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言出法随,内臣岂敢不遵,只是这李进忠盗窃宫中宝物,已经被下在狱中,内臣没有办法将他提出来,还请陛下体谅!”

    朱由校取出自己的短剑,叫道:“王承恩,你拿着朕的宝剑去狱中将李进忠取出来,谁敢阻拦,杀无赦!”

    王承恩大声领命,拿着宝剑就向外走去,王安阴沉着脸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转头对朱由校说道:“陛下,内臣还有些事要先去处理,可否退下?”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王公公不要着急,朕新登大宝,还有些事不懂,请王公公一一为朕分说。”

    朱由校和王安东拉西扯,说着大概半个时辰,这时外面通报李进忠已经带到,朱由校道:“麻烦王公公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以后有事的时候朕再找你,你先走吧。”

    王安气急败坏地施礼后退出,经过门口的时候王承恩正好带着两个太监架着李进忠进来了,王安阴恻恻地对王承恩道:“小王公公现在翅膀硬了呀!”

    王承恩皮笑肉不笑地说:“还要多谢老王公公的栽培呀!”边说边带着李进忠进到屋内。客氏连忙安排两个太监小心地将李进忠放在榻上,朱由校对王承恩道:“做得不错,你很好。”

    王承恩跪在地上道:“奴婢愿为陛下赴汤蹈火,虽万死而不辞。”然后将剑恭敬地呈上,带着两个太监出去了。

    李进忠看到朱由校,就挣扎着要跪下行礼,朱由校按住了他。仔细看去,他身上衣服破烂,透过破洞可看到背心处的鞭痕。他虽然被按住,还是在榻上叩了三个头,红着眼睛说:“那个杨涟说奴婢引诱皇上嬉戏,叫王安重责奴婢,奴婢冤枉呀,陛下英明神武,怎会被奴婢引诱。”

    朱由校心里也不好受,李进忠是自己信任之人,而且一直以来,自己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根本就连正事也忙不过来,何来嬉戏之事,症结所在,不过是想让自己身边没有可用的人,这样才好架空。想到这里,微微一笑道:“你想不想报仇?”

第25章 魏忠贤出场() 
李进忠脖子一缩,迟疑地说:“陛下说的是找谁报仇?”

    “谁整你就找谁报仇呀!你脑袋有问题吗?问这么弱智的问题?”

    李进忠不明白弱智是什么意思,但总还能知道那不是个好词,试探着说:“王安?他是秉笔太监,奴婢怎么能找他报仇?杨涟,他是外廷官员,奴婢不敢恨他,更不敢找他报仇。”想到杨涟咬牙切齿地痛骂他的样子,身子不由得又打了一个颤。

    “没出息,王安和杨涟算什么东西,难道还比得过皇上吗?有皇上撑腰,你想找谁报仇不行呀。”客氏恨铁不成钢地在旁边说道。

    “奶娘说得好,李进忠,你太让朕失望了。”朱由校想不到这么简单的问题李进忠都想不明白,不由得看低了几分。其实这是他想当然了,王安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还是先帝最信任的太监,在内廷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李进忠一个连职司都没有的小太监,哦,不对,老太监,怎么敢和王安作对,至于杨涟是外臣,外廷要搞死太监不要太容易哟,一般的大太监如果得罪了文官,那最好还是洗干净脖子等死,文官对付太监都是一起上的,而且一般都是不死不休,所以有明一朝,除了极少数逆天如王振,刘谨等太监正当红时外,一般内臣天然就畏惧外臣,根本没有与之作对的想法。

    李进忠涨红了脸,内心挣扎了一会说:“奴婢是陛下家奴,陛下想要进忠打谁就打谁,奴婢愿意做陛下的一条狗。”

    “好,好,好。”朱由校拍掌笑道:“进忠想明白了就好,我们现在好好合计合计,要如何给你报仇。”

    “奴婢没有私仇要报,但奸臣不敬陛下,便是奴婢的仇人,奴婢就要找他报仇。孝和皇后曾赐奴婢可以复姓,奴婢想复姓为魏,忠于陛下,尽心为陛下做事,做陛下的贤臣,哦,贤太监。求皇上恩准。”

    “准了,那你就改成魏进忠好了。”

    “李选侍御下有一内官也叫魏进中,奴婢请陛下赐名。”

    “哦,这样呀,那容朕想想,奶娘一起帮忙想想,给李进忠取个好听响亮的名字。”

    想了一会,朱由校道:“你有忠心,所以这个忠字可以保留,你想做朕的贤臣,所以可以加一贤字,你本叫李进忠,那就改名叫魏贤忠,如何?”

    客氏立即反对:“身为奴婢,首先就要尽忠于陛下,先忠再贤,所以奴婢倒是觉得,还是叫魏忠贤的好,陛下以为如何?”

    “好,这个名字好,寓意也好,魏忠贤,魏忠贤?”朱由校突然心里反应过来,难道这个人就是自己早就想过不用的魏忠贤?“宫里还有名叫魏忠贤的人吗?”他还抱有一丝希望,终究李进忠跟了自己这么久,忠心耿耿而又做事稳妥,他可不希望他是大坏蛋魏忠贤。

    “上次陛下正好问到了这个名字,奴婢专门找各司局查过,一直没有找到,应该是没有重名的人了。因为不知陛下查找此人有何事,所以一直没有回禀。”

    好,明白了,这个人就是明朝著名的九千岁魏公公了。可是这家伙是个坏人呀,这可怎么办呢?朱由校一边想,一边围着卧榻转圈,客氏和魏忠贤迷惑不解,一个名字至于这样吗?

    突然,朱由校一拍脑袋,停了下来。心里直骂自己蠢,历史上的魏忠贤是坏人,那是他得势以后呀,并不能代表现在的魏忠贤也是坏人呀,有自己在,他要变坏就阻止他呀,多简单的事,还要想半天,真是人蠢无药医呀。

    “那就好,你以后就是魏忠贤了。你要记住自己名字的由来,忠而且贤,如果有一天我觉得你对不起这两个字,那我就会收回你的名字,你明白了吗?”

    “奴婢谢陛下赐名,请陛下看着,魏忠贤将会成为陛下最可信任的内臣,陛下指向哪里,奴婢就冲向哪里,永远听从陛下的话,永远做陛下的忠奴,他日如有违今日所言,千刀万剐,不得好死,此誓请奶娘为证。”

    “好了好了,我相信你。现在我的话在内廷外廷都不好使,现在他们内外勾结在一起,互为奥援,你俩来帮我出个主意。”

    于是剩下的时间里,原来历史上声名狼藉的三人组开始进行分析,如何打破外廷和内廷的勾结。

    魏忠贤进宫几十年,见多了宫里的明争暗斗,首先就提出要先解决王安,他认为皇帝直接下旨,免掉王安的职位比较难,因为司礼监联通内外,外廷是可以干涉的,当然直接叫人将王安打杀也可以,但终究不是上策。那么就只能徐徐图之,先要找到心怀忠义的内臣,一步步分薄他的权力,然后就容易对付了。

    说到内臣,现在自己比较熟悉的就只有李朝钦和王体乾了,这两个在自己是太孙时就一直办事得力,倒是可用之人。

    至于外廷之事,魏忠贤就帮不上忙了,这个他是一窍不通。朱由校看到首辅和其它人似乎有些不同,至少是没有那么咄咄逼人,是不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呢?对了,这些日子忙得太厉害,徐光启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了,这些事问他应该是可以的。

    这时,客氏突然说道:“其实对付王安还有一个办法,陛下找个机会升他的官,按规矩他一定会辞谢的,陛下就顺势准了他,这样就可以剥夺他的职位了。”她深恨王安要赶她出宫,陛下才这么大,没有贴心的人照顾怎么行,自己照顾陛下十六年,从一小小的人儿到现在的威武少年,怎么会舍得离开呢?还想要看到陛下儿孙满堂的样子呢,这老太监太可恼了。这计策并不光明正大,但确实有效,可见,得罪女人要小心,得罪护犊子的女人更要小心,得罪护犊子而犊子又有权有势的女人千万要小心!

    朱由校想了一下,轻声道:“这样做有失皇家体面,容易让人诟病,不到不得已,还是别用的好。”

第26章 哕鸾宫失火() 
第二天早朝,皇帝下旨,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徐光启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左庶子孙承宗升为少詹事为日讲官。这两项任命倒是没有人反对。退朝后,他先与徐光启一起进了御书房。

    行礼后,徐光启坐了下来。朱由校哽咽着说道:“一年之前,有天晚上朕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太祖皇帝对朕说,国朝传来二百多年,现正危机存亡之时,外有建奴肆虐,内有饥馑遍地,如不奋起振兴,则大明不到三十年而亡。太祖命朕早做准备,无须顾忌。朕听从太祖之命,修兵革,制良种,引泰西之学,欲强国之根本。不料一年后竟然是朕坐于此地,若早知如此,朕宁愿是父康祖健,好让朕能承欢膝下。”一边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徐光启心中最大的困惑终于解开,不由得大大松了一口气:“陛下孝心天地可鉴,怎奈天不假年,臣请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不可伤心过甚以免有伤圣体。”

    “朕初御天下,深感责任重大,而朕又才疏学浅,欲请先生为朕荐良材以为国用。良材之一者,为精通泰西之天文,地理,机械,火器,算术之人;良材之二者,为精于财政,长于农事之人;良材之三者,为长于兵事,擅长练兵与带兵之人。请先生明日上本,将此等良材分类呈于朕前。”

    这是对徐光启绝对信任的表示,一下子要他推荐这么多官员,就是首辅也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徐光启心内感激,又跪下来谢恩。朱由校连忙扶起道:“只有一点要求,先生所荐之人,只求有其才,其余不足论。”这就是唯才是举的意思了,他怕徐光启要求太高,所以加了这么一句。

    “谨遵圣上谕旨。”

    “你我有师生之情,请先生不要如此拘礼。另外,先生可否告诉朕,朝中官员谁是东林党人呀。”

    徐光启迟疑道:“启禀陛下,所谓东林党者,乃政敌攻讦之语也,臣不敢言。”

    朱由校这才明白,东林党是别人攻击东林人时才会用的词,一个东林人不会站出来说“我是东林党”,因为此时党这个字常常被视为朋党,是个贬义词。徐光启这人很厚道,没有乘机攻击别人,已经很不错了。

    既然如此,那就换个问法吧“朝中群臣,应该有一些派别吧,不如先生就给朕详细讲讲?”

    于是徐光启只好勉为其难地给他讲了一下基本的情况。当然他都不是用的党字,但朱由校当然明白其中的意思。朝中现在大概有几个党,东林党,比如杨涟,左光斗,周嘉谟,赵南星,刘一燝,韩爌,还有不在职的叶向高,李三才都是东林党的著名人物,而孙承宗竟然也是;然后就是浙党,象首辅方从哲和给事中姚宗文就是;楚党,象官应震、吴亮嗣、黄彦士就是,熊廷弼也是楚党;齐党,给事中亓诗教、周永春就是;总体来说,东林党势力最大,因为他们在先帝当太子一事上出力最多。

    朱由校想,自己想要重用东林党,只是现在已经得罪了李三才,然后杨涟和左光斗自己也不喜欢,是不是自己太过苛求?其实他们都是很好的,至少是一心为公的?只是表达方式的问题,或者是立场问题,使自己对他们没有好感。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能现在就把这些人一棍子打死,慢慢看吧,只要是能一心为国,他们朕还是要用的。

    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