少钱,据坊间传说,应该是天文数字。

第46章 京营现状() 
皇帝和皇后的冷战终于结束了,在第一期报纸发行前的那天下午,朱由校正在书房中胡思乱想时,客氏在外面报告,段妃来了。

    朱由校出了书房,段妃迎着他深深一福,然后从宫女手中接过一个食盒,放在桌子上说道:“皇上日夜操劳国事,臣妾恐有伤龙体,特意做了些家乡的小点心,希望皇上能够喜欢。”

    上次选妃时朱由校见过她一面,人当然是长得极美丽的,如果公正地说,段妃和王妃与张嫣相比的话,只能说各擅胜场,张嫣胜在风韵,段妃颇有英气,王妃温婉可人,三朵娇花,各有各的韵味。今日朱由校看过去,段妃秀色依然,只是眉目之间,颇有些寂寥之意。

    朱由校心里有些不如意,其实后来客氏和他说了些话,他明白张嫣这样做其实才是对的,只是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但现在看到段氏,心里却另有一番想法。他一直提醒自己,他不是来这里当种马的,但他也知道,段妃和王妃终究还是他的女人,自己就是他们的天,把她们弄进宫里来,却又不理不问,她们心里该是如何难过如何惶恐,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女孩,这样做对她们其实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心里想明白了,他便打开食盒,夹了一个小点心,细细地咀嚼吃完后开口说道:“朕这些日子有些忙,慢待了两位贤妃,今晚朕去爱妃宫中,和爱妃一起谈一谈人生和理想好不好。”

    段妃虽然听不懂什么人生和理想,但听说皇上晚上去自己宫中,喜得已不知说什么是好,这些日子的彷徨不安早去了九霄云外。

    于是晚上朱由校来到段妃宫中,第二次做新郎,比第一次熟练得多,不过他照例先问了她的天癸日期,确定是在安全期才与之共赴巫山。

    第二天下午王妃又送来了她的家乡点心,所以晚上朱由校做了第三次新郎。

    第三天晚上他直接来到坤宁宫中,看着那只隔了十多天却仿佛离开了十几年的脸,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思念,将她紧紧地抱在怀中,再也不想放开。

    从此以后,他大部分晚上都呆在张嫣宫中,即使她不在安全期中,也会抱着她一起入睡,然后每月都在其他两位妃子宫中去两次。后宫中的三个女人,得到皇帝的宠爱润泽,心情也好,人也长得越发美丽,而且三人一团和气,情同姐妹,并无争宠呀什么的宫斗剧发生。

    天启元年五月二十八,辽东忠烈祠初步完工。祠内供奉有自辽东战乱以来为国牺牲的将士,从最早在抚顺之战中战死的宁远总兵张承胤,千总王命印、把总王学道、唐钥顺等人,到最近一次辽沈之战中的陈策,秦邦屏等人,无论是总兵还是小兵,只要能知道姓名的,都立了神主牌,上面写上籍贯,官衔和姓名,按死亡战役不同而分殿供奉。

    忠烈祠外有一条长道,长道两边跪着一些石像,石像后面立一石柱,上面写着官衔,姓名,籍贯及其父姓名,从抚顺之战中的游击李永芳,中军赵一鹤到辽阳之战中的马承林均在其列。还有大片的空地,给以后投敌或者畏敌不战者准备着。

    忠烈祠由锦衣卫驻守,每日有人专门祭祀,且准许国人自行前去祭祀。自建成之日,每日都有大量的各色人等前往追思先贤,痛骂奸贼。京营还专门组织各营集体前去祭祀,并在英烈神主牌前宣誓,最后结语是“一切为了大明,一切为了皇上。”并一起敬了军礼。

    京营改制已半年多,共得正兵步兵六个营,骑兵四个营,炮兵两个营。没有挑上正兵的归入辎重营,所以现在有正兵一万五千零八十五人,战马九千七百匹,驽马一万多匹。

    这么长时间的操练,所有正兵都已经练好了短枪和燧发火铳的使用。因为兵仗局在五月底已经完成了一万五千支带刺刀燧发火铳的制造,所以现在是每个正兵都有一支新式火铳,骑兵除了火铳外,都配有一把马刀。

    军法是每个士兵都要背诵的,特别是关于作战时的军法做了一些改动:击鼓不进,鸣金不退当然是斩,而正兵战时砍首级也要斩,战时退却,一队退斩队长,队长不退斩全队,乱阵列斩,战时发退声也要斩,战时捡物也要斩,反正一句话,让你冲你就冲,让你退你才能退,否则斩!斩!斩!

    各种各样的操典都制定出来了。操典规定极其详细,象遇敌时如何上药,如何听口令发射,乃至于扎营时如何修工事,如何修厕所,都有详细的规定。士兵最怕的是军法官,犯错被抓住后,虽然一般的惩罚并不严重,但被罚冲洗厕所之类的可是让人很没有面子的事哟。

    杨光夔现在负总责,主要负责练兵。平时训练时,鲁钦带四个骑兵营,杨光皋带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周遇吉带另外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现在基本枪术训练已经完成,但每个正兵每天都还有枪术训练任务。根据对战训练成绩,有一成半的士兵获得了刺杀二级勋章,所有的军官都获得了二级勋章。

    除此以外,士兵还要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训练时稍微比别人前一点或者后一点,军法官的棍子就会打在身上。朱由校规定,军中体罚时只能打屁股,所以开始训练时,很多人睡觉都只能俯卧着睡。但是效果也是极好的。

    朱由校去检阅队列时,在平地上,一排士兵最大的差距也只有半尺不到,而复杂地形通过时也只有一尺不到。他已经很满意了,只要作战时不影响阵形,他觉得就可以了,真象后世那样拉尺扯线来量,倒是没有必要,他要的是能作战的兵,不是要演戏的兵。

    他曾经要周遇吉在喊行进口令时让士兵冲进河流呀,掉下陡坡呀什么的,然后将犹豫的士兵暴揍一顿,结果在检阅时,一队士兵在前进口令没有停止时,直接摔下了五尺高的土坡,脚步没有一点细微的停顿,摔倒后又立即爬起来继续前进。

第47章 秦良玉() 
京营各种部队之间的协同训练正在摸索之中,朱由校告诉他们,如果不蒙上战马的眼睛,用燧发火铳的刺刀举成枪阵,枪阵之间留有空隙的话,战马不会撞向枪阵,而会从空隙里面跑过,这是他前世看一个什么纪录片时看到了。杨光夔他们都不大相信,于是进行了试验,结果骑兵强迫战马撞向枪阵,战马也会自动避开。他们大拍马屁之余,立刻针对这一点进行了步兵操典的修改完善,与操典中对敌步兵规定的六排密集队形不同,对敌骑兵时应该每一司组成一个横一十二行纵九列的方阵,伙夫十人担负补刀的任务。方阵之间留下足够马匹通过的空隙。

    反正自家有各种兵种,大家操练起来步炮配合或者步骑配合都很容易,只是刚开始时弄伤了几个,好在没有生命危险,后来在操典中加上了训练时的要求后,就很少出现受伤情况了,即使偶尔出现也不过是轻伤罢了。

    如果摆出来看,大家都还是有模有样的,但鲁钦周遇吉等人都认为,训练和对敌是不同的,平时什么都记得,对敌时因为紧张就什么都忘记了,所以他们提议要在战斗中训练才行。可是在哪里去战斗呢,难道拉到辽东去?那会不会是给野猪皮去送菜呢?

    可是近来好象并没有李自成什么的来起义呀,不是,来造反呀。而且明朝和宋朝不同,山上并没有什么象梁山泊之类的大群土匪,这是个麻烦事,练兵没有对象呀。如果当年的崇祯知道他竟然担心这种事,只怕会被气死。

    鲁钦道:“秦良玉将军正好奉诏率白杆兵援辽,不如请她来看一下我们京营的情况,提出一些意见也是好的。”

    这个名字上次在奏折上看到过,鲁钦一说起来倒还有些印象,于是就问道:“这个秦良玉将军是什么人,给朕详细说说。”

    鲁钦道:“陛下,秦良玉将军本来是石砫宣慰使马千乘的妻子,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