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等桌呢,就是官僚们和士绅们的那一批桌次,好酒好菜就往那儿使,什么海参鲍鱼鱼翅之类的全部往上上,苏州离海不远,这海鲜也是不错的选择,更是档次的代表,这些大老爷们吃的不是饱,是味道,是档次,是情怀,所以他们吃的就是精细。

    比如苏菜里面非常著名的清炖蟹粉狮子头,肥嫩异常,蟹粉鲜香,青菜酥烂清口,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香,吃起来须用调羹舀食,吃完之后久久不忘那鲜美的滋味,苏州城里做这道菜最出名的大厨别出心裁,精心烹制,将这道菜的美味发挥到了极致,就连张经这个没什么面部表情的人都流露出了沉醉的神色,不住的赞叹这道菜实在是美味到了极点。

    中等桌儿是黑旗军的将士们和义乌当地的氏族代表们还有一些小士绅,他们呢倒也不缺肉不缺油水,就缺点情怀,所以就给点情怀,吃点苏州的特色菜,给这个菜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弄点海鲜装饰点缀,也就差不多了,大家不是那么在乎。

    就比如给他们上水晶肴肉,这也是苏菜名点,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大厨们照顾到这群人的食量,块儿切得很大,一口一个保证你塞满嘴,满足到了极致!

    下等桌就是苏州本地前来恭贺的百姓们了,对于他们,那是最好解决的,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吃肉,吃油,直接上硬菜,别整那些虚的!

    好!鸡鸭鱼肉流水一般的往桌上端,什么烤鸭啊红烧鸡块儿啊糖醋鲤鱼啊红烧肉啊之类的,逮着就往死里上,他们也是往死里吃,这些百姓们拖家带口的,都来补充油水来了,偶尔有小孩子吃腻了油肉想吃口青菜解解油腻,还被母亲一拍脑袋瓜子骂一声不争气的东西,一边把一大块油油的猪肉夹到碗里,勒令孩子给他吃完

    夏日里白日时间长,大家也不太在乎时间的流逝,从开席以来,一道道美味不停的上,一桌子二十道菜,上的速度是越来越慢的,一直到两个时辰以后,最后一个菜才上完,爽了大家,可苦了新郎倌儿郑光,穿着大红袍一桌一桌的敬酒,这是规矩,大家都是来给你贺喜的,你做为新郎倌儿当然要给人家敬一杯喜酒,让人家欢喜欢喜不是?

    再说了,你这个新郎倌儿可吉利着,不仅是新郎倌儿,还是状元郎,这双喜临门的,身上的旺气十足,大家都想和你碰一碰,沾沾喜气,哪怕是碰着你的衣服,也觉得是沾了喜气了,尤其是那些拖家带口的,打算让孩子读书的人家,硬是要郑光抱着孩子喝酒,郑光给整的没办法,一手抱着哇哇大哭的小孩子,一手拿酒杯喝酒

    到了那些读书人的桌子上,一口一个师兄喊得不知道多甜,一下子就给郑光围个严严实实,上下其手,把郑光摸得浑身不自在,摸到了郑光的人还大喊着什么“我碰到状元郎了我要中举了”什么的,引得读书人们更加狂热,郑光差点就给他们弄得衣衫不整,闹出断袖之癖的笑话来了

    到了那伙军队里老兄弟和义乌熟人的桌上,那更不用说,您是咱们永远的将军,甭管您以后做什么官,您都是咱们的老上司,咱们就服您,这感情深不深?深?好!喝!喝不了?完咧没感情咧做了大官儿瞧不起咱这些泥腿子咧文曲星不跟咱们这些苦哈哈一块儿咧

    一个个他娘的双目无神宛如被抛弃的小娘子,郑光给逼的是在是没办法了得得得!我喝!我往死里喝!大家伙儿,举碗!干!

    士绅和官员们好歹有点儿对于身份的矜持,不会像其余那些人一样把郑光当成吉祥物,摸一下就能让自家娃儿考上进士,他们温和多了,郑光来敬酒的时候一个个起来,笑容可掬的接着这杯喜酒,大家一起喝,喝完之后礼送郑光去下一桌,如果不是眼睛里闪烁着某种强烈的光芒,这份演技是可以给三十二个赞的。

    官员们就更加简洁明了了,大家相互笑着自报家门,谁谁谁是哪一科的进士,排位第几,大家谁在上面谁在下面,聊得不亦乐乎,郑光一来,大家互相举杯庆祝,一口酒下肚,礼送郑光去另一桌,相比之士绅们的强烈意愿,这份演技更加清纯不做作,给三十三个赞!

    时间缓缓流逝,大家为了今天这顿正餐而腾出来的胃部空间已经接近饱和,不少小孩子都看着自己碗里的大块肉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妇人们用手捂住嘴部,以免一个接一个的饱嗝影响了自己的形象,虽然本来也没什么形象,一顿饭吃三斤的地里汉子还在奋勇的和鸡鸭鱼肉作殊死一搏,一手鸡腿一手鸭腿的左右开弓,颇有大将风范。

    唐顺之今儿个也喝了不少,他是以男方家长的身份在这里的,郑光的父亲和祖父都去世了,剩下的近亲地位不够,唯一可以撑场面的也就是唐顺之了,所以当仁不让的,唐顺之成为了男方家长,有着这样一层关系,不少人来给这位新任的苏州知府敬酒,恭祝他教了一个好学生出来,一个接一个的吹捧,加上酒精的刺激,这位平日里威严的苏州知府,居然也有些飘飘然了。

    唐顺之高兴的在主桌上和同样被氛围感染到的大佬张经推杯换盏,畅想美好的未来,美好的人生,美好的功名,等到他终于意识清明的时候,看着太阳,发现不知不觉间大家谈论了那么多,居然还有一个时辰左右太阳就落山了,他连忙找到张思成,对他吩咐一番,马上把仪式搞起来,得抓紧时间,去迎新娘!

    为什么得这个时候迎呢?因为现在是黄昏时分,古时候的“婚礼”的“婚”其实是个别字,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昏礼”,在汉族古人看来,黄昏时分乃阴阳相交之时,此时男女结合顺应天意,大吉大利,所以称为昏礼。

    只是郑光此时也有些晕晕乎乎的,虽然之前有奶奶“密赠”的爷爷迎娶她的时候不知从何处得到的醒酒丸,可以保证不醉酒,但是好虎架不住一群狼,郑光还是华丽丽的败下阵来,幸好唐顺之也有醒酒秘法,右手一伸,食指与中指之间不知何时突兀的出现一点寒芒,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速没入郑光臀部,伴随着一声刺破云霄的嚎叫,郑光便清醒的不能再清醒了。

    “老师,你这个法子,是何人传授啊?此人当真是足智多谋,学生很想去拜见他,当面感谢啊!”郑光红着眼睛,以右手掩股,直吸凉气,看着自己的恩师唐顺之。

    唐顺之毫不在意的勾了勾嘴角,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似乎在怀念着什么:“想当年,为师还年轻的时候,也是年少风流啊,迎娶你师娘之时也是你这般,结果哈哈哈哈!不提了不提了!好了!新郎倌儿!快去把妻子接回家中,迎奉宗庙,开支散叶!”

    郑光虽然不爽,却也无奈,听得唐顺之开始交代婚礼的流程,便细细的听着,之后,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带着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的朝着城北的郑氏别院出发了没办法,谁叫娶的是自己的表妹呢?大明朝不禁止异姓表亲之间的结合,所以郑光也有幸和表妹终成眷属,他是很高兴的。

    只是在操作过程中,大家发现一点不和谐的地方,以前就算是表亲之间的结婚,婚前男女也不是住在一块儿的,像郑家这样男主人都去世了只剩一根独苗支撑家业的情况,还真是很少见,关键的是赵蝶儿的父亲也去世了,一家子一早就和郑氏主家住在一起,也没分开过,迎亲又去哪里迎呢?都住在一块儿了,这,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二百二十七 迎亲(下)() 
可是虽然住在一块儿,但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坏啊,老祖宗给咱们留下这套规矩就是讨彩头的,很有寓意的,这念头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儿,离婚和休妻这种事一般是万里挑一的,基本上结了就是一辈子,老百姓没钱讨妾侍,也就是一夫一妻一辈子,可不像现代,婚随便结,也随便离,轨随便出,柜也随便出,二奶三奶四奶偷偷的包,真是不知道是倒退还是进步。

    这一辈子的大事儿,可不能含糊,大家聚在一起商议这个事情该怎么办,最后还是唐顺之熟读经史,找到了案例,立刻吩咐下去,把城北的郑氏别院收拾收拾,新娘子和新娘子的母亲住进去一段时间,结婚前就得在那儿住着,尽量不要回来,正好合乎礼仪!

    那天郑光回来之前,赵蝶儿母女都在郑氏别院里面住了差不多两个星期了,就那天回来看郑光还是赵蝶儿苦苦哀求得来的,看一眼,抱一下,好了,回去学习怎么做一个好妻子去吧,这两天郑光就没见着赵蝶儿的人。

    郑光带着队伍吹吹打打的往郑氏别院迎亲的时候,赵蝶儿正在自己的绣楼里哭哭啼啼的,倒不是说是伤离别的眼泪,她的情况和大多数女子都不一样,婚后和婚前没什么两样,只是和郑光住在一起了,别的都不变,她哭可是激动的哭,感动的哭,自己终于可以嫁给心上人,可以和心上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至死不渝。

    和大多数女孩子比起来,她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所爱慕的人,就是她的丈夫,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水到渠成,彼此之间早已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婚前和婚后没有惶恐不安,没有担忧彷徨,也不用离开母亲,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一切,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而且她的丈夫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男子,从小一起长大自然知根知底,情根深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父母和祖父接连去世时郑光跪在祠堂之内的背影,还是郑光在瓢泼大雨里跪了一天一夜请求老先生的谅解那时的背影,都深深的刻印在了这个女子的心里,抹不掉,挡不住。

    十数年的点点滴滴,日日夜夜,不停的祈祷,不停的祷告,希望上天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的祈求,从而答应自己这个小小的卑微的愿望。

    现在一切成真了。

    蝶儿的母亲亲自手持五彩纱线,左右搓合,借助纱线的绞缝,反复在她面额上来回滚动,绞除面额汗毛,然后婶婶们帮着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点唇扮妆起来,这叫开面整容,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就是在嫁人这一天。

    待把蝶儿的容貌拾掇拾掇完毕了,老夫人亲自端来了她的孺人冠服,这也就是今晚蝶儿和郑光结亲的婚服,这可不是寻常女儿家出嫁时穿着的凤冠霞帔,而是七品敕命才能穿戴的服饰,孺人冠用抹金银事件,珠翟二,珠月桂开头二,珠半开六,翠云二十四片,翠月桂叶一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抹金银翟二,口衔珠结子二,穿戴起来颇有几分贵气。

    嘉靖皇帝知道郑光要结亲,便又特赐郑光之妻郑赵氏为七品孺人,赐冠服一套,也算是给郑光的结亲送上一份小小的贺礼,这下,郑光刚刚做官,郑氏一门已经有两位在世夫人得到了敕命的身份,一位过世夫人也得到了这个身份。

    婶婶们和未出嫁的堂妹们痴迷的望着那头冠上缀着沉甸甸地珠翟、珠牡丹、翠云、翠牡丹叶、抹金银宝钿花,林林总总地缀物足足有几十样,单单看着就觉得目眩神迷,那大袖礼服则是真红色丝绫罗所制,霞帔上绣着云霞鸳鸯文,华丽无比,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