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的方针。”

    “原来如此。”周惠恍然道。

    事实上,梁帝萧衍共任命过三位魏主。第一位是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因为靠山元乂倒台,惧怕受到清算,举徐州之地谋逆,被击败后南投萧衍,被萧衍立为魏主,在淮南颇搅了些风浪;第二位是元颢,起初是安置于睢阳,为梁朝守了大半年的边境,然后才趁着刑杲之乱北征;第三位是汝南王元悦,同样置于境上,以觊侵逼,后来高欢击败尔朱,准备立元悦为皇帝,元悦便背梁归魏,然而高欢见他举止清狂,又改变主意立了他的侄子元修。

    想了想,周惠提醒陈庆之:“不过,属下见过军报,如今形势于将军颇为不利。至荥阳以东,沿途中牟、大梁、考城尽皆为台军所陷,齐州刺史沛郡王元欣也拒绝了魏主陛下的招揽,连带着襄州刺史贾思同、广州刺史郑先护、南兗州刺史元暹亦不受命。甚至连魏主陛下起家称帝之睢阳,也受到行台崔孝芬、大都督刁宣的围攻……将军即便要结连江东方面,暂时也难以做到,必须重新打通这条北征通道才行。”

    “允宣倒有好见识,”陈庆之面露笑容,显然非常满意,“打通两方通道,正是我方的当务之急。我辞别魏主陛下,率军东向,也是为此而来。”

    ……,……

    。。。

第二七章:功成见疾(六)() 
第二天凌晨,马佛念、宋景休双双夜袭得手,返回虎牢关向陈庆之告捷。而在此之前,陈庆之、周惠已经得到巡城军士的禀报,相率登上城墙,远眺着三四里外的台军前军营地。营地内冲天而起的大火,以及隐隐约约传来的嘈杂声,让城墙上的众人看得心旷神怡。

    “恭喜将军!”周惠拱手向陈庆之致贺,“经此夜袭,台军前军是走是降,今rì当可见分晓。”

    “哈哈!”陈庆之长笑一声,“允宣莫忘了,这才是开始呢!”

    “是,属下自当追随将军。”周惠答道。

    事实证明,周惠的预见十分正确,历史也依然按着原本的轨迹运行。到了上午,台军前军大都督费穆遣使者单骑叩关,表达了情愿归降的意思。不过,使者同时也带来了两个条件,一是降洛阳不降南军,受降之人必须是天子亲自派出的使节,在使节到来之前,虎牢关必须保证台军前军的粮草供给;二是台军前军投降之后,天子不得追究台军攻击虎牢关的罪责,不得撤换军中各级将领。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陈庆之很快同意了使者的要求,然后派周惠飞马向洛阳尚书台告捷。

    洛阳的录尚书事元彧、领军将军元延明得到消息,立刻带着周惠,联袂求见天子元颢。元颢听了两人的奏报,又亲自向周惠问清了其中的详细情形,自然是欣喜不已。他正愁兵力不够呢,结果就凭空得到两万jīng锐,对于投降的诸人,他只有赏赐拉拢的道理,哪里会追究他们的什么罪责?

    唯一的问题,却是对前军大都督费穆的处分。此人去年引尔朱荣入洛,撺掇他屠杀洛阳朝臣,其中不少人都是元氏宗亲,皇宗所居的寿丘里内,当时几乎家家戴孝,无数崇门丰室,高台芳榭,转而题为寺院,为惨遭横死的家主超度。京师之人到此,观诸寺廊庑绮丽之情状,未尝不咨嗟叹息;而遗存下来的宗室,但凡稍有志气之人,无不对尔朱荣、费穆等罪魁恨之入骨。例如之前在虎牢关被俘的尔朱世承,就已经被元颢下令脔杀。

    元彧和元延明乃宗室中的翘楚,河yīn之难时因为领兵在外,才侥幸逃过这一大劫。因此,两人虽然都赞成接受台军投降,但同时却坚持要处死费穆。这下元颢可犯难了,他虽然也痛恨费穆,却更想接受那两万台军jīng兵。

    察觉到元颢有所意动,下首胡床上的元彧立刻厉声劝谏:“陛下!费穆此人必须死!否则何以阐明天道?便是诸位朝臣,大多是不愿附从尔朱一党,因此才拥戴陛下,若陛下对此人心存姑息,恐怕诸位也不会答应!”

    “朕明白,朕当然明白。”元颢抚了抚额头,神情越发犹豫。

    眼见事情陷入僵局,周惠伏地向元颢奏禀:“启奏陛下,小人有一浅见,或可解陛下与两位殿下之困扰。”

    元颢这才重新注意到了跪在门外的周惠:“哦?你有何意见?”

    “小人认为,去年的河yīn之变,与如今的攻击虎牢关,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陛下接受台军前军的归降,虽不能以虎牢关之事处置费穆,但可以追究其撺掇河yīn之变的罪责。”周惠扬声奏道。

    “不错!将两件事分开处理,那么即便接受费穆的归降条件,再将逆臣绳之以法,朝廷也无出尔反尔之名。”安丰王元延明大喜。

    “唔,此议可行。”元彧沉吟了片刻,也同意了周惠的提议。

    “既如此,朕这就颁下明诏,赦免台军攻击虎牢关的罪责。”元颢颔首道。

    元延明却把目光望向门外,出言问周惠道:“你是何出身?有何经历?在陈车骑军中担任何职?”

    周惠略一犹豫,选择了正面实话实说:“小人义兴周惠,出身河南府户军,曾蒙父荫入郡学三年。之前小人以府户军军主防守荥阳,奉杨大都督令出城寻台军求救,后于巩县向杨大都督复命时,为陈车骑所获,且念在同乡之谊,邀小人出仕幕府,任录事参军之职。”

    “录事参军?”元延明大感惊讶,“义兴周氏,似乎并非士族?”

    “的确非士族出身,”周惠躬身道,“因此,对于陈车骑的厚爱,小人非常感激。”

    “也罢,国朝虽重士族,却也不乏征辟寒族的先例,”元延明略略一笑,向御床上的元颢拱了拱手,“陛下,此人既出身国朝,适才又进言有功,可恩赐一内官,也是笼络陈车骑的意思。”

    “安丰此言甚是,”元颢略一思索,“卿出仕未久,可兼领门下录事一职,仍为车骑府录事参军。”

    门下录事是从八品上阶的内官,去车骑府录事参军应有的第六品上阶隔了好几个品级。不过,属官和内外官毕竟不能等同,只有属官的话,还算不得朝廷之臣,见天子必须以“小人”为自称,从属官到内官,可谓是真正跨过了从平民到官员的台阶。

    至于品阶上存在差距,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正如元颢所言,他才刚刚出仕,名望全无,又非士族出身,能够正式入品阶,兼领从八品上的官职,已经是看在陈庆之的面子上。

    “是,微臣恭领天恩。”周惠叩首致谢。

    元颢随意的点了点头,笑着向元彧、元延明说道:“此事就交给两位了,派何人为使节,也全仗两位处分,朕先回**歇息。”

    “陛下……”元彧脸sè一肃,正要劝谏元颢,却被元延明暗地一拉,抢过了他的话头:“是,臣等告退。”

    被元延明抢先,元彧无奈的住了口,离座恭送元颢和侍臣离去。等到御辇离开,元延明笑着劝元彧道:“文若,陛下新登大宝,又是青chūn正盛,稍稍留恋**也属平常。朝政的事情,咱们多担着便是,如此也算‘垂拱而天下治’嘛!”

    “垂拱而治,可不是这等治法,‘谆信明义,崇德报功’,陛下做到了几成?”元彧一边往外走,一边摇头叹息,“如今四方未安,朝野皆想望陛下之风政,而陛下自谓天授,遽有骄怠之志……”

    “此事稍后再说,”元延明打断了他的话,在周惠身边停了下来,“义兴周惠是么?”

    “是,”周惠躬身道,“见过安丰王殿下。”

    “不必多礼,”元延明微微一笑,“此次台军归降,陈车骑所部居功至伟。你既为车骑府录事参军,可将军中立功人等报上,朝廷将考其出身、事迹,酌情给予赏格。”

    “下官遵命。”周惠低头答道,心里却忍不住一动。

    论理说,陈庆之所部乃是客军,军中封赏皆由陈庆之主持。可是,朝廷现在却要插手,难道是已经开始疑忌陈庆之,准备拉拢其部众了吗?

    。。。

第二八章:烽烟暂息(一)() 
费穆所部两万前军投降的那天,后军都督杨宽部已经赶到荥阳附近,距虎牢关只有大半rì的路程。率领前锋侦骑的帐内幢主夏侯敬,甚至联系上费穆部,传达了杨宽那个合军进攻虎牢关的建议。可惜他却是来迟了一布,前军诸将已经决定归降元颢。

    接到夏侯敬带来的回复,杨宽无奈的放弃攻略计划,转往石济和元天穆汇合。

    由于绕了一段路,杨宽到达的时候,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不过,元天穆正想笼络杨氏一门,对杨宽本人也十分器重,自然不会追究。听说杨宽部到来,他甚至还亲自出账迎接,握着杨宽的手笑道:“之前诸将皆说,景仁少时与元颢多有交往,恐怕不会跟来,只有我坚持认为,景仁并非轻于去就之人……如今景仁果然来了,也不枉我的一番等候和期待啊!”

    “劳殿下等候,这是末将的不是,”杨宽略有些感动,但却不会真正和元天穆交心,于是随意找了个理由敷衍他,“末将因为夜行失道,浪费了两天时间……”

    “景仁来了就好。”元天穆并不在意,依然握着杨宽的手步入主帐中,起鼓召集诸将,安排全军渡河。

    二三十万大军,渡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是在石济这样的渡口。然而,此时的河桥南岸,已经在元颢的手中,起兵的平阳王元敬先被元颢诛灭,元天穆既然不打算和元颢死掐,也就没法使用河桥……反正,他也不怎么急迫。

    在此之前,杨宽的族兄北中郎将杨侃,听闻南岸陷落,也放弃了北中城,率所部军士前往护卫元子攸。元子攸任命他为度支尚书,兼给事黄门侍郎,封敷西县公,同时转中书舍人高道穆为黄门侍郎,在众臣的侍从下一路北行。

    车驾到达相州,众臣发生了一些分歧。司州牧、城阳王元徵等人提议前往邺城驻跸,为着邺城有魏朝行宫,建有澄鸾殿等宫室,合于天子的身份和威仪;此外,先期渡河的尔朱世隆所部两万虎贲,也正驻扎于邺城,元徵认为可以将之收归到天子身边。然而杨侃、高道穆却认为,应该直接入滏口关召见尔朱荣,令其聚集河北诸州的镇戍军、府户军,尽快击败元颢,收拾河南、淮北局面,免得为梁朝所乘。

    他们却不知道,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选择。此时的尔朱荣,已经自晋阳引军南下,并且派人敦请天子车驾西入滏口关;甚至连尔朱世隆率军占据邺城,也是出于他之前的授意。

    由于来得匆忙,来不及征召各州军队,连并、肆两州府户军之前也随尔朱天光东征刑杲,另外还有三千本部骑兵拨到尔朱兆手上,跟随元天穆担任前锋骑,尔朱荣现在能带的兵马并不多,只有尔朱氏本部的余下五千骑兵。但是,由尔朱荣作为统帅的部落骑兵,其战力自然远比尔朱兆领军时强大,士气也高昂到了极致。整个山西(太行山以西)地方,在尔朱荣入洛之前,就已经是这支骑兵纵横驰骋的猎场,兵锋所及之处,不管是汾州山胡,还是六镇叛军,无不所向披靡。

    对于这支骑兵的战力,尔朱荣极为信赖,否则他也不敢以之冲击三十多万六镇叛军。因此在两天之前,接到尔朱世隆传来的消息,说尔朱兆败于南军之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