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道:“很好。朕让你在医药班找几个和你一样想了解身体内部结构的人,一起去辽南,那里有建奴可以让你解剖。你们仔细观察记录,然后写一本人体结构的书出来,如何?”

    吴有性学医几十年,读了很多医书,诊治过很多病例。他发现,有些病不是六淫之邪所致,而是四时不正之气所为,他一直不明白得病的原理,而在医药班,竟然听到细菌致病之说,觉得正好可以解释他遇到的这些病例,所以才有来请教皇帝之事。如今皇帝准许他去解剖人体,自然不会推辞。

    他作了一揖道:“学生谢过陛下厚恩,学生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朱由校道:“国内不允许解剖人的尸体,所以朕只能把主意打到建奴身上。蛮夷与我大明人的区别是在精神,肉体并无不同。朕会给你们一个钦差令牌,近卫军各个部队都会全力支持你的。”

    吴有性接过魏忠贤递过来的钦差令牌后,跪倒谢过皇帝。朱由校这次没有阻拦,只是说道:“早点动身,等到显微镜研制完善后,朕会派人给你们送过去的。”

    第二个进来的学生却不是农学班的,而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他作了一揖道:“陛下,器械班学生方以智申请到兵器局去实习。”

    朱由校打量着这个少年:十多岁的少年努力装出老成的样子,只作揖显然是听了外面的人说的,而面对着皇帝,终究不能镇定自如,腿微微地抖着。

    今年研究院的器械班新生并没有直接进入兵器局实习,因为朱由校认为还是先学一些基础知识了再去后更好一些,而且已经有了去年的学生,对研究院学生的需要并没有那么迫切。

    朱由校笑笑道:“你为什么要直接去实习?应该学习的功课你都学好了?”

    微微颤抖的双腿渐渐有不支之势,方以智满头大汗地说道:“陛下,学生,学生已经学了课本上的知识,觉得只有和实际相对照,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朱由校有些奇怪,于是问道:“你在哪里学的?”

    方以智回道:“陛下,学生在家里由母亲和姑姑教了一些西方的学识,在这里有些东西学生已经学过了。”

    朱由校问道:“你是哪里人?”

    方以智道:“陛下,学生是安庆府桐城县人,家父现任兵部职方司郎中。”

    原来如此,朱由校点了点头道:“兵器局有许多研究方向,有蒸汽机车,有火铳,有大炮,还有其它的一些研究,那你想去哪里实习?”

    方以智想了想说:“火铳大炮,杀人之器,不学也罢,我去学习制造蒸汽机车。”

    朱由校大笑道:“小小年纪,倒有些老气横秋的样子,有意思。杀人之器也有其可用之处,象建奴猖獗,如果没有火铳大炮,如何能够杀退他们。朕准你去兵器局实习,希望你能帮助兵器局,造出更好更快的蒸汽机车。”

    第三批学生更奇怪,竟然是地理科的两个学生。一个三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两人作揖后,二十多岁的学生开口道:“陛下,学生张岱想要退学。”

    朱由校奇道:“你想退学,为什么?别人想进研究院都进不了呢,你竟然想退学?”

    张岱道:“学生当时来考,本来想治史的,但是没有历史班,想着历史地理相近,所以报的地理班,但后来才发现,其实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既然没有历史,学生觉得还是回家写文治史比较合适。”

第297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二)() 
朱由校想了想道:“是朕疏忽了,研究院确实要多开一些科才行,你看这样好不好,朕在研究院里多加文史一科,戏剧一科。你先留在研究院,对于如何设立文史科仔细思考一下,然后给朕一个建议,朕再开文史和戏剧科,你看如何?”

    张岱摇头道:“陛下,学生功名也无,如何能知道文史科如何建立,朝中诸公,文采斐然者多矣。倒是学生祖父曾经在家中建立戏班,学生算是略懂一二。”

    朱由校道:“不是说你文采出众才能知道文史科如何建立,只是想让你以一个热爱文史之人的身份,看看应该如何建立文史科,你提供的只是一个方面的意见而已,朝中诸公,朕也将会问询的。既然你也知戏剧,那就一起给个意见吧。”

    张岱行礼退后。另一个三十多岁的学生上前作揖道:“陛下,学生徐弘祖觉得我们地理科的更应该外出实习,考察我国各地的山水地形,不管是在经世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都会有作用,所以众同窗特意推举学生来向陛下请求。”

    朱由校突然想起一个人来,那个著名的旅行家,于是问道:“你的字是什么?”

    徐弘祖很是奇怪,低头回道:“学生表字振之。”

    朱由校想,原来不是徐霞客呀。他说道:“你这个提议很有道理,地理确实更应该实习,你让你们的司业向院长和副山长申请,自己制定好计划,然后给朕过目一下就行了。”

    徐弘祖想不到竟然如此容易就得到皇帝的批准,大喜之下深深地作了个揖道:“学生等谢过陛下的大恩,学生等一定会让实习对朝廷有用的。”

    朱由校摇摇头道:“具体的效用倒是其次,朕希望你们实习时,能够把你们路途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写上一本游记,让大家都知道我大明河山是如何美丽,这才是最主要的。至于军事上我们有专门的测绘人员,找矿开矿你们也应该不擅长,当然如果能发现他们没有发现的东西自然更好。”

    这徐弘祖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他生来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积极鼓励徐弘祖放心远游。万历三十六年,二十二岁的徐弘祖终于正式出游,他游历了浙、闽两地,旅途中听说京师大学堂招收地理方面的人才,他深感一人独行有诸多不便,于是便来京师考入了地理班。

    他本以为既然是地理科,自然应该是到各处游览考查,不想却是在学一些地理知识。他不淡定了,想要退学,而他去找司业时,司业听了他的意思后,让他来找皇帝阐述自己的意见,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问询,不想却得到这样好的结果。

    当然,朱由校并不知道,徐弘祖就是后世有名的徐霞客,霞客是他的号而不是他的字。

    最后一个是个四十多岁的落拓士子,他作揖道:“陛下,学生凌濛初本是器械科学生,但学生不懂机械制作,所以请求退学。”

    朱由校依稀听过这个名字,却一时想不起来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但既然自己听过名字,那就不能放过。他笑笑道:“既然不懂机械,当初为何要报考器械科呢?”

    凌濛初面带愧色道:“陛下,学生十八岁充补廪膳生,然多次赴考,均未能中试,到现在还是个副贡。因见陛下开新科取士,便欲改弦易辙,因学生曾经做过印书之事,想来学习印刷之术,故而考取了器械科,不想器械科都是如何制造火铳大炮或者蒸汽机的,并没有印刷之术,学生无能,只好申请退学。”

    在凌濛初回话时,朱由校绞尽脑汁,还是没有想起来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只好放弃。听他说自己擅长印书,便开口道:“其实印书之事,也确实与器械科有关。器械科除了造火铳大炮,也能制造一切机械,印刷也可以用水力甚至蒸汽机做动力。你既然有志于此,不如专门负责研制印刷机械如何?”

    凌濛初想了想回道:“其实学生更想要编书,当然对研制印刷机之事也有兴趣,那就来研制印刷机械吧。”

    他说到编书,终于让朱由校想了起来,他就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作者。

    他立即说道:“既然你对机械之事不大精通,正好朕要准备在研究院加开文史和戏剧两科,不如你来文史科如何?印刷机械让别人去研究。”

    凌濛初自然求之不得,问道:“陛下,学生愿意去文史科。”

    朱由校大笑道:“刚才有地理科的张岱也想进文史科,朕要他想一想文史科要如何才能建好,现在这个任务也交给你,到时一起给朕交一份提议书来。”

    凌濛初激动不已,谢恩后满心畅快地去了。

    朱由校将研究院院长毕懋康找来道:“朕今日遇到几个想要退学的研究院学生,因为他们觉得没有适合自己学习的东西。故而朕准备在研究院新开两科,一门文史,一门戏剧,毕卿觉得如何?”

    毕懋康想了想道:“陛下,文史科倒也罢了,这戏剧科是干什么的,专门用来写杂剧的吗?为什么不把戏剧也加在文史里面呢?还有也可以加进来。”

    朱由校一想也是呀,戏剧不都是文学类吗,那加进来也不错呀。毕懋康又说道:“陛下,研究院六科并不能包括各种人才,当日报考时说的是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就可以报考,而报考后却又限定在六科里面,这样自然就会有学生觉得不能学到想学的东西。而今陛下新增了两科,日后又会有人觉得八科之中亦没有想要学习的内容,是不是又要变成九科十科呢?”

    朱由校道:“是呀,朕也是这么想的,毕卿可有教我?”

第298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 
毕懋康道:“陛下,臣是这样想的,不如在研究院里专门设一科,名曰杂科,这样不管什么样的人才都可以放在杂科里,然后根据他们的特长,找到相应的教师或者是让他们自行研究,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朱由校拍手道:“这个办法好,只是听毕卿所言,应该不是一时性起,而是早就有考虑此事,为何不与朕商议呢?难道朕就这么可怕,让你们有话不敢说。”

    毕懋康摆手道:“陛下,臣只是有些初步的想法,还未能考虑清楚,自然不敢贸然进言。陛下于研究院里,一直都平易近人,臣怎么会因为怕而不敢说呢。”

    朱由校道:“那就好,毕卿能有话就说,这一直是朕欣赏的一种品质。我们搞研究的,还是不要和他们那些人一样弯弯绕绕的好。那就加上文史和杂科两门,在报纸上发一个招考通知,就在一个多月以后开考。”

    大明周报在研究院新增文史和杂科的消息后面写了一个编者按,指出在五月十八将在京师大学堂进行这两科的招生考试。并且注明,只要任何与文字有关的技艺,包括杂剧,诗词曲,,都将会包括在文史科中。而其他并不在已经有的六科和文史内的,都可以归为杂科。并且举例子说,一个人口技说得好,也可以入文史科,一个人跳绳跳得好,也可以入杂科。但前提是,你做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一个方面必须是做得很出色的才行。

    这时,孙承宗终于回到了京师。朱由校要云台接见了他。行礼过后,孙承宗便开始汇报自己这两年来的情况。

    大部分都已经在以前的奏折中说过,但孙承宗最后说出的一件事,引起了朱由校的重视。

    孙承宗道:“有两个葡萄牙人找到了臣,提出想和大明联合起来,攻打西班牙人和荷兰人。”

    朱由校问道:“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呀,他们原来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现在葡萄牙人竟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