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丹阳郡郡治是在宛陵县,吴景为太守后将郡治迁往丹阳县。

    在刘繇的疯狂攻击下,吴景和孙贲不得不退守宛陵县。

    而丹阳郡北部的江城,句容,湖熟,秣陵,石城,丹阳,芜湖,溧阳,春谷九县已经完全失手,而这九县正是靠近长江,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交通最便利的地带,可以称得上是整个丹阳郡的精华区域。

    虽然这部分区域的面积不过占整个丹阳郡的五分之一,人口却占了十分之七,也就是说这九县就拥有人口差不多70万左右。

    而其余的宛陵、故鄣、于潜、泾县、陵阳、黟县、歙县则分布在丹阳郡南部,面积广阔,却常有山越出没,且人口不过30万左右。

    而刘繇的进攻依然没有停下。

    占据了丹阳北方九县之后,刘繇派自己手下大将张英屯兵于长江渡口牛渚,屯粮十万石于邸阁。

    据说张英到了牛渚之后,整日操练兵马,加强戒备,对外号称,纵有百万兵马不可过江一步。

    也许是刘繇在江北寿春受到袁术欺压,过江时又在江北都督府受挫,此时的刘繇满心怨气,好不容易找到了个软柿子,自然要拼命捏。

    所以,吴景和孙贲就倒了大霉。

    只怪太史慈太勇猛,刘繇兵又多,整个丹阳的5000郡兵自然不是刘繇的对手。

    刘繇派张英屯兵牛渚守住后路,然后又派出自己帐下大将樊能,于糜南下进攻故鄣、于潜二县。

    刘繇又派自己手下骁将陈橫守丹阳县。

    刘繇自己则亲领大军南下进攻宛陵县,以手下大将薛礼为前军,以小将太史慈随侍左右,大举进攻。

    12月初,刘繇兵围宛陵县,吴景与孙贲大惊之下,派长子吴奋向东朝吴县而去,找孙策求援。

    此时宛陵县城外,刘繇大营之内,正在议事。

    其中一人,容貌英伟,年近四旬,端坐帐中上首。

    这人正是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汉室宗亲,太尉刘宠之侄。

    只见刘繇开口说道:“尔等谁愿为先锋,为我取宛陵县城?”

    刘繇话音刚落,就见一人出列,开口说道:“某愿为先锋,为大人攻取宛陵县城!”

    这人身高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貌刚毅,正是刘繇的东莱同乡太史慈。

    太史慈昔年曾为郡吏,又为报北海相孔融之恩而在北海破黄巾军,后追随刘繇南渡长江,为其效力。

    然而太史慈始终不得刘繇重用,郁郁不得志。

    有人曾经建议刘繇可用太史慈为大将,刘繇却说道:“我若用太史子义为大将,许子将必然会笑我不识用人。”

    这一次,刘繇倒是没有拒绝太史慈。

    只见太史慈笑着说道:“子义真猛士,如此我便命你为先登,领五百士卒登城!”

    太史慈闻言大喜,说道:“属下遵命!”

    刘繇点了点头,又对自己的大将薛礼说道:“薛将军便为子义压阵,随之攻城。”

    薛礼拱手称是。

    刘繇抚剑起身,大声说道:“破宛陵,便在今日!”

    大帐外,太史慈很快便点齐了猛士500。

    只见太史慈领500猛士出得大营,列于阵前。后面便是薛礼率领的5000士卒,待太史慈甫一登城,这5000士卒便随之而上,一举破城。

    只见太史慈立于阵前,一身甲胄,极为雄壮。

    “砰”的一声,太史慈将自己的大戟插在营前辕门外的地面上,又从背后抽出两柄手戟,大声吼道:“弟兄们,随我先登入城!”

    那五百猛士也随之怒吼三声:“先登,先登,先登!”

    在这怒吼声中,太史慈带着五百猛士朝城墙冲去,而薛礼率领的5000士卒则开始向城头射箭,压制敌军。

    密密麻麻的箭雨射向城头,吴景看到一幕,匆忙嘶吼着,命士卒上盾躲避,同时在藏城垛边,向下还击。

    然而吴景麾下兵少,原本只有5000郡兵,如今逃到宛陵县城,也只剩下3000余人。

    城楼上的箭枝稀稀拉拉的射下来,虽然少,却也给太史慈和他的五百猛士造成了不少伤害。

    很快,由薛礼率领的士卒将长梯搭上了城墙,数十架长梯被架在了城墙下,在弓箭的压制下,城头上的士卒根本无法露头。

    密密麻麻的箭雨下,偶尔有几架长梯被推倒。

    太史慈一马当先,飞快的爬上长梯,没过一会儿,就登上了城头。

    紧跟着,十个,二十个,上百猛士纷纷登上城头。

    吴景正要组织亲卫,将登上城头的敌军赶下去,却见孙贲紧紧拉住暴怒的吴景说道:“敌军有此大将,宛陵已不能守,我等可退往泾县、陵阳,实在不行,还能退往黟县、歙县。只要伯符大军一到,我们还能杀回来!”

    吴景被孙贲紧紧拉住,看着不远处犹如魔神一般大杀四方的太史慈,根本无力再组织士卒反击,只得点了点头,率兵逃往泾县。

    经此一役,太史慈名声大震。

    吴景和孙贲共领着两千余残兵退往泾县,与泾县县令陆航合兵一处。

    而太史慈此次攻破宛陵县城,麾下500猛士,只余200多。刘繇见太史慈立功,不得不赏,便以太史慈为军司马,只不过麾下的士卒却还是剩下的那二百多先登猛士。

    然而,即便刘繇如此苛待于己,太史慈也感到很宽慰了,自己终于能够独领一军了,虽然只有二百多士卒。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3、孙策出兵() 
黑(УАп)阁下一章已更新请/百度/一下Н黑…岩+阁您也可以手と动打开网站·нéiУāпgê·СΟм全网最快的更新ШШШ。НéiУАпgê。СОm看完整无错章节请百〃度〃一〃下黑Уап阁12月16日,吴奋至吴县。

    此时吴奋的样子早已不似当初攻打祖郎时那般神采飞扬,只见吴奋身上的甲胄破破烂烂,红色的大氅上满是破洞,头盔也不知道扔到了哪里,长剑上全是磕痕,脸色暗沉,头发也是乱糟糟的一团。

    讨逆将军府,孙策闻讯,赶忙出城,在城门口终于拦住了疲惫不堪的吴奋。

    吴奋一见孙策,就拉住孙策的双手说道:“大兄,快救我阿父!”

    孙策闻之皱眉,看来吴景和孙贲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差。

    “阿奋,莫急,到底怎么回事?”

    “大兄,我走时,刘繇已经兵围宛陵,恐怕如今宛陵已经有失,阿父应该已经退守丹阳南部!”顿了一下,吴奋又继续说道:“我东来之时,靠近吴郡的故鄣,于潜二县已经被刘繇手下占据!”

    孙策闻之一愣,局势怎会败坏如斯?

    “我不是早就派人通知舅父,刘繇将要南下丹阳!怎么会败得如此之快?”孙策疑惑道。

    吴奋嘶哑着喉咙说道:“刘繇麾下有一猛将名为太史慈,大兄西进一定要注意此人,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武艺不在大兄之下!”

    孙策默然,果然是太史慈这家伙。

    “阿奋莫急,我这就升帐点兵!”孙策放下吴奋,让几个侍卫司亲兵送他去休息。黑し岩;し阁最新章节已更新

    很快,吴县城内的点将鼓便咚咚咚的响了起来。

    吴县内外众将,闻得点将鼓声,纷纷快速向讨逆将军府而去。

    三通鼓声之后,讨逆将军府点将台上,孙策抚剑而立,身后是背负双剑的凌统。

    吴县内外,军司马及其以上的军官已经全部到齐。

    最前面两人是扬武中郎将韩当及忠武中郎将兼吴郡都尉程普。

    后面依次是侍卫司各军司马,孙辅,孙河,孙海,孙瑜,宋谦,周泰,蒋钦,陈武,潘璋及别部司马董袭。

    “诸位,此次我们将要面对的是起兵以来最为强大的对手,可有信心?”孙策站在台上,沉声问道。

    “誓灭刘繇!”扬武中郎将韩当首先带头喊道。

    随之,众人齐声呼喊,“誓灭刘繇!”

    孙策微微压了压手,众人立时噤声。

    “众将听令!”孙策沉声说道,台下众将身子纷纷一震。

    “命侍卫司军司马周泰、蒋钦二人于昭武中郎将兼毗陵郡都尉黄盖帐下听令,受其节制,自毗陵郡向西攻入丹阳北部。”

    “末将谨遵主公之命!”蒋钦与周泰二人,面带喜色,出列说道。

    这是蒋钦和周泰二人在孙策麾下的首次出战,孙策十分期待二人的表现。

    “命江北都督府都督周瑜派偏师南下牛渚,配合昭武中郎将黄盖进攻丹阳北部!”

    “命扬武中郎将韩当率本部沿黟县、歙县、阳陵、泾县一线,搜索吴太守和孙都尉,务必保证二人安全!”

    “某将谨遵主公之命!”韩当出列应道。

    “命忠武中郎将程普镇守吴郡,派帐下别部押送大军粮草!”

    “末将谨遵主公之命!”程普也出列应道。

    “其余众将,随我自吴郡向西,攻入丹阳!”

    说罢,孙策拔剑向天,大声吼道:“誓灭刘繇!”

    随即,各将领命而去,节制诸部,准备出兵,因为孙策早已经有所准备,所以此次出兵的速度非常快。

    第二日,大军便要出动。

    而韩当早已经率领麾下1500骑兵先行而去。

    当天夜晚,孙策在讨逆将军府议事厅中召集众文臣议事。

    “主公欲如何处置刘繇?”将军府长史张昭开口问道。

    孙策皱了皱眉,缓声说道:“刘繇贼子欲置舅父和大兄于死地,我岂能放过他?”

    “主公莫非要杀他不成?”从事祭酒张纮有些焦急的问道。

    “有何不可?”孙策反问。

    “当然不行!”张昭与张纮异口同声的说道。

    孙策摸了摸下巴,思索了片刻说道:“说说看!”

    张昭点了点头,先开口道:“主公唯今之计乃是扩大地盘,向西发展,犯不着直接与朝廷作对,刘繇毕竟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

    孙策皱了下眉头,暗自叹息,其实他也知道杀刘繇对自己有些不利。

    毕竟人家既是皇室宗亲,又是朝廷任命的正儿八经的扬州刺史。

    而自己只是持节慰关东的太傅马日磾表奏的一个杂号将军罢了。

    当然,如果非要比势力的话,还是孙策占优势,毕竟现在孙策地盘广,人口多。

    如今虽然是乱世,不过大家都还对大汉朝廷维持着表面的尊敬。

    谁都不想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懂的。

    孙策自然不是傻瓜。

    乱世中,枪杆子虽说重要,却也要考虑一个法统的问题,合法性的问题,更要考虑舆论倾向。

    孙策沉默了片刻,沉声说道:“既然如此,便驱赶刘繇入豫章郡吧,日后也好有借口入豫章!”

    张纮点了点头说道:“我曾听人言,刘繇非长寿之相。豫章大郡,人口百万余,若取豫章,主公如虎添翼,驱刘繇入豫章此计甚妙!”

    张昭也开口说道:“豫章太守华歆为人忠厚仁义,想必不愿豫章多动刀兵,一份檄文,豫章唾手可得!”

    孙策点了点头,他知晓历史的发展,当然知道,孙策非但没有杀刘繇,还收养了刘繇的遗孤,刘繇的儿子刘基甚至在东吴做了高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