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步子很快,众皇子们一看,就知道康熙带着怒气。

    只见他站回孔子墓碑前,给了礼官一个眼色。

    礼官会意,高声道:“拜!”

    康熙闻声,跪倒在孔子墓前,弯下身子,深深叩首。

    他身后的皇子、群臣也随之跪倒在地,向圣人磕头。

    礼官长松了一口气,康熙身后观礼的文官们,眼中也全是喜悦的神色。

    现在,康熙祭孔的礼仪已经全部结束,皇上尊儒之名,也将借此传遍全国。

    天下归心,四海升平的那一天,也更近了。

    “起!”随着礼官一声呼喊,康熙从蒲团上起身,待完全站起,却突然发现石供台被人挪过了,刚刚好遮住了墓碑上的王墓二字。

    康熙转瞬间便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回头狠狠的瞪了身后四个皇子一眼。

    本来还有些沾沾自喜的胤祚,瞬间噤若寒蝉。

    此处毕竟是孔家墓地,外人不好久处,拜完了孔子后,康熙便领着众臣离开。

    衍圣公故意走的慢了些,站在那明黄蒲团后面瞧了瞧,想看看为何六阿哥搬动供台之后,皇上就毫不犹豫的拜了下去。

    这一看,果然看出了端倪。

    原来圣上便是忌讳这“王”字,衍圣公恍然大悟。

    “也是,圣上贵为天子,只拜天地亲师,对孔圣下跪,是拜先师,而非拜这大成至圣文宣王。”衍圣公心中想道,“只是供台这样贴着墓碑摆放,到底是于礼不合,倒不如在石碑前加筑一道矮墙算了。”

    出了至圣林,康熙便直接回了行宫。

    虽然此时不过午后,但众臣见康熙明显情绪不佳,也不敢说话。

    回到衍圣公府后,皇子照例向康熙请安,然后各回各家。

    却不料康熙冷冷的道:“用供台将石碑挡起来,是谁的主意?”

    众阿哥都一惊,十四阿哥最先道:“是孔家国子监博士,孔尚任的主意。”

    康熙闻言,冷哼一声道:“自作聪明,可恶!”

    胤祚暗道好险,幸好有孔尚任做了这个出头之鸟。

    “罢了,朕有件事要告予你们。”

    康熙这话一出,所有皇子都屏息凝神,等待下文。

    “湖南茶陵有人造反,这事你们都知道了吧。”

    几个阿哥对视一眼,都没吭声,算是默认了。

    康熙将几个皇子的神情收入眼中,继续道:“叛军势如破竹,声势愈大,湖南八旗、绿营都是一触皆溃,故朕让大阿哥胤禔前往武昌,协同湖广总督陈辉祖共平叛军,朕又抽调山东、广东、湖南、云南等地兵马,协助平叛。”

    这便是解释了这段时间大阿哥的去向。

    大阿哥从济南出发直奔武昌,轻装简行,身边侍卫定然不多,故康熙并未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皇子们,也是为了大阿哥安全考虑。

    此次大阿哥显露争储之心,康熙并未加以责罚,而是将之派到战场历练,看似是给了大阿哥一个机会,但现在监国的是太子,大阿哥只是坐镇武昌,最终还是受太子管制。

    既没有威胁储位,又安抚住了大阿哥,同时还是借此事,看看太子和大阿哥的才干如何,可谓一举夺得。

    “不过,朕要告诉你们的,并不是这些。”康熙话头一转,压低声音道,“朕收到消息,此次叛军不仅牵涉到朱三太子,背后还有天地会的扶持。”

    如果是朱三太子对清廷来说是跗骨之蛆的话,天地会则是心头之刺。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旗号,在民间颇受爱戴,俨然是民间第一大帮派。

    虽然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但自清初以来的历次反清起义,天地会都从未参加过,反而极热衷于刺杀。

    不少九品、八品、甚至五品的官员死在天地会手上,甚至胤祚本人也三番两次的受到天地会刺杀,险些丧命。

    究其原因,天地会还是相当于江湖帮派,活动以行侠仗义为主,其成员对贪官污吏的憎恨,也比对满清朝廷的憎恨强得多。

    自胤祚在东北将凌子虚为首的天地会头目一网打尽之后,已经很久没听到天地会的消息了。

    此次突然听天地会从康熙口中说出,而且还和造反有关,胤祚顿时心头一紧。

    “偏偏长沙城内,有十门平三番时留下的红衣大炮,而就在朕拜孔圣前收到军报,叛军已攻入了长沙。”

    虽然大清现在最好的炮,是齐齐哈尔神威二,但这并不意味着红衣大炮就是废铜烂铁。

    红衣大炮是欧洲火炮,明朝时传入华夏的,因为是从欧洲人手上缴获的,故称红夷大炮,因为满清忌讳“蛮夷”等字眼,故改为了红衣大炮。

    无论从射程、威力、精准度上来说,红衣大炮都能给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

    从满清入关到平三番、台湾,红衣大炮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若不是神威炮横空出世,红衣大炮现在还是清军的主战炮呢。

    清廷对红衣大炮的看管也是极严,所有红衣大炮,全部由神机营统一管理,只在几个特例城市存有几十门,而长沙就是这样一个特例城市。

    八阿哥反应极快,一下就看到了问题症结所在,拱手道:“皇阿玛,长沙离南京有一千五百里,若是沿湘江向北走长江水陆,半月不到,便可将火炮运抵,这……对圣驾威胁颇大啊。”

    四阿哥拱手道:“皇阿玛,儿臣建议皇阿玛暂缓南巡,待叛逆伏诛,寻回火炮后,再继续南巡。”

    康熙不屑的道:“朕此去祭禹陵、明孝陵,天下皆知,无故推迟,岂不令天下人猜疑?当年剿灭葛尔丹时,寒铁怯薛离朕只有两百步,朕都没退过半步,区区十门火炮,朕还未放在眼里。”

    四个阿哥对视一眼,都已明白了康熙的用意,四阿哥拱手道:“皇阿玛,儿臣明白了,儿臣定当与兄弟们竭尽所能,查出奸佞,保圣驾无恙。”

    康熙露出微笑:“这才是朕的儿子。”

    

第五百四十章 三月扬州() 
三月,早开的琼花装点扬州,春意渐浓。

    叛军的肆虐并未给这座繁华的城市带来丝毫影响,反而给茶楼酒肆、街头巷尾的百姓们增添了无数谈资。

    凭借京杭运河和长江的水利之便,天南地北的琳琅货物在此聚集,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来来去去,数之不尽的白银如奔流的江水般在此汇集。

    民间常将京师、苏州、扬州并称三都,也有人将齐齐哈尔并入此中,统称四都,但南方人多不认可。

    由此可见,扬州之繁华。

    天下商人中,扬州的徽商久负盛名,而徽商之最,当属扬州,扬州之最,又当属“园林之盛,甲御天下”的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扬州西北,京杭运河与长江相较于扬州东南,二者之中乃是一处明代万历年间的建筑,为扬州府学,名为文昌阁。

    从文昌阁至瘦西湖需经过一条十里长街,此街上有桥四座,故名四桥大街,乃是寸土寸金的扬州城内最繁华的所在。

    徽商之中,凡是有头脸的存在,皆在这条街上有间铺面。

    其中地段最好的,当属扬州柳家的富春当。

    其次还有大大小小十数个盐庄,十余个木行,及酒楼、青楼、茶楼无数。

    在这徽商一条街上,一个北边来的商号,像一颗钉子,牢牢的钉在四桥大街临近瘦西湖的尽头。

    在众多徽商的包围之中,全聚德不仅没有关张倒闭,反而越发红火。

    短短两三年时间,全聚德已经力压徽商老字号合庆楼,成了当之无愧的扬州第一酒楼。

    就算是在徽商与两行剑拔弩张的今天,也有无数的徽商派管家,拿着大把的银票,争先恐后的预定一个月甚至数月后的一个席位。

    全聚德的菜色讲究,除鲁菜外,川粤苏三大菜系,全聚德也有顶尖的厨师。

    故定宴时,极为繁琐,定一桌宴,鱼翅海参来几碗几碟,人参鹿茸来几斤几两都要问清,有了食材,采用何种做法又是一大难题。

    一碗海参,是用鲁法葱烧,还是粤法煲汤。一桌菜是统一菜系,还是四大菜系混搭,都由定宴的人决定。

    至于包间要多大,要临街的,还是临湖的,房内歌姬是奏《高山流水》还是唱徽宗的《醉春风》,碗筷是用玉的还是象牙的,桌椅是要黄花梨的还是紫檀木的。

    这一切都有讲究。

    故而,光是来全聚德定一桌宴,便要用上许久。

    偏偏全聚德的生意还极为火爆,杨亭之于是大手一挥,又将临全聚德的一处茶行买了下来,改做了定宴之用,至少能让排队等着定宴的下人们有个歇脚的地方。

    就算是给定宴下人的茶水,也是顶尖的好茶,到了炎炎夏日,又会换成浇了蜂蜜点缀水果的冰饮。

    故而对下人来说,来全聚德替主家定宴,也是一桩好差事。

    在整个扬州,提起全聚德,无人不是心驰神往。

    杜牧云:“十年一觉扬州梦。”可谓是扬州全聚德醉生梦死的最好写照了。

    今日风和日丽。

    站在全聚德的三楼,吹着和煦的春风,望着不远处瘦西湖上的游船,杨亭之的酒意也渐渐驱散了。

    他是全聚德的大掌柜,自也是扬州极有头脸的人物,加上背后的靠山又是当今六皇子殿下,自也免不了陪来就宴的宾客们浅酌一二。

    酒楼最重要的便是这人情世故了。

    杨亭之靠在三楼的围栏上休息,伙计给他送来了蜂蜜水,他接过杯子饮下,顿时喝完黄酒的不适感消失大半。

    今日全聚德共预计开席十桌,现在只来了四桌,这还只是开场而已,待夜幕降临,月出东山之际,才是晚宴的高峰。

    和大清别处不同,扬州睡的晚些,一天也是吃三顿饭的,对不少扬州盐商来说,一天吃一顿,一顿从早吃到晚,也是常事。

    按照六皇子的说法,这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当初同意杨亭之来扬州开办全聚德的,也是那位六皇子殿下。

    来到扬州后,杨亭之果然是如鱼得水,全聚德的生意也是如火如荼。

    在胤祚构筑的商业体系中,餐饮业只是捞第一桶金用的,自从两行建立之后,胤祚对福满楼和全聚德便少花许多心思了。

    而全聚德来了扬州后,胤祚更是再无音讯,唯有两行的大掌柜,时不时会问他徽商的动向。

    尽管全聚德利银完全顶的上两行在一省的利银,但六皇子的忽视,还是让杨亭之内心略有些失望。

    “掌柜,苏州李连胜大人来了。”身后伙计的声音响起。

    杨亭之将思绪收回,转身道:“好,吩咐厨房准备传菜吧。”

    来全聚德吃饭的非富即贵,或者可以说是又富又贵。

    得益于大清便捷的钱权交易体制,凡是富甲一方的商人多也是朝廷官员,放眼望去,徽商其实各个都是红顶商人。

    在大清没权有钱,就是待宰的母猪,吃的越肥,越是逃不过那挨刀子的命。

    这李脸胜既是红顶徽商之一,还是徽商中最奢靡的盐商,官拜正五品苏州盐务监掣同知,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职,但正五品的品衔,已足可傲视知府以下无数官员了。

    伙计退下之后,杨亭之看着眼前的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