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朋来不及回去换衣服,只好一身短打扮,骑着小毛驴上便赶回来恭候孙策。

    孙策看着崔朋满头大汗的样子,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说道:“子友刚从盐田那边回来吧!”

    崔朋喘了口气,说道:“禀主公,卑职刚从盐田回来,请主公责罚朋衣冠不整之罪!”

    孙策摇了摇头说道:“你勤于公事,我怎么会责罚与你呢?”

    顿了一下,孙策又继续说道:“是我来的太仓促了,不过仓促之间,能看到你勤于公事,我很欣慰。”

    “谢主公夸奖!”崔朋喜滋滋的说道。

    孙策听到崔朋这么说,心中一乐,说道:“带我先去看看盐仓吧!”

    崔朋拱手称是,然后骑在小毛驴上,在前面带路。

    盐仓距离县城并不远,约莫走了两三里路,孙策就远远看见了一个土围子。

    崔朋扭过头来,指着不远处的土围子说道,“主公,那里就是盐仓!”

    孙策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不一会儿,众人便到了这土围子跟前。

    整个土围子,或者说是土城,占地面积极大,几乎有半个海盐县城大了。

    总的来说,海盐县还是比较安全的,这里处于孙策统治区域的大后方,靠着大海,顶多有些不成气候的海匪。

    不过有了城墙,再加上严密的守卫,安全上应该无虞。

    不过孙策要求的是绝对安全,因此指着土围子,对崔朋说道:“子友,把这土围子包上青砖,加强防护!”

    想了想,又继续说道:“我可以准许你招募数量为1000人的盐丁,至于盐丁的统帅和训练,我会从侍卫司派人过来接管。”

    顿了顿,孙策又道:“当然,这盐政诸事还是以你为主。”

    孙策话音刚落,一旁的朱恒突然开口说道:“主公,属下愿意统帅盐丁辅助崔长史。”

    孙策一看是朱恒,摸了摸下巴,思索了片刻说道:“既然如此,休穆便去试试,把这个护盐司马先当起来。”

    拍了拍朱恒的肩膀,孙策说道:“不要让我失望!”

    朱恒闻言大喜,拱手行礼,说道:“属下决不负主公所望!”

    孙策之所以愿意让朱恒一试,也是因为朱恒在历史上的名声。

    作为真实历史中的东吴名将,孙策当然不希望他埋没,之前不让他去军中,主要是因为他年龄还小,当然也和他出身吴郡四姓有关。

    不过,孙策现在倒真的想看看,朱恒这小子能把一千人的盐丁训练成什么样?

    进了土城,孙策便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屋子,屋子的墙是夯筑的包砖土墙,屋顶上则是盖着蓝瓦片。

    砖墙瓦盖的房子,在这个年代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要知道,现在可是还有很多人住的是茅草屋。夯筑的土墙,屋顶盖上厚厚的茅草,这便是很多人的家了。

    所以说,这仓库修建的标准是相当高了。

    进了屋子,便看到屋子里摆满了一个又一个的竹箩筐,竹箩筐里则是一袋又一袋的粗盐。这些粗盐便是直接在盐田里晒出来的,质量相对较差。

    而这些粗盐便是此时大多数人所食用的。

    孙策指着这些竹箩筐说道:“子友,这些粗盐的防潮工作一定要做好,将军府的收入可有很大一部分要从这些粗盐里来,我的钱袋子,你可要给我看好了!”

    崔朋闻言,面色一凛,说道:“主公放心,盐仓若是有误,主公便取我项上人头!”

    “我要你的脑袋干什么?我要的是盐仓的安全!”孙策说道。

    “必不负主公所望!”崔朋沉声说道,面色坚毅。

    孙策这才点了点头,又开口说道:“去精盐仓看看!”

    崔朋颔首,前面领路。

    约莫过了半柱香时间,一路上经过的都是同刚才一样的砖墙瓦盖屋子,终于到了精盐仓。

    相比粗盐仓,精盐仓的防护标准又提高了。

    原来,精盐仓外面竟然还有一重城墙。

    又进入一个土围子,这才看到了精盐仓。

    精盐仓同样是一排排砖墙瓦盖屋子,屋子里的防护就要比粗盐仓更加高级一些。

    所有的精盐都保存在粗陶坛子里,坛子口上包着一层厚厚的麻布。

    孙策随手解开一个坛子的麻布,伸手从坛子中舀起一些盐。

    阚泽和严畯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洁白的精盐,自然大惊失色。

    孙策笑了笑,对崔朋夸奖道:“不错,这些精盐制得不错!”

    崔朋面色一喜,说道:“主公,可要再去视察精盐工坊?”

    “哦?工坊也在盐仓里?”孙策有些疑惑的问道。

    崔朋答道:“禀主公,属下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制作精盐的工序,便将精盐工坊设在了盐仓之内!”

    孙策点了点头,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以后有了休穆率领1000盐丁守卫,想必定然无忧矣!”

    顿了一下,孙策说道:“既然来了,就去看看吧!”

    崔朋点点头,前面带路。

    没走多少路,便到了精盐工坊。

    原来这精盐工坊竟然就设在精盐仓后面。

    “属下将制作精盐的工序分为三部分,即溶解,过滤和蒸馏!每一个工序的工人都不会知道其他工序是什么。以此来最大限度的保密制作精盐的方法!”崔朋笑嘻嘻的指着工坊解释道。

    孙策一听,心中不由一喜,这不就是流水线生产嘛。

    孙策仔细的看了看崔朋,心中暗道:“这小子果然是个人才!”

    可以大用,这就是孙策对崔朋的评价。

    (第二更,求收藏,顺带求花花!)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8、巡视海盐县 二() 
精盐工坊内,孙策在崔朋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第一道工序的车间。

    这一道工序是溶解,即将晒好的粗盐溶解到清水中达到饱和的程度。

    这个车间内,或者说这个院子里,放着一个有一个的大水缸,大水缸里都是清水。每一个大水缸旁边都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将盐包中的盐倒进大水缸中,而另一个人则手持一根粗木棍在水缸中不断的搅动,以加速溶解。

    孙策默默观察着,发现每缸清水中都只倒入五包盐。

    “子友,为什么每缸水里都只倒五包盐?难道五包恰好达到饱和?”孙策有些疑惑的问道。

    “回禀主公,正是如此!”崔朋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属下经过多次的计算和试验后,得出的结果就是这样的大水缸,倒入五包盐之后恰好达到饱和程度!”

    孙策点了点头,很满意,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欣赏崔朋这个家伙了。

    “做的不错!”孙策拍了拍崔朋的肩膀。

    崔朋脸上的笑容就像开了一朵花一般。

    很快,孙策又在崔朋的带领下来到了第二道工序的车间。

    第二道工序是过滤,即将充分溶解之后的盐水通过麻布进行过滤,将其中的杂志分离出去。

    这个院子里,放着许多的水桶,也有许多的大水缸,只不过每一个大水缸上都蒙着好几层厚厚的麻布。

    每一个大水缸旁都站着五个工人。其中四个各自拽着厚麻布的一个角,拽着厚麻布却保持着一个度,要既不紧绷,又能承受住盐水倒下来时的冲击。另一个人自然就是将水桶中从第一个车间运来的饱和盐水从厚麻布上倒下去。

    每一桶饱和盐水倒下去,厚麻布上都会留下一层黑黄色的东西,也就是粗盐中的杂质。

    看着厚麻布上留下的恶心的东西,严畯和阚泽都有些反胃,难道自己每天用的盐里,竟然包含着这些东西。

    孙策很快又在崔朋的带领下来到最后一个工序的车间。

    最后一道工序是蒸馏,与煮盐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自由风干也可以,不过速度要慢很多,也很难进行保密。为了更好的保密,和加快速度,崔朋便还是采取了类似煮盐的方法。

    最后一道工序的院子里,砌着一个又一个的灶台。每一个灶台上都有一口大铁锅,大铁锅旁有两个共人,一个负责倒水和搅拌,另一个则负责生活和添柴。

    很快,便有不少的精盐被装进了粗陶坛子里,帮上厚麻布。

    离开制造精盐的工坊,孙策又勉励的崔朋几句,崔朋自然是受宠若惊。

    很快,这一天便到了黄昏。

    崔朋便和孙策等人在县长府吃了一顿便饭。

    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孙策向崔朋开口问道:“子友,如今每个月向长水县运多少盐过去?”

    崔朋开口答道:“每个月生产的粗盐有十分之一运到了长水县。”

    孙策点了点头,看来长水县腌鱼的生产已经步入了正轨,产量也还可以。

    “子敬,如今长水县运往吴县仓库的腌鱼有多少?”孙策看向鲁肃问道。

    鲁肃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回禀主公,长水县从七月份开始向吴县仓库运送腌鱼,至今运送两个月,共运送4000坛腌鱼,其中每坛共有腌鱼6条。”

    看来产量还是有些小啊,孙策暗暗想到。

    孙策的打算是自己手下的士卒每三天必须有一条腌鱼吃,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体力。

    如今孙策手下的军队数量相当大。

    江北都督府有士卒一万,护山越都督府有士卒八千,毗陵郡、吴郡、会稽郡三郡都尉手下各自有五千士卒。孙策直接掌管的侍卫司六个司马共六千士卒,韩当的扬武营也有五千士卒,还有凌统的五百亲卫营。

    因此,孙策手下如今共有四万四千五百名士卒。

    而如今这两万四千条腌鱼可还不够自己大军吃一顿的。

    看来得去看看自己未来的大舅哥了,孙策在心中暗暗想到。

    第二日,孙策在崔朋的带路下,前往盐田视察。

    今天崔朋总算是换上了官袍,虽然长相无法改变,可是一本正经的穿上官服后,崔朋看起来还是比较有威严的。

    当然,崔朋的小毛驴只会降低他的威严。

    不过,孙策对此并不在意,县长是亲民官,如此做派,只能说明崔朋勤于正事,深得民心。这是好事,应该鼓励啊!

    出海盐县城约莫十里路左右,便看见了大片的盐田。

    这些盐田,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边界。

    有不少**着上身,只穿着短裤的灶户迎着海风,在盐田里走来走。

    有的盐田里还是没有蒸馏的海水,有的盐田里已经露出了白花花的一片。

    不少灶户正拿着一个又一个的盐包放进竹箩筐里,有的灶户用扁担挑着两个竹箩筐走,有的灶户把两个竹箩筐放在小推车上推着走。

    那小推车是一种独轮车,据说是当年鲁班发明的。不过谁知道呢,反正大家都觉得这玩意挺方便的,造起来也简单的很,一个人就能推着走。

    “这些人是要把盐送到盐库里去嘛?”孙策指着这些人问道。

    “回禀主公,正是如此!”崔朋点了点头。

    孙策思索了一下,对身边的朱恒说道:“休穆,这边盐田也要注意安全,派一部分盐丁对盐田进行警戒,再派一部分盐丁护送这些送盐的灶户。”

    朱恒闻言,拱手道:“属下遵命。”

    孙策点点头,有看向崔朋问道:“子友,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