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恒闻言,拱手道:“属下遵命。”

    孙策点点头,有看向崔朋问道:“子友,与灶户的交易如何进行?”

    “回禀主公,与灶户的交易按户进行,按月结算,每户每月往盐仓送多少粗盐都会记录在案,月底时司盐长史府会派人每户上门结算。”崔朋开口答道。

    孙策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道:“交易是用粮食,铜钱还是布匹?”

    崔朋看了一眼户曹从事阚泽和仓曹从事鲁肃,说道:“这个主要看仓曹和户曹的意见。”

    孙策闻言一愣,开口说道:“你先说说看!”

    崔朋小心翼翼的答道:“回禀主公,司盐长史府与盐商的交易是以粮食进行,因而与灶户的交易大部分是通过粮食。”

    崔朋见孙策点头,又继续说道:“然而只是用粮食结算,会遇到一些麻烦,因为灶户不仅需要粮食,还需要布匹,铜钱。仓曹的仓库中除了存有大量粮食外,还有布匹。而户曹则存有大量的铜钱。因此,当仓曹需要处理一些布匹时,我们会用布匹结算,当然主要是听取灶户的意见,如果灶户需要布匹,而仓曹又要处理一些布匹,我们便用布匹交易。铜钱也是同样的道理。”

    孙策点点头,看向鲁肃和阚泽二人。

    二人连忙点头,认同了崔朋的说法。

    (三更,求收藏,顺便求花花!)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9、巡视长水县() 
“好好干,我很看好你!”这是孙策离开海盐县,对崔朋说的最后一句话。

    据说,就是因为孙策的这一句话,崔朋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每天都是喜笑颜开,仿佛在路上捡了一百金似的。当然,这是多年以后崔朋身边的一个书佐回忆的。

    离开了盐业基地海盐县,孙策与众人的下一个目的地是长水县。

    约莫过了三天左右,众人终于抵达了长水县。

    距离长水县还有好几里地时,孙策就不得不承认,长水县这个渔业基地生产的腌鱼量少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长水县还是一个大工地,而且是一个工人严重不足的大工地。

    看来自己,实在是高估了这个时代筑城盖房的速度。

    想来海盐县能在五六个月的时间里盖好盐仓,已经是一个相当快的速度了。

    不过筑城显然要更困难一些,即使自己对长水县城的要求并不高,夯土版筑城墙就可以,如果有余力的话可以给城门处包上青砖。

    人力是个严重的问题,孙策暗叹了一口气。

    不一会儿,顾雍便带着自己的属下佐贰官前来迎接孙策。

    顾雍的长相可要比崔朋好很多,身材修长,容貌谈不上迤逦,却也五官方正,放在后世也算是比较帅了。

    当然,想比崔朋的邋遢,顾雍也要好很多。

    毕竟是世家出声,顾雍一丝不苟的穿着官服,脚上是黑色的靴子,看起来要比崔朋威严很多。

    不过这也是一个人的习惯,崔朋喜欢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顾雍却喜欢保持距离来表现自己的威严。

    孙策谈不上说对哪种做法更喜欢,毕竟海盐县和长水县的情况不同。

    海盐县是老县城,崔朋也在海盐县当了多年县长,对海盐的情况要熟悉许多,崔朋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方法在海盐很适合。

    但是在长水县,崔朋的方法却有些不合时宜。

    长水县是新建的县,分割了娄县南部和海盐县北部,然后结合在一起就成了长水县。新建的长水县有很多的矛盾,顾雍身为县长最重要的是先要建好县城,迅速开始生产腌鱼,所以这些矛盾必须依靠自己的威严迅速压下去。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毕竟事有轻重缓急。

    孙策看着顾雍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元叹,你做的不错,长水县城已经初具雏形,腌鱼也开始生产,不容易啊!”

    顾雍面不改色,拱手说道:“这是属下应尽之责。”

    孙策笑了笑,说道:“先带我去工地上看看吧!”

    很快孙策便在顾雍的带领下来到了筑城工地上。

    放眼望去,整个城墙已经围了起来,城墙上的女墙,箭垛之类的也修建的差不多了,当然,城门还没有安装,暂时也没有在城门处包上青砖。

    走进城中,便能感觉到一片忙碌。

    城中干活的气氛还不错,每一个路过的人似乎干劲都不小,一个个光着膀子,或推着小车,或背着箩筐,每个人都很忙碌。

    孙策点了点头,却有些诧异,便看向顾雍问道:“元叹是怎么让这些百姓的干劲如此之大?”

    顾雍微微一笑,说道:“无他,唯利益二字耳!”

    孙策饶有兴趣的看着顾雍道:“哦,说说看!”

    顾雍点点头,一脸的自信从容。

    “如主公所见,长水县人力大大不足,我派人查访过后,整个县人口不足万户,约莫有八千户作用,共三万余人。为了让这些人主动修城墙,我便将整个县城中除了县衙和仓库以外的所有地方进行分割和划分!”

    顾雍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给每家每户都划好宅基地。一些富裕的人家或者商人,我则会将临街的地方划给她们,或者给他们较大的宅基地,当然,他们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说给司渔长史府捐献一些钱粮。”

    “然后这些钱粮我便用来雇佣那些不愿意搬入城中居住的百姓,让他们一起来修筑城墙!”

    孙策点了点头,顾雍的做法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还真是个精明的房地产商人!

    一分钱没花,还修好了县城,看来自己这个未来的大舅哥能被孙权看重做丞相也是有道理的。

    “既修好了县城,又节省了钱粮。”孙策赞叹着,拍了拍顾雍的肩膀说道:“元叹,干得不错!”

    一旁的鲁肃也插口说道:“我之前还在担心顾兄为何不来仓曹支取钱粮,如今看来是我多虑了!”

    顾雍笑着朝鲁肃拱了拱手,也不言语。

    孙策微微颔首,说道:“想来这县城修好也就是这个月的事了,元叹,带我们去看看腌鱼作坊吧!”

    顾雍点头,在前面领路,也没过多久,就来到了海边的一处空地上。

    不远处是一个小港口,港口边还停着大概十来艘渔船,这渔船不算大,约莫有斗舰大小,不过却没有女墙,船上有帆有橹。顺风则用帆,逆风则降帆用橹。

    抬头望去,海面上也能看到不少的渔船,阳光下,波光闪闪的海面,显得极为好看。

    “主公,如今长水县渔民极多,但是渔船却不够。”顾雍突然开口说道。

    孙策思索了片刻说道:“这个,我会想办法!”

    “而且这些渔船都无法远洋捕鱼,只能在近海行驶,稍微远行,便有倾覆之虞!”顾雍有些担忧的说道。

    孙策挺顾雍如此一说,突然想起了后世很著名的一款海船,也就是福船。

    据说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

    “这些船是平底还是尖底?”孙策突然开口问道。

    “当然是平底,主公何有此问?”顾雍有些奇怪的问道。

    孙策笑了笑,没有说话,毕竟顾雍虽然有才能,却不懂那些理工科的东西,若是马钧这个大发明家在这的话,两人倒是可以聊上一聊。

    “元叹,带我去看看如何腌鱼!”孙策岔开了话说到。

    顾雍点点头,作为一个下属,需要时刻谨记的一条准则就是,不该问的不问。尤其是上级不想说的时候,绝对不能问。

    显然,顾雍对这一准则掌握的很不错。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0、征兵扩军备战() 
距离海港不远处,就是长水县专门腌鱼的作坊。

    只见一片巨大的空地上,竖着无数的柱子,柱子之间都连着一根粗麻绳。麻绳上则是挂着渔网。这些渔网是以粗布加上麻作为原料,通过捆卷的方法制成。

    孙策没有办法在这个年代搞出尼龙绳。所以现在的渔网虽然比较容易损坏腐烂,不过大大提高了捕鱼效率,倒是可以继续用。

    渔网附近的地方,放着以一个又一个的大鱼篓,每一个鱼篓里都装满了鱼,那是刚刚从渔船上卸下来的鲜鱼。

    走进了看,里面有大黄鱼,也有小黄鱼,时不时的还能看见几条带鱼。

    鱼篓边上则是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案板。

    每一个案板都成长条形,案板的一面站着许多人,这些人手中都拿着一把菜刀,正在给鱼开膛破肚。

    这一道工序会将鱼腹清理干净。

    清理完成的鱼,被从鱼脊切开,分成两部分,却依旧连起来没有完全分开。

    第二道工序则是给鱼抹盐。

    这道工序同样是在一个巨大的长条形案板上进行。

    案板的一面站着不少人,这些人从身旁的盐碗中取出盐,涂在手心上,然后一点一点的抹在鱼肉上,抹匀抹齐。

    第三道工序就是腌制了,要将均匀抹盐后的鱼放入坛子里进行腌制。

    这个过程大概有5天左右的时间。

    只见一个又一个的坛子,被装入腌料后,送上案板。工人们将抹好盐的鱼一个接一个放入坛中。

    第四道工序就是将腌好的鱼晒干,然后封存。

    腌制了5天的鱼被从坛子里拿出来,然后用细麻绳一个又一个的挂起来。

    当腌鱼晒干后,则它们一个一个拿下来,放进坛子中保存。

    看过完整的生产流程后,孙策不禁暗自感叹,劳动人民还是很聪明的,这种流水线式的生产方法大大节省了时间,却提高了不少效率。

    不过,腌鱼的产量还是有些低。

    “元叹,这腌鱼的产量还是要增加啊!”孙策看着庞大的腌鱼作坊说道。

    顾雍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回禀主公,前两个月的产量低,一方面是工人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工人不熟练有关。从这个月起,产量可以增加一倍,达到每月生产4000坛腌鱼,共24000条。”

    孙策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一是鲜鱼的产量太少,一是工人数量太少,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除非能够迅速生产出福船,这样渔民就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捕鱼,而能够向腌鱼作坊提供的鲜鱼产量也会大大增加。

    随着长水县的发展,想必也能吸引不少的百姓定居长水县,从而为腌鱼作坊提供足够的人力。

    “今年年底,能否达到月产10000坛腌鱼?”孙策开口问道。

    顾雍皱了皱眉头,说道:“如果有足够的渔船,那就没有问题;若是渔船没有增加,我只能保证达到8000坛!”

    孙策点了点头,心中暗暗想到,8000坛就8000坛吧,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总要慢慢来。

    孙策对长水县和海盐县的视察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己可是让手工工场提前出现了上千年,当然现在这些手工工场还是官办的,如果统一天下之后,也不是不能考虑进行民营。

    毕竟市场经济才是有活力的经济。

    此事暂且不提,孙策想要让自己的军队迅速到达每三天能吃一条鱼的水平,想来应该是很困难了。

    再加上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