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之鹰-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啊。

    随着船只的不断靠近,船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再仔细观察一下,只见船体相当高大,上有宽平的甲板、连续的舱口,船首两侧有一对船眼。根据记载,作为战船用的福船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cāo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而且福船cāo纵xìng好,福船特有的双舵设计,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当然,这些只能够猜测了,除非有机会亲自进入船中,否则是没有机会验证了。

    福船在不远处停了下来,然后一艘小船靠了过来。船上站着几个身穿水师朝服的官兵。

    “老包?”王海看到小船上为首的人后,惊喜地叫道。

    “原来是你小子啊”对方明显也认出了王海,“最近又出去了?”

    “哎!没有办法啊,家里还没有米下锅呢,只好出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捕到大鱼了。”

    “看来这次收获不错啊”姓包的官差看了看后面的两条小船说道。

    “托大人的福了,算是勉强有点收获了”王海对着后者点头哈腰地说道,“对了,这里有些好东西,准备拿孝敬一下船上的兄弟的,还望老包不要嫌弃啊。/”说话的瞬间。将一锭银子塞到了对方手里。与此同时,一个王海的收下送来了一个小包裹,看样子。包裹似乎很沉。

    “哈哈哈,好说。有空来得胜楼找我,最近手气不错,赢了不少啊”包姓官兵收到礼物后显然很少高兴。

    “恭喜老包了。在下一定前来”王海拱手说道。

    两人有相互寒暄了数句。包姓官兵终于心满意足地返回了福船上。然后,福船再次起航,寻找下一艘船只。

    “呼”王海轻呼一口气,对着政良笑了笑。政良会意,也没有多问。自从在经过那个岛上的事情后。政良总算弄明白了这里的游戏规则。所以也见惯不怪了。只是感觉到,即便走私,要是没有过硬的后台,也是白搭。像王海这样四处送钱的,估计最终能够赚到手的也不多了,除非是王海掌握数条船,成为一个豪商。

    有惊无险地经过了水师的盘查,政良所在的船只继续前行。前方的水路显然畅通得多。一边欣赏风景。政良一边独自感慨,船只很快就即将靠岸。

    “政良兄”王海转过头来说,“你看,那就是我们停靠码头。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哦?”政良顺着王海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个由木头搭建而成的码头,看样子似乎是一个私人码头。

    “那是一个帮众控制着的码头。只要给了钱财,拿着他们的信物。就可以安全无恙地靠岸了”王海解析说道。

    原来如此,政良点头回应。没有想到。古代也有了这样的黑社会的啊。

    “碰”随着小船的船舷与木质的码头轻碰,政良终于即将踏上明国的故土。故乡,我来了,政良默念一声,轻抬右腿,率先踏上了岸边。哇,原来,故乡的土地才是最为踏实的,有一种家的感觉。很温暖,很温暖。

    “政良兄,这里不宜久留,你还是快随我而来”一旁的王海看到政良上岸后,站在码头闭目沉思,不得不小声催促道。实际上,他主要是担心政良身后的三个随从,其中吉田重政以及木下昌直的rì本人特征实在是太明显了。现在可是倭寇逐渐猖獗之时啊,一旦被有心人误认为是倭寇,那就麻烦了。

    政良点头会意,带着身后三个近侍跟在王海的身后沿着码头的小路往前而去。很快众人就来到了一个小镇前面,政良看了看路边的石碑,大部分文字政良并不认识,依稀认出了“幕风镇”三个字。

    “看到了吗?”身边的王海指着镇子边的一处石瓦房说道,“那里原来是市舶司的一个办事地分点,自从禁海后,那里也关闭了。而这个小镇也因为没有了收入来源,现在也变得荒僻了。”王海摇了摇头,然后继续往前走去。

    政良等人随后跟进,当经过那个市舶司的分点时,政良往里面看了看,只见里面似乎是一个中间是一个小花园,四周是砖瓦结构的房子的院子,现在里面已经长满了野草,显然是很久没有主人的了。

    市舶司吗?印象当中,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置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属下吏目一人﹐从九品。提举﹐或特派﹐或由按察使和盐课提举司提举兼任。市舶司隶属于布政司。因此﹐税收大权完全掌握在布政司等长官手中。直至明末﹐采取了定额的包税制﹐才改由提举负责征收。吴元年(元至正十二年﹐1367)设市舶提举司于直隶太仓州黄渡镇(今江苏太仓附近)﹐洪武三年(1370)以太仓逼近京城改设在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泉州(后移至福州)﹑浙江的宁波各一司。在广东的是专为占城(越南)﹑暹罗(泰国)﹑满剌加(马来西亚)﹑真腊(柬埔寨)诸国朝贡而设﹐在浙江的是专为rì本朝贡而设。在福建的是专为琉球朝贡而设。七年上述三司曾经一度废止。永乐元年(1403)又在广州设怀远驿﹐在泉州设来远驿﹐在宁波设安远驿﹐由市舶司掌管接待各国贡使及其随员。广东怀远驿﹐规模庞大﹐有室二十间。广东市舶司命内臣提督。六年﹐为了接待西南诸国贡使﹐又在交址云屯(今越南广宁省锦普港)设市舶提举司。嘉靖元年(1522)﹐因倭寇猖獗﹐罢去浙江﹑福建二司﹐唯存广东一司﹐不久亦被废止﹐直到三十九年﹐经淮扬巡抚唐顺之的请求﹐三司才得到恢复。四十四年﹐浙江一司以巡抚刘畿的请求﹐又罢。福建一司开而复废﹐至万历中始恢复。自此以后﹐终明之世﹐市舶司无大变动。

    “殿下,前面似乎一个军营”这个时候木下昌直走到政良身后,小声的禀报道。

    “嗯?又是军营?”政良不由得疑惑起来了,怎么老是遇到军营的?

    “呵呵,无须惊慌,那是一个卫所,叫做沥海所。里面的一个把总是我的老相识,遇到麻烦事的时候,可以打着在下的名号前去找他帮忙”王海自豪地说道。

    政良对着王海拱了拱手,以示谢意。心中却是为王海的人脉之广泛而暗暗心惊。

    (感谢大家的月票、打赏、订阅、投票支持,今天三更奉上。)(未完待续。。)

    s

    。。。

第187章 远志() 
在幕风镇休息了一夜,王海将货物打点好后,众人继续上路。/

    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宁波府。路线是这样的,从幕风镇出发,坐船沿着姚江上行,到达上虞县,再登船沿着通明江前行,通过鄞县,最后到达宁波府,这一次政良要见的人正是在宁波府那里。实际上,仅仅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直接在蛟门山以及大谢山那一带的舟山群岛登陆后再行赶往宁波府是最快的,但是那里不但海上密布水师,而且沿岸也有不少卫所,为了稳妥起见,王海选择了直接在杭州湾登陆,然后折返回宁波,这样更为妥当。但政良私下思量,估计王海不是害怕被那一边的水师查获,可能更多是担心那里沿途要打点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一路下来,估计没有任何收益,所以才选了这么一条有点曲折的路线。

    沿着江面而上,从幕风镇到上虞县只需要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坐在船上一路前行,政良着实感受了一番水乡的风景。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坐在船上,任清凉的河水从指间流淌,清凉入心。盈盈清水,悠悠木船。宅屋临水而建,水水相连。漫步在古镇之上,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任阳光在肌肤上静然流淌,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感受着眼前的一切,政良不禁想起了一首描写水乡景sè的诗词:

    岁晚山同sè,湖平雾不收。

    寒云低阁雪,佳节静供愁。

    竹柏森严立,蒲荷索莫休。

    瘦筇知脚力,政尔耐清游。

    中午时分,船队在一处码头处靠岸。岸上不远处就是上虞县,而沿着江说再往下走,就是转入了通明江了。到达了那里。很快就要转入山道步行了。由于在上虞县中有着王海的贩卖点,船队在码头处稍作停顿修整。

    政良站在船上,看向不远处的上虞县的城门处。不禁想起了它的来历,或者说是有关它的屈辱记载。据史料记载,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十五年后)。在中国南部,就发生了一起战争史上罕见、足以让大明王朝汗颜的糗事:一股仅有五十三人的倭寇,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这股倭寇暴走数千里。杀死杀伤四五千官兵,历时八十余rì,才被占绝对优势数量的明军围歼。

    原来,这股来自rì本的倭寇,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6月7rì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的,也就是政良现在所看到的上虞县了。他们上岸后一路暴走,遇小县城就攻打,遇官兵就搏杀。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其中。南陵之战,芜湖县丞陈一道父子率领“芜湖骁健”。力战独进,全部战死。江宁镇之战,明军指挥朱襄、蒋升率众迎拒,结果也是不能抵挡,最后朱襄战死,蒋升受伤,官兵死者三百余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股仅有五十三人组成的倭寇分队窜到南京后,竟开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攻城之战。南京突遭袭击,自然举城鼎沸。南京兵部尚张时彻匆忙下令关闭城门,并命令市民自备粮械,登城守卫。关于这场战斗的详细情况,时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文人何良俊,在笔记里有记载:“贼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严。夫京城守备不可谓不密,平rì诸勋贵骑从呵拥交驰于道,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今rì尔。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倭寇从安德门开始进攻,守兵自城上以火铳击之,看到无法攻克南京,这些倭寇往祩陵关而去。

    每每想到此事,政良都觉得不可思议。试想,南京乃明朝之留都,城坚墙厚,守城兵力不下万余,周边卫所明军姑且不论。仅这区区五十三人的倭寇军队,居然敢肆无忌惮对城市发起进攻,真是令人骇异又好笑。骇异的是,他们确实目中无人,把堂堂大明王朝看作是“纸老虎”,不堪一击;好笑的是,他们确实胆大妄为到了极点。

    这股嚣张的倭寇,最终下场是被全歼了。8月13rì,这股倭寇在官兵追击下,越过武进县境,抵达无锡慧山寺,一昼夜狂奔一百八十余里,“贼疲定望亭,次rì至浒墅关。”在浒墅关,苏松巡抚曹邦辅、副使王崇古率数千官兵,在陆地、太湖边布下了天罗地网。结果,在吴林庙官军擒斩了二十七人,剩下的倭寇逃横泾前马桥,躲进一间民舍。官军采用火攻,倭寇抵挡不住拼命杀出一条血路,跑出一大段路后,四散藏在田禾中。官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