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想了想,以他所听闻的徐光启的脾气,谭良栋这次起码会购回一车书,派一队士兵也能更安全,便道:“这样也好。”

    说完了购书的事情后,卢象升谈到另外一件关乎吕梁的大事,那便是春耕。

    在过完春节后,胡振江就直接下村了,并且带走了负责给各村挖深井的土工营。

    土地播种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种子,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艰难,庄户们手里都会留下来年的种粮。对种子谭良栋不担心,并且他还让胡振江把专门挑选出来用作土豆种的小土豆分发下去,种到各村的公田。

    二是肥料,在没有工业化的年代,庄户人家所用的肥料都是自家的粪肥,有钱的人家还会去县城或府城专门花钱收粪,和生石灰放在一起堆肥。警察营管理的罪营堆好的肥料专供土豆地使用,若是没有这肥料,土豆的生长也不会这么顺利。

    三是水,水是最重要的,没有水一切免谈。谭良栋为挖深井专设的土工营已经开动,随着天气转暖,土壤软化,挖深井的工作只会越来越快。

    卢象升听完谭良栋关于春耕的安排后,赞道:“好!若是春耕顺利,那饥荒就能缓解,到时吕梁就可以完全稳定下来。”

    谭良栋点头道:“确实如此。所以建斗,这次入京大考,你一定要成功,知府只能是你,吕梁有现在的局面不容易,千万不能让它毁于一旦。”

    卢象升握紧了拳头,重重的点了头。现在的吕梁,只有他担任知府才能和谭良栋的吕梁营和平共处。

    兴县,上原村,作为谭良栋第一个开挖深井的村子,兴县县令刘锐特意赶到上原村,亲自指导春耕。由于刘锐已经倒向卢象升,驻守在兴县的康军伟也没有拦人,你要换成其他三县的,县令根本出不了县城,县官们也知道情况,不会自己出去触霉头。

    上原村的统计司人员李琦、护村队的队长和刘脑袋陪着县令刘锐参观谭良栋开挖的深井,刘锐见庄户们一压机子,木管里就流出一股清水。

    刘锐看到压出来的是清水,好奇道:“这水能喝吗?”

    李琦道:“回禀刘知县,这水看着清,但不能喝。”

    “哦,这是为何?”

    李琦解释道:“咱们平常喝的井水,那水都是从土里慢慢渗出来的,打上来之后经过沉淀才能喝。谭千总打得这口深井,水是直接从地下被吸上来的,看着清,却不能喝,得沉淀后再煮沸人才能喝,不过用来浇地绰绰有余。”

    刘锐见乡民们一直在打水,那压水机也不见停止出水,赞道:“谭千总打得这口深井,是百姓之福啊。”

    李琦满脸笑容,他是统计司的人,属于吕梁营下面的,自己的顶头上司被以往高不可攀的县令夸赞,与有荣焉。

    刘脑袋跟在县令后面,不敢说话,但脸上一直泛着笑容,有了这口深井,上原村今年最差也能收点粮食。

    “李琦,我听说谭千总他让你们统计司的人在各村试种一种叫土豆的作物,可否让我看看?”刘锐看完深水井后,突然道。

    “刘知县,这边请。”

    土豆被种在了公田,《土地条例》收了豪绅的土地,大部分分给了农民,剩下的被留作公田,由护村队和统计司的人管理,谭良栋给各村分的土豆种就被种到公田里。

    上原村被分到二十个土豆种,李琦便在公田寻了一垄地种下去,并让刘脑袋跟着自己学《土豆志》。

    土豆种刚被种下,从地上什么也看不出来。刘锐从李琦手里借过《土豆志》,翻看了一番。

    李琦手里的《土豆志》是白话版,刘锐进士出身,看惯了文言文写成的文章,乍一看白话文,还真有些不习惯。

    《土豆志》写的很详细,从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到各个阶段的长势都有,并且连续记录了三茬,几乎把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都写到了。

    翻到最后,刘锐发现署名是余生,心中不由得很羡慕。儒家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余生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立言,但只要这土豆推广开来,日后凡是种土豆的人,必会想到余生,这已经和名垂青史没什么区别。

    就好比后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绝对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刘锐把《土豆志》还给李琦,道:“李琦,等这土豆熟了,给我送一些,我在县衙也要种一些。”

    李琦自然不会拒绝,他本身就肩负着推广土豆的责任,若是兴县县令带头种土豆,那土豆推广的只会更快。

    离开上原村后,刘锐又走过几个村子,和统计司、护村队的人都接触了一番,对谭良栋越发的好奇,一个武将,按理来说应该是一个粗鄙之人,但看到兴县现在的样子,刘锐不得不承认,谭良栋确实不一般。

    刘锐虽是读理学书籍长大,但他本人却倾向心学,而晚明的心学讲究的是性由心动,提倡自由,明哲保身,在身处无力改变的大环境中要学会独善其身。

    现在吕梁营的统计司和税务司已经完全架空了县官,刘锐没想过和吕梁营对着干,这不符合他的心学主张。

    但他对谭良栋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很感兴趣,萌生了写书的想法,他要把吕梁发生的这一切都记录下来,刘锐在冥冥中有一种感觉,吕梁发生的这一切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去那般简单。

    (本章完)

第100章 100。演习(一)() 
谭良栋在离开中阳县衙后,回到了柳林。

    吕梁营在剿匪后便分驻各地,为了保持吕梁营的战斗力,也为了检验新设立的参谋司和后勤司能发挥出的效果,早在当初建立参谋司和后勤司时,谭良栋就想着要组织一次演习,顺便检验一下护村队的训练成果。

    后世的军队在和平年代,之所以还能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就在于时不时的演习。

    在演习的命令下达后,整个吕梁营上下都开始忙碌起来,各村的护村队也跟着行动起来。这次演习,谭良栋是总的指挥,参谋司负责下达具体的命令。

    演习开始前,谭良栋和余生来到正堂,老郭已经在桌子上摊开了一幅整个吕梁地区的地形图,这是测绘队半年的努力成果。

    “千总,后勤司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演习开始!”

    谭良栋点点头,参谋司和后勤司的架子已经搭好,这次演习就看这两个司能否发挥它们的作用。

    “参谋司的人,就位了没?”

    老郭回道:“千总,都已就位。”

    “好。”谭良栋看着地图,道:“这次演习,有两个假想敌,一是从黄河过来的流寇,二是从大同府南下的敌人,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得知这两个方向同时有敌人后,如何迅速的完成调兵,并能保证我们的后方安全。”

    余生快速的记录下谭良栋的话,跟在谭良栋身边,余生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词的新意思,比如“演习”这个词,他知道的只有一个演练熟悉之意,但在谭良栋这,有了另外一个意思,按预定计划模拟实战。

    谭良栋的话音一落,参谋司的人就行动起来。当初参谋司初创时,谭良栋让各队队正轮流在参谋司历练,现在的这批队正刚好赶上这次演习。

    一道道的命令被发布出去,有些命令是直接给后勤司的,余生接到命令,把各部所需的物资数目交给自己手底下那帮经过突击培训算数的年轻后生,这次演习对后勤司也是个考验,如何合理的在战争中分配物资,这是一门学问。

    离黄河最近的是张应宸和屈华两部,接到命令后,两部从后勤司手里领好所需的物资,然后往军渡渡口而去。永宁府同陕西交界的这段黄河只有一个军渡渡口可以大量过人,到时若是真有敌人跨黄河而来,军渡渡口需重点防守。

    张应宸和屈华两部离开驻地后,中阳、方山两县的驻村队也行动起来,距离两部驻地近的护村队在队长的带领下进驻两部的驻地,帮忙守卫,其余各村的护村队则在关键的要塞口设卡、巡逻。

    刘文景、牛凉、康军伟三部驻扎在岢岚州,在接到参谋司的命令后,也从后勤司那里领到物资,三部按照既定的路线往五寨堡集结。

    同样,三部的驻地也被临近村子的护村队进驻,协助守卫,其他各村的护村队则在村子边界活动,并在一些关键的路口设卡。

    各村的村民并不知道吕梁营在演习,村民们见平日里不是站着就是跑步的护村队都在忙活着,感到很好奇。古人的娱乐生活很匮乏,特别是农村里,更是什么都没有,忙完了农活的村民们看着护村队忙过来忙过去,当作是在看戏。

    统计司的人很无语,谭良栋本来是想把统计司也纳入演习,在真正的的战争下,村民们可不能像现在这么优哉游哉的,把部队的演习当成看戏。

    但胡振江拒绝了谭良栋,现在各村正在进行着春耕,胡振江怕演习延误了春耕,农人们可从来没有进行战争演习的觉悟。

    这让谭良栋有些失望,本来他还想着搞个简化版的“总体战”,现在看来不大可能实现,毕竟是农业社会,动员能力太弱。

    刘文景等三部依次抵达五寨堡,把沿途的镇西卫和五寨堡的守丁吓了一跳。三部合起来有一千多人,并且这一千多人看起来不是那种乌合之众,五寨堡的守官壮着胆子前去吕梁营营地,问出是吕梁营在搞演习后,松了一口气。

    守官虽不知道演习是什么,但既然是吕梁营的兵,那大家就是一伙的,只要不是什么叛军就好。

    刘文景、牛凉、康军伟三人坐在主帐里,旁边是参谋司派过来的观察员。刘文景在三人中隐隐居首,最先开口问参谋司派过来的人:“下面我们要怎么做?”

    参谋司的观察员回道:“刘把总,我们的任务就是跟着,其他的我们什么也不管。”

    三人无语,还是刘文景最先说:“柳林那边,我听说这次演习,千总只是定了个大方向,具体的命令都是参谋司出的,就连后勤司的余生也是根据参谋司给的命令给咱调拨物资。”

    康军伟接道:“那这次演习应该就是光为了调兵。”

    牛凉以手抚额,道:“我还以为又有哪个不开眼的要跟咱吕梁营过过手。”

    刘文景站了起来,道:“既然是为了调兵,那我们三部就驻扎在五寨堡这里,下面我们该做的就是把驻地扎好。参谋司的人在这,谁也不希望把脸丢到柳林去吧。”

    牛凉和康军伟两人相视一眼,都点头道:“好。”

    各部抵达既定地点后,传令兵把消息传回真武山,参谋司的人根据传回来的消息,把各部的位置标记在地图上。

    谭良栋看着地图上标注的信息,暗暗点了点头。地图上除了标记了吕梁营五支主力的位置,各村聚集起来比较大规模的护村队也都给标记出来,还有不属于吕梁营的部队,比如镇西卫和五寨堡这些地方的守卫官兵。

    真武山上人来人往,后勤司所在处,不断有传令兵在说话。

    “张应宸张把总需要补充三天的口粮。”

    “牛凉牛把总请拨三十斤盐。”

    ……

    余生头大了,仅仅是个演习,调配的物资就这么繁琐,若是真正打起了仗,加上武器、药品的消耗,那繁琐程度只会直线上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