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难择路-第5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辽老皇帝临死前,曾让小儿子黄吉拜范国师为师。所以范国师与黄吉名为君臣,实际上还有一层师徒关系。所以范国师如今与皇帝私下说话时,常以这种问答的方式进行。

    这个小皇帝黄吉,一点儿也没有阿史那家族粗鲁野蛮的习气,相反,他非常好学,对于范国师满身的学问,更是敬佩不已。而且黄吉还是个小孩,开蒙成功率极高,很有可能修原气。

    这点,恐怕也是突辽皇帝最终传位给黄吉的一个重要因素。阿史那家族急需一位认识字,能够修原气的皇帝出现,以健壮的身体,带领突辽国平稳走下去。

    范国师私下认为,黄吉如此迥异于先皇的其他儿子,喜欢学问,不喜粗蛮,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生母乃是平周朝世家大族出身。

    黄吉思索一番,道:“父皇在世时,曾与朕提过此事。父皇曾说‘阿史那狼青素来不服皇命,在平周东路数省劫掠一番之后,他的完金部族实力更加壮大,早已听调不听宣。’彼时父皇为了削弱他的实力,这才不惜冒着与其开战的危险,强行要来他一半的兵马参战。”

    “不错,先皇此举,正是为了削弱完金部族的实力。陛下而今可有体会?”

    “国师的意思是”

    “微臣之所以举荐阿史那豁耳领军,原因就是他同样明白先皇的遗志。陛下,我契辽部族十二万金狼骑兵,独立顶着定北守备团的猛攻,而今已有数年。这些年来我们契辽部族损兵折将,其他部族却还都完好无损,甚至靠着劫掠来的财富,已经一天天壮大。长此以往,若是有一天哪个部族实力足够大时,我突辽国恐怕就要陷入内乱。到时先皇用尽一生心血才统一的突辽部族,恐怕又要四分五裂。”范国师说到这儿,好似在缅怀先皇,语气甚至有些哽咽。

    “父皇高瞻远瞩,真乃是一代英主,朕不如之远矣。”听完范国师的话,黄吉也忍不住感慨一句。

    “陛下,微臣前翻在朝堂上,力主用土地和财货诱引草原上的附属大族入关参战,还引来不少责骂。如今又一次战败,实在有负先皇重托。”范国师假意哽咽道。

    “国师何须如此自轻。朕的那些族人,哪里懂得这些军国大事。他们现在整天除了会喊打喊杀,斗狗游猎,还会干什么?父皇在世时,曾多次号召他们学习文字,为阿史那家族培养人才,治理国政。可这些人就是冥顽不化,实是一群蠢狼。”黄吉说起那些阿史那族人,忍不住也有些怒火上涌,小脸板着,小小年纪就透出几分帝王威严。

    “陛下,臣之所以坚持征召那些塞外附属大族骑兵入关,就是秉承先皇的遗志。陛下的金狼骑兵一直顶在前面出力,也该是时候让那些草原上的大部族出一份力。若是再让他们坐享其成下去,等其实力进一步壮大,恐怕就要图谋不轨。臣这么做,完全是为了陛下的皇位稳固,为了突辽国的千秋霸业。”范国师一番话说得,漂亮又响亮,都是皇帝最愿意听的。

    “国师之苦心,朕今知之矣。国师务虑,朕自有区处。”黄吉认真点了一下头。

    随后范国师又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一味药物,能够保证陛下开蒙成功。黄吉叫出一名岁数与自己差不多的跪奴孩童,命其当面服下,试药。

    范国师之所以能够得小皇帝如此信任,当然不全是因为他秉承先皇遗旨,全心全意辅佐新君。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说自己能保证一次为小皇帝开蒙成功。

    能够开蒙修原气,对一位帝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增强战力,而是凭着修习原气,练出一副健康不易生病的好身体。对帝王来说,有个健康的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黄吉亲眼看到自己英明神武的父皇,敌不过风疾,丢下偌大一个帝国,病死榻上。因此他对于能够修原气,身体健康无病,就更加向往。范国师就是修原气之人,从未得病,甚至断了一臂那么重的伤势,都能恢复过来。

    故此,黄吉在登基之后没多久,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范国师教授自己修原气,为自己开蒙。

    范国师对此当然乐意,如此一来,他就与皇帝有了名正言顺的师徒关系,在突辽国中的根基也必将更加稳固。

    范国师开始按时教授黄吉学习平周文字与突辽文字。这当然又引起一些眼红的阿史那贵人嫉妒,他们大声嚷嚷着,皇帝不能学平周文字,平周朝如此懦弱无能,他们的文字必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对皇帝影响不好。

    小皇帝一句话就把这些恼人的族中权贵给打发了:“你们给朕找一本突辽文字写就的修原气书籍来?”

    黄吉大概是承传了他母亲的聪慧好学,学起平周文字来,进度神速,甚至连那些生涩难懂的文章,黄吉看个几遍,就能倒背如流。

    范国师把最稳妥最常见的御气和合经教给皇帝。黄吉仅用三天,就已经全部学会。

    随后,范国师就献出这粒药丸的配方,说只要服下这粒药丸,就一定能开蒙成功。

    黄吉大喜,立即下旨,打开皇家府库,里面的材料任范国师拿去,开炉炼丹。

    范国师学究天人,略经过摸索试验几次,就成功炼制出这丸药。这药能够在短时间内,强行增强服药之人的识海强度,使之能够轻松承受开蒙时那第一缕原气对识海的冲击,从而使得识海成功容纳住这一缕原气,开蒙也就大功告成。

    黄吉当然不会立即把药吃下去,身为皇帝,必须得有人为他试药。他找来一个年龄与自己相仿的识字平周跪奴,让他先把药吃下去,范国师随后再为其开蒙,看看效果如何。

    三天之后,这名跪奴果然一次开蒙就成功。黄吉大喜,第二粒丹药刮下一点粉末,找人试过之后,他就毫不犹豫吞了下去。

    五天之后,范国师顺利给小皇帝黄吉开蒙成功。

    小皇帝龙颜大悦,赏赐流水一般送入范国师府中,并且将范国师两个儿子都授予国公的高爵。

    当然了,一干阿史那贵人只能眼红,偷偷说着酸话,却又无可奈何。

    随即,范国师趁机在朝堂上推动新一轮的用土地和财货征募附属部族骑兵的计划,立即得到小皇帝照准。

    。

    ,

五百一十九章 惊人相似,这难道就是天道轮回?() 
这一回,范国师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计划没受到什么阻碍,就得以顺利进行。

    但很显然,范国师在一心为国的同时,也在悄悄为自己谋划布局。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得出来的宝贵教训就是,只有自己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很好地活下去。

    范国师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像前平周朝那些傻瓜一般的世家大族一样,拼命挖国家的墙角来肥自身。最后自身是够肥,可惜平周朝却轰然崩塌,身家财产都成了突辽国的国库。

    范国师的计划,可谓是利国利民,双赢。当然了,这个“民”,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是投靠突辽国的世家大族,可不要误会成那些平头百姓。范国师很清楚,自己必须拉拢一些势力靠向自己,才能站得稳。独木难支,这是永远不变的道理。

    范国师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拉拢到阿史那权贵,尽管阿史那豁耳现在与他合作相助。但范国师心里很清楚,那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范国师必须尽快发展出自己的势力,好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局,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范国师这次,就在进一步拉拢突辽国的世家大族投向自己。

    范国师在新一轮计划的最后,补加了一条。此时所有的阿史那贵人们都在担忧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货再一次被分走,也就没人有空反对这条计划。

    趁着这次政策的推行,范国师明确了那些世家大族对守御城池的所有权,而不是再如以前那样,遮遮掩掩,还要派个突辽总统领去掌管城池。

    范国师直接请皇帝用印,圣旨明发各处,把城池所有权划归那些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只要每年缴纳足额的赋税,按照皇命派出族中子弟参战,即可永久拥有这些城池,以及附近的土地。突辽国朝廷不再加派突辽统领,各地城池完全归当地世家大族所有。

    这道圣旨一下,原本那些对突辽国已经有些失望的世家大族,瞬间又来了精神!这些前平周朝遗留下来的世家大族,世世代代对土地和城池,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执着。范国师这条措施,正好挠在了他们的痒处!

    原本驻守各城的突辽贵人,全被召回,改为派一名纳斯(负责收税的官员),只管应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其他一概不管。

    范国师这么一搞,世家大族顿时又热情高涨起来,他们立即交出这头一批赋税,并且顺手送出大量珍玩。

    范国师把这些赋税拿出一部分,分给阿史那贵人们,立即就把他们的嘴给堵死。拿到好处的阿史那贵人不再挤兑范国师,渐渐安静下来。钱财,永远是获得权力的垫脚石。

    范国师拿着这些新得来的财货,再次从草原招募来数万擒生军。前前后后,突辽国已经征召近二十万擒生军入关参战。草原上的不少附属部族,已经略有些不满,但他们同样也受不了范国师送上门来的一车车财货。而且慑于突辽国的武力威慑,各族的长老贵人们,只能一边笑着收下财货,一边哭着把族中青壮送入关内,参与战事。

    阿史那豁耳接到这支擒生军补充之后,大军又形成规模,开始上蹿下跳。与此同时,突辽国内,原本还对范国师不满的那些阿史那权贵,也都老实闭上了嘴巴。

    大军统帅阿史那豁耳公开放话,谁要是能这么快补充兵力,他就支持谁主持国事。就连小皇帝,也多次公开表示,朕不能一日无国师,突辽国不能一日无国师。

    阿史那家的贵人们虽然对此羡慕嫉妒眼红,但也只能把话憋在心里,偷着骂几句。想让他们承认自己无能,承认范国师确实能力卓越,那是门都没有。人都不愿承认别人比自己强,不然就不会有“嫉妒”和“羡慕”这两个词汇诞生。

    小刘团长原本以为一场大战过后,突辽国怎么也要到年后天气回暖,才会缓过来。却没想到,还没到过年,突辽国又成功拉起一支大军。

    小刘团长最近在突辽国内,新发展出一条秘密情报渠道,因此没过多久,就知道这是范国师干的好事。

    “这范国师,还真他酿是个人才。如此短的时间内,居然能再次拉出数万骑兵。”看到这情报之后,小刘团长没忍住,当着师弟的面,爆了粗口。

    “这算什么,突辽骑兵来多少,咱们就砍多少。那范国师难道还会撒豆成兵不成?突辽骑兵早晚有被咱们砍光的那一天,到时候看他拿什么来阻挡咱们守备团的兵锋!”李得一倒是对此满不在乎,张口就是一番豪言壮语。

    但小刘团长却从范国师的一系列举措当中,闻到一丝怪异的味道。

    单说城池所有权归世家大族这一条。一座城池往往由三五个世家大族共同镇守,那么应该以谁为首?缴纳赋税又该如何分配?每年需要派出的兵卒又该如何分配?这些可都是极其重要的关键。权力,金钱,兵力,这三样,可都是要命的东西。

    突辽国范国师一人挑头负责此事,其他的协理大臣都是阿史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