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难择路-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辽国范国师一人挑头负责此事,其他的协理大臣都是阿史那贵人,大字不识一个。这些事,还不全是范国师一人说了算。

    这个权力可是大的很,其中能操作的猫腻,简直多得难以估计。

    范国师大可趁此机会,大力拉拢一批世家大族向他靠拢,而且可以顺手打压那些不肯老实顺从于他的世家大族。

    比如,单说厘定每年上缴赋税这一条。三个家族共同镇守一座城池,哪个世家大族投靠范国师,这一座城池每年定的额度是五十万枚银钱,那么这个世家大族只需缴纳十万枚银钱即可。剩下的四十万,则由另外两个世家大族缴纳。这一下,可就能减少一半的赋税支出!

    这样一来,那些世家大族必然会争相投靠范国师。要是一座城池之内的家族都投靠范国师该怎么办?那更好办,谁私下给范国师的好处多,谁缴纳的赋税就少。

    又比如几个世家大族共同镇守一座城池,那么平时该谁哪一家说了算,城中权力如何分配?这个自然也由范国师做主安排。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皆是范国师一手说了算。这些城池分派下来,范国师在突辽国的势力,恐怕会隐性增长到一个恐怖的量级。

    想到这儿,小刘团长不得不佩服范国师的手腕,确实高明。范国师一举一动,皆是在为突辽国着想,但若你细观察就会发现,他居然还能很好地兼顾自己的利益,利国利己两不耽误。

    范国师通过一系列举措,如同无中生有一般,硬生生为突辽国变出近十万骑兵,数万步卒,还有大量的财货。而他付出的,仅仅是皇帝与阿史那贵人们并不看重的城池与大片荒无人烟,不长牧草的土地而已。

    这份经营理政的本事,连小刘团长都只能自叹弗如。

    但同时,小刘团长也忍不住暗骂那些世家大族的愚蠢。

    这些世家大族对土地与城池的执着,还真是惊人,甚至已经可以称为愚痴。或者说,他们对土地与城池的贪婪,已经到了近乎愚蠢的程度。

    按照目前的局势,不出意外,明年突辽国就会失去整个北冀省。而此时,那些北冀省的世家大族,却依然不管不顾,为了一座城池的所有权争的头破血流。

    不得不说,范国师真是吃透了这些平周朝遗留下来的世家大族的心思,深知这些世家大族贪婪无厌的本性。马上就要大难临头,还在拼命争夺眼前的利益,这些世家大族仿佛丝毫没有察觉到,近在咫尺的灭顶之灾。

    或者说,他们其实早已知道定北守备团早晚会打过来,甚至会将他们的家族屠戮殆尽。但这些世家大族就是控制不住内心的对利益的贪婪,这份贪婪,甚至能盖住死亡带来的恐惧。

    范国师早已看透这些世家大族愚蠢贪婪的本质,因此轻轻把这些土地和城池摆在这些世家大族面前。这些世纪大族顷刻之间,就忘了什么礼义廉耻,忘了什么诗书传家,忘了什么家族脸面,瞬间化身闻到屎臭味的疯狂苍蝇,拼命来争抢摆在面前的一大坨臭屎。

    突辽国世家大族的这副只看眼前利益,丝毫不顾头顶将要落下的断头刀的丑态,像极了当年平周朝灭亡之前,中神城里的那些世家大族,他们简直一模一样,不愧一脉相传的世家大族。

    当年中神城被突辽大军团团围困,但城中的世家大族,依然在内斗不止。为了一个中神城守备元帅的职位,城内各个世家大族你争我抢,都想把这个职位掌握在自己家族手中,趁机掌握住中神城兵权,好在战时,第一时间保护住自己家族的财产不受损失。

    而当时,担任中神城守备元帅这一职位的,正是经验丰富的老帅种道,人称老种将军。

    为了抢夺这一职位,在老种将军打退数次突辽骑兵攻城之后,这些世家大族自以为已经安全,立即联合起来,弹劾老种将军在守城期间,任人唯私,图谋不轨。

    窦家天子那时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有人告发老种将军图谋不轨,直接就将其拿下,根本没有问清事由的打算。

    最终老种将军被人诬陷,蒙冤下狱,中神城守备元帅这一职位,也就空了出来。

    这些世家大族在一番你争我抢之后,最终赵阀如愿以偿,把这一职务搞到了手。然而没过几年,突辽骑兵卷土重来。

    新上任的这位中神城元帅,吃喝玩乐声色犬马,样样精通;弓马武艺战阵军略,样样稀松。他上任没多久,就把老种将军呕心沥血重新打造的中神城三卫给糟蹋了个干净,精锐兵卒全部被其赶走,换上一些手无缚鸡之力,一心只想着花钱混点军功资历的世家子弟。

    有这种元帅,这种兵马守城,中神城自然是迅速告破。

    那打破了头争抢这一军职,想要在战时保护住自家财产的赵家,最终却成了一场笑谈。这些世家大族也随着中神城的大火,彻底化为灰烬。他们费尽心机,用尽手段弄来的肮脏财富,也成了突辽骑兵的战利品。

    有时候,不得不说,老天的报应来得真快,让人始料不及。这些世家大族前脚把老种元帅诬陷下狱,后脚就被突辽铁骑攻破家门,阖家被屠戮抢掠一空。

    而现在,突辽国掌握的几个省内,与中神城中相似度惊人的一幕,在几乎每一座城池反复上演。这些世家大族一如既往的贪婪而又愚蠢。总是认为自己说不定会侥幸不死,说不定能保住这得来不易的财富与权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

五百二十章 乱世出英雄,这个英雄叫人看不透() 
云卷云舒,日升日落。日子依旧在一天天继续,天下熙熙嚷嚷,各有各的忙活。

    陆续分出十座城池,安抚下平唐与平明两国之后,定北守备团全军进入休整阶段,而小刘团长也重新开始忙碌起来。小刘团长先把守备团大营搬到封河府。这里地势比较险要,易守难攻。而且这封河府扼守几条官路,乃是一处通衢要害。

    尽管平明国,平唐国,汉王这三家的使节都不理解定北守备团这种做派,但这类事,也不是他们敢开口询问的。

    这些使臣,论学识,也都是饱读诗书的博学之人。现在两国都是国朝初立,皇帝对于选贤任能十分注重,并未出现王朝末期,酒囊饭袋只谋私利的奸猾之辈充斥朝堂的局面。

    按照这些使臣所读的书籍和见识,有志于一统天下的英雄,应该都是野心勃勃之辈。这类英雄都该是这个模式:他们英明神武,有志于一统天下,带着精兵悍将扫灭一个又一个对手,打下一座座城池,征服一片片土地,逐渐建立帝王的无上威严。平八荒,定**,一寰宇,安天下,坐北朝南,口含天宪。这才是一时帝王该有的气象与做派。

    但他们就是看不透眼前这位定北守备团团长。

    定北守备团这位团长,论英明神武,恐怕东西两位皇帝都比不过他。论行军布阵,临敌谋算,冲锋陷阵,更是天下第一等。这个不需要争,也没人敢争,突辽国的例子现成在那儿摆着。

    可这位定北守备团团长,偏偏对于城池土地,或者说权势地位,丝毫没有兴趣。

    原本这次定北守备团把十八座城池掐在手里不分,不履行盟约。这天下多少世家豪门心都揪了起来,他们一度以为要变天了。他们以为定北守备团会藉此自立一国,从此彻底撕毁那温和的一面,开始用铁与火征服这天下。

    说实话,若是这些世家大族手里掌握着定北守备团这样一支无敌于天下的兵马,他们早就开始征服天下。

    可小刘团长偏偏在最后时刻,把城池就这么平静地,几乎没有任何为难地,按照盟约,又分给了两国。

    这一下,这些使臣,全都觉得自己根本就不认识这位守备团团长。几国的将军们,也都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们可不想与定北守备团交锋。

    尽管他们长久以来一直跟在定北守备团身边作战,按说应该对守备团早已熟悉。但对于定北守备团,这些将领越熟悉,就对其越发害怕。他们深知,这样的定北守备团,不是他们能够对阵,能够匹敌。

    三方使臣,越发觉得这位守备团团长真是世间第一英杰,不是他们能够猜透看清的。但他们依旧断定,这位守备团团长必然所图甚大,放着唾手可得的权势地位而不取,这怎么可能?天下怎么会有这类人。

    然而事实是,这回天下,不光有了这类人,在定北守备团,一出还出了两个。李得一和他师哥小刘团长,正是此类。

    月底,钱把总从定北县送来年前最后一批补给。随着这批补给一并运来的,还有小刘团长特意传令定北钢铁学堂赶制的精钢胸扣。

    小刘团长在攻打北冀省之前,就决定在战后举行一次大规模授勋仪式,表彰历次作战勇敢的兵卒,并且提拔一批新的一等战兵。

    目前为止,定北守备团一等战兵的晋升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凭军功晋升。不论死活,即便兵卒战死,只要军功积累够,依然会授予一等战兵称号,并且家人也会随之享受应有的烈属待遇。比如按月发下的大量补贴,孩子五岁就可以进入守备团的任何一所学堂学习。

    在定北守备团,一等战兵地位之尊贵,远超平唐国和平明国任何一国的精锐兵卒待遇,甚至连他们的一般将军,都比不上定北守备团一等战兵的代悦。但是,想要评上一等战兵,对军功的要求也非常之高。

    定北守备团这次出征,如今已经历时超过两年,才终于有足够多的兵卒积累足够的军功,够格晋升一等战兵。

    这一次,将有六千七百五十七名兵卒晋升一等战兵。其中六千七百人,从二等战兵晋升为一等战兵。五十七人,因为有特殊贡献,从三等战兵直接晋升为一等战兵。这五十七人都是后勤营与火头营的兵卒。

    在定北守备团,只要你立下军功,就会被如实记录,绝不会因为你是个烧火做饭的,或者后勤赶车运粮的,就对你有所歧视。

    这次,小刘团长还特意邀请几位将军,李药师,徐世绩,徐农达,常逢春,还有三方使节,来观看授勋仪式。

    现在两国的将军都已经知道定北守备团一等战兵待遇惊人,甚至比自己也差不到哪儿去。但更让两国将军惊奇的是,在定北守备团,普通兵卒见到两位团长只需行军礼即可,根本不必再有任何恭敬小心的礼节。

    两国将军对此至今也疑惑不解。就是定北守备团的两位团长从不体罚兵卒。要知道在平唐国和平明**中,体罚兵卒,动辄鞭笞或者辱骂,可是将军立威的一种重要手段。平明国骑兵大将常逢春就非常喜欢这一套。

    找个把兵卒错处,将其砍头立威,更是两国将军整饬军纪的常用手段。

    但在定北守备团,却从没有这些。两位团长在两国诸将眼中,简直就是好好先生,他俩从不体罚打骂兵卒,也从不搞杀人立威这一套。定北守备团的赏罚,一律严格按照军规来,两位团长从不越过军规擅自惩处或奖赏兵卒。

    天知道,那个李副团长在整个天下,可是流传着嗜血好杀的赫赫凶名。甚至连向来以悍勇嗜血著称的金狼骑兵,如今看到这位李副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