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化又说道:“陛下,臣等一直将煤变成焦炭来炼铁,效果确实很好。只是煤变成焦炭后,有大量的黑色的油留了下来,这东西没有用,好象还有害,臣要请陛下示下,这些东西可否深埋或者烧掉?”

    朱由校想了一下道:“这些黑色的东西朕给它一个名字,就叫煤焦油,然后炼焦时还有些气体也是可以用的,就叫煤气吧。你们把它们按性质的不同加以分离,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的特点就需要你们自己去摸索了。总之一句话,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用的,最多只是放错了地方,在这里没用,在别的地方可能会有大用。让实习的研究院学生去搞,搞成什么样子都行,弄明白每种成分的作用,朕相信他们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的。”

    朱由校记得好象塑料就是煤焦油里面的物质制成的,如果真的能制成塑料,那可就好玩了,塑料的用途太广了,橡胶和塑料都能成功应用的话,大明的科技水平至少会领先世界两百年。

    当然,朱由校自己是不会制塑料的,就连原理也只是知道一点点,但问题是原理中的物质他也造不出来呀,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分离呀,一切都只能靠研究院的学生自己去摸索了。

    这时方从哲说道:“陛下,这抽水机倒是可以用来从河中抽水来灌溉田地,就是耗费太大。”

    朱由校点点头道:“是的,和水车比起来,他很不方便,而且还要烧柴,确实划不来。但是重点来在这里,有些特殊的地方可能不好用水车,那这个东西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可以造出抽水几尺的机器,那以后说不定就可以造出抽水几百尺的机器,那用途可就大了。”

    他接着说道:“毕卿,研究院的学生造出一个什么东西,不要管实用不实用,都要大加鼓励。就象一个婴儿,几个月大时我们根本不知道他能做什么,但长大后可能就是一个勇敢的将领,出色的诗人,能力极强的官员。我们根本不知道现在看起来没用的东西在以后会不会有用,所以先造出来再说。研究院门口写上两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给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物资,他们的努力,说不定会改变这个世界。”

    徐光启道:“陛下,翻译局已经将七千部书翻译了一部分实用方面的著作,臣认为可以先将这一部分书籍交由研究院学生学习了。”

    朱由校问道:“翻译了多少本书?”

    徐光启道:“杨主事说一共翻译了机械和军器的书共七十五部,另有矿冶和历法书三十一部。”

    朱由校道:“三年多时间才有一百多部,翻译局看来要加劲才行。将这些书全部录制副本,将它们放入研究院的图书馆,让学生自己选择性地学习。另外继续招收有意翻译的人才,增加翻译局的力量,尽快将这些书翻译出来。”

    徐光启道:“遵旨,陛下,有坤舆格致一书,似乎与陛下刚才所说的煤炼焦之事有关,还有许多如何分离各种物质之法,可以让参与火柴,造纸,炼焦的学生先行研读。”

第278章 丁忧与夺情() 
竟然有详细的描述,那就是补上了他的短板,他笑道:“那就好,让他们仔细地研读,把这书也给朕拿一部来,朕也要好好看看。”

    孙元化道:“陛下,不如到屋内稍事休息?”

    朱由校这才发现,大家站在外面已经说了很久了。他笑道:“朕年轻倒是没有什么,几位老臣陪朕站在这里,只怕有些辛苦,大家进屋说吧。”

    方从哲几个本来已经站得全身疼痛,这时听得皇帝如此说,心中自然是大为感激。一行人来到兵器局的客厅里休息。徐光启拦住了孙元化等人道:“你们先不要进来,我们有些事要与陛下商议。”

    皇帝与内阁诸人坐定后,叶向高站起来便欲说话,朱由校道:“叶师坐下,又不是大朝会,站起来干什么。”

    叶向高谢过后坐下道:“陛下,老臣今年已经六十六岁,内阁中年纪最轻的孙承宗也已经六十二岁,内阁中人年纪太大,请陛下选拔贤臣,以充内阁。”

    朱由校笑道:“叶师如此高龄,在外面站着说话也没有什么不支之象,朕看几位再干个十年绝对没有问题,这几年,我们君臣相得,朕心甚慰。再进阁臣,朕担心他们不能体会朕意,到时反而不美。”

    徐光启笑道:“陛下,臣等也是有此顾虑,所以才提出此议。现在进入内阁,臣等也可以扶助一二,到时才能与陛下君臣相得呀。”

    朱由校明白了他们的意思,是想让阁臣先适应一下,由他们传帮带,这样以后他们下了,不会出现断层。他笑道:“那你们提几个人来听听。”

    廷推本来是由九卿推举,但明后期,内阁权大,由内阁提名的大臣人选一般都不会遭到九卿的反对,而朱由校更是想借此提高阁臣的威严,为以后的内阁制打下基础,所以象大臣推选,都是由内阁先提名,然后九卿推选。

    方从哲道:“臣等老矣,陛下青春鼎盛,所以臣等私下商议,最好是能推举年龄较小而又老成持重的大臣入阁,这样才能好好辅助陛下。”

    徐光启道:“臣等想推的就是陕西巡抚孙传庭。孙巡抚原来任职吏部,后来到延安任知府,再任陕西巡抚,地方和中枢都有经验,而且其年龄才三十二,可以辅佐陛下多年。”

    朱由校奇道:“以前有过巡抚直接入阁之事吗?”

    方从哲道:“以前确实没有过,但也没有规定巡抚等地方官员不能直接入阁。臣等所想,不过是其人是否适合,资格之事,圣心独断即可。”

    徐光启接着说道:“除孙传庭外,还有户部尚书毕自严,其人陛下熟知,今年方才五十七岁,再干二十年应该没问题。”

    朱由校点点头道:“毕卿确实干得不错,不论是户部还是银行,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朕不用担心用度不足,实乃毕卿之功。”

    徐光启又说道:“第三个便是才五十三岁的毕懋康,他曾任职各地,从巡按到御史,再到现在的研究院,各个方面都有涉猎,实乃绝佳人选。”

    朱由校问道:“为什么不是孙元化?”

    因孙元化是其弟子,徐光启不好回答,目视方从哲。方从哲道:“陛下,原本入阁之人,必须为一甲进士,后来没有那么严格了,但至少要是进士,孙元化只是一个举子,而且没有地方任职经验。”

    朱由校不高兴了:“这规矩以后要改,出身很重要吗?不过毕懋康不能入阁,他是技术型官僚,这个意思你们不大懂,意思就是说这人适合搞实事,并不适合搞管理,我们要用其所长。”

    徐光启道:“那就先提名孙传庭和毕自严?那两人之缺如何安排。”

    朱由校道:“让洪承畴去陕西,毕自严继续管着户部,让户部左侍郎多管点事就行了。”

    方从哲有些不甘心:“陛下,如毕懋康这样的官员,如果陛下不以官酬功,恐其心中不能体会圣意,做事消极,那就得不偿失了。”

    朱由校道:“一般来说,朝廷是用官位来酬功的,这种作法朕觉得有问题。酬功可以用金银,可以用荣誉,唯独不可以用官位。可以封毕懋康他们一个荣勋,但必须不能是实缺,官职最重要的是称职,与功劳无关。这一点以后要注意。”

    叶向高赞叹道:“陛下所说,与圣人合,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不能谋,功高于天下亦不能胜任也。”

    朱由校道:“朕也有一个想法要与各位爱卿商议一下,就是官员的任职问题。”

    众臣静坐倾听,朱由校道:“有关丁忧和夺情的事,朕有一个想法,能不能官员均以日代月,一个月后即可继任,这样也就不用夺情了。”

    叶向高道:“陛下,圣人云,夫三年之丧,乃天下之通丧也。汉文帝时,依先帝遗诏,方才提三十六日除服。颜师古认为,此丧制者,文帝自率己意创而为之,非有取于周礼也,何为以日易月乎!后世渐变于二十七日除服,但只是对天子而言也。”

    朱由校早已想好,说道:“天子当垂范天下,既然天子二十七日除服,朕有何忍于子民服三年之丧。”

    叶向高还想挣扎一下:“陛下,天子以日代月,因其身份高贵,责任重大。如果臣下也以日代月,则天子威严何以彰显?”

    徐光启插话道:“叶师言之有理。不如不提以日代月之事,只是命天下居丧之期改为一月,其余时日守心丧即可,陛下觉得如何。”

    叶向高心里叫苦不迭,这特么是帮我呢还是害我呢,他苦着脸道:“陛下,只是这样一来,天下反对者必众,监生们只怕又要去哭孔庙了。”

    朱由校哈哈大笑:“叶师,您是明白人,自然知道守丧三年实在是不适合现在的形势。贫家守三年丧,不事生产,那不是要人饿死吗?即便心中痛苦,也要吃饭睡觉吧。伤心而已,并不是不能视事。至于哭孔庙,让他们去哭吧,记下他们的名字,看他们是不是守了三年孝,若有未守三年者,黜落回家,永远不许为官。未有丧亲者,看他以后愿不愿意守三年。”

第279章 铁路与立法() 
徐光启道:“陛下,也有些人确实哀痛而不能视事者,这样的人,可以让他自己三次请求,这样才批准其守孝,但不能提倡。”

    朱由校咬牙切齿地道:“这种事确实不能提倡。如果三次请求,便准许他去职,不再录用。”

    他的姑父,也就是杨光夔的爹杨春元,万历四十四年七月,其母李氏病逝。他极度伤心,竟七日不食,于七月九日去世,年仅35岁。

    对于杨春元的这种行为,朱由校没有一点敬佩之情,只觉得这人有病。家中有娇妻五子,竟然追随母亲而去,你作为儿子的孝心确实尽到了,那你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责任呢?

    徐光启连忙道:“陛下,录用还是要录用的,否则天下会非议,不过可以先说明,因为三年时间,形势有变,丁忧之后,需要降一级做起,待熟悉之后,再根据情况复职。”

    朱由校道:“降一级如何能够,这样的人,降他三级没有问题,时事如棋局局新,三年时间,谁知道有多少变化,没有让他从头学起已经是不错了。”

    众臣对此事其实有些微词,但皇帝说得在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既然选择尽孝,那自然就可以接受官职降级。

    方从哲道:“陛下,那不如就直接规定亲丧后给假一月治丧,丧事之后,必须回衙视事。不提三次请求之事,只说如果有特例,可以报通政司处理,这样就免得有些人想借此邀名。”

    徐光启和叶向高想了一会,一起道:“中涵之言,实在是老成持重之法,佩服佩服。”

    朱由校见三人意见相同,自然也无异议:“这次朕要以律条的形式将它固定下来,以后也都是如此。朕欲设立一机构,名立法院,将各阶层,各地方之士绅平民集于一堂,对律条提出意见,审核律条,诸卿以为如何?”

    徐光启犹豫一下道:“陛下,这汇集各地之民,可不是一件小事,路有远近,有些一天可到,有些几个月只怕都赶不到。而且士绅倒是无事,平民离家,家里没有劳力,其他人如何生活?”

    朱由校道:“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