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究成果。“

第454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 
这时孙元化道:”陛下,前次研究院器械科在这里订制了一批铜线,听说他们正在研究一种叫做电的东西,想把陛下讲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不知陛下可有兴趣去看一看?“

    朱由校诧异道:”有这回事?他们怎么没有和朕说?朕讲的是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如何变为现实,朕自己也还没有摸索出来呀。“

    这话其实是很有水分的,朱由校在研究生院开了一门新课——电学。这课根本不好讲,因为没有实物呀。所以朱由校就用填鸭式的方法将切割磁力线产生电,电可以点亮电灯,电又能使电动机转动的原理给他们说了一通。他觉得凭现在的水平应该很难造出电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将电用物品研究出来,当时讲课只是想着先讲着一些原理,以后慢慢再看有没有指导意义。

    就这样的一点点知识竟然可以让他们造出用电设备来?朱由校根本不敢想象。他兴冲冲地和孙元化几个人赶到研究院器械科,想来看看他们造出的东西。

    有几个学生正在作试验,一个学生转动着把手,使一个磁铁绕着中间的一个线圈旋转。线圈连接着两条线,连接到另一个线圈中,这个线圈外面的磁铁是固定的,里面的线圈跟着旋转了起来。

    见到皇帝进来,学生们作揖行礼,一起口称陛下。朱由校挥挥手,仔细看着这个装置。学生转动的把手上面镶着磁铁,而中间的线圈是固定不动的。而另一边的线圈是用两个瓦片一样的结构和铜线相连,正在转个不停。

    朱由校道:“这是谁负责的?”

    一个二十来岁的学生上前道:“陛下,是学生陈道永。陛下所说金属线切割磁力线,便可以产生如闪电一般的电,学生们便想试试,结果果然造出了能将人麻痹的电。学生们深受鼓舞,便想到陛下所说电可以让金属在磁场中转动,于是便做了这个装置,结果真的转动起来了,陛下真乃神人也。”

    朱由校看了看旁边,果然有一个只有一半的结构,便问道:”这是你们研究出来的放电器?“

    陈道永道:”陛下,正是此物,转得越快,便麻得愈厉害。“

    朱由校心里想,发现电击似乎是一百多年后的事了,而电的真正应用就是两百后多年的事了,现在如果开始研究电,会不会太早了一点,因为科学并不能在某一个方面有大的突飞猛进,它需要其它方面的科学技术来支持。但如果电能够真正的运用,那对于大明来说,可就是领先了世界两百多年了,到那时,谁还会认为现在科学出现在西方呢?

    他看着陈道永说道:”你在研究院里召集对电有兴趣的同学,组成大明电学研究所,你是所长。朕会给你更详细的资料,充足的资金和人力,所有与电有关的现象都可以研究,朕相信你们一定会给朕一个惊喜。“

    陈道永惊呆了,他才二十四岁,竟然被陛下委以如此重任,这简直不可想象。不过他毫不犹豫地回道:”学生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朱由校让学生去找研究院院长毕懋康,通报他关于成立大明电学研究所的事情。大明电学研究所依然会安排在研究院内,但资金由大明皇家科学基金会提供,这就它将不会属于研究院管辖。而陈道永等人是研究院学生,现在要从研究院出来,于情于理也必须通知院长毕懋康。

    回到宫中后,他让人找来书记官(侍诏),开始回忆高中的科学知识。电压又叫电势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可是,电势不同如何测量?晕,忘记了,还是老师原来就没有讲过?

    这时朱由校才发现有很多高中知识自己竟然忘记了,这可不行。于是很多天里,大量的翰林学士被召集到云台,开始了抢救朱由校脑中知识的运动。朱由校将所能记起的各科知识(除近代历史以外),不管有用没用,先记下来再说。

    所以常常出现翰林学士把字写在纸上后,还是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断断续续用了三十多天,朱由校觉得自己已经被掏空了,这才停了下来,然后将这些知识分类整理,命令王承恩印了三千册,在各地的图书馆里都放上一册,然后送到了研究院。

    其中有些知识朱由校在做六科教授的时候便已经讲过了,只是没有现在的这样系统。书籍共分为算术,格物,生物,化学,地理五种。对于研究院的学生来说,都是很有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的知识。

    在格物中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学。在书中朱由校抛出大量未经证实的假说,象力学三定律呀,电磁理论呀,热力学三定律呀,甚至还有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高中学的都是理论,至于如何验证,那都只能让学生们去搞了。

    陈道永他们拿到格物书后,看到那一个个陌生的名词:电压,电量,电流,电阻,电容器一个个头大无比。总算朱由校另外编了一个小册子,将电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注意事项都一一罗列在上面,象电线外面要包绝缘体呀,可以用水力使磁铁或者线圈转动,但不要让人接触到裸露的电线呀,可以用动物实验呀。不然只怕实验一开始,就会电死几个学生。

    所以大明电学研究所就在极其高级的理论指导下,极其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开始了他们的研究。皇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金钱倒是足够的,但没有东西可以买呀。就象最普通的绝缘电线,也只能在铜丝外面裹上木片或者厚厚的棉花。但这些学生,突然见到眼前一个如此多彩的新世界,都激动得无以复加,立誓要将电这个东西研究透彻,使得电能够为大明人所用。

第455章 教育改革() 
从天启二年开始建立师范学堂后,前期是一年就毕业,朱由校想等到教师基本上满足后再实行两年的学制。但一直到天启八年,依然是一年学制,因为根本就没有教师满足的时候。

    天启四年,在南直隶开办了南京师范学堂,在四川开办了成都师范学堂。天启五年,在陕西开办了西安师范学堂,在湖广开办了长沙师范学堂。天启六年,在广东开办了广州师范学堂,在福建开办了泉州师范学堂,在山东开办了临清师范学堂。天启七年,山西开办了太原师范学堂,河南开办了洛阳师范学堂。

    天启三年毕业的那一届学生,在分配到各处学堂后,很多人都在天启四年被朝廷重新召回,然后再派到了各地的师范学堂担任教师。在师范教育中,对民族的认同感教育是第一位的,第二位就是官话的学习了。所有的师范生必须说得一口流利的官话,当然是北京官话而不是凤阳官话。而且要求在任教时必须用官话教学,使学生至少要能听懂官话。

    天启七年九月,朝廷将教育这一块从礼部划拉出来,正式成立了教育部,部长便是原京师大学堂师范学堂的副校长杨鹤。这人打仗不大行,但是抓教育确实是一把好手。各地师范学堂的建设和人员配置基本上是他负责的,事后无论是厂卫还是廉政公署,都称赞其“账目清楚明白,无一毫错处。任用均以才德论,无有一例徇私。”

    朱由校已经命令翰林院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制定了教育法,教育法规定,每年的教育经费,均由户部按一年的税收总额按比例拨款。天启八年到二十年为每年税收总额的一成,然后再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

    这个拨款数额已经算是非常非常高的了,因为全国的小学堂本来就不多,中学堂更是只有十来所,所以大量的钱便被用来兴修学堂。朱由校对杨鹤的要求是五年之内,各个布政司至少要有一所师范学堂,北京和南京要有两所。每个乡必须保证要有一所小学堂,每个县要保证有一所中学堂。

    教育法规定,所有年龄六岁到十五岁的大明男子或女子,均可以免费在国立小学堂学习两年,如成绩优异,则可以继续免费在国立中学堂学习两年。而其中成绩优异者,则可推荐入京师大学堂或各省师范学堂学习。

    这个成绩优异,只能是按考试成绩。所有弄虚作假的学生将永远被免除进入大明学堂的机会,并且追缴前面免费学习阶段学费的十倍,而参与作假的教师则永远开除教师资格并入狱十年。

    教育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里面有繁多的教师师德规范,象不得收受学生及家长礼物,象不得击打学生臀部及手掌以外的部位或导致其受伤,象不得对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或者利用教师身份获得任何好处教师只要有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都会被永远取消教师资格,并且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

    每个学堂都会邀请地方的开明士绅及有威望的人士组成学堂董事会,董事没有薪资,权力却极大,专门负责监督学堂的各项行为,能够对上级教育机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有这样一个机构对学堂进行监督,应该可以使教学环境更加纯净,教师也不敢有太多出格的行为。

    而学生中凡属有忤逆教师管教行为的,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会被永远开除学生资格,并记录在案,不得参与大学堂的入学考试及科举考试。欺压同学的行为也会被直接开除,若是年满十二岁,则会被送入辽东农场进行一年的劳动改造。

    朱由校看到这个教育法草稿的时候,觉得对学生要求实在太严格了。觉得应该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却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叶向高认为,一个教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学堂,才能培育出真正对大明有用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对教师都忤逆,对同学都期压,那这个学生根本就不配读圣贤书。

    朱由校喃喃地说道:“难道我们不应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吗?这样的学校不会压抑他们的天性吗?”

    叶向高笑道:“陛下,学习本来是掌握技能的过程,也许有些人在学习中是快乐的,但那应该只有极少数,在这殿中的我想应该不多。白首穷经通秘义,这读书之事,本来便是苦事,何来快乐之言。”

    朱由校不死心地说道:“日后我们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足够多的学堂,所有的学生都会进入小学堂,中学堂里学习。总有些人是不愿意学习的,那时怎么办呢?”

    叶向高道:“要到这一天,不知还要多少年,老臣是看不到的了。只是老臣觉得,小学堂便是掌握基本的书写和算术方法的,这当然最后要让所有人都懂才行。但中学是为大学选拔人才的,为什么要所有人都进中学堂学习呢?有些人天性便不爱读书,那我们让他们懂得民族大义,知道要爱华夏,爱大明,爱陛下便可,会写自己的名字,会看看书报便可,简单地算数记账,不会受到商人欺负便可,何必要学那么深呢?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朱由校道:“可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即使是种田,还是做什么事都要一定的技能,而中学堂便是学习其原理的时候,不学又如何能够在这世上立足呢?”

    徐光启上前道:“陛下,掌握某项技能,并不一定需要知道原理的。象我们的钢厂,那工人只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就行了,而炼钢的原理要知道做什么呢?小学堂学习之后,便可以在钢厂先实习一段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