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的部分观点标出,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自己需要的思想内容,由日月堂对它们进行修改,这样就可以由戏曲班指导进行排演,象忠贞大将军便是这样来的。

    而朱由校还会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日月堂里的堂主,周延儒去美洲后,现任堂主便是范文若,他从朱由校那里领到了要求,然后便回日月堂开始组织人进行写作,编排。

    象朱由校想要宣传提倡寡妇再嫁,让女性掌握自己的命运,日月堂便写出一个剧本:汉朝时王娡因为受丈夫虐待,便勇敢地离婚,然后遇到了当时的太子刘启,两情相悦,最后生出了著名的汉武帝刘彻。虽然也许和史实不大相符,但戏曲而已,并无根据史实来写的限制。这出戏传播开来后,也引起了一些反响,一些比较开明的家长在包办婚姻时,也偶尔会征询一下当事者的意见。虽然影响不是很大,但朱由校认为,所谓潜移默化,便是自己的目的。

    而在忠贞大将军之后,皇家大剧院排演的第二出戏是辽东纪事,讲述了辽东鞍山驿的一家五口人的苦难经历。萨尔浒之战后,建奴攻占了鞍山驿,父亲因为不愿意与建奴合作,与母亲一起被建奴杀死。长子逃离鞍山向辽南而去,次子却自愿剃发,投靠了建奴,以便保住家中六岁的幼弟。

    长子逃到金州,参加了近卫军,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近卫军营长。他从来不敢忘记家中的血海深仇,时刻想着打回老家去找建奴报仇。

    而次子本意是保住幼弟,却不想建奴先是让他们兄弟两做包衣,然后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将他的幼弟杀死了,以便省下一笔口粮。而次子在一次次的退让中,最后也没有勇气与杀死幼弟的建奴拼命,反而成为了建奴的帮凶,一起压榨在鞍山驿的汉人。

    近卫军攻打鞍山时,次子被长子所在的近卫军俘虏了。兄弟相见,说起父母和幼弟的遭遇抱头痛哭。但锦衣卫清查后发现次子的恶行,便欲将次子抓去审问。长子不相信自己的弟弟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便拒不放人,与锦衣卫发生了冲突。

    锦衣卫将一个个证人带到长子面前,听到证人们的哭诉,长子才醒悟过来。他质问弟弟:”你难道忘记了父母的仇恨了吗?忘记了小弟是被谁杀死的了吗?“

    次子沉默不语,旁边的锦衣卫道:”人呀,在有些事面前是不能退让的,你退了一次以后,就一定会退第二次,慢慢地你遇到事后,都首先会想到往后退。对于建奴的恶行,如果每一个汉人都选择不退让,逃走,或者逃不走的就破坏他们的牲畜,毁掉他们的农具,烧毁他们的粮食,那建奴也许早就被灭掉了。善良的人们呀,要记住这样的教训呀!“

    这部戏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在面对大是大非时,我们应该如何做。次子想保护幼弟而投降建奴,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变成了这样,是因为他对建奴抱有幻想,却没有想到与虎谋皮是不可能成功的。

    皇家大剧院的第三场戏是莺莺传,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西厢记改编的,其实真要论到原著,元稹写的时候就叫莺莺传。

    这部戏与元稹的莺莺传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最大的不同便是结局。元稹的结局是张生始乱终弃,王实甫的结局是皆大欢喜。而在戏中,是崔莺莺主动与张生和离(即离婚),因为她发现张生其实并不爱她,所以勇敢地选择了离开。然后遇到了一位虽然贫穷但是待人真诚的小商人,共同经历了一些事后,两人之间产生了好感。共结连理后,小商人和妻子一起努力,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这出戏是按朱由校的要求来改的,吴炳范文若等人是觉得改得很失败的,皇帝只是想借这出戏来宣传妇女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借机提高商人的地位。但在朱由校看来,戏剧当然要有主旨,宣传真的善的美的,不就是艺术的目的吗?如果顺便能够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揉合进去,那不是更好吗?

    皇家大剧院建成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部新剧。这些剧里或多或少地融合了朱由校想要表达的意思,象什么要守秩序要排队呀,象不要辱骂别人的家人呀,这些或者生硬或者圆融地混在戏剧中的观念,慢慢地发散出去。

第502章 对蒙古的分化() 
林丹汗在归化城一战后,避过了薛伯陵的追击,狼狈地逃回了瓦察尔图察汉城。这一战虽然战士损失并不大,但察哈尔部落的士气却下跌得厉害,而且最重要的是其它部落看到了察哈尔面对明军时的虚弱,更加对林丹汗的命令阳奉阴违,这就加剧了蒙古各部的离心。

    孙承宗在归化城之战后,便连续接见了科尔沁部长奥巴,阿鲁科尔沁的车根汗,内喀尔喀部长炒花的使者。使者也没有说什么事,只是提出希望与大明进行正常的互市,所以请大明多开马市,愿意将最好的未阉割战马卖与大明。

    蒙古各部一向来不愿意将强壮的战马卖与大明,即使要卖也是阉割过的公马,以免大明出现强大的骑兵。现在愿意将未阉割的战马卖与大明,其实意思便是将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交给了大明,与投诚已无区别。

    孙承宗自然高兴,在请示皇帝以后,便在辽东各地又开了五处马市。这五处都位于大明与阿鲁科尔沁,科尔沁,内喀尔喀之间,而大明以加强互市为由,将这五地用公路与g2高等级公路联系了起来。使得驻扎在沈阳的近卫军可以在两天之内到达这五处马市。

    朱由校不但同意多开马市,而且还特意派了使者前往内喀尔喀去见炒花。正使是兵部侍郎陈奇瑜,副使是白健森。使者带来一千元银币,一百匹棉布,十匹丝绸,一百件铁锅。炒花自然盛情招待,恨不得将两位供了起来。

    陈奇瑜对炒花说道:“济农,今日前来贵部,主要是传达我大明皇帝对内喀尔喀五部的善意,当然,皇帝陛下本来想封济农为大明安义王,但恐怕林丹汗会不满,所以想先与济农商议。”(注,炒花并不是济农,而是内喀尔喀部长,这里是尊称。)

    炒花脸色连变,他自然是贪图大明的封赏,但现在林丹汗虽然大败,却还是蒙古共推的大汗,如果自己接受了这个王位,只怕察哈尔各部兵马立刻就会推过来。

    他笑道:“他这个大汗还不知道能够做几天呢,大明皇帝的恩德本济农是很感谢的,不过这个安义王还是等些时间再说的好。”

    陈奇瑜暗地里叹了一口气,如果炒花真的要接受安义王,那就表示明军要和内喀尔喀各部联手对付察哈尔了。这是大明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惜炒花也想得明白,内喀尔喀如果联合其它蒙古部落打败察哈尔,那蒙古人只会称赞他是英雄。但如果是和明军联手,其他部落虽然可能不敢当面说他什么,但他的名声也会大受影响。

    好在陈奇瑜来之前,朝廷里大臣讨论也觉得炒花不会现在就接受明朝的封号,但这应该是迟早的事,等到林丹汗被明军打得七零八落之时,蒙古各部都会争着向大明示好。

    陈奇瑜笑道:“我们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来到。还有一件事要劳烦济农,我们想去外喀尔喀部,烦请济农给我们派几个向导。”

    派向导只是借口,当年达延汗死后,内喀尔喀五部南迁,与外喀尔喀七部远离,但终究人情还是在的。陈奇瑜的意思便是想让炒花作为大明与外喀尔喀交流的中间人,派出一个有份量的人从中说和。

    炒花当然心领神会,便唤来自己的儿子拉图鲁道:“你带着大明的使者去外喀尔喀,将使者介绍给外喀尔喀三汗。”

    陈奇瑜见炒花如此上道,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他拿出一百元银币和一匹丝绸送于拉图鲁,并额外赠送给炒花私人一千元银币。

    于是拉图鲁便带着大明使者前往外喀尔喀而去。去外喀尔喀有两种路线,一种是从内喀尔喀绕过察哈尔部,经科尔沁和阿鲁科尔沁到达外喀尔喀。再一种是回到京城,再经归化还去。因为陈奇瑜还要去抚谕科尔沁和阿鲁科尔沁,所以便走了第一种路线。

    在科尔沁部,陈奇瑜将大明皇帝的赏赐给了奥巴之后,又将海兰珠的礼物交给她的父亲寨桑。寨桑在礼物中取出两面精美的镜子后,又将剩下的礼物都交给奥巴,让他分与科尔沁各部。

    奥巴看到海兰珠的礼物已经快赶上明朝皇帝对科尔沁部了赏赐了,心里寻思这大明可真是有钱呀,海兰珠嫁了一个候爷,就能够送出这么多的礼物。他却没想到,海兰珠的礼物中其实有一大半是皇帝加进来的,便是要让科尔沁人羡慕大明的富足,以坚定科尔沁投靠大明之心。

    对炒花的安义王之议又在科尔沁部落再来了一遍,奥巴道:“科尔沁的明珠都嫁给了大明,我这个做伯伯的还会坑自己的侄女吗?敬请大明皇帝放心,科尔沁一定会跟着大明走的。至于王位,还是日后再说吧。”

    陈奇瑜笑道:“总之是跑不掉的,到时我如果有事要麻烦王爷,还请看在今日的事情上,给我几分薄面呀。”

    奥巴笑道:“那是当然,这里有上好的皮子,请两位使者笑纳。”

    陈奇瑜笑道:“这个真的不行。我们出使在外,私人是不能收受物品的。外臣刚才所说,也不会是私人之事。皇帝陛下说,汉蒙亲善,最早便是从科尔沁部落开始的,奥巴部长是大明最好的朋友。”

    奥巴也笑道:“汉蒙亲善,对两族都有好处,我们科尔沁部会致力于此,为两族的和平友好尽到我们最大的能力。”

    阿鲁科尔沁的车根汗与奥巴一样,也愿意和大明友好往来,但安义王之议陈奇瑜就没有再提,因为一提车根汗一定会同意,而明军离阿鲁科尔沁最远,如果林丹汗发兵征讨车根汗,明军根本没办法及时救援,那反而使明军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威慑力大为下降。

    所以陈奇瑜将皇帝的赏赐下发后,便只是与车根汗聊一些日后如何进行互市的事,比如需要大明加大哪些物品的出售量,阿鲁科尔沁可以提供更多的何种货物,最后宾主尽欢后,便往外喀尔喀而去。

第503章 远交() 
喀尔喀是在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分封的左翼三万户之一。喀尔喀万户共分十二部,喀尔喀河以东为内五部,封授达延汗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喀尔喀河以西为外七部,封授达延汗幼子格埒森扎札赉尔珲。

    一百多年来,喀尔喀蒙古地域逐渐增加,东接呼伦贝尔,西至科布多,南临大漠,北与布里亚特蒙古接壤。现在由三位汗王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统治。

    一路上白健森不断地拿出地图来与实地相对照,然后在地图上标出没有记录的河流,道路。总的来说,参谋部的地图是准确的,只是蒙古人是游牧的,所以聚居点会发生一些变化。

    三位外喀尔喀汗早就知道林丹汗败于明军的事实,所以对于大明的使者也很是热情。虽然漠南与漠北中间隔着澣海大漠,但大漠东西不过三千里,南北更是两千里都不到。大明想要对付漠北蒙古,其实也并不困难。

    大明将土谢图汗封为远义王,札萨克图汗封为远安王,车臣汗封为远靖王。三汗都接受了大明的赐封,并都表示,自己将会派遣子侄到北京去朝见大明皇帝,奉上自己的贡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