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王爷,我们招降这支辽军,如果他们不是诚心归降的话,到时候闹出乱子,恐怕不好收拾啊!”

    “这个不用担心,我们掌握这大军的后勤供给,只要他们有一点反意本王就断了他们的粮草,你不要忘了他们可不光是军队,还有一大群老弱妇孺,这就是我们的人质……”赵覠诡异的笑道。

第510章 大宋危机() 
大宋汴京,皇宫内。

    福宁殿内,宋神宗赵顼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之上,其实自从赵顼从大夏帝国被放回来以后,赵顼的身体就一直不是很好,其实很大原因是从大夏帝国担惊受怕,回国后又勾心斗角的争权夺利,这一系列的时间对赵顼的打击很大,造成了赵顼的身体每况愈下,成今天这样赵顼基本上是害怕和累的。

    在赵顼病床前照顾的是刚刚册封没有多久的大宋太子赵煦,这一年赵煦只有十三岁,他是赵顼的第六个儿子,按照皇位继承制其实怎么轮都轮不到赵煦的,毕竟在赵煦的前还有五个哥哥,可是很巧的是赵煦的这五个哥哥都挂了;宋神宗赵顼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但是现在只有五个儿子还活着,而赵煦是其中最为年长的。

    “煦儿……”赵顼轻声说道。

    赵煦高兴的跑到赵顼的床前跪下说道:“父皇,您醒了。”

    赵顼摸着赵煦的脑袋说道:“朕没事,告诉父皇你这几日乖不乖啊!”

    “儿臣很乖,父皇不必担心儿臣。”赵煦摸着眼泪说道。

    “你还这么小朕怎么能够放心下。”赵顼担忧的说道;“煦儿,你给朕说说如今天下的局势和我大宋的朝局。”

    “禀父皇,自从夏国吞辽以后,夏国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如今整个天下之有我大宋还能够跟夏国相抗衡;但是夏国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夏皇分封诸子,各地藩王林立,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拥兵自重,不在听从朝廷的号令;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大宋朝廷万众一心共同对抗夏国,儿臣相信如此下去我大宋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赵煦对赵顼说道。

    赵顼倚在床头上向赵煦说道:“皇儿,你只是看到了一些本质,但是却没有看到潜在的问题;如今的夏国虽然看似藩王林立,但是其实却是铁板一块,夏皇的权威还不是他们这些诸子藩王能够撼动的;

    但是我大宋现在却有着这样的危机,朕活着的时候有些人可能还不敢有所动作,但是一旦朕死了,可能不好说了,煦儿虽然你现在还小,但是也要拿出皇帝的威严来,朕在临走之前会替你解决掉一些麻烦……”

    “父皇,您说的是不是三皇叔?”赵煦问道。

    “除了他还能有谁。”

    “可是儿臣看三皇叔还是很忠心耿耿的。”

    赵顼说道:“他忠心的是大宋王朝是赵氏江山,而不是朕这个皇帝;如今赵王手握百万雄兵,是我大宋最为精锐的军队,除此之外赵王还掌握这京东两路和河北两路的大权,是整个东路行营的大总管,事实上赵王已经具备了谋反的实力,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从河北发兵,只需一日就可以兵围汴梁掌控整个朝廷大权,赵王的存在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皇权,他是你皇位继承上的最大阻碍……”

    “父皇,孩儿明白了……”

    “虽然赵王掌握这大权,但是在短时间内你根本没有办法来撼动他的势力,因为我大宋的北部边疆还需要赵王来镇守,因此只能找一个人来制衡赵王的势力不让其一家独大。”赵顼紧接着说道。

    “父皇说的是种师道将军。”

    “种师道此人虽说忠心耿耿,但是他却并不是赵王的对手,而且此人还在赵王手下任过职;赵王所需要是一个政治上的对手,他们二人一个在朝一个在野,可以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煦儿你要记住,作为一个皇帝,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制衡,朝廷内永远不要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最少也要有两个相互对立的派别,这才是帝王之道……”

    “儿臣明白了……”

    “煦儿,放心父皇会在临走之前替你打理好一切的。”

    就在此时一名太监急匆匆的跑进来向赵顼禀报道:“禀陛下,赵王殿下发来八百里加急。”

    “快呈上来。”赵顼说道。

    赵顼在看完这篇奏章以后,将奏章递给了赵煦后问道:“煦儿,你看看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

    这是一封赵覠请求招降萧远山的奏折,赵煦看完后说道:“父皇,我们和辽国可是世仇招降辽军恐怕多为不妥。”

    “没什么不妥的。”赵顼说道;“如今辽国已亡,即便是招降这批辽军也没有什么不妥的,而且我大宋能够缺少骑兵,有了这数万铁骑可以更好的防御夏军南侵。”

    “可是父皇,如此三皇叔的势力岂不是更大了吗?”赵煦问道。

    “皇儿,你记住招降辽军的不是赵王,而是朕,如果运用得当这可以成为牵制赵王的一大势力……”

    赵顼现在这个样子,很多事情不得不做出慎重的考虑,毕竟赵煦的年纪还小,赵顼可不希望自己刚挂自己的儿子就被别人给夺权了,赵顼现在所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儿子将来的皇权。

    “来人,宣王安石入宫。”赵顼说道。

    在王安石到了之后,赵顼对王安石说道:“爱卿,你速去前往北方宣朕的旨意,招降萧远山禀让其前往德州驻扎,他这支军队归朝廷直辖,并封其为辽国公、骠骑将军。”

    “是,微臣领旨……”

    次日早朝宋神宗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崇政殿,在朝会开始之后,赵顼对群臣说道:“今日朕要宣布一项事情,赵颢这段时间表现的不错,而且较之之前大为改观,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朕决定解除对赵颢的监禁召其入宫议事,不知众卿以为如何啊?”

    宋神宗之所以敢再启用赵颢,是因为如今朝中赵颢的势力早就被清除了,而且在赵颢倒台之后,其投靠赵颢的人也都树倒猢狲散了,再次将赵颢召回来向这样一个有前科的人,其实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了,而且外面还有一个赵颢的死对头赵覠,他们两个人正好可以形成一个为妙的平衡。

    “陛下,赵颢所犯之罪巨大,如此赦免恐怕太轻率了吧!”

    “赵颢再怎么说也是朕的兄弟,朕相信他对大宋还是忠心耿耿的,如果众卿没有意义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臣等无异议……”

    赵顼都这么说了,要是在反对那这些大臣也都太不知趣了。

    “既然第一件事过了,那朕就说第二件事,如今辽国被灭,我大宋与夏国之间早晚必有一战,可是如今我军的兵力还不足以和夏军相抗衡,朕决定再编练一直大军由皇帝亲自统帅,作为支援前线的后续兵力……”

第511章 疯狂的大宋() 
“陛下,新扩之军陛下打算布置在何处啊?汴梁兵马多少?”司马光颤颤巍巍的站出来说道。

    “新编大军布置在汴京。江淮、荆襄一带,所需兵马先定为六十万。”赵顼说道。

    “陛下如此大规模的练军恐怕财政难以为继。”一名大臣站出来说道。

    “那章爱卿有何提议?”赵顼看了看这位大臣以后问道,此人名叫章惇是变法派的后起之秀。

    “禀陛下,微臣以为,可以效仿北方边军,新编之军实行军屯,这样可以大大的缓解朝廷的开支……”章惇向赵顼建议道。

    “好,就依爱卿所奏。”赵顼说道。

    “臣等谨遵陛下圣瑜……”

    散朝以后,宋神宗赵顼被送回到了后宫之中,今日宣布扩军之事其实之事赵顼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让赵煦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兵马,而赵顼的大招还没有放出来呢!他需要看群臣的反应,同样也需要看赵覠的反应。

    果然在今日的朝会结束以后,一匹飞马飞快的离开了汴京向大名府而去,将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禀报给了赵覠;当赵覠拿到这封密报的时候笑着说道:“我这个皇帝哥哥还真行啊!这是给本王树立政敌呢!”

    “王爷,此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吧!”刘昌祚说道。

    赵覠苦笑着说道:“其实皇兄这么做也没有错,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的即位而已,如今本王掌握百万大军,又同时掌握河北两路和京东两路军政大权,换做谁都会忌惮的……”

    “那王爷打算怎么办?”刘昌祚继续问道。

    “如今大敌当前,我大宋不能再有内乱了,让皇兄安心的走吧!其余的事情以后再说。”赵覠说道。

    关中行省,京兆府秦王府内。

    李武已经接到了宋军扩军的情报,李武看着地图向没藏晨亮问道:“你说说宋帝怎么突然又要编练规模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呢!其用意何在?”

    没藏晨亮指着地图说道:“王爷请看,此次宋帝赵顼练军的地方,分别在汴梁、荆襄和江淮地区,这三地成品字形布防;依卑职愚见,宋帝此举无非有两个考虑,第一增加宋军的实力,加上这六十万新军,宋军的总兵力能够达到三百万左右,这足足能够达到我夏军的四倍有余,一旦两国开战我大夏帝国能够调动主力兵马最多在五十万到六十万之间,而宋军却能够全部迎战,依靠人数的优势就能够将我夏军消耗殆尽;

    第二这新编的六十万大军由大宋皇帝亲掌,其目的是为了制衡赵覠的实力;还有一点一旦我军冲破了宋军的第一道防线,攻入中原的话,这六十万大军就会自动形成大宋的第二道防线,保住大宋南方半壁江山……”

    “分析的有道理,这样你立刻替本王写一封奏折上报给父皇。”

    “是,卑职领命。”

    像这样的奏折基本上已经堆满了李谅祚的龙案,但是李谅祚对于这件事情没有做出丝毫的批阅,就好像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其实李谅祚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如今大夏帝国刚刚吞并了辽国,其内部还不是很稳定,如今辽国剩余的疆域燕山以南的部分被李谅祚划入了河北行省,而燕山以北的地区则被成立燕北行省。

    在这种情况下李谅祚需要的是消化这些新占领的土地,而且现在大夏帝国和大宋王朝之间还处于蜜月期,两国的榷场贸易十分繁荣,这是大夏帝国财政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破坏了这种局面,大夏帝国的财政势必会变得十分紧张,这个局面是李谅祚最不想看到的,现在大夏帝国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陛下,萧远山已经降宋,没有了萧远山的牵制,大宋的北方的长城防线恐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修筑完毕,有了这道城墙,我军在想向南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李孝仁对李谅祚说道;“如今宋帝又编练六十万大军,其目的不言而喻,最终的目的就是冲着我们来的,如何应对陛下还要早做部署。”

    “朕知道了,皇兄你先退下吧!朕想要一个人静一静……”李谅祚有些疲惫的说道。

    李谅祚感觉自己好累,现如今的历史早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李谅祚再也没有那种未卜先知的能力,现在的大宋比原本历史的大宋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光宋军将近三百万大军的兵力都让李谅祚感觉头皮发麻,要说李谅祚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小福子,传旨诸王入京。”沉默了良久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