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以前就在兵器局实行了奖励制度,用来鼓励大家改进生产程序,在燧发火铳的研制过程中,这种奖励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不管是火铳的质量还是产量,都有长足的进步。而昨天朕问了一下,一年来兵器局只奖励了五位工匠师傅和一位研究院学生。这不够,远远不够。如朕所说,怀疑一切,难道蒸汽机的每一个部位都已经尽善尽美了吗?不可能,据朕所知,蒸汽机车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个时辰四百里,而我们的蒸汽机车速度还不到一百里,显然这是有改进的空间的。”

    “甚至还可以将蒸汽机车的整个结构推倒重来,我们不用活塞来推动曲柄行不行,我们变成轮子样的结构行不行,这些都是可以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

    “朕会长驻在兵器局,朕要设立一个机构,名字就叫做专利问询处。只要你发现有哪些机械装置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你有一种机器的构想,都可以找到问询处,朕给你提供一切你想要的东西,以供你进行实验。如果实验没有成功,没有关系。如果实验成功了,朕会根据你的功劳给予你相应的奖励。在宝钞司,有几个人造出了一种以前没有的纸,朕决定将制造出售这种纸的利润的半成给他们,是二十年的利润的半成。可以这样说,这几个人根本就可以不再做事,每年都会得到大量的金钱,每个人都会成为富翁。”

    “朕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要让你们知道,聪明才智可以为你们带来什么。除了种田做工,除了当兵经商,其实还有一种事也可以让你养家糊口甚至家财万贯,那就是造出新的东西,这个朕称之为发明创造。朕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发明创造,造出一些能让我们更加富足的东西,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东西。”

    工匠们虽然有些词听得不是很明白,但基本意思还是能理解的。有些心思灵动的人就上了心,如果自己也能象宝钞司的那几个人一样,改进或者造出了新的机器,那也就能象他们一样得到大量的金钱了。

    而那些学生更是心思火热。在研究院学了大量的知识,使他们在研究方面比这些工匠们的眼界更广,对原理理解更深,所以他们发明创造的可能性更高。朱由校对他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在工匠中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象瓦特一样的人物,所以他才会在兵器局里讲这番话。

    会开完后,他吩咐书记官道:“将朕的讲稿交给徐先生修改,让徐先生和叶师润色,然后登在报纸上。”

第295章 《大明科学报》() 
下一期的报纸上,圣旨部分登载了一篇劝发明创造谕,里面就是朱由校的兵器局讲话。当然,经过徐光启和叶向高两位的修改,讲话已经面目全非,但主旨思想倒是一点没有变化。而且在编者按里有一段说明:奉圣谕,于京师及南直隶设立专利院,全国子民的发明创造都可以在专利院里进行鉴定,而且想要发明创造的只要提出构想,经审查合格后,可以提供创造经费,但需要有相应的抵押。如果没有或者不愿意抵押的,可以在京师研究院来进行研究,由研究院提供所需的一切费用。

    专利院的建立正在进行,而朱由校这时候正在进行度量衡的统一事宜。首先,他造出了现代天平,因为有秤的存在,所以大明人很容易就理解了天平。

    造出天平后,朱由校让兵器局锻造了一斤重的钢铁块,都是经过天平仔细称量了的。然后造出了一两和一钱的钢铁块。

    而长度和容积单位也是照此处理,造出了钢尺,最小的单位是厘,然后是分,寸,尺。造出了一升,一合,一勺,一撮的钢铁块。

    朱由校命令给每个布政司送一套钢铁块和钢尺,以使各地校正衡器。而兵器局则继续造出一分重和一厘重的钢铁块。以现在的能力到一厘已经是极限了。

    而这时,玻璃厂已经将内装水银的玻璃管造好了。朱由校让人将玻璃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刻下了记号,然后又放入沸水中,又刻下记号。再将中间这一段等分成一百小段,这样就成了一个摄氏温度计。

    当然,这个温度计显然不叫摄氏温度计,朱由校就叫它温度计。用这种方法,可以造出五百度的温度计,当然,现在蒸汽机的蒸汽温度也没有达到五百度,所以短时期内应该是够用了。

    统一的度量衡对于经济和科学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朱由校想要让全国都用统一的度量衡,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个十年八年来推广,是不大现实的。但朱由校认为,先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用统一的度量衡,倒是不难的。

    而朱由校让茅元仪办了一份新报纸,名字就叫大明科学报,这是一份内部报纸,发行范围很小,主要是京师大学堂研究院和兵器局,第一期学报中,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科学。

    科学,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

    这个解释比较拗口,但朱由校实在是想不到如何用文言文来翻译它,而徐光启他们的翻译又会让一般人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索性就用大白话来解释。

    也许是受到对科学解释的影响,科学报通篇都是用的白话文。第一期报纸上,朱由校提出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有: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而至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朱由校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阐述。他认为,进行科学研究,第一是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

    第二是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第三是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都收集起来。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验。

    第四是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设或假说。

    第五是在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第六,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一条“自然定律”。

    朱由校总结了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就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不懂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搞明白。

    朱由校明白,自己的智力最多算得上是中等水平,与大明人相比,多的不过是一些见识。所以他要把自己强于这个世代的一点点东西充分地发挥出来,与大明人的聪明才智结合起来,让大明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长足的进步。

    他呼吁大家,把精力放在研究自然规律上,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一些事,其实是有深刻的道理在其中的。格物致知这事,是圣人教导大家探究真理的重要途径,只要把这世界上的道理都弄明白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等到有一天,点灯不用蜡烛,耕地不用牛马,就能使大明人过上象三代之治的好日子。

    大明科学报的目的是让大家提出奇思妙想,彼此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希望能够让大家的想法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交流非常重要。在首期的报纸上,就登载了伽利略的水中浮体对话集的一部分,并且传教士答应,每次从欧洲来的教士,都会将最新的书籍带来大明,与大明的研究工作相印证。

第296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 
大明科学报开始发行后,朱由校就开始了在兵器局实验室的实验研究。今年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比之去年更加热闹,特别是师范学堂和吏员学堂的学生开始分到各地当起了教师和吏员后,原来心存顾虑的人都明白过来了。大量的学子来到京师考试,一时客栈和食铺赚得合不拢嘴。

    研究院又招收了六百名新生,而朱由校教过一年后,他的讲义就成了新生的课本,由其它精通某一方面的教师去上课。当然,也有些学生问得教师哑口无言,特别是医药班和农学班的。

    于是朱由校就决定每十天去京师大学堂一次,不是讲课,而是解惑。

    这天是到京师大学堂去的日子,他带着一定要跟着去京师大学堂玩的朱徽媞,来到了专门为他准备的一个房间。

    一会儿,医药班的学生来了,是个大约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一进门他就跪倒在地叩头。朱由校让人扶他起来道:“新来的不懂规矩,朕在京师大学堂是不接受跪拜礼的,作揖即可。”

    中年人站起来后道:“陛下,礼不可废。学生吴有性,前些时日听先生说,水中或者气中有细菌,学生不明白细菌是什么样子的,先生也不知道,只能叫学生来请教陛下。”

    朱由校想了想道:“兵器局和玻璃厂合作,要造出一种器械,可以看到水中的小虫,现在还在实验阶段,可能几个月后就能成功,所以朕现在也不能让你看到。但朕以前曾经在一个地方见到过水中的小虫。而有很多病是因为很小的细菌引起的,这个没有问题。”

    吴有性不敢不信,又说道:“陛下,各种疾病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平日也有思考。但一般的医图只是标出各处穴位,身体里面的情况并不清楚。而陛下的讲义中将血管的类型和样子都分得清清楚楚,学生不知道是从哪本书中看到的。”

    朱由校道:“你想知道人的身体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吗?”

    吴有性点了点头道:“学生确实想知道。”

    朱由校道:“你胆子够大吗?敢把人剖开吗?”

    旁边的朱徽媞睁大眼睛,吓得啊地一声大叫。吴有性有些奇怪,这个小太监怎么敢在君前如此失礼。

    朱由校连忙道:“媞媞,你让王都监带去外面各处玩一下,我这里有正事要办。”

    朱徽媞被皇帝哥哥的话吓坏了,急忙站起来和王承恩一起出去了。朱由校看着吴有性,等他回答。

    吴有性犹豫了一会道:“陛下,学生不敢杀生,但死人还是敢剖开的。”

    朱由校道:“很好。朕让你在医药班找几个和你一样想了解身体内部结构的人,一起去辽南,那里有建奴可以让你解剖。你们仔细观察记录,然后写一本人体结构的书出来,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